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4岁成军长,25岁去世,十大元帅本该有他

前言:

这首诗是伍中豪在1929年5月写下的,成为无数革命英烈命运的写照。这些铮铮誓言,也印证了伍中豪的悲壮一生

1905年3月14日,伍中豪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伍家村。和不少出生贫苦的红军不一样,他出生在一个秀才之家,家里对教育非常重视。他从小就接受着家庭氛围的熏陶,在读书方面相当出彩,一路考到了北京大学文学院。当时的北大是思想交锋的主阵营,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圣地,在这里,伍中豪走上了革命道路

随着对革命事业的认识的加深,伍中豪意识到仅从思想文化层面解放中国,实在是有些太过艰难。于是他决定弃文从武,投笔从戎,真真正正参与到战争中去。当时像他这样的热血青年不少,中国正处于最黑暗迷茫的时期,大家都希望依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现状,为中国拨开迷雾重见云日

剧照

恰好在此时,伍中豪得知广州黄埔军校又开始招生了。于是他积极报名,因为条件优越,他很快就通过了黄埔军校的考试。在黄埔军校,他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并成为其中的一名优秀学员。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仅有的几十名共产党员之一。说来也巧,当时他与林彪是同期学生,但林彪还没有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光芒完全被伍中豪掠去了

当时有不少高级将领都向伍中豪抛出了橄榄枝,实际上总教官的何应钦曾表示:“一旦伍中豪毕业,就请他当我的副官。”而在党内,对于这名优秀的党员也从来都没有忽视过,党组织希望他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带领更多的人走上革命道路。党组织时常找人谈心,在他毕业之后,便派他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当军事教官,给予他足够的锻炼机会。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时也有一位伟大的人物在其中工作,那就是毛泽东。毛主席当时兼任讲习所所长,在这里他和伍中豪相识了。两人都是湖南老乡,又都对革命事业有着满腔强热情,很快就成为了至交好友。两人时常谈论国事,有时候甚至抵足而眠。

在讲习所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北伐运动开始,伍中豪步入军旅,担任第四军十二师连长。之后他准备率领部队参加南昌起义,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在得知毛泽东在组织秋收起义之后,他果断地参与其中,他率领部队首攻白沙就大获全胜,得到了毛泽东的极大肯定。

两人的关系越发亲密,伍中豪也理解了毛泽东所坚持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他成为毛主席手下的一员大将。在一次干部会议上,毛泽东特地夸奖伍中豪,说他是个文武全才。伍中豪也对得起毛主席的这份心意,无论是群众工作还是打仗,他都相当出彩。

然而上天无德,如此勤勉又优秀的一个人,却英年早逝。1930年9月27日,伍中豪率领一班卫兵前往中共赣西南特委驻地,赶去支援毛泽东所在的前线。但因太过匆忙途中遭遇敌人伏击,他不幸牺牲,那一年伍中豪才25岁,正是人最美好的时候。更令毛泽东痛苦的是,两人的最后一次会面还是在医院,当时是6月,伍中豪感染肺炎,在医院中高烧不止,两人连一句像样的道别都没有说出口。

结语:

听闻他去世的消息之后,毛主席仰望外面的长空,怀念着这个挚友。直到很多年后,毛主席也时常怀念他。就连聂荣臻都说,如果他没有牺牲,那么10大元帅的位次就会重新排列。可惜人各有命,这样的英才,还是死在了革命道路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南昌起义   黄埔军校   路考   军长   党组织   教官   广州   中国   道路   思想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