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咏梧:江姐的丈夫,牺牲后人们在迁移他遗体时,发现了一条红蛇

1948年6月14日,“江姐”江竹筠在万县被国民党逮捕。

国民党特务妄想从这个女党员身上寻求突破口,便对其严刑拷打,在她身上施加了多种酷刑。

江竹筠宁死不屈,最终被残忍杀害。

江姐的丈夫彭咏梧也是一名革命战士,在奉、巫交界地突围时为掩护同事,不幸牺牲;后来人们在迁移他遗体的时候,在旁边发现了条红蛇。

革命战士彭咏梧与江竹筠

彭咏梧原名彭庆邦,是经典革命小说《红岩》中彭松涛的人物原型。

1915年,彭咏梧出生于四川云阳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家徒四壁,一家人的口粮都指望着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说是“靠天吃饭”也毫不为过。

但命运也并没有就此放过这一家子。

在彭咏梧年纪还小的时候,父亲便早早地因病去世,自此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部都指望着母亲一人来操持。

尽管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彭咏梧的母亲却是个目光长远的女人。

农闲的时候,彭咏梧的母亲便给人缝缝洗洗和做一些针线活,以此挣些钱来补贴家用。

后来到了彭咏梧该读书的时候,还节衣缩食地把彭咏梧送进了学堂里。

在她的坚持下,彭咏梧一路从小学读到了中学。

好在彭咏梧也非常定性和争气,从小到大,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对家里的长辈也十分孝顺听话,老师和乡邻对他的为人处世总是赞叹不已。

十六岁那年,彭咏梧在云阳县城读中学。

时值“九一八事件”爆发,彭咏梧身临其中,心灵也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加之在许多爱国人士的影响下,彭咏梧心中也逐渐起了弃笔从戎的想法。

在没有课的时间里,彭咏梧阅读了许多马列刊物,同时还深受各种进步思想的影响,于是便开始投身到各类爱国运动当中去,并开始积极地寻找党组织。

1938年10月,彭咏梧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自此之后,彭咏梧便一直都以一名地下党员的身份在社会上进行各种活动。

与那些在战场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士们不同,彭咏梧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负责收集和传送各种情报,同时还要宣传革命思想。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彭咏梧的工作并不比在前线打仗来得容易。

彭咏梧的工作虽然隐蔽,但也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各种危险。

你不知道与你并肩作战的战友什么时候有可能会叛变,也不知道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让自己和战友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

在这样暗探密布、军警如林的环境下,如若稍有不慎,便会连累自己和战友遭遇不测,甚至当地的整个组织都有可能被破坏,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他坚持革命的决心。

在一次接受组织安排任务的时候,江竹筠意外地来到了彭咏梧的身边。

江竹筠与彭咏梧一样,都是一个贫穷的苦命人。

1920年8月20日,江竹筠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一户农民家庭。

八岁那年,家乡大旱,母亲李舜华便带着江竹筠投奔到重庆的亲戚家。

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得江竹筠年纪小小却受尽人间冷暖,还要时时看人眼色。

十岁那年,懂事的江竹筠便跟着母亲进了工厂,当起了一名童工,为的就是减轻母亲的负担,给家里多挣一些补贴。

后来,江竹筠的舅舅雇了李舜华来家里当保姆,而江竹筠姐弟俩也有幸被舅舅托关系,被送入了孤儿院的小学免费读书。

吃尽了苦难的江竹筠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也正是在这里,江竹筠遇到了身为教师的丁尧夫,而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地下党员。

江竹筠的爱国思想和革命思想,也正是在他的教导下启蒙的。

在日本占领东北之后,江竹筠也与同学们一起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江竹筠对共产党的认识愈发加深了,同时她的革命意志也更加坚定。

1939年,在同班同学共产党员戴克宇的介绍下,江竹筠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自此之后,江竹筠在学校继续学习的同时,还以学生和职员的身份作掩护,踏实稳重地做着党的地下工作。

江竹筠总是把最苦最累的活都揽在自己身上,对周围的党员同志也十分关怀。

共产党的同志们对江竹筠都十分尊敬,渐渐地,大家不分长幼,都纷纷亲切地喊江竹筠为“江姐”。

1943 年5月,江竹筠接到了组织上给她的安排的一项特殊任务:与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回重庆假扮夫妻,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

彭咏梧比江竹筠年长五岁,当时彭咏梧与江竹筠在工作上是有一些交叉的,彭咏梧也知道,新市区有着“江姐”这号干练的女委员,但由于两人一直是单线联系,因此之前从未见过面。

如今这个“江姐”除了要过来给他当助手之外,还要扮演自己的妻子,彭咏梧当时的心情也是有些惊诧的。

两人的“家”就在重庆市的一条街道上。

最开始的时候,江竹筠对自己的身份还不是很适应。

当周围的邻居喊她“彭太太”的时候,江竹筠还总是反应不过来,那些人喊的“太太”就是自己。

但江竹筠也很快就能适应过来,而后大大方方地与人寒暄和周旋。

为了强化自己和彭咏梧的这种“夫妻”关系,江竹筠还带着彭咏梧四处走访亲友,甚至还带着彭咏梧回家和母亲李舜华见面。

两人就这样互相掩护着对方的身份,但相处却十分自然,旁人看不出二人之间有任何破绽,就连李舜华也丝毫没有怀疑过这个女婿的真假。

“夫妻”二人并肩战斗,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代的各种革命工作。

在这种共同生活和共同战斗的过程中,彭咏梧与江竹筠互相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1945年的时候,为了革命需要,组织上要求彭咏梧与江竹筠正式结婚。

两人得知这个消息的同时,都是说不出的惊喜和忧虑。

毫无疑问,彭咏梧是一个可靠,并且值得令人信任的好同志。

对于江竹筠来说,能与这样一位志同道合的爱人结婚,她一直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奢望的事情。

彭咏梧在和江竹筠相处的日子里,也非常喜欢这个聪明善良的女同志。

两人在组织这个“红娘”的牵线下,也互相表白了心意。

在后来江竹筠回到四川大学的时候,身上已经怀了身孕。

1946年4月,江竹筠难产生下了儿子彭云

为了将来有充足的精力执行任务,江竹筠在进行剖腹产手术的同时,还一并做了绝育手术。

1946 年 7 月,江竹筠将3个月大的彭云托付给亲戚照料后,自己便投身于革命的浪潮当中去了。

1947年12月,彭咏梧与组织临危受命,把江竹筠作为知识分子干部输送到乡下,协助当地的工作委员会进行工作。

在离开前夜,江竹筠还对彭咏梧说,“作为革命战士,我们对每次离别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干革命不是胜利重逢,就是生离死别。”

不曾想,两人这一次的分别,竟成了永别。

彭咏梧与江竹筠牺牲

1947年10月,川东工作委员会临时成立,彭咏梧便到了云阳,负责当地的武装斗争。

1948年1月8日,彭咏梧在在云阳云安盐场和巫溪大宁盐场组织了起义,在袭击云阳南溪乡公所的游击战中获胜,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

在扩大武装的同时,也开辟了多个游击根据地。

1月10日,彭咏梧带领游击队伏击云阳保安队再度获胜。

游击队务整训两天之后,彭咏梧将四支中队合编为两支大队,分别向云阳和巫溪两地转移。

彭咏梧的游击队捷报频传,很快就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大关注,紧接着没多久,国民党便派出了正规部队,联合当地的保安团,对其进行围剿。

1月16日,彭咏梧在率队经过巫溪交界某处山沟之时,遭到了敌人的包围。

由于彭咏梧对当地的路况不熟,尾追而来的国民党部队也是人多势众,彭咏梧镇定地指挥游击队突围,但由于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为了掩护战友安全转移,彭咏梧身受重伤。

在危急的情况之下,为了不让组织的相关情报落入敌人的手里,彭咏梧将身上携带的纸条全部都吞进了自己的肚子里,而后中弹,不幸牺牲,年仅三十三岁。

彭咏梧在牺牲后,国民党并没有就这样轻易地放过他,事后还残忍地砍下了他的头颅,挂在城楼上示众,妄图以此来吓倒那些革命分子。

在得知彭咏梧牺牲的消息后,江竹筠忍痛接手了丈夫的革命工作。

江竹筠对党组织说,“这条线上的工作和关系,除了老彭之外,就我最熟悉,我是接手工作的最佳人选,作为他的妻子,我要在他倒下的地方,继续为他战斗。”

江竹筠在经过城楼门下的时候,一抬头便看到了丈夫的头颅。

但为了不让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异常,江竹筠只得强忍着心头的悲痛,表情淡然地从城楼门下走过。

当地的老百姓曾好几次冒着危险想要抢下彭咏梧的头颅,但均未取得成功。

江竹筠负责在万县配合地下党同志,解救暴动失败的革命同志。

就在工作顺利进行的时候,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重庆市的几位关键同志也先后叛变了共产党,甚至还带着一批国民党的特务,直奔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据点。

因为受不了国民党的严刑逼供,江竹筠的上线涂孝文也叛变了,而后江竹筠便成了国民党特务抓捕的要犯。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江竹筠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自己的战友同事。

就在江竹筠与战友秘密接头,交代这些人转移的时候,竟遇上了那些已经叛变的同志,江竹筠就这样被国民党抓住了。

之后江竹筠被送到了重庆的“渣滓洞”监狱后,遭到了敌人吊索、撬杠、电刑等各种毒刑的折磨,但江竹筠却顽强地不肯向敌人吐露任何关于组织的信息。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秘密杀害,而后被特务用盐酸毁尸灭迹,时年29岁。

迁移彭咏梧遗骸时,发现两条红蛇

在彭咏梧牺牲以后,他的战友们曾经多次冒险寻找过他的遗骸,但在当时的背景下,知情的人一直守口如瓶,不敢对外说出真相。

为了寻找到彭咏梧同志的遗骸,昔日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陈竹南、沈凯同志一有空就在周围地区四处走访,打探情报,前前后后一共历经了十八个春秋。

有关彭咏梧遗骸的消息也终于一点点地浮出水面。

据知情人透露,当时挂在城门墙上示众的头颅,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腐烂变质,面目全非,然后就从城墙上掉了下来,还被野狗撕咬过。

后来在一天深夜里,附近的几位老百姓偷偷地凑了点钱,请一个老人家把这些头骨在红沙梁上悄悄埋了。

陈竹南、沈凯同志顺着这条线索找到当初的那位老人家,在他的带领下,终于从红沙梁上取回了彭咏梧同志的头骨,但他的尸身却始终都没有下落。

在找到头骨之后的八年时间里,陈竹南曾多次到彭咏梧生前牺牲的地点多番查探。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周围的村民对这件事情却始终三缄其口,不肯吐露半分消息,对于当年是否埋葬革命战士的事情也是矢口否认。

寻找尸身的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但陈竹南却并不灰心。

1958年,陈竹南在工作之余,又带着几位战友一起来到了奉巫交界的鞍子山,后来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当年掩埋战士遗体的一位老人。

陈竹南刚开始和这位老人家接触的时候,看着陈竹南身上一身“军官”的打扮,老人还是有些支支吾吾的,不敢向陈竹南说真话。

但看老人的态度,陈竹南坚信,眼前的这位老人家肯定是知道些内情的,于是便向老人家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也说清楚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知道来人的身份之后,这位老人家也终于卸下心防,而后也变得健谈起来。

老人家也承认了,当年正是他亲手把这些战士们的尸身埋掉的,还回忆起了当年彭咏梧遇害时的情景。

“当年是有叛徒,将彭政委他们一行人的行踪告密了。敌人来到的时候,彭政委他们还在煮苞谷准备吃饭,我们在不远处的地方,就听到机枪响了。”

“等到机枪停了很久以后,我们才敢走出来,就看到小屋不远处摆着两具无头尸体,我们也不知道这两个人是谁,我出于做善事的心理,就趁着入夜的时候,挖了个坑,把这两具尸体埋了进去,事后也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

“我先前没有承认,也是怕给自己惹麻烦。没想到啊,这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居然还有人过来找。”

1965年,巫溪县当地的干部接到上级指示,要求将彭咏梧的尸身挖出来后,与先前找到的头颅骨放在一同安葬。

当这些人来到老人指认的地方挖了一尺多的深度之后,却依旧没有发现任何遗骸。

当时带头的领导同志想到可能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便令人再继续往下挖。

于是,人们在继续往下挖了一尺的深度之后,突然有条红蛇从地里钻出来,一股脑地往外溜去,在人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溜进了旁边的岩石缝当中。

有经验的人说,“这种红蛇生存的地方,可能就是下面埋了尸骨,看来我们找对地方了,就是这里,再往下挖估计就能找到了。”

当地的老百姓也认为,红蛇的出现是一种吉祥的征兆。

果然再挖没多久,下面就出现了两具无头的尸骨。

经过充分的资料调查和论证以后,发现和彭咏梧埋在一起的另一具尸体,是另一位游击战士刘景太。

两人从个头上对比,彭咏梧要高一些,因此确认骨骼长的便是彭咏梧的遗骸。

带头的领导同志按顺序从坑内把这些骨头一块块地收了起来,然后装在了带来的木箱当中,带回去与头颅骨放在了一处,然后被葬在北门坡的“烈士陵园”里。

后来当地的县委拨专款为彭咏梧修建了烈士陵园,彭咏梧的遗骸也随之迁到了这座陵园当中。

参考资料:

《人物春秋》:长唱不落的红岩恋歌——江姐与彭咏梧的爱情生活_丁少颖

《恰是百年风华》:彭咏梧江竹筠与奉大巫起义

《党史博采》:江竹筠_坚贞不屈的中国的丹娘”

来自 周子玉主编. 解放军烈士传 第九集[M]. 1994:红岩碧血——记彭咏梧烈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巫溪   红岩   云阳   牺牲   尸身   遗骸   遗体   掩护   国民党   战友   老人家   丈夫   母亲   身份   同志   组织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