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孝勇为完成祖父遗愿,提出“两蒋”移灵大陆,公开支持一个中国

前言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在台北士林寓所去世,但始终没有下葬,他的灵柩被暂时安放在桃园县大溪镇的慈湖陵寝,静静等待着归葬故土的时机。

蒋介石出生于浙江奉化,根据当地习俗,如果人死在异乡又没能及时归葬故乡的话,可以先采用浮厝的方式处理所谓浮厝就是指用砖石将棺木四角垫高,离地三寸,暂不入土归葬,这样便能够让子孙在不破土刨坟的情况下,更轻松地迁葬先人。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病逝于台北,他也像父亲蒋介石一样没有入土为安,而是被奉厝在大溪陵寝中。

蒋氏父子的灵柩多年来以浮厝的方式停放在台湾,一直在等待着落叶归根的那天,但残忍的现实让二人的遗愿至今仍没法实现。

1996年5月,蒋介石的幼孙、蒋经国的第五子蒋孝勇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到了浙江奉化的老家探亲,并为祖先扫墓,这次回乡之旅让他心中对“两蒋”移灵大陆的心思更加迫切了起来。

想到了祖父和父亲落叶归根的遗愿,蒋孝勇深觉自己时日无多,不敢怠慢,立即开始着手移灵事宜。于是,蒋孝勇在回到台湾省后,便召开了记者发布会,在会上,他公开提出了“两蒋”移灵大陆,安葬在家乡。

期间,蒋孝勇的三句话更是振聋发聩,出人意料,引起外界广泛热议……

蒋氏父子的生前遗愿:落叶归根

1950年3月,败退台湾后的蒋介石继续当选国民党总裁,统治台湾,并不断对外宣扬“反攻大陆”,甚至不惜勾结美帝国主义势力,企图借助外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但与此同时,蒋介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一点上与共产党罕见达成了一致意见,他坚决反对境外势力企图分裂中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曾公开表示:“中国的事情可以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

1969年8月,蒋介石在阳明山遭遇车祸,所乘车辆被一名少将的车当场撞翻,蒋介石胸口也遭受了重击,这场车祸使得他的心脏病更加严重,心脏部位明显扩大,此后,心脏病一直折磨着蒋介石,他的身体情况也越来越糟糕。

1975年3月,宋美龄专门从美国请来医生,为蒋介石做手术,从他的肺部抽出了大量脓水,这次手术后,蒋介石心脏多次停搏,高烧不退,病情危急,后经过数个小时的抢救,才得以暂时保住了一条命。

清醒后的蒋介石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向后人交代了自己的遗愿,提出在自己死后,将棺木暂时安置于慈湖,将来有机会再落叶归根,安葬在南京紫金山麓中山陵旁边。

遵照蒋介石的要求和习惯,桃园县大溪镇的慈湖陵寝的正厅安放着他的遗体,墙上挂着他的遗像,东侧房间是他在生前居住的地方,这里的一切布置保持着原样,西侧的房间里陈列着蒋介石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荣誉。

此后,蒋介石的遗体就一直被安置在慈湖陵寝中。

慈湖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蒋介石临终前专门嘱咐子孙将自己浮厝在这里?即使这里与自己的身份有些不符,也没能阻止他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安葬之处。

实际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时,蒋介石便发现了慈湖并对它“一见倾心”,因为这里跟家乡奉化有很多相似之处

慈湖原来名叫“埤尾”,是一个人工水库,山水环绕,树木葱郁,其间有一座小的四合院,这里就是慈湖宾馆,也是蒋介石的行馆。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大陆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与苏联关系也出现微妙变化。种种变故让蒋介石产生了错觉,认为“反攻大陆”的时机已经成熟。

考虑到在台北的办公地点太过显眼,极易被攻击,于是,蒋介石便萌生了寻找一处隐蔽的地方作为临时办公地的想法。这个时候,林本源家族恰好向蒋介石捐献了一块地皮——桃源县大溪镇。

1959年6月,国民党在这里建了一座名为“洞口宾馆”的四合院,原本是用做蒋介石的行馆。但没想到,蒋介石在1961年到这里视察后,竟意外发现这里的景色与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惊人地相似,在浓厚的思乡之情的影响下,这里便成为了蒋介石生前最喜爱的一个地方。为了感谢和表达怀念母亲之情,蒋介石亲自题写了“慈湖”二字,此后,这里也被改名为“慈湖宾馆”。

当时,虽然一直在叫嚣着“反攻大陆”,但其实,蒋介石心里十分清楚,这个计划只不过是空喊的口号,“反攻大陆”早已是痴心妄想,这也意味着他已经回不去自己心心念念的家乡了,为了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蒋介石便时常来慈湖居住,每次来到这里,他总显得十分兴奋,高兴地跟身边的人大谈自己从前在奉化的经历和故事。这里也成为了他唯一能够寄托乡情的地方。

所以,在弥留之际,蒋介石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留在这个与家乡的气息最为相像的地方。

除了蒋介石外,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的灵柩实际上也一直停放在这附近。

生前,蒋经国曾多次嘱咐子孙:我生前不曾在母亲膝下好好侍奉过,在我死后,希望能够安葬在她身边,一直陪伴着她。

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于1910年诞下他后,独自一人孤苦拉扯他长大,在她的细心养育下,蒋经国在溪口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但后来,蒋介石发迹后,蒋经国被父亲接到了身边,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因此,他与母亲聚少离多,几乎没有了见面的机会。

1938年,毛福梅死在了日军的轰炸下,在前线的蒋经国悲痛万分,写下了“以血洗血”的誓言,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和坚决为母报仇的决心。

就这样,根据蒋经国生前遗言,家人也将他的遗体浮厝在了桃园大溪镇的头寮宾馆,等待着有一天能够回到母亲身边。

蒋家后人的无限悲凉:风波不断

蒋氏父子的陵墓在桃园大溪一放就是几十年,始终没能等来魂归大陆的时机。

1993年,蒋介石的孙子章孝慈(后改姓蒋)来到大陆,作为学者参加学术研讨会议,这次来大陆,他还趁机回到了桂林,为母亲章亚若扫墓。他也是蒋氏家族中第一位来到大陆扫墓祭祖的后人。不久后,其孪生兄弟章孝严也来到大陆,为母亲扫墓。

1996年,蒋介石最小的孙子蒋孝勇回到了溪口镇,祭拜蒋氏祖先。这时,他刚刚被诊断出患有食道癌,这一噩耗让蒋孝勇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再有所行动,那么,“两蒋”移灵大陆一事必是遥遥无期了。

虽然蒋介石有六个孙子,但不幸的是,蒋家的男人却大多早逝。

蒋孝文是蒋经国和蒋方良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在苏联,回到台湾后,作为蒋家长孙,深受蒋介石喜爱。然而,蒋孝文不学无术,沉迷于夜生活,还多次利用蒋介石和蒋经国的身份在外面四处闯祸,惹是生非。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的身体落下了严重的病根,1970年,蒋孝文突然昏迷,此后卧病在床19年,于1989年病逝。

蒋孝慈和蒋孝严是蒋经国和秘书章亚若所生的一对孪生兄弟,起初,两人因私生子的身份备受蒋家刁难,跟随母姓。但后来兄弟俩努力上进,一步步成为了台湾省内有影响力的一号人物,而蒋家其他兄弟对两人的态度也有所改善,关系逐渐亲密。

可惜的是,1994年,蒋孝慈突然中风,此后两年一直卧床治病,1996年,在台北病逝。直到2002年,兄弟俩才认祖归宗,改姓蒋。

蒋孝武是蒋经国和蒋方良的第二个孩子,在父亲的操作下,蒋孝武的政治行情一路看涨,但却因卷入了1984年的“江南命案”中,使他的政途开始一路下滑。

随着蒋经国去世,失去了靠山的他,逐渐淡出了政坛,1991年,蒋孝武罹患慢性胰腺炎,年仅46岁便离开了人世。

蒋孝刚是蒋纬国的独子,出国留学后便一直留在国外生活、工作、成家,与台湾往来甚少。

所以,尽管蒋介石有六个孙子,但他们中有的去世,有的离家,尽管蒋孝严还留在台湾,但上世纪90年代,他还没有认祖归宗,因此,能帮助蒋介石实现遗愿的,似乎就只剩下了最小的孙子蒋孝勇。

可惜的是,蒋孝勇的身体也出了状况,被诊断为患有食道癌,这让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自感时日无多的他终于意识到了要尽快实现蒋介石和蒋经国的遗愿,一旦自己病逝,恐怕两人的遗体要永远留在台湾省了。

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其实已经缓和了很多,1987年11月,两岸甚至结束了近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蒋经国更是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

在这一背景下,蒋孝勇看到了移灵的希望,但当时,当权的人早已不是蒋家人了,相反,从某种程度上讲,当权者甚至对蒋家人是有敌意的,尽管蒋家子孙不在政坛,但蒋家毕竟统治台湾半个世纪,影响力不容小觑,蒋家子孙无疑是一股隐藏的政治力量。

考虑到这些,蒋经国去世后,台湾便有意在淡化蒋家父子的影响力,同时,给“两蒋”移灵一事也被搁置了下来,这一点也让蒋家的后人很不满。

蒋孝勇公开发声:蒋家人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到90年代时,台湾民众对蒋家父子的评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说明了台湾淡化蒋家影响力一事取得了显著效果,当时,甚至有人去泼漆,或者是毁坏蒋介石的塑像。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已经远远超出了蒋家人的预料,如果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恐怕蒋介石和蒋经国的遗体都会遭到破坏,不得安宁,无奈之下,蒋孝勇想到了唯一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快将遗体下葬。

但是,根据两人的生前遗愿,如果要下葬,那势必要回到大陆安葬,这就需要台湾当局表明一下态度了。以蒋家当时的情况,正常的谈判恐怕只会毫无收获。所以,思来想去,蒋孝勇决定利用舆论发声,希望从社会层面给台湾施压,让蒋家父子能够落叶归根,实现生前遗愿。

发布会召开前,蒋孝勇先携妻子一起去了奉化溪口镇,参观了蒋介石的故居,工作人员并不知晓他的身份,而他也没有声张,像其他游客一样,买了一张门票,排队进去参观。

手里紧紧攥着这张门票,蒋孝勇的心中一时唏嘘不已,以前,蒋介石还在世时,总是念叨着故乡,尤其败退台湾后,他的心中几乎被浓烈的思乡之情全部侵占了。

进入蒋家的故居后,蒋孝勇看着眼前的一切,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在妻子蒋方智怡的搀扶下,蒋孝勇激动地看着院子的每一个角落,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自己幼时在这里玩耍、生活的场景,他贪恋地参观着,一步一步慢慢丈量着院子,仔细抚摸着院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要将这些永远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因为他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来这里了。

直到死前,蒋介石也还对这里念念不忘,想到此,蒋孝勇突然对自己能否实现他们的遗愿深感怀疑,但无论成功与否,他都必须硬着头皮走下去了。随后,蒋孝勇对着蒋家的故居深深地鞠了一躬便转身离开了。

离开老屋的蒋孝勇一行人,又到了蒋氏祖坟,由于他的病情快速恶化,身体情况堪忧,因此,身边人都劝他不用上去或者把他背上去,但蒋孝勇却坚决拒绝了这些提议,他不顾身体原因,一步一步走上了通往祖坟的长长的阶梯。他一边用力向上爬,一边喘着粗气感叹道“这一条路,我心心念念几十年了,今天,我一定要自己走上去,你们都别劝我。”

最终,蒋孝勇终于到了祖坟前,对着祖坟扑通一声便跪了下去,眼中噙满了泪水,久久不愿起身。

回到台湾后,蒋孝勇立即先向台湾省当局提出了“两蒋”移灵大陆的申请,没过多久,他的申请便被拒绝了,不过,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随后,蒋孝勇召开了记者发布会,发布会上,已经油尽灯枯的蒋孝勇强撑精神,声泪俱下,说出了蒋家人多年来的肺腑之言:

“我的爷爷蒋介石、父亲蒋经国,生前特地交代要魂归故里,这是人之常情,回到故里安葬也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这一点也是任何时候都不会变的。爷爷和父亲作为蒋家已故之人,他们生前留下的遗言,我们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去完成,帮他们实现。”

人们以为,蒋孝勇这次主要只是谈一谈“两蒋”移灵一事,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说完移灵一事后,他突然话锋一转,公开谈道:

“一个中国原则是蒋氏父子和其他蒋家人始终坚守的,蒋家人永远不会违背祖训。”

这句话顿时让现场炸开了锅,一石激起千层浪,蒋孝勇的发言,无疑已经将单纯的移灵一事上升到了政治层面

他这样说,就是为了表明蒋家人的态度,如今,他已时日无多,抛开一切政治、人情等杂念,他唯一所想的事情就是要让爷爷和父亲得以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如果这件事情能够办成,他便能安心去见父亲和爷爷,同时也为两岸关系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但遗憾的是,台湾省始终不赞同让蒋家父子的灵柩回归大陆。

最终,蒋介石和蒋经国的灵柩究竟能否回到大陆,何时回到大陆,再次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结语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及军事人物,他因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在民国政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国民政府时期一直处于军政核心位置,败退台湾后,严重影响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他也因此备受批评。

但不可否认的是,蒋介石在统治台湾时期,尽管曾多次叫嚣要“反攻大陆”,甚至勾结美日,但他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教育蒋家后人也要铭记,不可忘本。蒋经国上位后,也始终谨遵父亲教诲,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反对“台湾独立”。

不过,这也并不能抹杀蒋介石集团曾对国家和人民犯下的罪行,正是因为他们疯狂的政治私利,才导致了海峡两岸同胞分离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遗愿   中国   奉化   慈湖   大陆   台湾   祖父   蒋介石   生前   蒋经国   家人   蒋孝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