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看京剧想起一人,急问总政治部:人还在不在

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一支13人的志愿军部队,成功潜入韩军白虎团团部并全歼敌人,立下震惊世人的功绩。

副排长杨育才在此战中发挥出色,获得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们的故事也被改编成名剧《奇袭白虎团》。

1964年8月10日,毛主席和一众中央领导在北戴河观看该剧,期间毛主席想起了曾经的金城战役,思绪万千。

随后毛主席指着台上的主角问道:“此人现在在哪?——”这位主角的原型就是杨育才,那么杨育才在战争之后去了哪里?

金城战役中的英雄故事

1953年6月8日,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当时双方已经就战俘交换问题达成了协议。

停战谈判当中的最艰难的障碍已经解决,朝鲜战争的结束近在咫尺——正当志愿军准备为战争胜利欢呼之际,南朝鲜的李承晚集团却不安分。

6月中旬,李承晚集团对于协议的执行阳奉阴违,表面上声称会释放战俘,可是背地里却无故扣留了2.7万名朝鲜人民军士兵,以及50名志愿军战士。

随后李承晚集团狂妄地叫嚣道:“美国不打了,我们南朝鲜还要继续打!”

南朝鲜一系列的举动,已经严重破坏了停战协定,毛主席为了早日实现和平,向志愿军下达指示,必须要给李承晚集团一次沉重的打击。

不久之后,金城战役正式打响,战争开始之后,杨育才接到一个重要的任务,夜袭并歼灭南朝鲜的白虎团。

这个白虎团是南朝鲜赫赫有名的“首都师”第一团,曾经在朝鲜战争爆发初期,让朝鲜人民军吃了不少苦头,在当时被称为南朝鲜最精锐的部队。

如果能够成功拿下白虎团,那么必然会对敌军的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

这项任务的难度极高,需要先伪装成南朝鲜士兵进入敌军大营。

杨育才的鼻梁高挺,面相和美军士兵很相似,而且为人反应迅速机敏过人,担任伪装部队极为合适。

杨育才当时担任侦察排的副排长,他很快就想出了一个计划。

他打算伪装成美军的顾问,然后挑选12名战士扮成南朝鲜士兵,护送自己进入敌军阵地——于是一行人开始冒着炮火向敌军阵地出发。

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运输部队,一位战士表示听敌军交谈的内容,得知这是一支武器运输部队,这说明敌军的火力将会加强。

听到这里,杨育才知道行动刻不容缓,于是继续向敌军阵地进发。

站岗的哨兵看到美国顾问前来,于是就将杨育才一行人带进了军营,一路上畅通无阻——杨育才轻而易举地就进入了敌军的指挥中心,随后就开始布置任务。

他将12人分成四组,第一组的3人消灭白虎团的警卫员;第二组消灭敌军的炮兵指挥所,让其前线的作战能力瘫痪;第三组则由杨育才带领韩淡年、包月禄,直取白虎团指挥部;第四组则在背后作为掩护,确保其他三组顺利完成任务。

随着杨育才的一声令下,4个小队分头行动,枪声此起彼伏。

“白虎团”团长崔喜寅瞬间就被吓坏了,立刻与“首都师”副师长一同跳窗逃跑,随后副师长被志愿军俘获。

时间仅仅过了十几分钟,白虎团的团部就被消灭殆尽,这支南朝鲜最精锐部队就此覆灭。

在此次战斗当中,志愿军以0伤亡的代价,消灭了上百名白虎团的高级军官。

而挂在指挥部的白虎旗,还被当成战利品带回了志愿军部队,这面旗子现在就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当中,成为了南朝鲜部队的耻辱。

杨育才率领的12人小队在此次战斗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之后金城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整个小队获得了集体特等功。

而其中,表现出色的杨育才则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时还获得了被朝鲜方面授予的两枚勋章,由此在军中扬名。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其中的英雄故事却值得人铭记,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在战争结束之后不久,就被改编成了京剧。

英雄事迹改编成京剧

朝鲜战争期间,我国的一些京剧艺术家,为了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决心赶走美帝国主义,专门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京剧团。

该京剧团,自前往朝鲜之后,为战士们表演了众多精彩的剧目,大大提升了战士们的战斗意志。

因此,在1957年,周总理访问朝鲜之际,还在志愿军驻地的京剧团迎来了周总理的观赏。

周总理在看完了京剧团的表演之后,向一众主创人员提出了一个建议,可以将更多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故事改编成京剧,将这些动人的表演展示给国内的人民群众观赏。

京剧团中的主创人员李师斌、方荣翔等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开始在部队中搜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故事。

在众多英雄故事中,奇袭白虎团的故事脱颖而出,方荣翔被一篇有关杨育才指挥作战的报道所吸引。

他将这份报道带回去给其他主创人员观看,大家都一致认为如果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京剧,那么一定会吸引很多观众的目光,大家也能够了解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

随后,众人就找到了当时参加过战斗的英雄了解详细情况,甚至找到了杨育才本人进行交流。

很快,著名的京剧《奇袭白虎团》成功诞生,该剧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以杨育才为原型的英雄“严伟才”带领12名战士直捣白虎团总部的故事。

《奇袭白虎团》一经上映,迅速引来了众多志愿军战士的喜爱。

剧中严伟才英雄的形象,不仅充分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作战果敢,同时还体现了原型杨育才的智勇双全。

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得观众的喜爱,大家都把剧中的严伟才视作英雄——杨育才的故事瞬间就被观众所熟知。

京剧团完成任务回到了国内之后,开始投入到了山东省的京剧团建设当中,《奇袭白虎团》也成为了当时剧组中备受瞩目的名剧之一。

当然,剧目的成功,必然离不开杨育才等13位战士的英雄事迹,是他们的英勇作战的事实,为剧目注入了灵魂。

1964年8月10日,多部抗美援朝主题的剧目在北戴河演出,毛主席在这天第一次观看了《奇袭白虎团》,随即就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剧中十分还原当时战斗的实际情况,同时营造出了紧张的战斗氛围,其中严伟才多次机智地躲过盘问,深深吸引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完节目之后,认为该剧的剧情比较丰富,其中的人物刻画也比较细腻,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剧,让全国人民都能够感受到志愿军的英姿。

当时,毛主席还不了解该剧的原型人物,看到严伟才接受表彰时的画面时,觉得这段剧情和金城战役时全歼敌军团部时的汇报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后毛主席就询问起了该剧的创作人:“剧情是否取材于志愿军在金城战役中的战斗?”

创作人告诉毛主席,严伟才的原型就是金城战役中的杨育才副排长,在抗美援朝结束之后,还曾经回国接受过毛主席的表彰。

听到这里毛主席恍然大悟,回忆起了当时那个勇闯龙潭的杨育才。

不过毛主席在那以后,就很久没听过杨育才的消息了,于是便询问身边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这个人现在任什么职务?”

肖华也不知道杨育才的现状如何,只能够如实回到毛主席不清楚,不过毛主席依旧十分关心这位战斗英雄的近况。

在演出结束之后,毛主席接见了戏曲表演的一众演员,并且挨个询问起了杨育才的现状,不过所有人都不清楚具体的事情。

肖华见毛主席如此关心杨育才的状况,在回到部队之后就和济南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交谈,希望杨得志能够帮忙尽快找到有关杨育才的消息。

后经过了解,原来杨育才当时的处境并不乐观,一直到毛主席关心此事之后才有了好转。

那么,彼时的杨育才的状况如何?

一级战斗英雄

在主席的关心下,杨得志开始在部队中了解有关杨育才的状况,这才知道原来杨育才一直在副连级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了近10年。

原因是杨育才曾经加入过阎锡山的部队,在里面担任传令兵,这一经历导致年近40的杨育才,迟迟未能得到提拔。

据了解,杨育才本人的态度比较乐观,他认为对比起已经长眠在土地之下的战友,自己的现状已经好过很多人了。

即便是没能够获得提拔,只要能够继续为国家作出贡献,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英雄不能够被遗忘,功绩也必将永存,杨育才曾经为人民作出的贡献必须要得到尊重。

于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杨育才的仕途迎来了转机,他一直升至副师长,之后还作为人大代表参加了多次全国代表大会。

虽说杨育才终于获得了应有的荣誉,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始终保持着战斗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

杨育才家中用的全部都是陈旧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身上的衣服一穿就是十几年。

杨育才对于子女的教育同样严格,他的5个子女先后进入到部队中服役,大女儿还在15岁的时候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远离家乡来到贫困山区里进行劳作。

小女儿则被分配到了部队的测绘大队工作,即便是能利用手中权力换取更好的岗位,杨育才也没有这样做。

1981年,杨育才光荣退休,但是他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享受退休生活,而是继续坚守岗位,为国家发挥余热。

他深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后代的教育十分重视,于是义务来到了各个机关组织进行宣传,传播当年的革命思想以及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杨育才每去到一个地方,就将自己的亲身经历重新讲述,告诉下一代当年的革命先烈是如何从艰苦的岁月中走到现在。

向大家传递革命信念的伟大,支撑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希望大家能够不忘初心。

大家看着年迈的杨育才为了传播我党的思想,不辞劳苦四处奔波,都希望他能够好好休息一下。

但是杨育才却依旧坚持自己的行动,他认为革命的意志一定要得到传承,每一位中国的年轻人都应该在心中埋下革命的种子,牢记使命。

1999年4月,杨育才参加了老年进京观光团,当时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了,身体患有多种疾病。

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劝他不要再舟车劳顿了,以免路途中身体会出现意外的情况——杨育才依旧坚持出行,并且委托身边的护士能够一同出行。

杨育才的大女儿,一开始以为父亲只是想去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检查身体,没想到老人家去到北京之后,在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还坚持要去参观中南海和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在毛主席的遗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随后杨育才就好像了却了自己最后的心愿一般,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只可惜在参观完纪念堂之后,当天下午就因为病情加重,被送进了解放军总医院进行紧急治疗。

不到一个月之后,杨育才就在医院里与世长辞,此时大女儿才意识到,可能是父亲知道自己的身体快要不行了,因此在临终前特地来到北京最后一次参观毛主席的纪念堂。

这或许就是老一辈革命家心中不灭的信仰,杨育才老人家的精神必将长存。

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值得铭记,杨育才在战场上是独闯龙潭的英雄,退伍之后依旧在不断宣传革命精神。

老人家终其一生都在贯彻着心中的理想,他的英雄故事将会永远刻画在《奇袭白虎团》中,而他的革命意志则会永远流传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杨育才勇闯敌巢 奇袭白虎团》

《孤胆英雄杨育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南朝鲜   总政治部   京剧   金城   京剧团   朝鲜   志愿军   敌军   战役   部队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