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火化前,乔冠华匍匐在水晶棺不肯松手,大声痛哭:总理啊

1976年1月8日,为党和国家穷尽毕生心血精力的周总理溘然长逝,享年77岁。

消息传出,举国哀痛。无数人民群众自发来到北京吊唁,送别这位伟大的人民总理。八宝山殡仪馆中,沉重、悲痛的情绪氤氲在每一个敬爱周总理的人的脸上。

在总理的遗体火化前,水晶棺旁的乔冠华迟迟不肯松开紧紧环抱的手臂,悲痛的泪水挂满了他的脸颊。他看着总理的面容,失声痛哭道:

“总理啊,您一生膝下无女,今天就让我做你的子女送你最后一程吧......”


周总理是伟大的、无私的。他一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日夜操劳,为新生的人民政权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是一位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好总理!

1976年1月11日,怀着悲痛欲绝的心情,无数群众自发地来到长安街两侧送别周总理。凌冽的冬日寒风呼啸着在天地间游离,却吹不灭人们对总理炽热而激烈的爱戴之情。

滴水成冰的寒冷冬日里,他们神色肃穆,默默等待着总理的到来。不久,白色的灵车载着总理的灵柩缓缓驶来,黑色的挽幛随风飘摇,如同在诉说着周总理的过往。

霎时间,十里长街,万人呜咽。在人民们的挽留之下,这短短的距离,灵车队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直至将近天黑,方才来到了八宝山公墓。

告别仪式结束后,按照总理的遗嘱,他的遗体将被火化。尽管群众们多次请求保留总理的遗体,让他们以后也能够见到周总理,但在工作人员们的劝说下,他们选择尊重总理的遗嘱。

自总理去世后,邓颖超一直在为之妥善地处理后事,没有给自己留下太多体会悲伤的时间。如今事宜安排妥帖,面对着曾经朝夕相伴,如今却阴阳两隔的丈夫,压抑了许久的悲痛一时如同洪水般涌上心头。

“恩来啊!”她眼含热泪,抚摸着总理的灵棺,哽咽地说道“我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了…”

周围的人听到邓颖超的话语,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这对革命伉俪一同携手走过了革命年代纷飞的战火,经历了人间正道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新中国浴火而生的辉煌历程。他们一生为党和国家辛劳奔波,少有留给家庭的时间,直至晚年仍不曾有膝下儿女。悼念会上送别周总理的晚辈,大多是他的亲戚子女与曾经的烈士子女。

预定的火化时间即将来临,围绕在总理灵柩旁的吊唁者依然不肯离去,在工作人员们的劝说下,他们只好收敛起悲痛的情绪,依依不舍地从总理的身边起身离开。

总理遗体即将送进火化炉时,乔冠华依旧迟迟不肯离开,他俯在总理的灵柩上痛哭流涕,情之深悲之切令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工作人员见状便上前劝他离开,但沉浸于悲痛中的乔冠华依然难以自拔,兀自痛哭。不得已,工作人员只能将他拉开,然而他迅速挣脱后又再次扑到了总理的灵柩上。

玻璃罩下,总理双眼合拢,神色安详。乔冠华看着这张曾无比熟悉的面容,悲痛的情绪再次填满了胸腔。他悲痛欲绝,泪滴洒落在晶莹的灵柩玻璃罩之上。

“总理啊!你一生无儿无女,让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吧……”


周总理与乔冠华的情谊是真挚而深厚的。

1938年,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时事晚报》上读到了笔名为“乔木”的文章,文内那犀利的文笔与对时政局势独到的见解令两人赞叹不已。

是了,“乔木”正是乔冠华。他的文章,总能切中肯綮地直击问题要害,揭示出事件的真实面貌。毛主席这般盛赞他的文章:“犹如千军万马,一篇足以抵上两个坦克师。”

周恩来也对这位未曾谋面的编辑多有赞赏。

此时的乔冠华正身处香港,在《时事晚报》一刊中担任主编一职。不久前,他正于德国图宾根大学留学,并成功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听闻国内局势日趋紧张后,他毅然决定返回祖国,为祖国的抗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大陆战火连绵,局势动荡,他只能暂时居住香港,并化名“乔木”,撰写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之后,他向党中央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周恩来对此事颇为重视,亲自处理、批准他的入党申请。

1941年,抗战局势愈发严峻,香港在敌军的炮火下岌岌可危,即将沦陷。周恩来急电香港的爱国人士尽快撤离,乔冠华自然名列其中。

在办公室内,周恩来焦急地等待着乔冠华的消息,时而询问身边的警卫:“到了吗?”,并屡次叮嘱:“到了之后不须通报,直接领到我的办公室里。”

直到清晰的敲门声响起,周总理悬着的心方才放了下来,工作人员领着一位穿着体面、戴着眼镜的斯文男子进入了办公室。

周总理见状忙从椅子上站起来迎接,握着乔冠华的手说道:“冠华同志,可算把你盼来了,久闻‘乔木’的大名,如今终于见到本人了……”接着又关心他的身体状况。

早已久仰总理大名的乔冠华激动无比,他忙不迭感谢总理的抬爱:“……谢谢您的关心,以后还要跟您多学习。”

两名未曾谋面的人此刻如同一见如故的老友,坐在办公室内打开了话匣子,谈论起时政局势、经历见闻,言语间尽是欣喜。

之后,乔冠华在安排下进入《新华日报》担任编辑,撰写针对国际局势的分析文章。他的独到见解与辛辣笔触依旧一如既往,深得总理钦佩。

由于乔冠华早年有过留学经历,擅长与外国人打交道,于是在总理的提拔与安排下,他也逐步跟随总理参与外事活动。在总理的言传身教下,他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为以后进入党中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已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为了给予他发挥才能的更多舞台,总理安排他为外交委员会的副主任,让他出席多个重要的外交会议。

二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跌宕起伏。伴随着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新生的中国政权需要在国际社会上寻求更多的共识,突破超级大国的外交封锁。

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收到了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邀请。

面对如此重要的外交场合,选好出席人选、传递好新中国的声音显得尤为重要。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乔冠华。

彼时的乔冠华已经经历了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朝鲜停战协议谈判会议,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周总理直接委任他作为外交团长,充分体现出对他能力的信任与肯定。

受命挂帅出征的乔冠华既激动又紧张,他深知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丝毫不敢怠慢,开始披星戴月地整理、撰写演讲材料。经过几个夜晚的奋战,乔冠华终于拟好了演讲稿的初稿。

他忐忑不安地找到周总理,希望他能帮忙斧正自己的稿子。

总理欣然应允,并安慰他不必给予自己太大压力,在经过毛主席亲自挑选、国内最具实力的外交团的帮助下,相信他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

1971年11月9日,得到总理激励的乔冠华,踌躇满志地登上了飞往联合国的飞机。在联合国的讲台上,面对全世界的目光,他声情并茂地进行了发表了演讲。

他那自然的神态、流畅的语言、激昂的声音与考究的词句,再配合他那颇具感染力的开朗笑容,乔冠华得到了世界诸多国家的关注与肯定,他们对这位新中国外交官赞叹有加。

当乔冠华发布完演讲重新回到座位的时候,面对诸多来自天南海北国家代表的祝贺,乔冠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镜头的注视下仰头大笑。

这张被称作“乔的笑”的照片迅速跨越大洋,传遍整个中国,之后更是选入历史教材,成为中国外交历史上一个值得追忆与铭记的珍贵瞬间。


周总理对乔冠华更多是以长辈对优秀后辈的态度,除了工作上的提携与信任,周总理还为乔冠华的终身大事牵绳搭线,扮演了一次“月老”。

由于常在总理身旁工作,乔冠华与总理身边的其他工作人员也逐渐熟识起来,这其中就包括总理的英文秘书龚彭。一段时间的接触后,乔冠华被外貌品质皆不俗的龚彭深深吸引,龚彭也对这位性情开朗、见解独到的君子颇为中意。

然而由于处境特殊,二人迟迟没有挑明关系。察觉到二人心思的周总理,便准备成全这一对才子佳人,他多次装作无意地为二人创造沟通、交往的机会。

有一次,趁着二人都在自己办公室内的机会,周总理忽而打趣道:“你们两个还准备继续拖下去吗?”两个人立马就明白了周总理话语中隐藏的意思,不免有些尴尬,却也不敢直视对方。

乔冠华下意识地低头找烟,待到烟盒拿出来,才记起总理办公室挂着“此处禁烟”的牌子,便忙不迭又把烟放了回去。看得乔冠华手足无措的模样,龚彭虽忍俊不禁,但还是主动为他解围,打趣道:“西方人不抽烟情绪就不高。”

周总理随后又笑着添上一句:“我这里是禁烟不禁婚,你们两个快商量个时间吧!”

在总理的牵线之下,乔冠华和龚彭最终互相披露了彼此的感情,之后便喜结连理,成为一对令人艳羡的才子佳人。

倘若时光不曾走远,沧海不曾化作桑田,人间的万般别离或许便不会如此刻骨铭心,痛彻心扉。伴随着总理年事渐高,他的身体逐渐不如从前,此起彼伏的疾病不停地蚕食着他的身心。而即使身处病榻之上,总理依然不忘党和国家,依然心系人民百姓。

1975年,周总理在病痛的折磨下久卧病榻,日渐消瘦。乔冠华前来探望总理,在看到他如今瘦骨嶙峋的憔悴模样后心痛不已,他请求周总理能与自己拍一张照,为自己留个念想。

原本谢绝一切事务的周总理欣然应允,他支撑着病体,与乔冠华和周围的工作人员一同留下了一张相片。拍完后,周总理看着乔冠华,语重心长地说:“这恐怕是我们最后一次照相了,今后我就不在你身边了,你要好好干,为党和人民服务。”

乔冠华眼含热泪,点着头答应了总理的教诲。

几个月后,周总理与世长辞,一代伟人就此陨落,党和国家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共产党员模范。

闻此噩耗,悲痛万分的乔冠华将公务交付出去,迅速地来到了总理的灵柩前吊唁。当他终于看到曾经敬爱的面孔时,不仅悲从中来,嚎啕大哭,难以自拔。

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起乔冠华悲痛的模样,是这么说的:“我从未见过一个情感奔放的人,会如此悲绝!”

当乔冠华伏在总理水晶棺上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回忆的大概是周总理对自己悉心提拔的过往,是平日中闲聊交流,谈天论地时的场景,是联合国大会临行前亲切的谆谆教诲....

周总理是良师,亦是益友,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一个无愧于人民与国家的人,如今却就此逝去,这怎能令他不悲痛伤心呢?

周总理一生为党和国家辛劳奔波,晚年又疾病缠身,不曾留下膝下儿女。他燃烧生命点亮起照亮中国未来的明灯,却毫不在意自己的身体已是每况愈下。既然总理没有儿女,那么便让他担任这个角色,送总理最后一程!

周总理的遗体火化后,骨灰按照他的遗愿播撒在中华大地上。是了,周总理想要凝望、守护这一隅曾为之奋斗毕生的土地。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乔冠华收敛起悲痛的情绪后,牢记着总理临终前的寄语,继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而奋斗。

他偶尔会看自己与总理的那张合影,旋即又看向窗外的辽阔天地。他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相信,在周总理洒落整个天地之间的大爱之中,这个国度必将昂首阔步,迈向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周恩来   总理   灵柩   乔木   遗体   局势   悲痛   中国   外交   大声   工作人员   水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