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乔冠华娶了下属章含之,周总理开玩笑:你可不能男尊女卑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因病不幸去世,享年78岁。在周恩来的遗体火化前,外交部长乔冠华一直抱着他的棺木,迟迟不肯松开手臂。乔冠华失声痛哭道:“总理啊,您一生膝下无女,今天就让我做您的子女,送您最后一程吧……”

早在上世纪40年代,乔冠华就在周恩来麾下工作,周恩来十分欣赏乔冠华的才华,曾称赞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在周恩来的培养下,成为了我国第一代外交家,周恩来对他来说,不是父亲,胜似父亲。

1913年,乔冠华出生于江苏盐城,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他先后到日本和德国留学。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正在德国苦读的乔冠华再也坐不住了,他毅然在第二年回到了祖国。

乔冠华

1938年10月,乔冠华来到了香港,在《时事晚报》当主编,他以“乔木”为笔名,以笔为刀,写下了大量的社论,在香港乃至大陆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也听说过他的大名。

1939年,乔冠华找到了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负责人廖承志,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远在重庆的周恩来对此事非常重视,他专门指示:“批准一个乔冠华入党,可以团结一大批知识分子。”因此党组织很快就批准了乔冠华的入党申请。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乔冠华跟随廖承志一起离开香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重庆,并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

见面以后,周恩来紧紧地握着乔冠华的手说:“冠华同志,辛苦了,欢迎你来重庆!”

乔冠华诚恳地说:“周副主席,请安排我的工作吧!”

周恩来却说:“不要急,这样吧,你先好好地休息几天,把身体调养好后再工作,怎么样?你的肠胃不好,要多加注意。”

周恩来

乔冠华非常吃惊,他没想到从未见面的周恩来竟然把自己的情况了解得这么清楚,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不久以后,乔冠华被安排主持《新华日报》的《国际专栏》,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很快和周恩来的外交秘书兼翻译龚澎熟悉了起来。龚澎十分欣赏这位身材颀长而瘦削、个性豪放而鲜明、才华出众而渊博的潇洒才子,乔冠华也对龚澎很有好感。

但乔冠华和龚澎并不是彼此的初恋。乔冠华的初恋是姚锦新,她是姚依林的姐姐、出类拔萃的钢琴家。1940年,在香港的一次音乐会上,他俩第一次相识。姚锦新后来去美国深造,与乔冠华仍是鸿雁传书。但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决定回国的姚锦新在等候船票的日子里,在朋友家遇到了文学家陈世骧。几个月后,从大洋彼岸传来两个人举行婚礼的消息,这使乔冠华大为伤心。

而龚澎此前有过一段婚姻,1939年9月,她随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去晋东南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分配在秘书处工作,不久她便和朱德的秘书刘文华相爱了。1940年8月,两人正式在太行山抗日前线的一个小山村里结了婚。

刘文华

婚后不到一个月,上级决定调龚澎到重庆担任周恩来的英文秘书。调令到了以后,朱德主动征求龚澎的意见,说延安中央组织部可能不知道她已经结婚,如果她本人仍然愿意留在总部工作,朱德可以和周恩来商量免调或晚调。但龚澎为了抗战大业,毅然决定暂时告别丈夫,来到了重庆。

但龚澎刚到重庆不久,丈夫刘文华便因患腹膜炎不幸病逝,他在临终前给妻子留下了遗书:

我的妻子,我在想她。我如有不测,让她嫁人。只要她不脱离群众,她就永远对得起我……

龚澎得知这一噩耗后,悲痛不已,这天她把头蒙进被子里,整整地躺了一天一夜……

所以当这两个心灵都受过创伤的年轻人相继来到重庆后,他们常常用埋头工作来消解内心的痛苦。尽管两人互相都很有好感,但他们谁都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尤其是乔冠华,他很怕再伤了已经失去过丈夫的龚澎的心。所以他们相处时,谈起工作,滔滔不绝,可是一触及家庭之类的话题,就沉默寡言了。

乔冠华和龚澎

旁观者清,周围的人早已看出个究竟。好心人都急着撮合这“天造地设”的一对。周恩来也很着急,有一天,他突然问乔冠华和龚澎:“哎,你们俩到底准备拖到什么时候啊?”

乔冠华听后十分局促,他连忙从口袋里摸烟,但看到周恩来桌上放着一块“请勿吸烟”的小牌子,便咽了口唾沫,把手缩了回来。龚澎见了以后,主动为乔冠华解围:“我从小说里看到,西方人不抽烟情绪就不高。”

周恩来笑着对乔冠华说:“噢,你们俩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龚澎连你抽烟都不反对,你还有什么话说嘛?”

乔冠华、龚澎二人面面相觑,不好意思地笑了。此时周恩来大笑:“哎,我这里是禁烟不禁婚呀,你们商量个时间吧!”

就这样,乔冠华和龚澎终于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开始大大方方地谈起恋爱了。1943年秋天,两人正式结合,毛泽东称赞他们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1944年秋,龚澎生下了她和乔冠华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乔宗淮”。小宗淮满月后,乔冠华夫妇因为工作紧张,常把他留在“周公馆”,由同志们包括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帮忙照看,哭了抱,饿了喂,忙得不亦乐乎,中共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后来都说小宗淮这个“仔仔”命大福大。

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和龚澎都成为我国第一代外交家。乔冠华曾担任过外交部长,龚澎则被任命为外交部情报司(1955年改为新闻司)第一任司长,她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4年,1964年,龚澎升任外交部长助理后,依然主管新闻司的工作。夫妻两人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不过在1969年,乔冠华却惹出了一个“大祸”。这年3月初,外交部两位副部长乔冠华和姬鹏飞为新上任的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乔治·罗博接风洗尘,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馆首席馆员、公使衔参赞泽契·阿果利也应邀赴宴。

这天宴会的气氛十分热烈,宾主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乔冠华和姬鹏飞的酒量都很大,乔冠华更是有“酒仙”的雅号,此时他们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恨不得一醉方休。刚上任的罗博大使比较谨慎,不敢多喝,但阿果利参赞却十分活跃,和乔、姬两人拼起酒来。

乔冠华

阿果利当然不是乔、姬两人的对手,这天晚上他喝得大醉,最后频发蹒跚地走出了宴会厅,钻进了自己的小轿车,然后他一边手握方向盘,一边和乔、姬两人道别:“下次再较量……”

酒后驾车,十有八九要出事。果不其然,阿果利在回去的路上不小心撞到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工人,对方当场死亡,阿果利傻眼了,酒也马上醒了。

此事影响十分恶劣,阿尔巴尼亚政府得知以后,马上下令把阿果利调回国。周恩来得知此事后也十分生气,他严厉地批评了乔冠华和姬鹏飞:“你们外交部几个人不应该看着阿果利过量饮酒而不顾,反而一再劝酒。阿果利是在中国,又是我们的客人,所以出了事,责任主要在我们。作为外交官,特别是你们几位领导同志,喝酒一定要有节制,喝多了容易误事。60年代初,我们就为外交人员制定过规定,在各种外交场合,饮酒不得超过自己酒量的三分之一!”

周恩来停了一下,继续批评道:“如果我是你们,就会专门要一辆车陪送阿果利参赞回去,怎么能让人家醉酒后驾车回去呢?”

但即使是在这样生气的时候,周恩来也坚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此时有人批评乔冠华是在家里没酒喝,才会乘机大过“酒瘾”,乔冠华委屈地辩解说:“不是这样的,我在家有茅台喝!”

周恩来也向“发难”者摆摆手说:“话也不能这么说嘛!”

经过此事以后,乔冠华认真吸取了教训,以后在外交场合再也不敢多喝酒了。

1969年,龚澎因为劳累过度,不幸患高血压、脑溢血病倒了。1970年5月,龚澎的病情更加严重,她的脑部第二次出血,并由此引起了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被送进301医院抢救。当时医院建议做紧急开颅手术,但乔冠华一直守候在病房里,迟迟下不了决心。

此时周恩来赶到了医院,乔冠华见到周恩来后,像孩子见到家长一样,靠在床栏上放声痛哭:“龚澎不行了!我实在受不了啦!”

周恩来见乔冠华悲痛得无法自制,连忙安慰他说:“冠华同志,你是共产党员,要坚强一些!还有孩子们在这里呢!”

最后周恩来亲自拍板,决定让医院为龚澎做手术。手术后的龚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只能靠机器维持呼吸,靠别人喂她饭吃维持生命。周恩来见到龚澎的这副模样,也忍不住伤感地说:“我不愿看到龚澎这样子,看了我就难过。”

龚澎前后住院治疗4个多月,乔冠华日夜守候在她身边照顾。但医生毕竟回天乏术,在尽了最大努力后,龚澎终因抢救无效,在9月20日这天病逝,享年56岁。

龚澎的去世对乔冠华的打击非常大,但在周恩来的鼓励下,他很快振作了起来。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后,乔冠华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带领团队出席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他在大会上的精彩演讲,赢得了国际外交人士,甚至敌对国家的外交人员的称赞和钦佩。

乔冠华(左一)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最高领导人经过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成为了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良好开端。尼克松访华期间,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就如何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的问题展开了谈判。

《公报》里最棘手、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对台湾问题的表达。乔冠华提出的措辞是:

美国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将逐步减少并最终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但基辛格不同意这一说法,他坚持称应该把撤军说成是一个目标。双方各执一词,连续谈了几天,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直到2月25日下午,基辛格首先表示:“我们同意把全部撤军这个最终目标和美国愿意在此期间逐步撤出军队这两个问题分开,而不把这放在一个句子里进行表述。”

基辛格

乔冠华马上对基辛格的说法表现出了兴趣,他想了想后说:“我看可不可以作这样的改动,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改为‘前景’,这样提含义似乎更积极些,更能显示出双方的意见。”

“前景”只是一种愿望, 而“前提”则是一种条件。 这一字之差就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单方面强加于中国的条件巧妙而又坚决地挡了回去。基辛格也表示同意,谈判终于取得了突破。事后基辛格私下感叹说:“乔冠华这个人很有才华,真不好对付!”

2月28日这天,举世瞩目的《上海联合公报》正式公布,它可以说是乔冠华的呕心沥血之作。

1973年,乔冠华和章含之相恋,但他们的恋情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当时乔冠华已经60岁,而章含之才38岁,两人的年龄差距实在太大了,而且章含之也在外交部工作,是乔冠华的直接下级,很多人都说章含之之所以和乔冠华谈恋爱,是想当“外长夫人”。

乔冠华和章含之

但两人的恋情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在这天的初冬,乔冠华和章含之终于克服了重重阻力,正式结婚了。

当时章含之的养父、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已经病逝,章含之准备搬出章家大院,和乔冠华一起住。周恩来得知以后,对乔冠华开玩笑说:“你为什么不可以搬到含之那里住,一定要她搬到你那里呢?你可不能‘男尊女卑’啊!”

乔冠华连忙解释说:“我哪里是‘男尊女卑’?是她要搬出来的。我当然愿意搬到行老(章士钊字行严)那里去,那个房子豁亮宽敞多了!”

周恩来当即拍板:“那好,就这样定了,冠华你搬到含之那里去!”

就这样,乔冠华搬进了章家大院。后来毛泽东得知此事后,也不禁调侃乔冠华说:“这一回,乔老爷你可真的上了轿了!”

乔冠华和章含之

正是有了周恩来的栽培和关心,乔冠华才能成长为我国第一代外交家,所以难怪他会对周总理的感情这么深吧!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基辛格   尼克松   阿尔巴尼亚   周恩来   外交部   男尊女卑   重庆   香港   美国   下属   外交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