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大清帝国的彩色照片,看看真实的天朝上国

长城的一部分,包括了通往蒙古的南口关。

这些是托马斯·柴尔德(Thomas Child)在1870—1880年代拍摄的北京照片,是了解大清国的一个窗口。

这位29岁的英国人选择离开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来到中国,成为居住在晚清首都北京的近百名外国人之一,并且携带着相机。

与同时代的摄影师不同的是,柴尔德没有选择回国发表自己的照片以求立刻成名,而是留在了中国。

这也导致了他的作品有些不为人知。但是作为可以和北京百姓流利交谈的外国人,柴尔德能够接触到其他外国人所难以接触的人和事。

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拍摄了大约200张照片,捕捉到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习俗、建筑和人民的最早的全面记录。

清朝名臣曾国藩的女儿曾纪芬和聂缉椝的结婚照。

柴尔德拍摄了长城,以及佛塔、寺庙、桥梁、拥挤的港口、两旁的石雕和简陋的店面。

他记录了人们拆除因为腐烂或战争而损坏的宫墙,并回收其石头用于其他建筑的做法。在他的标题、信件和日记中,他也抱怨了肮脏的街道,和昆虫老鼠的侵扰。

他轻描淡写地嘲笑当地的迷信、“和谐又不和谐”的寺庙钟声和“盛况空前”的葬礼。

1889年,托马斯·柴尔德回到了英国后,仍然迷恋着中国,他给自己伦敦郊区的家起了一个中文名字,这个名字大致翻译为 "长安工作室"。1898年,他因马车倾覆而遇难。他的家人保留了他的这些资料,但其他的记录却几乎没有保存下来。

一张传统花轿的照片,它将载着新娘参加婚礼。轿子上的旅程代表了新娘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的过渡。

北京城外明十三陵的神道。神道两旁有24个动物石像,其中12个站姿,12个卧姿,象征着通往灵界的道路。

▲左图:香山琉璃塔的景色,它是宗镜大昭之庙的一部分。该塔用黄、绿、紫、蓝四种颜色的琉璃瓦装饰。

▲右图:始建于12世纪的天宁寺宝塔,矗立在离城西门几英里的地方。它是首都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与其他许多辽代佛塔一样,结构十分坚固。一个密封的地下室存放着建塔时放置的佛教文物、雕像和经书。

玉带桥的景色,它仍然矗立在昆明湖西岸的颐和园。这座中国传统设计的拱桥可以让皇帝的龙舟通过。

▲一个藏传佛教僧侣和他学生的照片。两人腿上都放着祈祷珠和经文。他们身后的桌子上摆放着青铜雕塑和藏教圣物,包括一个带有铜佛的头骨杯和一尊文殊菩萨像。这是北京最早的宗教人物影像之一。

这是北京最重要的大运河。在整个清朝时期,这条水路向北京运输粮食和其他商品,对连接中国南北至关重要。

皇家天文台的青铜仪器。 该地点是明代建造、清代扩建的观象中心。

19世纪旅行者游览中国长城时所经历的地形。在旅行中,柴尔德带着易碎的摄影设备和玻璃底片穿越了这个地区。

▲圆明园的喷泉门。圆明园是清朝康熙皇帝从1709年开始建造的花园式度假胜地,它以欧洲的宏伟宫殿、花园和喷泉为参考的模板。圆明园大部分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的一条街道。

从护城河对面遥望紫禁城。这张照片展示了15、16世纪的中国防御系统,这些防御系统在今天并不存在。

颐和园内万寿山的正面景观。

▲19世纪中国丝绸之路上的旅者和骆驼。根据柴尔德的说法,双峰驼因其双峰而得名,用于“从西山运煤和石灰进城,以及在北京和蒙古之间运货”。

北京城外明十三陵入口处的牌坊。

这是北京一家装饰华丽的木制烟草店。

▲颐和园内的十七拱桥是皇家花园中最大的桥。这张照片还包括了昆明湖边的青铜牛。青铜牛铸造于1755年,之后放置于湖边,希望它可以永镇水患。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

清政府外交部总理衙门。它由恭亲王于1861年设立,负责处理外国公使从北京的外交区向中国提出的请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托马斯   圆明园   蒙古   照片   神道   天朝   帝国   青铜   清朝   北京   中国   彩色   真实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