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26年后前往美国,在餐馆被当年美战俘认出

“We want peace.We hate war.”(我们热爱和平,我们痛恨战争。)

1953年7月27日的夜晚,一个年轻女人爬出战壕,用英语向对面山头的美军做出了最后喊话。

她目光澄澈,眼含热泪,简单的话语里却有无尽的辛酸与坚毅。

广播里不间断地播放着朝、中、美三方的联合停战声明,宣告着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终于走向终结。

撤出营地的那个早晨,女人没有再度落泪,而是满心雀跃地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她从没想过,这里的天是这么蓝,空气是如此清新,阳光洒在沿途的人民脸上,照亮了一张张纯朴而坚韧的脸。

这里的人们已然重新振作起来,热火朝天地搬起各种材料准备重建家园。

而年轻女人在炮弹炸成的水塘里捧了一把水,洗手洗脸。

她知道,洗去的是浮尘,迎来的是新的希望。

这个女人叫刘禄曾,是朝鲜战场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百人坑道的唯一女兵。

作为战场“夜莺”,她缔写着属于女兵的传奇。

她的语言幽默,谈吐和气,深深感化了无数美军俘虏,甚至有人时隔二十六年后仍对她记忆犹新。

让我们走进刘禄曾的故事,一起感受这朵铿锵玫瑰是如何在血色战场中绽放。

资产阶级大小姐

1928年,上海一家知名银行的主管喜得贵女。

女婴生下来便长得玲珑可爱,很是讨人喜欢。家人为她取名为刘禄曾。

女孩在家人爱护下茁壮长大,因为家境优渥,又聪颖过人,女孩在19岁那年以极佳的成绩被东吴大学录取,主修国际法

在校期间,刘禄曾接受了很多先进思想熏陶,她更是对共产党心生向往,想成为解放军文工团的一员。可由于“资产阶级”家庭的出身问题,她最终被拒之门外。

但很快,她再次等到了机会。

1950年,随着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全国涌现了一股支援朝鲜,保家卫国的热潮。

在当时,由于前线的志愿军无法与被俘美军建立有效沟通,也很难识别收缴的战利品,因此吸收一批英文翻译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

闻讯,年轻的刘禄曾毅然决定弃笔从戎,实现自己的报国梦想。

同年,刘禄曾与其他22名有志之士,被一同录用为志愿军第九军团的翻译,成为一名副排职军官。

年轻人们怀揣着理想取道北上,并在年底奔赴朝鲜,来到了这片冰天雪地的国度。

而刘禄曾一开始被分配到的工作,便是担任调查组的翻译,并审讯战俘。

初见到这个文弱的小姑娘,军营里的大老粗们还有些束手无策,生怕这个细皮嫩肉的“大小姐”吃不了苦,也怕血肉横飞的残忍场景吓坏了她。

但刘禄曾从不主动埋怨任何人,也不会要求特殊优待。

虽然初来之日她几乎每天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第二天总会打起十二万分的饱满热情去投入工作。

她与任何普通士兵一样,睡草席,负重物,面不改色地就着雪水吃下半生不熟的土豆,咽下难咽的炒面。

要知道不同于现在,当时受限于材料匮乏,所谓炒面也只是把小麦粉加入一丁点油水炒熟罢了,其口味可想而知。

慢慢地,刘禄曾不再失眠了。手上的茧子越来越厚,她一次能负重的东西也更多了。

就这样,一个富家小姐在战场上完成了蜕变。她不再是温室中柔弱而易折的花朵,而是在峭壁与石缝间也能自顾自旺盛生长的野花。

“驯服”战俘

对于刘禄曾而言,战场的生活虽苦但可以坚持,她也是适应得很快。

反而一开始最难上手的却是本职工作。在敌工部,她每天要翻译分类大量不同的军事文件,还要抽时间审讯俘虏。

虽然刘禄曾的英文水平一直很不错,但在实践中她曾经学习的日常用语,与如今所需的军事用语相差很大。

许多被俘的美军更是表现倨傲,常常故意刁难她。

面对工作的停滞,刘禄曾静下心来累积。她常年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用以记录新接触的词汇与知识。

慢慢地,俘虏们发现这个瘦小的中国女人说话越来越流畅,翻译迅速简洁,若不看长相,只听口音,简直像个地道的美国人了。

面对这群“联合国战俘”,刘禄曾的心情也很复杂。

通过接触,她也逐渐了解到这些人中大部分也不过是底层百姓,甚至许多人对于战争一知半解,就被匆忙送来了战场,并莫名其妙地丢失了性命。

因此对于那些有悔过表现的俘虏,刘禄曾一般都耐心劝导。

曾经有一个美军俘虏在审讯室哭哭啼啼,不肯正面回答问题。

刘禄曾就跟他聊家人,聊朋友,问他跑到异国他乡送死值不值得,就这样慢慢打开了他的心房,并得到了重要信息。

对待不同种族的俘虏,刘禄曾还巧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设置陷阱套话,对于表现特别良好的,还会发上几支香烟表示鼓励。

当然,虽然我军的政策是宽待俘虏,但也绝不是任由对方摆布。

当时由于交通不便,许多口粮难以运输,只得搁置在十几公里开外的半路。领导便决定让除去伤员以外的所有人步行背粮食回来。

许多美军不配合,嚷着说累。刘禄曾就站出来,说:今天不背粮的人,明天不许吃别人背来的食物。

此话一出,闹事的美军就蔫了下来,只得悻悻地跟着大队伍去劳动。

还有一次,营里抓来了一个参加过二战的美国飞行员。面对我军的苦心劝诫,此人盛气凌人,不仅不把志愿军放在眼里,还出言不逊地大搞种族歧视。

有时刘禄曾出马,想了个主意把他和早就对美军深恶痛疾的南朝鲜战俘关在一起。

美军本就因为分裂他人国家在朝鲜人眼中名声败坏,这个飞行员又性格孤高,结果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将他送过去没几天,这人就主动写了纸条给刘禄曾求饶,表示之前是因为他心情不好,所以表现很糟。请将他重新提审,他愿意回答一切有关问题。

就这么慢慢地,刘禄曾在军团部有了名声。人们都知道这儿有个厉害的女兵,最擅长审讯。

詹姆斯就是在这时候被送来战俘营的。

刘禄曾从押送他的战士口中得知,这个人隶属美国陆战一师,是个新兵蛋子在战场上一枪没开就被我军抓住集中了起来。

按理说,这样没经历过风雨的人应当很好说话,轻易就能感化教育。

可詹姆斯偏偏是个难啃的硬骨头,此人在面对审讯时经常嬉皮笑脸,不肯直面问题,生活颓靡,行坐不端。

翻开詹姆斯的档案,刘禄曾才了解到詹姆斯是因为生活贫困盗窃汽车入狱,又因为听信了美国政府的宣传,才同意到战场当“联合国军”以抵消刑期。

作为基督徒,动身来到异国他乡前詹姆斯还曾向牧师祷告,牧师安慰他说一切都会平安无事。

但在朝鲜的日子里,詹姆斯见到了太多流血牺牲,本就对战争的正义性产生怀疑,又因为被俘,更是动摇了对基督的信仰。

知道了大概情况,刘禄曾认为他是个可以改造的人。

便多次找他谈话聊天,给他吃中国食物,给他掰开揉碎地讲战争的起因,与朝鲜人民的水深火热。

慢慢地,詹姆斯开始主动跟志愿军搭话聊天,还曾建议用木材在空地搭建P、O、W三个英文字母,因为这代表着prisoner of war是战俘的意思,美国的轰炸军看了就不会派人来炸。

虽然出于安全考虑,最终没有采纳詹姆斯的意见,但刘禄曾却敏感地察觉到詹姆斯的转变。

在刘禄曾的改造教育下,詹姆斯洗心革面,不仅一改往日懒散的生活做派,还积极为战俘营绘制墙报,写文章投稿。

他说:“在这里,我没有被当作战俘,而是被当作朋友。是一个女军人给我上了这一课。”

后来,詹姆斯被转移到战俘总部,两人就这么遗憾地失去了联络。

1979年,在纽约街头的一家餐馆里,已然年过半百的刘禄曾被一个高大的美国白人一眼认出。

对方眼含热泪地问她:“刘女士,还记得我吗?战俘营的詹姆斯!圣诞节的时候,你送了我红底白字的和平胸章。至今我还保存在家里。”

而刘禄曾举起酒杯,眼中是历尽千帆的感慨:“我们终于以朋友的身份相见了。”

坑道里的夜莺

1952年冬,刘禄曾被调至三八线前沿,配合着军事进攻进行对敌广播。

由于表现良好,她很快又被派往上甘岭坑道,执行瓦解敌军的工作。

当时的上甘岭战况焦灼,战火密集,志愿军前线严重缺粮缺水,封锁线上炮弹连绵。

好几次刘禄曾都是贴着炸弹碎片跑回坑道里,战友们苦中作乐地调侃她小鬼没死,福气大啊。

而洞里的照明全都靠蜡烛,常常敌军一个炸弹投来,就都被震灭了。狭小的空间里氧气更是稀薄浑浊,有一次刘禄曾照例去检查广播线路,刚爬上去就昏倒了。

还是战友们冒死把她捞了回来,她平躺着半小时才缓过气来。

白天,战士们冲锋陷阵,而刘禄曾则拿着长柄喇叭,对着洞眼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向美军喊话“要和平不要战争。”“志愿军优待俘虏。”

到了晚上,她便用手摇机发电,进行广播。

因为当时正逢美国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她就播放《欢乐颂》、《铃儿响叮当》等美国脍炙人口的歌曲,勾起士兵们的思乡之情,还会配合播送一些志愿者缴获的美军家属来信。

刘禄曾娴熟的英语,温和的声音,怀柔的广播政策,在瓦解美军斗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甚至在战争结束后,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敌军战俘,都曾提出想见见这位声音如夜莺般婉转的播音员。

战火纷飞里的爱情

在朝鲜战场上,刘禄曾邂逅了同属于九兵团的队员艾奇

这个二十五岁的男人在解放战争,朝鲜战场上奉献了多年青春。

彼时艾奇在政治青年部工作,两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偶有交集。

因为脾气相投,有共同的信仰,两颗心悄悄地靠近了起来。

虽然从没有明说,但艾奇总会在刘禄曾跟随部队上战场时默默递上一句关心,还经常将部队发放的宝贵物资存下,留给刘禄曾。

虽然因为工作繁忙战场局势紧张,二人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们却默契十足地珍惜着每一次短暂的相聚时光。

有一次艾奇因为疟疾卧床,刘禄曾急急忙忙带着另一位女翻译一同前去探望,知晓他没事了才放心地回去。

而艾奇也因此顺理成章地回访刘禄曾,说是为了道谢,其实只想多看她一眼。

1953年初,艾奇被派回祖国。而刘禄曾仍奋战在朝鲜战场,二人也因此分别。

但距离阻碍不了思念。一表人才的艾奇在国内虽然受到许多女孩青睐,但他对每个女孩都是彬彬有礼地表示拒绝,因为他心有所属,他的爱人远在他乡。

10月,刘禄曾终于回到了祖国,第二个月两人就迫不及待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携手相伴50余年。

2003年,已然白发苍苍的两人恩爱依旧,在金婚之时还特意摄影留念,并题诗纪念这段战火里萌芽的爱情

结语

作为上甘岭坑道唯一的女战士,刘禄曾巾帼不让须眉,以柔弱的肩膀扛起战场的重担。

她虽出生于美满的富裕人家,却不满足于个人的幸福之中,她的双眼看到了国家的苦难,世界的苦难。并以小爱成就大爱,在战场上谱写精彩。

她人道主义的同等关怀着每一位战俘,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宽容博大胸怀。

她高举和平与友谊的旗帜,在硝烟四起的战场呼唤爱与尊重。

抗美援朝距今已经过去了七十余年,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更要珍惜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追求国与国之间的良性交往,一同助力世界长远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上甘岭   坑道   战俘   美国   詹姆斯   朝鲜   志愿军   女兵   俘虏   美军   餐馆   战场   年后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