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囚发配千里,为何官差不怕累不怕路途艰辛,争抢押送差事?

十年前红极一时的清宫戏《甄嬛传》,让黑龙江一个叫宁古塔的地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电视剧里,被流放宁古塔的是甄嬛的父亲甄远道。

一听说父亲要被流放宁古塔,甄嬛立即吓得双泪长流,魂不附体。

这个叫做宁古塔的地方到底有多恐怖?

我们先来看一段同为清朝人的诗人吴兆骞,是如何描写这个边疆恐怖之地的。

吴兆骞在顺治十四年因科场案被无辜牵连,最后要被流放宁古塔长达二十三年。

在他的笔下,这宁古塔简直就是人间炼狱:“宁古寒苦天下所无。”、“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此地虽然地名叫作宁古塔,但其实这里并没有塔,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此地有一座古塔,然后围着古塔就建了一座古城。

因为距离宁古塔旧城东约2.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这座山名叫宁古塔,又称作宁公塔。

因此,这里就因山而得名,然后这处地名,之后不久又转为城名。

明代的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张缙彦,曾在公元在1661年被流放到此地,他在自己的《宁古台》一文中是对这个地名的解释最为详细:

"宁古塔者,名其地也,其山则曰台,塔与台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台,故名。"

在我国古代,宁古塔城是宁古塔将军驻所所在地,是一个威震四方的重镇,也是东北北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但是若说到此地的生活环境,便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尤其是在吴兆骞生活的明末清初。

往大处来说,当时的地球正处于小冰川时期,全球处处气温急剧下降,造成许多自然灾害。

而宁古塔本来就是酷寒之地,再加上遇到这个特殊的全球寒冷时期,宁古塔自然就更加寒冷无比了。

宁古塔在当时属于尚未开发之地,举目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原始大森林。

到处树木遮天蔽日,大雨过后的山路,更是崎岖陡峭,极其难行。

再加上密林之中蚊虫旱蚂蟥很多,流放之人通过此地,每个人都会被咬得血肉模糊,痛苦万分,苦不堪言。

吴兆骞当年被流放到宁古塔,去的时候只有21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回来时却已经44岁,年愈不惑,两鬓苍苍。

而且回来之后,仅仅两年,就又因为不适应江南的气候,患病而亡。

这长达23年之久的流放生涯,极大损害了吴兆骞的身心健康,对其个人而言,实在是悲惨至极。

在清朝,被流放押往此处苦寒之地的,不仅有戴罪官员、文人墨客、寻常男子,也有女流之辈。

例如电视剧《甄嬛传》里,甄嬛父亲甄远道的女性家属们。

她们一路颠沛流离,九死一生,苦楚至极。

和她们一同前往此地的,当然是朝廷安排的一路押送犯人的官差。

虽然是同为押送犯人,但是,古代官差们更愿意押送女囚犯,而不是男犯人。

那么,在押送发配千里的女囚犯时,为何官差不怕累不怕路途艰辛,争抢押送差事呢?

流放罪历史悠久

提及流放犯人至边远之地,在我国古代,可不是只有清朝才干这事,而是源远流长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历史记载,早在我国氏族社会后期,就有共工被尧帝流放至幽州的记载:流共工于幽州(《淮南子·原道训》)。

这之后,经过秦汉南北朝漫长的历史延续,流放刑罚一直被朝廷采用执行。

直至隋唐时期,流放之刑正式进入笞、杖、徙、流、死的五刑之列。

由五刑的排序看,流放之刑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且流放之刑,自隋唐正式确立为五刑之一开始。

直至清朝末年,这一刑罚才随着清朝的灭亡而宣告终结,持续时间之长,残害生命之多,真是难以计数。

在我国古代,因为朝代的不同,犯人的流放之地,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尧舜之时的流放之地为幽陵、崇山一带,秦汉之时的流放地为房陵、酒泉、敦煌一带。

隋唐及两宋时的流放之地,多为西北边疆一带及南方瘴疠之地。

元朝时因为疆域领土广大,选择的流放之地则比较特殊,为“南人发北,北人发南”。

也就是习惯了冷地生活的人,发配到南地去;习惯了热地生活的人,则发配到北地去。

明朝时期,犯人发配的流放地为云贵地区,清朝则为如今家喻户晓的宁古塔。

至于流放的期限,则依据所犯罪责的大小,少则三五年,多则一辈子无期徒刑。

且不说时间长短,单是从居住地到流放之地,这一路的行程,能不能活着到达,都是未知数。

依据清朝的《五军道里表》记载,古代流放依据罪责轻重,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四千里;第二级:三千里;第三级:两千五百里;第四级:两千里。

这还不算,很多朝代不但根据罪责轻重规定了流放距离的远近,还规定了每天要行走的具体里程,那就是日行至少50里路。

如果没有车马,姑且不论距离远近,单是这个日行五十里的要求,就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这一天走下来,也要累得够呛,更何况是那些基本上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小脚女子们。

所以,在我国古代,只要是流放的罪名落到女子的头上,很多人都会直接选择自杀了事。

因为与其在路上被折磨而死,倒不如还没上路,就先死个痛快了事。

被流放的女囚们

在我国古代,被流放的女子,一般都是因为下面两个原因,一个是受人牵连,且这种情况居多。

受谁的牵连?当然是男子。

这个男子,一般会是这三种人,一是自己的父亲,二是自己的丈夫,最后是自己的儿子。

因为父亲、丈夫或儿子犯了罪,祸及家人的家中女眷们,虽然罪不至死,也要被流放边疆。

二是自身行为不检点的女子,如犯了私通、失贞之罪,也会被流放。

先说第一种情况下的女囚犯,官差们一定会争抢着去押送。

因为这种犯罪官员的家眷,肯定都是不缺钱的主。

这流放的一路上,她们一定会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对官差们大把大把的花钱,真是一路走一路收钱,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且一路行来,肯定有车马伺候,并且每天都得好吃好喝被像大爷一样供着。

最后,这个犯了罪的官员们,谁也保不准这些官员们他日不会东山再起。

官差们借助对官员家眷们的一路照顾,他日官员再次受到重用,焉知他们不会因此也捞个小小的升职加薪?

说回电视剧《甄嬛传》里的情节,当年一路护送甄远道及其家眷的官差们,如果一路小心伺候,后来甄嬛回宫成功翻身,他们自然可以找到甄远道,来分一杯羹。

这说的是犯罪官员的家眷们,押送的官差们一路有钱赚有好酒好菜供着。

女人又好管,不怕她跑了,还可能借机收获新的人脉资源,简直是带薪休假+公款旅游。

这些平时工资本就不高的官差们,面对这个肥差,谁不趋之若鹜?

第二种,再来说说被流放的不检点失贞女子。

这种情况,有有钱的主,也有小门小户的。

不管是有钱没钱,反正落到官差手里,走到流放的路上,谁都会倾家荡产把所有的积蓄往官差身上砸,给自己花钱买平安。

因为是失贞女子,所以这一路行来,官差们的生理问题,当然也要她们晚上给予免费解决。

所以,这一类的失贞女子,官差们也是乐于一路押送的。

在押送的路上,如果女囚们因为没钱,无法提供马车等代步工具的。

一般来说,全靠步行的女子们,不出意外的话,都是吃不消的,日行50里的任务,也是铁定无法完成的。

此外,一路全靠步行的女囚们,是活不到流放地的,在半路上就早已被折磨而死或者寻了短见。

这时,官差们正好可以轻松交差,虽然钱没赚着,人也没累着,且优哉游哉回去继续上他的班去。

所以,和押送武松、林冲这样的男囚犯相比,押送女囚犯的风险真是近乎为零,且身心愉悦,稳赚不赔。

这样的美差肥差,古代官差们争着去干,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戏曲里的官差们

京剧《野猪林》里,源自小说《水浒传》里的两个心狠手辣的官差董超与薛霸,大概是给读者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官差形象了。

在小说里,最会折磨人的董超、薛霸先是在前一晚,把林冲的双脚恶狠狠按进滚热的开水中。

然后又在第二日,又拿出新草鞋让他穿上好赶路。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可怜林冲本已烫烂的双足,又被新草鞋磨刺得满脚面都是燎泡,到处鲜血淋漓,想想都疼得要命。

在京剧《野猪林》里,剧作者们更是安排董超、薛霸二恶人把林冲硬往荆棘丛里踹的戏码,行事之恶毒,比小说更深一层。

剧里的董超、薛霸不仅在押送林冲的路上一路百般折磨林冲,后来被林冲求情、鲁智深饶了他们的命之后,两人对自己的恶毒行为并没有丝毫收敛。

后来,小说里写他俩在受了李固的五十两银子,又要在途中结果卢俊义的性命时,同样是在流放之路上,再次上演当年对林冲百般羞辱折磨的相同戏码。

可是,善恶到头终有报,这一次,他们最终被及时赶到的浪子燕青结果了性命。

这是十恶不赦、死有余辜的官差形象,在京剧《玉堂春》里,押解苏三(玉堂春)的一名年老官差,他的形象则和董超、薛霸全然不同。

这名年老官差在和女囚犯苏三的闲话中,直接说出了官差们除了工资之外重要的灰色收入来源:大堂不种庄稼,二堂不种黑豆,我们吃什么呀?不就吃你们这些打官司的人吗!

真是说得血腥恐怖又无比真实。

这个老年官差负责一路押送苏三,此时的苏三倒也幸运,因这老官差年老心善,且又无家无口孤身一人。

风月场里出身的苏三,很聪明地在押送的路上直接拜认了老官差为爹爹,其后这一老一少一路相携相帮,平安到达目的地。

和幸运又聪明的苏三相比,同样是出自戏曲里的黄梅戏名剧《小辞店》中的女主人公柳凤英,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柳凤英的丈夫是个赌棍,独自开店的柳凤英爱上了前来住店的青年商人蔡鸣凤。

后来蔡鸣凤回乡被杀,柳凤英千里迢迢为他申冤,却被收受贿赂的贪官将她定为不贞之女,被判流放。

在流放的道路上,一个深秋的早晨,无权无钱在异乡举目无亲的柳凤英被两名官差押送着,前往流放之地。

途中恰好经过蔡鸣凤的坟墓,柳凤英最后选择一头撞死在蔡鸣凤的墓碑上,殉情而亡。

在这里,被定性为淫奔失贞的柳凤英,如果在此时不是选择殉情而亡,很显然她这一路步行至流放地,生还的可能性极小。

在漫漫长路上,年轻貌美的柳凤英,不可避免地会被侵犯凌辱。

以柳凤英刚烈的性格,最后也是会选择自我了断。

柳凤英殉情,这两个官差,在上报了官府之后,自然亦不必忍受风餐露宿步行之苦,又高高兴兴回去打卡上班了。

历史早已翻过这黑暗痛苦的一页,被清朝人视为人间地狱的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的宁古塔,曾经人迹罕至、常年冰雪覆盖,触目是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

如今,这里是我国著名的“雪乡”景区,成为了人们观雪赏雪的绝佳风景旅游地。

文|午梦堂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官差   古代   家眷   远道   差事   囚犯   犯人   清朝   路途   官员   艰辛   路上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