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一段难以启齿的爱情,让他余生满是悔恨

1966年,在当时局势的影响下,高考停止,无数中学毕业生因此既无法升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直到1968年,国内还在因学生安置问题动乱不安,中央意识到,他们必须得想个办法将这些受高考影响的学生安置下来,以免情况继续恶化。

1968年12月,在毛泽东的授意下,《人民日报》发表了《我们也有两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文章中还提到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重要指示。在领导人的大力推动下,从1969年开始,许多初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去农村。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下乡“知青”的由来。

罗春平也是这个特别时期的下乡知青之一,他曾在自己的书中讲述过自己下乡时期的经历。不过书中最吸引人的并不是他对下乡生活的种种感慨,而是他与自己初恋的爱情故事。

罗春平在书中直言,自己人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没有同初恋最终走到一起,初恋的结局则是他后半生始终无法解开的一大心结。他与初恋间究竟有一段怎样伤情的过往呢?


应号召下乡,崎岖山路击碎少年绮梦

1969年,罗春平与其他万千知青一样,应毛泽东所提出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口号,满怀期待地乘上了前往乡村的车。他的终点站是陕西省榆林市中东部的米脂县,可要知道,米脂县在2019年之前还是在贫困县之列的。

抵达米脂县前,罗春平还充满了幻想,以为乡野间虽不如城里来得繁华便利,但好歹是风景秀丽,不乏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去处。然而到了地方,他才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差甚远。

当年的米脂县偏远落后,乡民多住在窑洞中,日子莫说过得悠闲快活,连日常的供水供电都是问题。望着眼前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绵延山海,来时走过的崎岖山路,罗春平心中有些五味杂陈。

大局已定,既来之则安之,况且留在家中也未必有更好地去处了,罗春平一边安慰自己一边安分做着给自己安排的工作。

下乡知青们的吃住都是由当地乡民负责的,因为可以多挣工分,乡亲们倒也乐于接纳这些知青。罗春平当年便住在米脂县乡民王满奎家中,就在这里,他遇见了那个影响自己后半生的恋人。

下乡知青与乡间少女,意外又单纯的初恋

王满奎是个手艺极好的木匠,当地许多乡民家中做工精巧的家具都出自他手。罗春平对这些手工艺品十分感兴趣,便有了拜师学艺的念头。不过王满奎并不想收他,只因觉得罗春平这种从城里来的人,定是吃不起苦也静不下心去学手艺的。罗春平遭到拒绝后虽然遗憾却也没再坚持,平时见了王满奎依旧亲切客气。

倒是王满奎的二女儿王美丽,平时跟罗春平相处下来觉得对方人还不错,便劝说父亲,收徒收几个不是收,父亲也不是没有其他徒弟传承手艺,就让罗春平试试又如何。

王满奎听了女儿的话后有些动摇,又思及罗春平平日在家中表现不错,便还是收了他做徒弟。成功拜师后的罗春平非常勤勉,无论是尊敬师长还是学习手艺都做得十分出色,逐渐的他也得到了王满奎的认可和青睐。

另一边,王美丽愈发喜欢这个踏实有礼又勤奋好学的读书人,平时在生活上对罗春平很是照顾。而罗春平起初其实只是将王美丽当做师父的女儿看待的,毕竟两人在见识和家庭上相差甚远,若是要做恋人,罗春平多少有些看不上王美丽这种“村姑”。

然而,在王美丽积年累月的照顾下,罗春平逐渐被这个温柔体贴的女子吸引,望向女子的眸里也慢慢含了情。

女儿和徒弟的心思王满奎都看在眼里,一方面想要顺了女儿的心意,另一方面他也对罗春平很满意,就对两人平时对亲昵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罗春平是自己半个女婿看了。

情投意合却不想负责,悲剧早已注定

就这样,罗春平和王美丽交往了好几年。王满奎觉得已经时机成熟,两人感情培养得差不多了,总这样不清不楚地在一起传出去也不好听,就有意让二人成婚。王美丽自然满心欢喜,但罗春平却有些惊慌。

他虽然感动于王美丽对自己的付出,也有些喜欢王美丽,但从未想过为了王美丽永远留在这个穷乡僻壤,甚至没想过要与王美丽结婚。在他眼里,王美丽的出身、文化都远不符合他对妻子的要求。

罗春平不可能接受王美丽成为自己的妻子,可也无法直接拒绝师父,毕竟,他们父女二人待自己确实不薄,而且他也要顾及自己在当地的名声和未来的生活。

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一纸通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罗春平马上就要被招工回城里了。罗春平沉浸在能回家的惊喜中,更加不愿意娶王美丽,再与这个失意之地有所瓜葛。

王满奎倒是想让罗春平与王美丽先结了婚再回城,等徒弟在城里安顿下来后再把女儿接过去就是。但马上就能摆脱一切的罗春平怎么肯呢,他再无顾忌地直接拒绝了王满奎,也是到了这个时候,王满奎才看清这个男人,他根本从没想过要对自己女儿负责。

狠心告别初恋,余生都摆脱不了的悔恨

王满奎当然不会容忍这种人继续留在自己家和女儿交往,当即打了罗春平一顿,并将他赶出了家门。王美丽无法接受昔日与自己郎情妾意的情郎竟然狠心抛弃自己,固执地不愿放手,要出门去找罗春平。

父女二人大吵一架,而罗春平与王美丽之间的纠葛也在当地传开了。两人的恋情很快成了乡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罗春平倒还好,而且人家马上就要回城里了,最多骂他一句负心汉,可王美丽面临的情况就不同了。那时候农村人的观念还很守旧,对女性的恶意也不小,人们添油加醋地把王美丽说成个痴心妄想、恨嫁倒贴的女子,谣言也越传越离谱。

罗春平不是不知道外面传的有多难听,但他自私地逃避着一切,想着等自己离开后一切都会过去的,王美丽也会寻到属于自己的良人。然而他低估了谣言的锋利,也高估了王美丽的承受力,就在他要离开米脂县的那一天,王美丽便经受不住打击投了井。罗春平走前听说了王美丽投井的消息后,也曾想过回去看一眼,但看向缓缓驶来的火车,他最终没再回头。

回到城里后的罗春平急于摆脱自己低谷期的种种经历,而与初恋王美丽的那段情更是他要忘记的重点。于是,他刻意忽视了离开那天听到的王美丽投井的消息,也不愿打听任何关于王美丽和米脂县的消息,一心经营自己的“新生”。

多年后,他意外从当年同自己一批下乡的知青口中得知了王美丽离世的消息,原来,人们把她从井里捞起的时候,早已没了呼吸。他的师父王满奎难以承受丧女之痛,终日悔恨不已。此时的罗春平早已不是当日那个冲动又没有责任心的毛头小子,他不齿自己抛弃初恋的行径,也对初恋的死内疚万分。可斯人已逝,王美丽再也不会活过来,他也没了弥补的机会。

无法消磨的愧疚,无法更改的结局

此后多年,罗春平一直怀着对王美丽的愧疚,恋人因自己投井,师父因自己丧女,这份痛苦记忆注定伴他终生。

其实罗春平和王美丽的结局早已注定,于罗春平来说,下乡是他无奈做出的选择,只是他人生中一段短暂的经历;可于王美丽来说,乡下是她一辈子的归处,是她无法割舍的家。他们虽然相恋,但中间其实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少年罗春平不会接受一个没文化的村姑做自己的妻子,少年王美丽也承受不了流言的压力和恋人的抛弃。

即便他们当年没有分开,这条鸿沟也很难跨过去,热恋期过去后,罗春平或许会埋怨妻子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觉得乡下妻子给自己丢人,而王美丽也很有可能在城里人和丈夫的冷眼下消磨信心,二人将终成怨偶。

罗春平活该悔恨终生,到底是他的自私与不负责任酿成了悲剧,可怜王美丽,一片少女情意终是错付,一条鲜活的生命最后落得个早殇沦为一段回忆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知青   米脂县   乡民   难以启齿   余生   手艺   师父   徒弟   悔恨   城里   初恋   妻子   往事   女儿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