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抗战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壮烈殉国,时年37岁。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著名将领,是我党我军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那彭雪枫是一个怎样的将领?他有着怎样的功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经历了什么?他是如何牺牲的?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关键词来还原历史。


第一个关键词:文武兼备



彭雪枫,1907年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大革命时期,彭雪枫接受了马列主义。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此,他开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20年”的光辉斗争历程。


1935年2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一路长征来到云南扎西进行整编。



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齐聚扎西,他扬言要将红军“聚歼”于此。



对此,毛泽东作出“挥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决定。



遵义战役是否可以取得胜利,取决于红军能否攻占娄山关。



此战事关红军的生死存亡。



彭德怀特派骁勇善战、谋略过人、以打大仗硬仗著称的彭雪枫出战。彭雪枫的任务是必须要在短短10个小时内拿下娄山关。



2月25日,经过10个小时的激战,彭雪枫率领红13团成功占领了娄山关。



三天后,红军重占遵义城。我军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伟大的战役胜利。



彭雪枫素有“常胜将军”之称,为何能够长胜?



毛泽东评价说,古人云:“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这就是你彭雪枫屡战屡胜的真谛所在。


事实上,彭雪枫不仅武才了得,而且文才非凡。



1937年的一天,彭雪峰在临汾学兵队做游击战报告。他说道:“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话语。



振奋了在场的音乐家贺绿汀,于是贺绿汀就用彭雪枫说的这些话写了一首歌《游击队之歌》。



此后,这首抗日战歌激发成千上万热血青年走上抗日前线,彭雪枫的名字也因为这首歌被传扬而威震敌后。



人们称赞彭雪枫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写文章”。


第二个关键词:战功显赫



彭雪枫在抗日战场上有两个特别突出的贡献。



第一个突出的贡献是:

1936年,在北方军事上的统一战线工作中,晋绥的统战工作是第一位的,毛主席把阎锡山、傅作义的统战工作列为北方军事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位。



11月底,毛泽东派遣彭雪枫与山西军阀阎锡山进行谈判,他的任务是联阎抗日。



阎锡山人称山西“土皇帝”,坐拥30万晋绥军。但他拥蒋又拒蒋,反共又联共,和日不降日。



因此,如何能取得阎锡山的信任,成为了彭雪枫面前最大的难题。



彭雪枫以“不亡于日,亦亡于蒋”来劝说阎锡山,又恰在此时,西安事变爆发,彭雪枫借此事作文章,成功说服了阎锡山。

阎锡山


阎锡山最终采取了“共维大局”的明智立场和与中共合作的态度。



这不仅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八路军借道山西,挺进华北敌后抗战,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二个突出的贡献是:



彭雪枫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开辟了豫皖苏根据地,成为全国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



1938年秋,毛泽东为把经略中原的战略思想尽快实施,以夺得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他电示彭雪枫,让他去豫东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



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在河南竹沟创办了反映和展现新四军英勇事迹的战地报纸《拂晓报》。

今天的《拂晓报》


《拂晓报》由彭雪枫取名。他说,“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和进取、前进和有为,意为精力充沛、迎来光明。他还亲自撰写了创刊词和社论。此报一经刊出,影响巨大。



当地农民、地方武装以及老百姓把它当做精神力量和武器,他们纷纷争相加入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



直至1939年11月,彭雪枫的游击支队从当初的373人发展壮大到17000多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也因此初步建立。



毛泽东号召新四军各部向他学习。



彭雪枫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他的牺牲实在是我军的一大损失。



那他究竟是如何牺牲的?


第三个关键词:壮烈殉国



1944年4月,日军为打通平汉、粤汉铁路,集中50余万兵力对中国平汉、粤汉、湘桂铁路沿线发动侵华战争以来最大的战役。



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在37天内丢失城池38座,河南全省几乎全部沦入敌手。



中共中央及时发出了关于开辟河南控制中原的指示,以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第四师为主力部队,收复津浦铁路以西地区。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率部对敌人发起总攻。



很快,我军就突破了敌人的防御阵地。一小时之后,敌人被我军打得落荒而逃。



为了追击敌人,彭雪枫站到了离顽军据点仅有几十米的位置上,居高临下,直接指挥战斗。



随后,突围残敌被两面夹击,纷纷举手投降。



然而就在此时,一颗流弹击中彭雪枫胸口,他倒在了前沿指挥阵地。

彭雪枫与妻子合照


彭雪峰在胜利那一刻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大漠读史(您的关注是最大的鼓励,谢谢



1944年,中共中央为牺牲在战场上的彭雪枫发表悼词。“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此悼词高度评价了彭雪枫20年的革命生涯与功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遵义   晋绥   牺牲   拂晓   山西   河南   壮烈   我军   将领   红军   敌人   彭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