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槽谷探界牌,行摄南川白沙镇

(川)盆东平行岭的重要组成脉络—东温泉山系,呈南北向绵延,并作为了巴南与涪陵、南川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东温泉山为“一山两岭夹一槽”的构造形态,槽内多有凸状峰丘起伏。从南岸茶园新区往东,沿省道“渝建路”经惠民、二圣、五布、东泉等场镇后(也可由沿江高速路经木洞、丰盛折往南),在一个叫做“大岚垭”的地名处,公路即开始盘绕上升至东温泉山的槽谷中。再循槽谷向南行驶约4公里,过天赐场集,来到骆家坝,这里又叫做“界牌”(各政区边界点非常普遍的称谓),巴南与南川两区的1号行政界桩就设立在此。

界牌公交站。每天早上8点30分与下午14点在南岸四公里枢纽站有D036路公交车直接开往界牌,单面运行约2小时,全程票价13元。这也是重庆东城公交在近郊偏远地带所开行的定制路线之一,但因终点路程远,且沿途人口少,D036路公交车每天仅有两趟。从界牌返回的时间分别为早上7点30分,下午16点。前方约10米处就是巴南与南川两区的1号行政界桩点位,一会步行过去打探。


界牌公交站旁的“东温泉”石碑。界牌巴南一侧基层管理属东温泉镇。这块石碑在设计上略有景观元素,即可作为政区地名指向,也为景区引导带来标识(界牌点位距东温泉景区约20公里)。


巴南与南川两区一号行政界桩点,此桩立于新勘界后的2018年。新界桩旁边还有一块立于九十年代的地名分界牌,这个风格应该是南川专属,在南川与其他区县的边界点都曾看到过。边界点两侧的道路也有明显变化,巴南境内是沥青路面,南川境内是水泥路面。


矗设在山间槽谷中的巴南/南川1号界桩点位。图左为东温泉山西岭,另一侧是巴南区东温泉镇朝阳村。而在1997年之前,这里也是重庆市巴县与涪陵地区(市)南川县(市)的交界处,跨越了两个地级政区。


界桩这里还有一座“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的小房子,置身于绿水青山中,发挥监督(测)职能,以完善生态空间体系链。不知道是否有工作人员在此小房屋里坐班留守,虽然偏远,但不愧为一处静养生息的“世外桃源”。



通往白沙镇的公路,也是“南川大观—白沙—巴南木洞”的纵向通道,沿着东温泉山槽谷里而行。根据地图信息所示,界牌南侧还有一座位于西岭、分界巴南与南川的“炮台垭口”,那里无公路通达,只能走小路登步上顶。


从界牌(两区界桩点位)返回骆家坝,这里除了D036路外,还有一趟906B路公交车开往东温泉镇,每天也仅三趟,图中这趟车将在中午11点始发。骆家坝仅为几乎农家而形成的乡野小聚落。这里今属巴南区东温泉镇黄金林村。


骆家坝空间环境,地处山间槽谷,“绿意环绕,拥抱自然”。农产种植有水稻、玉米、油菜(季节性)以及一些果树。远处湖泊是巴南区威峰山水库,具备水产养殖与生态垂钓功能。


由重庆市勘测院编制的《重庆市交通旅游地图集》(2016版)中,对巴南/南川界牌位置的信息标注。


清代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南川县志.卷首.场市图》(黄际飞 编撰)中,对“界牌”与“白沙场镇(井)”的信息标注。此地居处南川县境西北端,交邻巴县界。


从界牌到白沙场镇约5公里,盛夏酷暑,徒步走过去肯定不可能,我便在附近农家找了一辆摩托车,请人搭载前往。白沙镇为线状聚落,街道沿公路呈一字型排开,几乎可一眼望穿整个场集,图为白沙镇北场口。


在重庆如果说起白沙,大多数人自然会想到那座位于长江南岸,隶属江津区的历史文化同名古镇。无论是旅游观光(市井老街)、影视拍摄(电影基地),还是产业品牌打造(江小白),江津白沙实在是太出名了。而南川白沙,不仅地方偏远,也无任何吸引点,只留下了一口水井的人文典故,所以此地名又被称为“白沙井”。

站在白沙镇东侧一处较高的坡丘上瞰望场集局部(北场口),两侧山峰凸耸立,聚落分布槽谷顶。


由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编制的《重庆市地图册》(2018年版)中,对白沙镇的信息标注。通过地图结合实景,“槽上白沙”的空间概念更加明显。


在《重庆市区划地名图册》中,标注了白沙镇的政区管辖范围以及所属村社,今白沙镇驻治分水村一组。


白沙镇中心小学校园里的一座塔楼建筑,不知是古旧文物,还是新建仿造。学校背后即为东温泉山西岭,从铁塔那里越过梁脊(这附近还有一座‘官山垭口’),又将回到巴南。


从中心小学进入白沙镇老街。现存白沙老街长约200米,旧貌建筑已不完整,仅剩几处穿斗或青砖瓦房,另有少量居民在此居住,生活休闲而懒散。


午后的老街,显得格外安静,虽然放暑假,但连孩童的嬉戏打闹声也未听到,也许他们在午休吧。


白沙老街场外(西)侧。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整条老街位于槽谷内的一块丘状坡台上,地形空间略带起伏。



长江南岸水系“五布河”的支流——芦沟河流经白沙场镇。当地依托河道,垒筑渠堰,即能防洪排涝,还可作为农业灌溉使用。渠堰两旁,引水疏导,种植有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产作物。又通过蓄水成塘,栽插荷莲,并发展水产养殖,于白沙场镇外形成了农耕基地。


浏览《南川县地名录》(1983年版)、清代《南川县志》等文献资料记载,白沙地名源自一口古井之典故。此井位于今白沙场镇北侧约1公里,“因井底白沙沸泉,浮游上下,如烟云旋绕,故名”。通俗点说,就是井底泉水冒冷烟,如似白沙。使其“井、场”均得称为“白沙井”。这处“井上”地名,就在白沙井的上方,基层政区亦属白沙镇井泉村。虽然设立了公交站点,规划停靠从巴南开往南川方向的客车,但貌似没有开行,只能作为地名打点之用。


在附近农家一位老大姐的带领下,我来到白沙地名得称处——“白沙井”探寻。目前古井仍在使用,担负着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等功能用水,继续发挥余热造福群众。


清代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南川县志.卷二.街市》(黄际飞 编撰)中,对“白沙井场”与之地名来历的文字记述,真可谓“井底沸泉,如似白烟”。



由重庆市勘测院编制的《重庆城市地图集.南川区分幅》中,个人用红圈与箭头标注了白沙镇与南川城区的位置关系。白沙镇到南川城区约40公里,先走老路向南,在大观收费站上G65包茂高速,1小时左右就能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南川   巴南   巴南区   老街   界桩   重庆市   政区   沙场   地名   温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