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到2008第三季度美元兑人民币跌破了7.0大关,即1美元只能兑换不到7元的人民币。然而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确呈现出疲软状态。那么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有哪些影响呢?

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对一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是相反的,因此本文就人民币升值为例来说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

汇率上升会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即升值会给一国带来通货紧缩的压力.主要从两方面看。

1、从进口看

升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若进口的是原材料、中间产品,而这类物品的弹性又较小的话,将使其制成品的价格下降,这样其他的相关产品、替代品的价格也会下降.比如我国的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其中有我国国内汽车厂商由于其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革新而导致的价格下降,也有性能卓越、价格实感的进口车的竞争压力所带来的原因。而此次人民币的升值将肯定对汽车的进一步降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进口车的价格与升值前相比更便宜了,国产车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也不得不跟着降价。而整车价格的下降,肯定会使汽车相关零配件价格下降,导致整个相关产业的价格水平下降。由此可知,升值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降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监测显示,9月份全国汽车市场价格总体呈小幅下降走势,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双双走低。

价格监测中心1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份国产汽车价格连续三个月小幅走低,环比下降0.41%,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0.30%。乘用车价格稳中有降,环比略降0.09%,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2.56%。其中,基本型乘用车价格比上月下降0.54%,运动型乘用车价格与上月持平,微型客车价格比上月上涨 0.49%。商用车价格振荡走低,不同车型价格涨跌各异。9月份商用车价格比上月下降0.35%,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3.02%。其中,商用客车价格比上月下降0.68%,同比上涨1.38%;细分车型中,轻型、大型客车价格分别比上月下降2.33%和0.11%。商用货车价格比上月上涨0.12%,同比上涨5.41%;细分车型中,中型货车价格比上月上涨0.90%,轻型、重型货车价格分别比上月下降0.16%和0.22%。

9月份,进口汽车环比下降0.20%,同比上涨9.62%。其中,进口轿车与进口越野车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02%和0.39%。

价格监测中心预计,今年四季度,汽车价格将会延续稳中下降的走势。

2、从出口看

升值会抑制出口。大多本该销往国外的产品沉积在国内市场,短期内将加剧国内市场的供求矛盾,使得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下降,因此也可以引发其他相关产品价格产品下降。

对于照明灯饰行业来说,一些企业灯具产品出口主要是以欧美、中东为中心,而欧美是金融危机重灾区,也是鼓动人民币升值的发源地。从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博弈来看,随着后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和贸易壁垒的呈现,势必将在不同程度上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灯具出口带来不可预知的变数。

有人曾预测,如果人民币升值3%-5%,照明灯饰行业等制造业利润降30%-50%。以节能灯为例,一些出口欧美、中东的节能灯的利润普遍在8-10%之间,如果人民币升值1%左右,出口利润将下滑3-5%,如果升值2%左右,将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从这些数据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到人民升值所形成的冲击,面对这样的不利局面,如何做好企业的战略调整是必要的,未雨绸缪或“小雨撑伞”方能使我们照明灯饰企业多一些应变措施,多一些对应或抗击风险的能动力,从而为自己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对我国各个行业的影响

1、对我国制造产业的影响

从国际分工来看,发达国家是以研发和服务业为主,中国是以制造业为主,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在末端生产的附加值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靠劳动力成本低为优势的,生产的产品档次不高。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有的舆论比作中国企业是“国际民工”。的确中国企业地位确实像民工,只是一个打工者,赚的只是一点辛苦钱,实际上中国生产的许多产品虽然标有“中国制造”但只不过是“中国总装”而已。利润的大头被前面的研发和后面销售拿走了。最近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纺织品问题。纺织品一体化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其他方面做出了必要的让步才取得的一个重要的权利,可是我国出口一件衬衣平均利润不到1美元,大部分的利润被外国的进口商和零售商所赚取。我们的这点利润很大的程度上就上是加工费,由于我国的纺织工人很多我们不得不这样。由于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出口利润下降,纺织品,服装,工艺品等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汇改以来,江苏机电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增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机电产业的出口增速由2005年的43.1%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12.2%;同期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增长则从24.8%下降到11%。根据对江苏省100家纺织服装、机电产业企业(纺织服装50家,机电50家)调研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对这些企业的影响明显。

首先,应对汇率风险能力逐年减弱。2005年~2008年,这100家企业每美元出口成本与当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之间的差额逐年下降,显示出随着人民币升值叠加效应的显现,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不断减弱。而纺织服装产业和机电产业出口产品销售利润率的逐年下降,反映出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力正不断下降。

  其次,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机电、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统计显示,实际汇率每升值1个百分点,江苏的机电出口约下降0.63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出口约下降1.47个百分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江苏的机电出口将下降0.02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出口将会下降0.04个百分点。

受访企业普遍表示,如果美元对人民币名义汇率较长时间保持在1:6.5的水平,江苏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将受到重大冲击:首先江苏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速可能下降到零;其次,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许多企业将倒闭,进而影响到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如果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未来人民币过快的升值步伐将对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带来较大的下行风险。

3、升值容忍度普遍在5%以下

  调查显示,这100家企业在回答“目前人民币有升值的加速趋势,本企业所能忍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时,61%的企业选择2%~4%,23%的企业选择2%以下,10%的企业选择4%~5%,7%的企业选择了5%~6%和6%以上。可见,江苏大部分机电、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所能容忍的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九成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容忍度在5%以下。

从行业横向对比来看,机电企业比纺织服装企业适应汇率风险的能力强。在纺织服装企业中,认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变化是企业出口面临的主要风险的分别占67.3%和22.95%;在机电企业中,上述两项风险分别占42.8%和37.6%。这表明机电产业出口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要强于纺织服装产业。

  直接参与此项调查的苏州大学金融学博士蔡笑说,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容忍度普遍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出口行业普遍的利润率水平比较低,能够承受的升值空间自然也低。”

  江苏银监局分析师蔡友才向本刊记者介绍,根据银监部门的调查,人民币升值对国内消费品产业的影响并不大,对传统的纺织服装、鞋帽玩具、机电等纯出口产业影响比较大,对于依靠原料进口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影响较小。从企业规模来看,升值对大企业的影响小,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大。蔡友才说,“事实上,2005年以来,已经有一批中小企业在汇率、成本以及金融危机的共同作用下倒闭,还有一批中小企业经营很困难。”

 4、应对五大建议

业内人士与企业界就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其一,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在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进行稳健、逐步的调整,以给予相关出口企业稳定的汇率调整预期及过渡时间,避免汇率波动带来剧烈影响。

  其二,决策部门宜针对不同产业抵御汇率风险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持,以差别化的政策提升相关产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力。

  其三,加强政府与金融、海关、中介机构的协作,建立规避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把握人民币对不同外币汇率变动的方向和速度,在合同期限、结算币种、汇率风险的转移和规避等方面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专业的指导。

  其四,对招商引资制订本土化率指标。借鉴香港经验,内地在招商引资中对跨国公司制订本土化率指标。以半导体行业为例,中国的半导体市场占全球的1/3,但核心技术在国外。国内的加工型企业生产出各种零部件,出口到国外,完成组装后转到国内销售。这样受汇率变动影响比较大。

  如果规定跨国公司从中国的生产车间进口比例逐年减少,比如第一年是100%,第二年要减少到70%,第三年减少到30%等。这样,将迫使跨国公司把设计公司以及整个产业链迁至中国。如果整个产业链都在中国,市场也在中国,那么汇率的变动对于半导体行业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小。

  其五,用外汇储备支持企业“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是规避汇率风险的良策。我国有巨额外汇储备,可以制定适当可行的办法,给予“走出去”的企业外汇补贴,加速“走出去”的步伐。□

此外,人民币升值还会对化工、钢材、橡胶等原材料行业的影响。总之,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2、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导致来我国的旅游成本提高,外国来华的旅游者数量有可能减少,他们可能会选择其他的国家,这会使我国的餐饮业、文化娱乐业受到一定的冲击。金融、保险、证券业也有可能受到影响,我国金融市场有可能受到国际游资的狙击,大量的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资本市场的逐利性为。这容易诱发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危机。

3、对农业的影响

一方面农业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农产品出口的价格将有所下降,使大宗农产品竞争不过进口产品。我国有八亿农民,他们的年均纯收入还不到3000元,按照绝对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还有2600贫困人口。但是如果根据联合国人均年收入100美元标准。我国农村现在有8000多万在标准线以下。人民币升值后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以刻不容缓,政府将面临克服贫困的更大压力。必须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农民以更快的速度向城市流动。为此,政府就必须在教育、就业、医疗等各方面给予更大的观注,以保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这无疑会加重政府的负担。

人民币的升值,给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却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总的来说,就是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会加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将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对于我国的弱势农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我国出口到国外的主要是水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假如人民币由现在的1美元兑换8元变成1美元兑换7元,出口到美国的虾,原本要30元一公斤,相当于3美元多就可以买到,汇率提高后就要变成4美元多才能买到,这对于虾在美国当地市场的竞争是相当不利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将遭受严重挑战。其他出口的农产品同样会遭遇这样的情况。但是,从汇率的变化方面看,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是一致的,不同的产品都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至于影响的程度则与该农产品发展的现状和实力有关。

4、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我国在2004年对外出口为5930亿美元,其中55%来自外资企业。美国对中国16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在全世界媒体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我国在2004年进口5610亿美元的货物。中国全年的贸易顺差仅为320亿美元。可是中国2004年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600亿美元。人民币偏低意味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在中国生产价格更具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原先,一些美国的家具制造商和日韩、欧洲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和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制造商。就必须把它们至少一部分转移到中国生产,不然它们就无法在价格上同中国企业进行竞争。人民币升值后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它们就很可能撤回或转移到他国生产。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同时在中国生产的和销售的跨国公司,人民币升值可能是利润下降。因为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零部件相对更便宜,从而降低成本,但是因为在中国生产的,其销售价格必然上升,这进而会直接抑制需求。这就有可能影响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追加投资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人民币   机电   汇率   中国   我国经济   风险   美元   我国   产业   汇率变动   价格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