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长沙南部片区包爷庙的来历


诗人朱文怡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也就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这一年,在中国大地上继洪武年间的人口大迁移后又再次掀起了人口迁移政策。

自永乐初年起,湖南等地也陆陆续续迎来一些北方人氏前来居住,长沙也不例外,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在今天的长沙市天心区南托街道、沿江村江畔就于永乐三年起兴建了一座包爷庙,因庙址周边古称窑湾,故而这座包爷庙也被人们称为窑湾古寺。

这包爷庙建成后,于次年冬至开始初次祭祀,距今617年了,庙内一直供奉着北宋名臣包孝肃公拯。

这包爷庙临近湘江岸边,寺庙北侧就是有着7千年历史的大塘古人类遗址。而在那遗址处不远也有一个明清时期的义渡唤名“东窑港渡”。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窑湾、东窑港及现在包爷庙南侧的窑塘村,以上这几处地名都被冠名为“窑”,而这几处地名处都包围着“大塘古人类遗址”。

在近现代时期,在这大塘古人类遗址里出土了一些精美的陶器,其中也出土了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兽面纹白陶碗底。这碗底图案是最古老的饕餮龙纹,被近期史学界誉为“长沙龙”。

而这些陶瓷烧制都离不开窑口,所以笔者大胆推测这一地区在古代的某些时期一直都是当地著名的窑口之一,专门烧制陶瓷制品。这也就解释了当地都含有“窑”的地名了。

包爷庙的左侧就是湖湘母亲河湘江了。在大庙建设初期,庙左并无堤坝与公路,而是有一棵大枫树以及随自然地势缓缓延伸至湘江边的河岸。

而今,那古枫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湘江防洪堤坝和湘江南路。这两项世纪工程都是上个世纪和本世纪时期国朝主持修建的民生工程。

在明清时期这座庙的庙门前有大塘一口,而今也不复存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三叉路口及部分广场。

时间飞逝,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宦官把持朝政,国政腐败民不聊生,周边盗匪经常流窜到此地包爷庙周边骚扰打劫。周边百姓是苦不堪言而官府却对这样的现象视而不见。所以当地周边老百姓们只能把活着的希望寄托于神明庇佑,这样一来这包爷庙从那时起香火日益鼎盛,不久以后人们便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了包公神庙以求得包公庇佑保一方平安。

也许是包公为十殿阎罗之一,那些歹人多有忌讳;亦或是神明庇佑。自打这包公庙在明朝中后期扩建以后,四方盗匪便也很少在此间打劫为祸乡里了,而包爷庙的各种神迹也广为流传,香火日盛。


到了康熙癸巳年,湘江发大水,这包爷庙倒塌毁坏了。于是这寺庙的僧人便四方募化钱财好用来修葺庙宇。那时湖广按察使王慧王大人知悉此事后便为寺庙置田产6石(古代以石为田亩面积的计量单位)又在寺门口为寺庙置田产2石及大塘一口。

而四方的百姓们见到或者听说这寺庙被大水冲垮的消息后又都踊跃捐赠香火钱,这些香火钱又为这包爷庙置田产8石。

而当地的一些善人如杨鸣岐、刘达聪等人也都捐献田产给寺庙,一时间这寺庙的香火加上庙产,很快又建设起了新的大殿来。

自康熙、雍正、乾隆朝以来,这包爷庙庙宇规模逐渐雄伟壮观,庙内飞檐殿阁,神像威严;庙周樟柏环绕,气势恢宏。

到了咸丰五年、十年,包爷庙又有两次大型修缮,均有碑刻见证。而在咸丰七年十月十八日长沙知府明令刊碑宣示禁止八条,务必虔供洒扫,节奉牺牲等等……

碑文如下图↓

咸丰辛酉年间,这包爷庙的东侧开了一口井。根据善化县志记载,这井水甘甜如饴,泉水上涌。当时四方乡镇多有疫病者,口服此井水即能痊愈,一时传为佳话。


到了同治甲子年间当时这包爷庙的住持悟真大师傅主持新建了寺庙前殿,并用募化所得建设了文昌祠和惜字炉。


说起这惜字炉的由来,也有一段美丽的故事:相传在宋代咸平年间,那位连中三元的北宋名相也就是被宋朝册封为沂国公的王曾之父就是这惜字炉由来的受恩惠者。

相传王曾的父亲是很爱惜写过文字的纸张,他见到地上有被人遗弃的写有字迹的纸张也会捡起来烧掉。即便是那些落入粪坑里的带有字迹的纸片他都会想方设法捡起来用水洗干净,或者投入河水中洗涤。最后又把洗干净的纸张烘干后再焚化。

这样的行为他竟然坚持了许多年。被他收拾干净并焚化的写有文字的纸张也有千万张了。

有一天,他怀孕的妻子即将临盆了,他却突然梦到孔圣人来到他面前说道:“汝家爱惜字纸,阴功甚大。吾已奏过上帝,遣弟子曾参来汝家,使汝家富贵非常。”

当他梦醒后,他的妻子果然为他生下一名男童,因梦中所遇境况所以就为这孩童取名为“王曾”。

后来这位王曾连中三元,拜相且封沂国公。自那以后,在中华的大地上或庙宇或家宅或公署衙门内都会设有惜字炉、惜字塔这样的建筑物用来专门焚化写有文字的纸张、财包等物。

古代典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开篇就有诗,言及惜字炉用途。其诗曰:
世间字纸藏经同,

见者须当付火中。
或置长流清净处,
自然福禄永无穷。


这包爷庙在明清、民国时期每年都会举办规模宏大的春社和秋社祭祀活动,到后来渐渐地发展成为庙会场所。旧时的包爷庙善男信女云集,人流如织。

而那南托古渡湘江之上更是百帆争渡,商贾之声不绝于耳,一派繁华热闹景象。
而如今,随着鹅洲并入岳麓区并有桥梁与之交通,原来的南托古渡口昔日繁荣早已不复。这包爷庙古庙随着时代地变迁也陆续经历了学校、企业及防洪指挥部。时至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初,随着庙前及庙左侧的防洪大堤修筑及湘江大道的建设,周边居民陆续征迁。独留包爷庙这座历经几百年风雨后被重新修缮后的古庙孤独地屹立于南托古渡口之畔。


今天的包爷庙,旧时迷信色彩早已淡化,这里成为了本地村民进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被申报为天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在上图所示一方刻有“沿江村——美丽乡村欢迎您”字样的红石石碑北侧就是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包爷庙了。

沿着那鹅卵石铺就的下坡小道,满眼的花红叶绿,迎着习习江风,一步一步走向这古朴的包爷庙。

在我眼前,他是那样地祥和。庙的右侧有一棵巨大的香樟树和一棵近些年移栽的红枫,透过那红枫叶往上仰望,两个不知道什么年代的风铃正挂在那飞檐之上,伴随着阵阵江风,发出清脆的声响。鸟儿在周边欢唱,汽车间歇地鸣笛声声声入耳,树叶婆娑起舞,一切又都是那么地美好而又祥和。

略过这一片景色,沿着庙前广场走上几步便可以看到三个红色大拱门及两个俏皮可爱的明清风格,形态各异的石狮子。

从正门进入庙内,进门两侧是庙内现任住持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休息室。

大门玄关处上方是一座戏台,走出玄关来到寺庙内院往后看那戏台时,戏台天花板上绘有的八卦图很是醒目。

寺庙的左右两侧都是两层楼的围廊。右侧东边立有一个金属大香炉,寺庙的左侧西边第一层是悬挂大盘线香的地方及寺庙募捐碑等石碑,也有一个惜字炉,却不知道是何时修建。

寺庙的正殿里供奉着包公,那包公殿堂正上方有一张硕大的匾额。

匾额从右往左(古代书写文字的顺序都是从右往左,所以本文中对于庙左右方向也是依据这一顺序)提字“一笑河清”

正堂右侧一立柱上书:“朝铁面冰心一代名臣垂北宋,浩气塞两间想当年正色立。”

另一面左侧立柱上书:“清风思百世瞻此地日晶霜,肃旌旗驻节千秋庙貌镇南湘。”

又一联曰:“先天下之忧而忧沈于国事,劾权奸之恶而恶非不仁慈。”

左右两侧坐北朝南又设有关圣殿(右),财神殿(左)。

那关圣殿供奉的是关圣帝君武财神关云长,帝君左右也有对联牌匾,分为两个对联。

横联上书:“德威惟畏”
一上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一下联:“单刀会鲁肃江东豪杰尽寒心。”

另一上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另一下联:“隐微处不愧青天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


那财神殿供奉的是文财神赵公明。这一殿内也有对联如下:

那横联上书:“夏泽优渥”

上联:“积善无虚多吉利,生财有道尽匡扶。”

下联:“手执金鞭常进宝,身骑黑虎广招财。”


这坐北朝南的三个殿堂两侧东西山墙内侧下方也供奉有其他神仙仙位。西侧一方是一个货柜,里头有一应祭祀用品。东侧设有一个大铜钟。

在这个摆放大钟的一侧往东的偏殿内供奉的是南海观音菩萨。那殿内也有一联。

横联上书:“有求必应”
上联曰:”青灯绕座擁来紫竹三根真修圣地,”

下联曰:“白玉辉龕捧出红莲千朵普救苍生。”

东侧偏殿的庙门旁因没有设置值守,故而很少打开,前往朝拜的信士可从南侧正殿入包公殿而后往东转入观音殿。而观音殿虽然是偏殿却在出了包爷庙庙门后却又发现她也是一座独立的大殿,也有大门及石狮子侍立两侧。

这样的布局也是这窑湾古寺包爷庙不同于其他地方庙宇的特色之一。而庙内还有许多有别于其他庙宇的特色之处,此文也没有一一细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现场观摩朝拜,地图导航窑湾古寺包爷庙即可,也可自带祭祀用品以示虔诚。

#长株潭一体化#​#长沙身边事#​

#长沙头条#​#包公#​#秋日生活打卡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长沙   咸丰   湘江   偏殿   田产   包公   上联   下联   最新消息   庙宇   寺庙   来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