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盟往事:⑨“走东口”,老家从坝上来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自明朝以来,杀虎口和张家口,是长城上通往漠北的重要关口。从山西右玉杀虎口进入绥远地区,叫“走西口”;从河北张家口进入察哈尔地区,叫“走东口”。

清朝雍正年间,满汉分治逐渐松动,朝廷为了增加收入,汉人移民到蒙古草原垦荒逐渐增多。

“我爷爷”出生于1923年,正赶上了军阀混战、日本入侵,兵荒马乱,为了谋生,爷爷走东口来到了察哈尔——现在的乌兰察布。

小时候,常常偎依在爷爷的怀里,听爷爷讲故事,最感兴趣的就是走东口这一段,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

爷爷家孩子多,兄弟姊妹共9个,爷爷排行老三。爷爷的老家在张家口,具体在哪里没搞清,小时候没这方面的意识,只知道属于河北坝上地区。

爷爷16岁时,家里穷得实在不行了,孩子们得自谋生路,想办法出去找饭吃。当时的张家口,是张库大道的起点,是通往蒙古的皮毛集散地,驼队、马队做贸易的往来不绝。

张库大道是一条贸易大通道,从张家口出发一直向北,终点是库伦(乌兰巴托),所以叫张库大道,路上要经过18个驿站,驿站是歇脚的地方,叫“”,故有“张库大道十八台,驼铃声声过草原”之说。

爷爷没做过生意,也没本钱,只能下苦力,干拉骆驼、赶大车的营生。于是就跟着驼队,沿着通往蒙古草原的“丝绸之路”,当了一名伙计。

从华北平原到内蒙古高原南部,地势陡然升高,这个过渡地带像一道“坝”,张家口及北面就是坝上地区,过了这个地区就进入了茫茫的“后草地”。

驼队经常穿梭于1到18台之间,爷爷最远去过“伊林驿站”,就是现在的二连浩特,这里是中俄蒙的交界,是重要的交换口岸。

在这里,可以完成主要的买卖交易。从张家口带来的茶叶、丝绸、盐、瓷器等物品,可以交换成皮毛、奶食品、肉干等草原特产,交易后各自返回或继续向前。

大漠戈壁,茫茫草原,朔风呼啸,张库大道上除了单调的驼铃,草原上还有野兽出没,有时狼群跟着驼队上百里,红着眼呲着牙盯着不放。

更难的不是狼群跟着,这个地带就像野猪林,贼人强盗出没,穿着烂皮袄、骑着马“半军半匪”模样打扮的土匪,遇上就被洗劫一空。

有一次,爷爷所在的驼队在“七台”(现在的商都)境内休息歇脚时,遇上了土匪,被连人带货抢劫了一空,爷爷被土匪强制“征收”,被裹挟跟着土匪当马夫,专门负责喂马、溜马、照看马

爷爷一下子成了“准土匪”。

民国时期的绥远和察哈尔地区,土匪横行、官匪一家,西面的绥远省被“恶有三”霸占,中部察哈尔省被苏美龙霸占,还有大大小小的土匪几十股,土匪的马队像风一样吹来,像浪一样打过去,过后一片狼藉,老百姓哭爹喊娘叫苦不迭。

恶有三原名鄂有三,是包头沙尔沁本地人,少时家贫送给美岱召瑞典籍传教士鄂必格收养改姓鄂,之后还读了黄埔军校第9期骑兵科,后受蒋介石委任回到了绥远老家,官、匪一身如鱼得水。

苏美龙也是一股较大的本地土匪,据说是丰镇人。大大小小的土匪都有着形象的名字,比如:李北京、大全宝、小老汉、三牤牛、左六子、高七子、小五点、周喜顺、二豁牙、范五子、杜九子等,听了就打冷颤。

打劫爷爷的那股土匪属于小混混,当地人叫“赖小子”,属于欺软怕硬的一伙儿,多数是逃兵、无赖乌合之众,遇到恶有三和苏美龙他们就得赶紧下跪扣头,但进了村里比日本人还狠。

有一天,这股一小股“赖小子”盘踞在一个村子,把村子里洗刷了一遍,正好遇上更厉害的土匪恶有三的队伍,被黄雀在后黑吃了黑。

吃了亏的赖小子想找人出气,一名负责站岗的赖小子夜里冻得毛燥难耐,正好遇到我爷爷夜里喂马回来,问:“干啥的?”爷爷回答:“喂马的!”赖小子一看是马夫,属于敢欺负的范围,破口大骂:“喂你们的X!”一枪托照着爷爷的头就砸了过去。

我爷爷差点被打死,总算是捡了一条命,从此格外小心。

讲到此处,爷爷下意识摸摸头,脱下毡帽给我看头上这道疤痕,一拃长、两指宽、不长草,我摸着这片伤疤,问爷爷:“那后来呢?”

爷爷暗自寻找逃跑的机会,终于有一天,趁着赖小子们抢劫完,喝酒吃肉放松警惕的时候,偷偷骑了一匹战马,连方向都顾不上看,一路狂奔出百八十里,来到了一个叫张家村的地方。

张家村是从口外移民过来的,村里人几乎都姓张,爷爷在此落下了脚,给张家当长工种地,还负责喂马。

张家是在村子周围开垦出熟地好几十顷,在当地算是大户人家。爷爷吃苦耐劳,让张家看在了眼里,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张家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了我爷爷,成了我奶奶。

这也算一桩穷小子变成凤凰男的故事。

据爷爷讲,1949年前后,吉鸿昌领导的队伍进入察哈尔,攻打国民党残余部队,同时进行剿匪,驻扎在格化司台的第十一骑兵师,在贺龙、聂荣臻大部队的支持下,彻底肃清了绥远、察哈尔的土匪,几个土匪头目还在县里就地镇压处决。

在剿匪过程中,爷爷挺身而出,给解放军领路,寻找土匪活动轨迹。

解放后,爷爷在生产队负责喂马、喂牛、喂驴、喂骡子等各种大牲口,当了饲养员,也算是专家。小时候,我还经常磨着爷爷到饲养园喝马奶。

在公社生产队大集体,饲养员是一个比较好的职业,也算是技术活,挣公分也不低,爷爷一生与各种牲畜打交道,最喜欢的还是马,因为马救了他一次命

他骑回的这匹战马,后来入了社,被爷爷调教成了最好的耕地拉车马,爷爷对它格外照顾,每天夜里去添加好几次草料,持续了好多年,他与这匹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匹马老死后,碰巧生产队遇上六零年大饥荒,爷爷没吃一口马肉,还流了泪,好长时间不说话。

唯一遗憾的是,我年少无知,忘了问爷爷老家到底是哪的,详细讲讲在坝上的哪个地方,还有他小时候的其他故事。尽管如此,也是很知足了,毕竟知道自己祖籍是坝上。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察哈尔   张家口   绥远   生产队   土匪   老家   爷爷   小时候   往事   小子   大道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