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普京发动“攻心战”,莫迪参会是故意迟到?

西方唱衰中俄关系,对普京发动“攻心战”

9月16号,举世瞩目的上合峰会在撒马尔罕落下帷幕。老莫发现,对于这场会议,西方媒体普遍采取了同一种论调,那就是唱衰中俄关系,他们认为这场峰会不仅没有强化中俄友谊,反而暴露了中俄之间的所谓“分歧”。

比方说,法新社就在报道中声称,中俄关系具有“不平等”和“脆弱”属性。因为无论是人口还是GDP,中国都比俄罗斯高出了10倍左右,所以中国完全可以自认为是这种“不平衡关系”中的高级伙伴。具体而言,中国虽然会在战略层面与俄罗斯保持一致,以此来平衡美国的压力,但是在战术层面,中国可能不会对俄罗斯施以援手。面对中国的这副谨慎态度,普京也感到很无奈,因为俄罗斯转向东方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在被西方孤立和制裁下,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所以尽管中俄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普京只有向中国靠拢这一条路可走。

类似的观点还出现在了美国媒体上,像CNBC就援引多名专家的话报道称,中俄关系虽然号称“无上限”,但其实存在“局限性”。因为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国在这种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地方,要远多于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地方。所以在俄乌战争问题上,中国将有所保留,并不会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军事支持,中俄也不会组建军事联盟。目前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报道还断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继续保持观望,甚至会对中俄关系施加更多限制,以阻止俄罗斯的“为所欲为”。

与此同时,《现代外交》杂志也在16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抛出了一个更为荒谬的观点,认为俄乌冲突其实是中美在乌克兰打的一场“代理人战争”,和冷战时期美苏之间进行的无数场代理人战争没有什么区别。而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方式,就是大量进口俄罗斯的能源,这在经济上对中国有利。与之相比,美欧支持乌克兰的方式,却是减少进口俄罗斯能源,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负值。那么在这种此消彼长之下,战争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将是美国因过度扩张而崩溃,就如同苏联和大英帝国一样。中国则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自己成为“超级大国”的百年计划。

对于西方媒体的这一系列报道,老莫认为,这本质上是对俄罗斯的一种“攻心战”。西方媒体试图“忽悠”俄罗斯:不要觉得有了中国的支持,你就可以打赢这场战争,因为中国很可能是在“利用”你。但实际上呢,这种观点已经非常老套了。早在几年前,西方媒体就已经开始宣传说,普京的目标是重现俄罗斯帝国的荣光,而中国比俄罗斯强大了很多倍,所以两国一定会在领土等问题上发生碰撞,导致双边关系破裂。

上合峰会召开,西方对中俄的担忧进一步放大

但如今我们都看到,中俄关系不仅没有破裂,反而一直在往上走,达到了“上不封顶”这样一种状态。对此,西方世界其实是非常担忧的,而且他们认为,如果不改变中俄之间的这种良好关系的话,那么他们在俄乌战争中投入的成本将极为巨大,并且产生的效用也将十分有限

而当上合峰会召开后,西方的这种担忧又被进一步放大了。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俄罗斯刚刚在乌克兰战场吃了个败仗,丢掉了6000到8000平方公里的占领区,其中包括伊久姆和库皮扬斯克等交通枢纽,对俄军接下来的进攻相当不利。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后院”也相继起火。先是外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打了起来,然后又是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发生摩擦,反映出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日渐下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就急着想要弄清楚,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是否会发生变化?会不会还像过去那样,继续坚决支持俄罗斯?这个问题的答案对西方非常重要,关系到接下来欧洲局势的走向。于是西方国家就开动了宣传机器,试图营造出一种中国不看好俄罗斯的前景、中俄关系已经产生裂痕的虚假氛围

那么第二个原因则是,当前伊核协议谈判陷入僵局,美国试图在不取消制裁的情况下,要求伊朗先行放弃核计划,结果遭到伊朗严词拒绝。然而,还没等美国想出个对策,撒马尔罕那边却传来了伊朗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的消息。这对美国来说无异于是当头一棒,因为伊朗不仅可以借助上合组织的力量,规避美国的制裁,更重要的是,伊朗的加入使得上合组织的“反美”色彩变得更加浓厚了。

一直以来,上合组织虽然由中俄主导,但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反美组织。像成员国中影响力仅次于中俄的印度,就非常反对与美国为敌。包括中亚国家,因为地缘上足够安全,也觉得没必要得罪美国,而是更希望在美国与中俄之间取得平衡,从而获取更多的投资机会。那么考虑到这些成员国的意见,以及上合组织的团结,中俄并没有把一些反对美国霸权的政策带入上合组织,让这个组织保持了一定的中立性。

但是在伊朗加入之后,这一切可能都会发生变化。毕竟,伊朗已经是美国钦定的“流氓国家”,是美国中东利益最大的威胁。这样一个国家成为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国,那么无论其他成员国持什么立场,美国看待上合组织的眼光,都会发生变化。换句话说,伊朗的到来,就等同于是向美国送出了一张相反的“投名状”。它将逼着印度做出表态,究竟是站在反对霸权主义的上合组织这边,还是站在打压新兴国家发展的美国那边。事实上,伊朗总统莱希在上合峰会期间就已经公开呼吁上合组织寻找新的方式,来应对美国的单边主义。

莫迪故意迟到,缓解美国的不满

分析到这里,就涉及到了老莫今天要聊的第二个话题,即印度成为西方关注的焦点,莫迪的平衡战略即将走入死胡同

老莫注意到,由于俄罗斯在战场上的失利,现在西方国家非常急切地希望,中国会因此抛弃俄罗斯,然后配合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给普京政权来个“釜底抽薪”。但是呢,从上合峰会现场所传达出来的一系列信息均表明,中俄关系并没有发生西方想要的那种变化,中国既不打算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也无意设置“价格上限”,反而还准备与俄罗斯修建新的天然气管道,吃掉本该供应给欧洲的能源。

而当西方国家发现,挑拨中俄关系已经没有指望后,他们就又把目光盯上了印度,试图说动印度与俄罗斯反目,并加入到西方的对俄制裁当中。尽管西方对印度的施压和劝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这回印度受到的压力,明显比往常高了许多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在上合峰会前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曾向印度发出警告,称美国希望印度不会选择与俄罗斯结盟。这名发言人还提到,国际社会正在向俄罗斯施压,以便结束乌克兰战争。但是这种努力遭到了破坏,美方已通过最高层级的管道向印度表达了此类担忧。

显而易见,美方发言人的这番话就是在暗示,拜登已经向莫迪打去了电话,当面警告其不要再向俄罗斯进口能源,因为这样做会帮助俄罗斯继续维持战争。

对此,莫迪的反应也是十分地迅速。上合峰会本来是15号上午开幕,但是直到当天晚上,莫迪才飞抵撒马尔罕,不仅错过了开幕式,还错过了主办方举办的正式晚宴。

对于莫迪的迟到,不少人都认为,他根本就是故意的。莫迪试图表现出一副对上合峰会十分冷漠的态度,以此来缓解美国对印度的不满,从而继续在美俄之间保持平衡

当然,美国也并没有那么好骗。像彭博社就在16号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莫迪在上合峰会期间与普京的接触,可能会将印度置于美国的视线焦点。印度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平衡行动,也将变得更加艰难

文章分析说,随着俄乌战争进入第七个月,印度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大的摇摆国家之一。虽然印度在能源和武器供应方面,与俄罗斯有着很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为了让莫迪站在反华阵营这一边,美国及其盟友一直都在尽量避免对印度施加过多的压力。

莫迪的平衡战略即将走入死胡同

然而,美国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像前面就提到过,中国进口俄罗斯能源,既是对俄罗斯的一种支持,也可以为自身经济发展带来好处。在美国通胀率突破9%的时候,中国的通胀率之所以能够维持在2.7%,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俄罗斯石油帮助中国降低了能源成本。与之相比,美欧支持乌克兰的方式,却是减少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这带来的完全是负收益。所以只要时间一长,美欧一定会最先支撑不下去。

因此,当乌克兰反攻取得初步进展后,美国就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向印度施压了。比方说,上周白宫就批准了一项4.5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用于替印度的“死对头”——巴基斯坦升级F-16战机,这让印度方面觉得很不畅快。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向印度表达了不满,原因是近期印度曾参加了俄罗斯主导的“东方-2022”军事演习,该演习在日本主张拥有主权的俄南千岛群岛举行,遭到日本政府的强烈反对。于是,最近有匿名的日本官员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日本自卫队和巴基斯坦举行了联合演习,并且演习地点位于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那么试问印度作何感想?

对此,印度政府也是感到非常的尴尬,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老莫认为,这一系列信号其实都表明,随着俄乌战争越拖越久,特别是在中俄不断靠拢,俄罗斯将获得更多能源收入的背景下,印度的选择余地也会越来越小。过去,美国之所以“放印度一马”,不急着要求印度表态,是因为美国还有足够的本钱去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作战。但是现在,美国的本钱已经快要用完了,而俄罗斯凭借着雄厚的油气资源,以及庞大的中国市场,压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候,美国就只能“病急乱投医”,动用一切能动用的手段,包括设置“油价上限”和向印度施压,来打击俄罗斯的能源收入。

但是这些手段能有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最新消息显示,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已经表示,中俄两国将建造一条新的天然气管道,以取代通往欧洲的北溪2号。他透露,这条名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管道,将达到每年500亿立方米的输送量,与北溪1号的最大输气量几乎相等,与尚未启用的北溪2号也不相上下。

而这意味着,原本将通过北溪2号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将转而提供给中国,正在运行当中的北溪1号管道,也完全有可能被关闭,多余的天然气将被中国买下。这样一来,美国对俄罗斯的“釜底抽薪”之计不仅没有奏效,反而是俄罗斯对欧洲来了一个“釜底抽薪”。预计这个冬天,欧洲将过得极为艰难。

总的来说,在能源贸易问题上,主动权永远掌握在中俄手上,美国的海上霸权和金融霸权再强大,也干涉不到内陆的油气管道,更不能阻止中俄采用本币进行能源交易。所以只要中俄关系坚如磐石,美国就拿俄罗斯没有任何办法,中国也能因此保有更大的战略空间。(文/莫闻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攻心战   乌克兰   中俄关系   伊朗   俄罗斯   印度   成员国   欧洲   美国   峰会   中国   管道   能源   战争   发生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