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会成为压垮日本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80、90后的两代人,我们可曾还记得,小时候一放学回家,就会赶快打开电视,因为电视里正播着精彩的日本动画片,而家里唯一的电视机也是日本牌子,就连经常听歌的录音机,洗衣服用的洗衣机、存放食物的电冰箱,甚至打电话用的手机,也都是日本牌子的。

可以说,日本商品在中国是非常盛行的,谁家要是能用上日本牌子的家电,那可真是让全村羡慕,这说明这家的经济富裕,生活质量高。因为那时的日本电器,价格非常昂贵,一般收入的家庭根本买不起。

还有当时的很多工厂,要想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都要进口日本产的机器设备。中国游客也很喜欢去日本旅游,顺便扫一波日本商品带回家,真的是让周围的人羡慕不已。

总之,那时日本制造享誉全球,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现在我们再看看,我们的身边还有多少日本牌子的产品,恐怕已经为数不多了。即便是还有一些,可能也与日本制造没有太大关系了吧。

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近年来逐渐衰退了呢?其中固然有日本作为美国小弟,被美国主子割韭菜、薅羊毛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已经不再是低质廉价的代名词,很多国货质量越来越好,正在逐渐取代日货赢得更多国人的青睐。再加上这几年疫情的影响,很多国人也不愿意再去日本旅游,日本的“马桶盖”也不再是让人羡慕的香饽饽了。

说起日本的经济结构,它有七大核心产业,分别是汽车、动漫、新材料、钢铁、造船、工业机器人、高端机械制造。虽然其他产业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但是汽车产业却还在坚挺,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占到了日本经济总量的8%,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汽车就开始走向了国际化发展,一度在北美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2%以上,甚至引发了美国汽车工人对日系车的不满,从而导致了打砸日本车运动,由此可见日本车企的实力已经达到了美国人为之嫉妒的水平!

2018年,汽车产业在日本产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了40%,类似于房地产在我们GDP中的占比。日本也因此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1年,日本的年汽车出口量达到了382万辆,给日本带来了4.5万亿日元的巨大收益,也给日本提供了500万个就业岗位,而且也带动了日本第三产业的发展,各种贵族学校、便利店、酒吧、KTV等配套产业应运而生,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可见汽车产业对于日本经济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在日益丢失了越来越多的产业之后,汽车工业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被日本牢牢攥在手中,因为一旦汽车产业衰落,就会给日本致命一击,日本的经济很可能会因此一蹶不振。

然而,日本的汽车产业还能坚持多久呢?有业界人士曾表示,有可能5年后,日本的汽车产业就将会被重创。究竟需要多久,这要看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速度!

说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先后经历了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造车,接着是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的用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时代,但令人惋惜的是,我们不仅高估了外资车企的道德,而且更低估了咱们中国人自己造车的信心和决心。用市场不但没有换来真正的造车技术,反而换来了一批买办企业,它们只是借外资来瓜分中国汽车市场的红利,整天不是刻苦钻研学习外企的先进技术,而是搞组装,用廉价的劳动力制造出大量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组装车,然后再反手卖给咱们中国人自己,可以说是白白把偌大的中国市场拱手送给了外资车企。

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业有了新的转机,曾经做过德国奥迪公司技术部经理的万钢当上了科技部部长,他深刻意识到,我国要想打破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汽车三大件上的技术壁垒,只有搞新能源汽车,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在2012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被提到一个新高度,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超过了1万辆,从此我国开始踏上了新能源造车技术的探索之路。然而,这条路并不顺利,充满了荆棘和坎坷,我们先后经历了新能源骗补、PPT造车、造车新势力崛起和引特斯拉入局新能源等阶段。

十年磨一剑,从2021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实现了大规模崛起,揭开了中国造车时代的新篇章。无论是一汽、东风、长安、上汽等国有车企还是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等民营车企,几乎国内的一二线车企全部倒向新能源车,甚至连华为、小米也都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

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50万辆,今年预计将超过500万辆,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全年销售的新车总数。我国已经制订计划将于2035年停售燃油车,甚至比亚迪在今年已经提前停售了燃油车。纵观整个全球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也在以前所未有之势迅速取代传统燃油车。就连一向对中国新能源嗤之以鼻的美国,也相继出台了多种措施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引领下,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已经开始奋起直追。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车企已经成功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管是核心的三电技术,还是车规级芯片和智能车机系统,我国车企都已经拥有了众多世界领先的自主技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壮大却反过来促进和带动了国产燃油车技术的发展,这着实属于意外的收获!

比如国有车企长安汽车旗下的逸动系列,#十年逸动再进化#经过十年发展练就了一身“真功夫”,如今销量已经累计突破120万辆。最新上市的2022款长安逸动PLUS在国内10万级轿车领域堪称是对抗合资车的“杀手锏”。

曾经有日媒嘲讽中国即使拿到图纸,50年也造不出发动机,而长安逸动PLUS搭载的正是长安自主研发的国产蓝鲸新一代高压直喷发动机,恰恰给了日媒一记响亮的耳光。该发动机拥有燃油效率高、动力响应迅速、静音性高等优势,品质可以媲美日本优质发动机。它不仅荣获了“中国心”2019年度十佳发动机称号,而且在2020年蓝鲸的一款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还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持续运转259小时46分45秒,惊艳了全世界!

长安逸动PLUS搭载的是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最大功率118kW、最大扭矩260N·m,并且在1500-4000r/min转速范围内能持续输出强劲动力。再加上蓝鲸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传递效率高达94.3%。

这款车还拥有独创的“怠速启停”智能节油系统,在城市工况下的燃油消耗可降低8%~15%,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6%。整车综合油耗百公里仅需5.6L,可以说非常省油。

另外,国产汽车在智能科技配置方面比包括日系车在内的合资车强的不是一个数量级。就像长安逸动PLUS,配备了无钥匙进入、10.25英寸双联屏、Incall 3.0S智能语音交互车机系统、多功能方向盘、游艇式电子档杆、手机无线充电、座椅加热、全景天窗、540°高清全景影像、L2+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等,这些配置在同级别的合资车里很难找得到。

除此之外,长安逸动PLUS的车身制造采用的是258台机器人全自动智能化焊接生产线。在关键区域,还采用1500MPa超高强度钢板和吸能设计,而且还配备了6安全气囊,安全方面绝对有保障。

目前,长安汽车拥有11个整车工厂和2个独立的发动机工厂,具备年产汽车和发动机各130万台的能力,而且已经走出国门,在海外建厂,目前已拥有6大海外生产基地。

从长安汽车这样一个小小的缩影,不难看出我国的汽车制造实力和规模已经今非昔比,造不出先进发动机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

如果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已经稳稳地走在了世界前列,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一直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日本,尽管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技术积累比较多,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中国。虽然日本很早也在新能源汽车有所布局,但是却把宝错押在了氢能源汽车上,直到现在当新能源电动汽车已经呈铺天盖地席卷全球之势,日本的氢能源汽车还处于探索阶段,既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更没有量产。如今,即便日本已经有所醒悟,但时间不等人,再想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已经为时已晚。

2021年12月,日本首个红旗体验店在大阪开业,这标志着国产红旗轿车正式进入日本市场。无独有偶,今年比亚迪也正式宣布进军日本汽车市场。二十年前日本车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二十年后,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但是这一次地点却是在日本,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未来,如果中国继续以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中国汽车产业必将更快地走向世界,获得更多的订单和更大的市场,那么超过日本就指日可待。因此,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很可能成为压垮日本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直喷   产业   蓝鲸   长安   日本   美国   新能源   中国汽车   稻草   燃油   中国   安逸   汽车产业   日本经济   发动机   我国   汽车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