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看过《沁园春 · 雪》后,怒斥手下文人:你们的词带有腐臭味

“你们的词,带有一股从棺材里发出来的腐臭味,怎么能和毛泽东比!”蒋介石看过手中的词稿,不屑地说道,随手掷向了书案,然后垂头丧气地说:

“这比打了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1945年,毛主席的《沁园春 · 雪》,第一次公开刊登在重庆的各大刊物上,一时间,重庆城里到处都是《沁园春》,为紧张的政治气氛增添了几分风雅。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一场风骚较量的大幕在山城重庆缓缓拉开……

“新作我一时拿不出来,就抄录一首旧词送你好不好?”

在日本正式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做梦都想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急不可耐地三次向延安发电,邀请毛主席去重庆“共商建国大计”。

当时蒋介石早已经打好了如意算盘:毛泽东肯定不敢来重庆,自己可以以此为借口,宣扬共产党不要和平,要打内战,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消灭他们。

蒋介石丝毫没有谈判的诚意,甚至在毛主席一行人抵达重庆时,还没有准备出一个具体的谈判方案。

既然如此,毛主席也不能被束缚住手脚。除了重要的决定性谈判,一般的会谈,就由周恩来和王若飞参加,毛主席则抽身拜会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向他们表明共产党的立场,进一步争取他们的同情和支持。

图丨1945年毛主席飞抵重庆

8月30日,毛主席的老朋友,著名的爱国人士柳亚子,来到曾家岩拜会毛主席。对于柳亚子的来访,毛主席非常高兴,握着柳亚子的手,亲切地说:

“柳老先生,广州一别十余年,本拟近日内抽空去拜望你,反劳你老先生先来了,我不胜惶恐啊!”

柳亚子早年追随孙中山干革命,是同盟会和光复会的成员,辛亥革命之后,他在总统府担任秘书一职。后来柳亚子和毛主席在广州相识,两人常以诗词会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柳亚子挺身而出,愤然离职隐居,以表示对蒋介石行径的不满。当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柳亚子欣然写下了一首七绝,以表示对毛主席的敬佩。

如今再次见到毛主席,柳亚子仔细端详了一番老友,一语双关地说道:“润之先生,你可是今非昔比,越来越有风采了!”

“是吗?陕北是黄土高原,延河的水尽是黄土,没有嘉陵江的水甜,有风采的人,应该是你老先生才是。”毛主席哈哈大笑起来。

图丨毛主席在延安窑洞

“可是,重庆多雾,天没有延安亮呀!今年一月,在《新华日报》创刊七周年纪念会上,我曾赋诗一首,托他们寄给你,其中两句是这样说的:‘世界光明两灯塔,延安遥接莫斯科。’你有收到吗?”

“谢谢你的厚爱和夸奖。为了中国的光明前途,我不是来重庆和国民党谈判了吗?你老先生近来又有什么大作?可否供我拜读拜读?”

柳亚子双手捧上一首抄写工整的七言律诗,说自己匆匆作了一首,请毛主席雅正。毛主席读过之后,连连称赞好诗,就是把自己夸得太过了:

“我哪有什么‘弥天大勇’哟?没有全国渴望和平的人民的支持,和强大的人民军队做后盾,我毛泽东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敢来重庆见蒋委员长啊!”

这一次拜会结束后,柳亚子的赠诗被新华日报公开发表出来。

9月6日,在周恩来和王若飞的陪同下,毛主席来到沙坪坝,看望柳亚子,在柳亚子的住所谈天说地。柳亚子不忘诗情,向毛主席索诗,毛主席略一思忖说:“新作我一时拿不出来,就抄录一首旧词送你好不好?”

“好啊!”柳亚子欣喜地回答。

只见毛主席提笔凝神,用飘逸的草书,写下了那一首千古绝句《沁园春 · 雪》。柳亚子看过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称赞“好气派”,如此宏伟的气象,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气概,只有润之先生才能写得出来。

图丨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沁园春 · 雪》

“柳老先生过奖了,这是马背上的应景之作,我不过是敝帚自珍罢了。要说它有多少好,是你老先生的溢美之词,见笑了。”紧接着,毛主席给柳亚子介绍了自己当时写这首词时的情景。

“气度不凡,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是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

1935年10月,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瓦窑堡会议”结束后,党中央立即组织部队,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次年年初,部队抵达袁家沟一带,进行了为期16天的休整。

在袁家沟的那一段时间,毛主席经常彻夜不眠,他伏在小桌上,借着烛光谋划红军下一步的战略部署。当时陕北天降瑞雪,袁家沟被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

工作了一整夜的毛主席,走出窑洞远眺,目睹了雪后初晴的高原风光,《沁园春 · 雪》应运而生。

听完毛主席的介绍,柳亚子对他更加地佩服,红着脸争辩说,自己也不是爱奉承人的人,同样是政党领袖,就是叫蒋介石挖空心思想上10年,也绝对写不出来:

“我要佩服他,也找不到佩服的理由。”

图丨毛主席与柳亚子

接到毛主席的《沁园春 · 雪》,柳亚子又写了同一词牌的和词一首,一并抄好送交《新华日报》发表。报社提出要向延安请示,柳亚子不愿因此耽误时日,提出先发表自己的和词。

长期以来,国民党对延安和毛主席的消息,一直采取封锁政策,没有人在公开刊物上看到过毛主席的文章。如今毛主席亲自赴重庆谈判,本就引人注目,柳亚子的和词发表之后,人们纷纷打听原词《沁园春 · 雪》。

10月下旬,中苏文化协会举办了“柳诗尹画联展”,柳亚子将毛主席赠与自己的《沁园春 · 雪》,也拿到展览上展出。

毛主席的这首词,立刻在山城文化界流传开来。不少文化界人士纷纷传抄,许多知名文化人士步韵奉和,一时达到了“洛阳纸贵”的地步。

当时《新民报》的副刊《西方夜谭》编辑吴祖光,先从黄苗子处抄得这首词稿,而黄苗子则是从王昆仑处抄得,中间遗漏了两三个短句,但大致能理解词意。

吴祖光又连找了好几个人,把几个传抄本凑起来,终于得到了一首完整的《沁园春 · 雪》。11月14日,《西方夜谭》发表了这首咏雪词,标题是《毛词 · 沁园春》,后面还写了一段热情洋溢的赞语:

“毛润之氏能诗词,似鲜有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这是《沁园春 · 雪》第一次公开刊登,一时间,重庆城中到处都是《沁园春》。

图丨《沁园春 · 雪》第一次公开发表

毛主席为了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不惜以身试险,亲自赶赴重庆谈判,他对国家民族奥杜负责的精神,已经为人们广泛称道。《沁园春 · 雪》一词,又展现了毛主席的才华和胸襟,进一步征服的民心,让人民从共产党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蒋介石从报纸上看到这首词之后,如芒在背。其实,蒋介石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并非一无所知,自己有时还会来几句抒怀自勉。当年《江西日报》创刊时,蒋介石就写过一首《祝<江西日报>诞生》,被《民国日报》给予了热情洋溢的称颂和转载。

如今毛主席来重庆谈判,已经出乎他的意料,现在报刊上又登出了这首妇孺皆知的咏雪词,这不是国共两党、两位领袖在战场之外的较量吗?这将自己这个堂堂国民政府主席,置于何种境地?

万般无奈之中,蒋介石找来了自己的心腹,被称为“国民党内第一笔”的陈布雷:“布雷先生,你看毛泽东这首《沁园春》,是他作的吗?”

尽管蒋介石多么希望陈布雷能说出“不是”两个字,但陈布雷是一个忠诚的文人,他觉得不能对蒋介石撒谎,便如实说道:“是的。”

这个答案让蒋介石有些失望,他不相信山沟沟里的土八路,会有这样的文采。他接着追问陈布雷,觉得这首词写得怎么样?

气度不凡,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应该说是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

图丨陈布雷旧照

“难道就没有不尽如人意处?譬如在音韵方面,对历史人物评价等方面。”蒋介石仍旧不死心地追问道。陈布雷从诗学角度,如实向蒋介石作了分析:

“刚才我细细看了看,没有什么毛病。至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因为是诗词,也只好这样说了。”

“我看他的词有帝王思想,他想复古,想效法唐宗宋祖,称王称霸,你看是吗?”蒋介石稍显愠色,眼睛死死地盯着陈布雷。陈布雷急忙附和着说:“这个嘛,倒是有。”

“这就对了。”蒋介石终于听到了满意的答案,当即指示陈布雷:“你马上组织一批人,写文章评论毛泽东的这首词,重点批判他的帝王思想,进而告诉全国人民,毛泽东来重庆谈判,不是为了谋求和平建国,而是要推翻政府称王称帝的。”

一时间,两军文营对垒,开始了一场笔墨大战。

“我的一首小小词作,刺痛了他的心窝”

陈布雷领命之后,通过国民党中宣部,安排了一批文人,对毛主席的词作进行曲解、非议、鼓噪评论。

有的报纸甚至将毛主席的词作和柳亚子的和词集中,在显要的位置刊出,打着“反对复古,反对封建”的口号,对毛主席的诗词和进步文化机构展开了攻势。

图丨毛主席与蒋介石合影

国民党当局一面对主管新闻出版的官员大加训斥,一面对《新民报》的负责人厉骂,称《新民报》是“为共产党‘张目’,向共产党‘投降’”。

对于反动报刊上的这些曲解之作,毛主席自然有所耳闻,他曾经对周恩来说:“看来,要称王称霸的还是蒋介石啊!不然,我的一首小小词作,怎会刺痛了他的心窝。谈判桌上怎么争论,人民群众看不见、听不到,我的这首词从谈判桌上引出了一个话题,让全国的人民都能参加这场争论。”

“这些指责主席的咏雪词,暴露了要和蒋介石争天下的思想。”周恩来说道。

对此毛主席直言不讳地说,天下就是要争的,不争天下,我们和蒋介石斗了这么多年干什么?但是我们争的不是个人的家天下、政党的一党天下,而是人民的天下,要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充分享受民主和自由。

“谁是谁非,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人民自会有公论的。”周总理赞同地点了点头。

除了对毛主席诗词进行曲解外,国民党当局还策划以“和词”为借口,对毛主席的词进行“带韵而行”的责难和毁谤。

当时国民党内不乏舞文弄墨的将才,国民党中宣部暗中通知各级党组织,要求每一个会作诗填词的国民党党员,都要写《沁园春》,再从中选几首意境、气势和文字超过毛主席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

图丨蒋介石旧照

很快不少应征词作收了上来,但都了无新意,不但没有底气,更谈不上和《沁园春 · 雪》的大气磅礴相应和。于是国民党中宣部又不惜血本,在南京、上海等地雇佣“高手”,作了数首词作,但仍是“拿不出手的低质品”。

也难怪蒋介石看过之后,称这一场笔墨大战,比打了大败仗还丢脸。

柳亚子曾经问过毛主席,诗中提到的“风流人物”是指谁?是不是说他自己?毛主席笑着回答说,“风流人物”当然是指人民啊。

可惜,蒋介石至死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由于这一场活动是暗中进行,也未能成功,所以在国民党内,对这一活动一直高度保密,担心被外人知道后讥笑。甚至在退败到台湾后,这件事也仍旧秘而不宣。一直到1984年,当年参加这一活动的国民党要员才透露出来:

“可惜,国民党徒虽多,但多的只是会抓人、关人、杀人、捞钱的特务贪官,是只会写写党八股的腐儒酸丁级的奴才文官和奴才学者。结果,‘毛泽东级’的《沁园春》一直到逃离大陆时,国民党连一首还没有写出来。”

就在国民党文人大肆诋毁毛主席词作时,中共和进步人士也发表和词,维护毛主席词作声誉和中共尊严。郭沫若先后作词三首,对毛主席的诗词大为称赞,远在前线的陈毅也和词两首,称颂毛主席“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图丨毛主席与蒋介石举杯共庆抗日胜利

蒋介石将毛主席请入“鸿门宴”,毛主席却将其变成了一个大舞台,让共产党酣畅淋漓地唱了一出大戏,让大后方的各界人士和群众,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至于毛主席在《沁园春 · 雪》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中关于这首词有这样一段批注:

“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呵!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蒋介石   陕北   周恩来   延安   中宣部   重庆   国民党   文人   手下   共产党   诗词   国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