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鸦片害了多少国人?男子骨瘦如柴,女子媚态百出,任人摆布

“吃一夜共半天懒怠用饭,渴了时喝滟茶后吃水烟。吃得我脸发黄头如鸡蛋,眼眶骨就如那臭墨黑圈……”

这是晚清知名京剧《烟鬼叹》的片段,虽说取材于现实,但现实却比这更为触目惊心。

如果将时间倒回至一百多年前,就能发现,那时的旧中国鸦片泛滥,烟馆占据着多个街区。

形形色色的烟客穿梭在其中,拿着卖儿卖女得来的钱,在昏暗的不见五指的烟馆里吞云吐雾。

男子身形瘦小骨瘦如柴,流露出一副“病夫”模样,女子则是媚态百出,瘫软在床,随便任人摆布。

鸦片在当时有多猖獗?从底层百姓到皇室宫廷,几乎没有哪个阶层能逃过。

而当它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之后,也再一次证明,毒品如果不受遏制,必然要摧毁整个民族甚至整个国家。

这对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都是最为刻骨铭心的教训。

鸦片是如何流入中国的

鸦片最早流入中国,时间大概是在公元7世纪的上半页,也就是初唐。

当时,它也只不过是被西方小国进献过来的珍贵药品,很多医书中对它疗效的描述多为:“调肺养胃、收敛固气。”

到了明朝时期,鸦片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了出来。

那时候,东南亚的很多国家成了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便开始种植起了罂粟。

他们将制作而成的药物称做“乌香”,进献给明朝的皇帝,这也导致生食鸦片之风最先在皇室流行了起来。

其中,万历皇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曾经《蓉城闲语》这本书中就这样形容过他:“频年深宫,群臣罕能窥其面,究其原因,乃是中乌香之毒。”

古时候,一旦宫廷里风靡什么东西,很快民间就会快速效仿,因此这对于达官显贵们来说已经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17世纪,吸食鸦片之风开始流入了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而到了康雍年间时,民间就已经出现了标有烟馆名字的场所。

清朝虽说推出了一系列的禁止措施,但实际上,因为没有意识到鸦片的危害,多数人并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这就导致鸦片在国内扩散的速度越来越快。

尤其是进入19世纪之后,情况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的中国仍旧处在封建独立的状态,清政府也因为腐败无能,早已摇摇欲坠。

但西方各国却不同,英国在进行过工业革命之后,本土的市场已经无法承担其产品生产能力,于是它就挑中了中国的市场。

只不过,两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加上高额关税等因素,导致英国采用了最卑鄙的方式——向中国大肆贩卖鸦片。

通过勾结毒贩和腐败的官兵小吏,外国的鸦片贩子开始利用水路和陆路将自己的贩毒网络扩散至整个中国。

很快,天津就成了北方最大的鸦片贸易市场,当时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里的现象,那就是“烟馆处处皆有”。

由于鸦片大量的流入,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地位完全逆转,清政府国库的白银如流水一般骤减。

而且,鸦片已经荼毒了越来越多吸食者的身心,如果不再加以阻止,恐怕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当时在位的道光帝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便将禁烟的重任交给了林则徐

林则徐不负众望,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抓捕了上千名吸毒者和烟贩子,收缴了40多万两烟膏以及各种吸食工具。

之后的“虎门销烟”,也大大地提升了百姓们对于鸦片危害的认知。

但这一系列行为也触动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正好为他们侵略中国提供了借口。

于是,两次鸦片战争接连爆发。

战败之后,中国的土地一次次地被割让,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鸦片的再次疯狂流入,也让许多中国人被冠上了“东亚病夫”的称号。

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泛滥的鸦片

时间来到19世纪末,清朝晚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烟馆已经是数不胜数,吸食鸦片者也越来越多。

而为了不过分扎眼,引起外界注意,多数开办烟馆的老板,就会在自家的招牌里加上“平”、“兴”、“福”等字眼。

每次烟客们被店家的广告或者是招牌吸引,就会拿着口袋里的钱去柜台前。

先让人取了烟枪,在拿上一小罐鸦片,接着再在侍者的引领下,去往自己的床榻。

烟馆的内部光线是十分昏暗的,走在路上,随时都能听见周围吵闹个不停,有人在不停的说话,有人则是在大声的吸食,处处都显得杂乱且沉闷。

来到床榻前,由侍者点燃了烟灯,烟客就开始枕头吞云吐雾,不一会儿,他们就已经神志不清,说话也不着边际。

在当时的社会,不仅仅是底层人民,皇室贵族也已经沦陷。

曾经在一本清代的史料书中,就有人记录下了一位官员全家人都在抽大烟的情况。

此外就是慈禧太后。

起初她也经常在宫廷内抽鸦片,但随着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慈禧决定克制自己,并且命人下达了禁烟法令,希望各国善士劝禁栽卖,广施方药。

这一期间,清政府不仅关闭了上百家烟馆,命令凡是吸食鸦片的人都必须登记申领执照,还非常重视戒烟。

奈何,清政府已处于日落西山之时,还没等鸦片从中国消失,新的时代就已经来临了。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的统治彻底被推翻,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这下,禁毒趋势也愈加好转。

当时孙中山特意发布禁毒令,呼吁号召更多的百姓“破除烟毒”,主动将手中的烟具都上交,帮助国家度过“此劫”,并且还下达了很多严格规定。

慢慢地,吸食鸦片者逐渐减少。

只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三年时间,袁世凯就打破了这一局面。

为了给自己筹措经费,他再次在苏粤地区贩卖鸦片,变相地承认了它在国内的合法性,前人做的一切努力都被毁于一旦。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国内局势再次陷入混乱。

军阀们为了扩军,增强自己的势力,毫无顾忌地命人种植罂粟贩卖鸦片。

当时光是四川地区,一年的鸦片产量就达到了120万到140万担,而分布在其境内的烟馆更是数不胜数。

1935年,国民政府正式推出了六年禁烟计划,决定在两年内彻底禁绝烈性毒品,六年内彻底禁绝鸦片。

由于此次国民政府禁毒决心十分坚定,最后取得的效果也很可观,人民百姓对于鸦片愈加鄙夷,烟馆也多数关闭。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虽说烟馆还有再增加的趋势,但总体来说已经没有再大肆卷土重来的可能。

至于情况严重者多是在日占区,比如上海。

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筹集军费,缓解自己财政方面的困难,于是就把目标放在了鸦片上,决定“以战养战”。

他们自信地认为在上海贩卖毒品,一年可以获得将近亿的收入,所以就故意放宽了政策,默许本国人在这里贩卖走私毒品。

而为了不让自己背上这个罪名,日本政府又与当地人合作,成立了公卖处和毒品垄断组织。

之后,随着毒品的价格被抬得越来越高,为了能赚更多钱,一些小贩、难民也加入了走私烟土的行列中来。

经他们手卖出的毒品,种类非常丰富,吗啡、可卡因和海洛因比比皆是。

禁毒任务任重道远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战争的硝烟远去,但一切都百废待兴。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上还存在不少尚未被取缔的恶习和丑恶现象,鸦片也未被完全禁止。

第二年,中央就发布了《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

实际上,在解放之前,全国大部分的耕地都被用来种植罂粟的,尤其是西南地区的云南和贵州等地,这样的情况就更加严重。

早先国民政府也在这些地区实行过禁烟,只不过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靠此敛财,过程中会收取各种各样的税。

而这样换来的,就是更加助长吸毒行为滋生。

那时候,西南地区的烟民数量已经达到了六百多万,虽然他们也都来自于不同的阶层,但最后的下场却十分相似。

有钱的人为了吸食鸦片,把自己搞得倾家荡产,没钱的人为了吸食鸦片,变得六亲不认妻离子散。

为了彻底断绝这一现象,西南军政委员会立即下令严禁种植鸦片,而在短短两年之间,这片区域就已经见不到罂粟的影子。

光是杜绝鸦片种植还不够,为了卡住流通环节,国家又将重点放在了打击贩运和出售毒品的人身上。

那时,在各大省市的配合之下,三十多万名涉及制毒、贩毒的罪犯都成功落网。

1953年,趁着国内禁毒形势大好,中央再次对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开展起了禁毒禁烟的运动。

在经过了将近十年的努力之后,中国才真正成为了无毒之国。

然而,当国内开始实行起了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之时,毒品却再次显现了身影,且多数是来自境外。

那时,很多人没能抵挡住毒品的诱惑,从见不得光的渠道获取毒品,从而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贩毒队伍中,只为赚取高额利润。

为了提高打击毒品的力度,上海方面率先成立了一支禁毒非盈利组织,从全社会招聘工作人员开展禁毒工作。

之后,其他城市也争相效仿。

中国的禁毒历史非常早,期间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到如今,国家的禁毒行动还一直在进行中。

比起长枪大炮,毒品更容易毁掉一个民族和国家,所以必须将禁毒进行到底。

过往的历史是最为深刻的教训,而抵制毒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鸦片   烟馆   烟客   任人摆布   骨瘦如柴   媚态   国民政府   晚清   罂粟   毒品   中国   国人   清政府   男子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