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长子刘允斌的后人今何在?俄籍儿子定居中国,女儿远嫁美国

刘少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任国家主席,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生中有过6次婚姻,养育了9个子女,其中与第一任妻子何葆贞留下了二男一女,分别是: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次子刘允若。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刘少奇长子——刘允斌后人的故事。

时光荏苒,一晃几十载过去了,刘允斌的后人今何在呢?


1924年,刘允斌降生于江西萍乡的一处煤矿里。父母因投身革命,无暇顾及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只能将他送到湖南宁乡的老家,让他的爷爷奶奶看着他。

直到15岁那年,他也只是和父母短暂相聚了几次而已。即使是这样,懂事的他对父母并没有怨恨,反而非常理解他们的艰辛。

1938年7月,刘允斌被人接到了延安,他带着好奇的目光看向自己的父亲,心中满是思念。但是他也从父亲口中听到了一则悲伤的消息:他的母亲何葆贞牺牲了。

1939年秋,党中央决定挑选一批革命者的子女前往苏联留学。刘允斌和妹妹也在这年远赴苏联,成为莫尼诺国际儿童院的一名学生。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只能减少市民的开销,用以维持前线的物资。在国际儿童院就读的刘允斌等人每天只分到了半片面包、几个小土豆。

尽管每天都食不饱腹,但年少的刘允斌始终怀揣着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每一天,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里的活动,甚至主动前往军医院为前线的战士献血。

除此之外,他还向我国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次年,他的申请被通过,在莫斯科进行宣誓后,他也踏上了和父母一样的道路,决定学业有成后再回去报效祖国。

在苏联的生活经历,让刘允斌意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他敏锐地发现,如果中国想要跟上列强的脚步,就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

想要发展工业,制造机器、工具的话,最重要的是什么?——钢铁。于是,他在高中毕业后,选择进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钢铁冶炼的相关知识。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掷下的两枚原子弹让全世界为之震惊。世人见识到了核武器的巨大威力,苏联也开始投入到紧锣密鼓的研究中,并在国内的几所大学里开设核化学专业。

刘允斌也被核武器巨大的威力深深震撼,于是,他决定转而学习化学专业。

1946年,刘允斌成功考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也正是在这期间,他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一位名叫玛拉的女孩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刘允斌发现自己的目光总是会被这个女孩儿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萌生了想要和她共度一生的念头。

1949年,刘少奇受中央委托秘密出访苏联,期间,他终于见到了自己阔别十年之久的一双儿女。这次会面非常仓促,但这对彼此而言已经算是难得的慰藉了。

在苏联宣布掌握原子弹技术之后,刘允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他从化学系毕业后,选择了留校继续攻读研究生,方向则是核放化。由此可见,虽然在苏联生活了十多年,但是他的心中始终怀揣着祖国,将祖国的需要视为自己的目标。

玛拉也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了刘允斌的优秀,并且对他心生好感。苏联的女孩儿,对待爱情总是热情而又猛烈的,她很快就确定了和刘允斌结婚的想法。

1950年,刘允斌和玛拉在朋友的见证下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从这一天开始,他们正式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

不同于莫斯科男人大大咧咧的性子,刘允斌对玛拉非常体贴,两个人的感情如胶似漆。两年后,玛拉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也是刘允斌的长女——索尼娅。

1955年,他们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阿廖沙。


彼时,新中国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美国频频无视我国主权,派遣飞机骚扰我国居民;日本等国家,也在国际上敌视中国;中国代表团多次被排挤在国际会议之外……

“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子弹!”抱着这种想法,刘少奇给自己的儿子写了一封长信,他在信中这样说道:“祖国和人民等待着你的归来。”

然而,玛拉的父母并不同意自己的女儿跟着他回到中国,他们不希望女儿独自前往陌生的国家,从头开始。一边是国家情怀,一边是此生挚爱,刘允斌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中。

最终,理智战胜了感情,他决定回去报效祖国。

作为他的枕边人,玛拉也明白丈夫的想法,并且很支持他的选择。为了减轻他的负担,她提出将两个孩子留在莫斯科,让他们在这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面对苏联高层的热情挽留,刘允斌淡然地说:我始终将苏联看做我的第二故乡,但此时此刻我不能不回去,因为我的祖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这种感情相信你是会理解的。

同年10月,刘允斌突破了重重阻碍,带着简单的行李终于回到了祖国。当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的时候,他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

在和亲朋好友寒暄过后,他在妹妹刘爱琴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的诸多景点。看着被大火付诸一炬的圆明园遗址,他莫名有一种悲恸的情绪。他下定决心要改变国弱民穷的现状,让中国拥有与世界平等对话的权利。

为了能够尽快制造出我国自己的原子弹,刘允斌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我国的核武器研制过程。作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核化学专家,他进入了原子能研究所四零一所。

而他在这个处于这个研究所里,一待就是七年。

为了让研究人员放松身心、开发灵感,研究所里为他们准备的有乒乓球室和围棋室,但是刘允斌却从未踏足过这些地方,就连每次去餐厅吃饭都是步履匆匆。

刚从苏联归国的刘允斌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身上穿着熨烫得当的西服,头发每天梳的整整齐齐,就连脚上穿的皮鞋也都擦的锃亮。而进入研究所后,他却一改往日模样:衣服只要合身就好,有时候出门都常常忘记把拖鞋换下来,头发也变得乱糟糟的……

他身上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他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去了。

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957年,原子能所制造出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能量高达2.5兆伏特。1958 年,首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首台回旋式加速器也都投入陆续运转……

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的核事业一时间陷入停滞,面对陆续撤离的苏联研究人员,周恩来郑重地说:自己动手,从头摸起!

这8个字掷地有声,刘允斌等研究人员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实验中去。

1964年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从我国西部的戈壁滩上缓缓升起,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参加核研究、核试验的人都激动地热泪盈眶: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里,正是有一批像刘允斌这样的人,不断苦心钻研为国奉献,才让我国拥有了与世界平等对话的权利。


到了1987年,刘允斌的妹妹刘爱琴远跨重洋,找到了刘允斌居住在俄罗斯的的前妻玛拉、长子阿廖沙、女儿索尼娅。原来,在中苏关系恶化期间,玛拉为了保护两个孩子,只能隐瞒他们父亲的身份。

索尼娅和阿廖沙都继承了父亲的聪明才智,他们最终也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索尼娅于1988年远嫁美国,而阿廖沙则留在苏联陪在母亲身边。

阿廖沙像极了父亲刘允斌,自幼就喜欢钻研,并且成功考入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凭借着优秀的毕业成绩,他被分配到了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从事苏联的国防尖端科技研究。

后来他从母亲玛拉的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份,他才明白原来小时候跟自己拍下合照的爷爷,竟然是中国颇负盛名的开国元勋。

在得知自己父亲的身份后,阿廖沙很想去中国看一看自己父亲的故乡,看看那个自己血脉延续的地方。但因为他曾以军人的身份在苏联国防部从事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因此,他想要前往中国需要被层层审批。

幸好,母亲玛拉的出行并没有因为他的工作而受到影响。

1988年,玛拉接到王光美的邀请,前往中国暂住。这是她第二次前来中国,也在这段时间里,她得知了许多关于刘允斌的事情。回到苏联后,玛拉向儿子阿廖沙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阿廖沙也开始更加憧憬中国。

1998年,在刘少奇诞辰100周年之际,中方向阿廖沙寄去了邀请函,希望他能回国参加纪念活动。但这封邀请函被俄罗斯有关部门扣留了,理由是:按照有关规定,阿廖沙需要在退役三年后才能前往其他国家,但那时他还没有退役。

无奈之下,阿廖沙只能给奶奶王光美写信说:“我的根在中国,我永远都是刘氏家族的一份子。”为了不让他们担心,他还在信里骄傲地说自己儿子考上莫斯科航空大学的消息。

而这所大学,也是阿廖沙的叔叔刘允若曾经的母校。

1999年,阿廖沙申请了提前退役,等待三年期满后,再前往中国。

2003年年初,阿廖沙前往中国驻俄大使馆办理签证,当工作人员询问他的身份时,他自豪地说自己是刘少奇的孙子,刘允斌的儿子。

听闻他的身份后,工作人员非常震惊,随即就向上级汇报了此事。过了几个小时后,大使馆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阿廖沙确实是刘允斌的儿子,他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为等待多时的阿廖沙办理了签证。

同年4月,阿廖沙在妻子冬妮娅的陪同下,坐上了前往中国的民航飞机。在出发前,他们就与姑姑刘爱琴等人取得了联系,他们的首个目的地是北京。

在北京盼了许久的王光美,见到阿廖沙后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口中不断说着:终于回来了,回来了就好....阿廖沙也激动地热泪盈眶,一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亲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初来乍到的阿廖沙和妻子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们开心地分享着自己的见闻,仿佛从来没有分离过一般。

也是在这个时候,阿廖沙有了中文名字——刘维宁。

在北京短暂停留了几天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湖南老家。4月15日,阿廖沙和妻子在姑姑、姑父的陪同下参观了刘少奇的故居和陈列馆,并向展馆捐赠了家中珍藏的照片和资料。

因为初次来中国,阿廖沙夫妻的签证并没有办理太长时间,很快他们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但是从这以后,阿廖沙就开始频繁地在中俄往返,致力于促进两国的友好交流。

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阿廖沙夫妇获得了中国的永久居留证,而他们两个也深深地喜欢上了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广州,因此定居广州。

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我有两个故乡:中国和俄罗斯。”

当然,由于工作、家人等问题,他有一半的时间留在俄罗斯,一半的时间住在广州。

后来,阿廖沙的一双儿女也已经长大成人:女儿在大学毕业后也来到了中国他们团聚;儿子成了父亲的校友,选择了和他相同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阿廖沙在中国定居后,为他的女儿取名为刘丽达。

刘丽达初到中国时并不会说汉语,但或许是基因里自带的语言天赋,她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能做到和人无障碍交流了。一次因缘际会之下,她结识了一名来自乌克兰的演员,两个人在确定感情后就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举办了婚礼。

后来她听说央视要招聘俄语频道主持人,便萌生了前去应聘的想法。报名后,她更加努力地练习汉语,甚至开始学习古诗词。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如愿以偿地接到了来自央视的录取通知,成了国际频道一名俄语主持人。

刘丽达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而作为刘允斌的孙女,她的身份也成了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对此,刘丽达表示,她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也不愿意让别人把祖辈的光环加在自己身上。

在央视工作了一年后,她辞去了自己的主持工作,回到了俄罗斯。

尽管住在俄罗斯,但刘丽达和父亲一样,始终致力于促进中俄企业的友好发展。

或许这就是潜藏在血脉中的传承,刘少奇和儿子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奉献一生,他们的后代也始终为中国的发展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英雄已然长眠于地下,愿他们的后人余生顺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中国   莫斯科   苏联   儿子   索尼   俄罗斯   长子   美国   后人   祖国   父亲   女儿   身份   我国   刘少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