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华为~9月14日大事记

9月14日华为大事记

1、1998年9月14日,华为C&C08首家通过新国标测试

2、2018年9月14日 华为孟晚舟在电子科技大学演讲:来日并不方长,选择决定未来

3、2020年9月14日,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华为任总访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学校与部分科学家、学生代表座谈的发言


详细内容

1、1998年9月14日,华为C&C08首家通过新国标测试

标志着我国电信网发展里程碑的新国标——《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YDN 065-1997)自1998年初颁布实施后,推动着众多国内外通信厂家加速设备研发改进,以顺应我国电信网的需求。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借助C&C08交换机在ISDN、IN、商业网中的大量实践成果和对标准的良好顺从性,积极准备和参与新国标的测试工作,并于1998年9月14日一举通过,成为国内外同类设备中首个通过新国标测试的机型。经过近20天对C&C08的功能、V5.2接口一致性和2000年时钟过渡问题的全面测试,结果表明:C&C08技术先进、性能优异、全面遵从新国标的各项标准。C&C08国产交换设备在技术先进性、对国家标准和建设需求的适应性等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我国的电信网上将扮演着日益重要和关键的角色。


为了从根本上指导电信网的技术发展,国家电信总局颁布了新的国家标准《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在原规范书基础上增加了ISDN、Centrex业务、V5.2接口,智能网SSP功能等关键内容,将目前我国电信网的新技术、新业务、新功能的应用纳入标准规范,对今后交换设备的技术、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华为C&C08交换机在业务、功能研发上的优势和大量新技术应用的实践经验,使C&C08交换机对新国标的顺从性走在国内外同类设备的前列。此次新国标的功能测试包涵了PSTN、ISDN等主要业务、开放IN和语音邮箱等业务的信令要求、新话单格式、网管指令、大话务量测试及C&C08特有功能等七大部分,共176项指标。此外C&C08还通过了V5.X接口一致性测试共376项指标和2000年时钟过渡问题测试。这一系列测试在同类设备中均为首例。

目前,C&C08交换机在中国电 信网上总容量达1500万线,在北京、香港、天津、重庆、广州、成都、长沙、哈尔滨、福州、杭州、昆明、银川、长春、西宁、深圳等直辖市、省会市和发达城市得到广泛应用。C&C08作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产交换设备之一,在我国电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2018年9月14日 华为孟晚舟在电子科技大学演讲:来日并不方长,选择决定未来


  清水河畔,渔歌唱晚;归帆远影,千山悠悠。


  9月14日,华为公司副董事长、CFO孟晚舟,回到故乡成都,与电子科技大学的1700余名学子聊起华为的故事,还有这些故事中的感悟。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双伟大的翅膀,只是有时忘记了扇动”,孟晚舟的演讲以《从平凡到非凡》为主题,为我们讲述一个城市、一个企业在平凡中展现着怎样的非凡,以及如何让短暂而宝贵的青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来日并不方长,选择决定未来。
  翅膀忘记扇动,就退化成披肩。
  华为给年轻人最大的回报就是不辜负你的选择。
  把思想打包带走,分享胜于拥有。
以下是演讲精华
一切非凡都源于平凡
  
  很多人说,成都,就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自古就有“少不入川”的说法。
  其实,“安逸”、“舒适”只是成都温柔的一面。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模式,为成都平原带来了良田千里;电子科技大学的太赫兹研究又将带领我们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切非凡都源于平凡,成都是一个平凡的城市,总也能处处展现着它的非凡。华为也是如此,我们一直努力在平凡中创造着非凡。
  1993年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华为,那个时候的华为只有二三百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销售收入刚刚过亿。30年前,华为只是无人知晓的创业公司。20年前,知道的人也没几个。1996年,我去北京参加通讯展,手里提着几大袋资料,纸袋子上有华为的Logo,出租车司机很热情,说:“哦,华为,我知道……就是做纸袋子的嘛!”
  30年后的今天,你在全世界的机场都能看到华为的广告,我们正为全世界30亿人提供着通讯服务。
  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原本是开自行车铺的。布尔代数解决了计算机的逻辑问题,没有布尔代数,就没有计算机,也没有信息革命。然而布尔代数的发明者,只是一名小学教师。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人生的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终将驶向哪里。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双伟大的翅膀,只是有时我们忘记了扇动。
  当我们忘记扇动理想的翅膀时,翅膀就退化成了一个羽绒披肩。


来日并不方长 选择决定未来


  佛说,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自己有时间。
  我们可以给自己算一笔时间细账,假设一个人可以工作35年,一天工作8小时,一年250个工作日,我们真正用于工作上的时间也只有7万小时。
  “一万小时定律”的提出者研究过作曲家、作家、钢琴家、运动员、棋手,比如莫扎特、甲壳虫乐队、比尔·盖茨等等,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从平凡走向非凡的必要条件。”
  同时,我们也要记住,“一万小时定律”只是从平凡走向非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The meaning of life is that it stops) 。
  生命是短暂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还有梦想,还有期许,那么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在你的选择上。
  来日并不方长,选择决定未来。
  生命注定是一条不会回头的河流,我们要做一朵奔腾的浪花,而不是漩涡中的一片枯叶。
  既然生命是平凡的,也是平等的,那么如何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出非凡的光芒,这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首先,选择一个行业大趋势。


  今天的行业大趋势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一点,我们不妨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拉大来思考。几千年人类的科技进步史就是一部摆脱时间与空间束缚的自由史。工业革命,让我们摆脱了体力的束缚;第一次电气革命,让我们摆脱了黑暗和距离的束缚;航天飞机,让我们摆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
  今天,我们正在进入的智能社会,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自由体验?
  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智能社会将会多么美妙,但我们可以肯定智能社会正在到来。自工业革命以来,一个新的产业周期大约是50年到60年,前三十年是技术的纵向发展,后三十年是应用的横向扩张。我们正处在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产业周期交替的奇点上,作为智能社会基石的ICT产业将拥有23万亿美元的数字化转型市场空间。
  选择与社会发展大趋势同行的行业,成功的概率自然会增加几分。


其次,选择一个成长的平台。


  行业趋势,是天时;成长平台,是地利。
  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但是如果没有格拉斯哥大学这个平台在理论基础、实践试错上的支持,也许改良蒸汽机的就不是瓦特。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平台是个人价值的放大器,也是个人价值的延长线。华为将为大家提供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学习平台,建立世界观的国际化平台,开放协作的团队平台,还有锐意进取的成长平台。
  定位决定地位。华为三十年来,选择持续聚焦在ICT基础设施的突破上,智能社会必将是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的,华为在这三个方向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眼界决定思想,遍布170+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拓展视野的平台。
  在华为,世界不在远方,就在你的眼前。每次出差,对我来说,都是一件愉悦的事情,特别是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见到一些陌生的人。有一次入境时,移民局官员看到我盖满章的护照问:“你是不是导游?”我说:“No,I work for Huawei!”其中的自豪与愉悦,相信很多华为人都深有体会。
  2017年,华为人飞行了17.5亿公里,可以绕地球4.3万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对世界、对社会、对文化的认识正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协作的平台上建立起来的。


第三,选择一个聚焦方向。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面对时间,面对宇宙,我们都有深深的无力感和渺小感。前面提到的一万小时定律,仅仅只是从平凡走向非凡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
  人人生而平凡,如果又不自甘平庸,怎么办呢?
  无数成就非凡的科学家,无不是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在一个领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地持续研究。把有限的生命聚焦在一个方向上持续投入,才有可能突破,就像足够强度的高压水枪,可以切割钢板一样。
  2016年,极化码(Polar码)正式成为5G技术标准之一。其实,它的发明者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1982年就开始了研究,在2008年才公开发表Polar码论文。2010年,华为识别出极化码的潜力,持续投入。华为科学家与Arikan教授一起又经过“十年磨一剑”,取得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才完成Polar码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蜕变。
  童文博士,是3G、4G无线通信技术构架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华为引入的第一批Fellow。作为华为5G项目经理,为了实现技术突破并帮助制定统一的全球标准,在过去10年里,他在世界各地旅行了数百万公里。
  我们制造部的员工周二虎,能够在50倍显微镜下,手工调整六维调节架,精调到千分之一毫米,实现720束激光通道。
  童文和周二虎就是华为十八万员工的缩影,他们板凳甘坐十年冷、耐得住寂寞,认准方向就坚持不懈,把工匠精神做到了极致。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驶向哪一个港口,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是顺风。
  所以,要真正问清自己的内心,拿出行动的勇气,坚持自己的选择。


华为给年轻人最大的回报是不辜负你的选择


  人生苦短,青春更短。我想,华为能给年轻人最大的回报是不辜负你的选择。我们将与你一道,用奋斗的火花,点燃无愧无悔的青春。



“蒙哥马利计划”打开成长的空间

  我们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实施“蒙哥马利计划”,就是为了让好苗子不在等待中枯萎。
  年轻人,你觉得自己牛,你干了牛的事儿,但是公司不知道,怎么办呢?
  我们的“蒙哥马利计划”能为每一位华为员工提供“20分钟”的演讲机会。在公司董事会成员的面前,客观讲述自己的工作成绩和感悟。任何员工都可以自由申请成为演讲人。
  “蒙哥马利计划”给每一位基层员工一个“怀才得遇”的机会。
  2017年华为破格提拔4500人,2018年将破格提拔6000人。
  
物质文明奠定精神文明
  电子科技大学的刘盛纲老校长,70岁从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走进实验室,进行太赫兹的研究,太赫兹可能将改变未来的通信技术。
  刘校长说“搞科研就是要一辈子清贫”。我们崇尚刘校长始终与梦想同行的精神追求。作为一家企业,我们为员工提供的不仅仅是与梦想同行的精神追求,还有与梦想同行的物质回报。
精神文明引领物质文明
  今天在成都,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成都的英雄故事。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华为成都无线产品技术支持部的同事罗涛,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和中国移动的两位工程师,在5月14日空降到震中。当天他们乘坐军用直升飞机从凤凰山机场起飞,晚上六七点钟飞到汶川牛老寨山头,降不下去。山顶空地很小,第一次飞过了头,第二次机翼差点铲在山崖上。第三次好不容易悬停在山顶,靠绳索降落到地面。
  对于外界,他们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华为,他们就是令人崇敬的英雄,罗涛被华为评为了我们自己的“特级英雄”。救灾结束后,公司给参加抗震救灾的勇士颁发了九公斤重的水晶纪念杯。
  七年之后的2015年,我们又在巴黎造币厂重铸了“汶川地震救灾抢通英雄纪念章”,发放给142位参与了汶川地震抢险的同事。
  华为崇尚“物质文明奠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引领物质文明”,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你们选择华为,华为都将“不负岁月不负卿”。


把思想打包带走,分享胜于拥有


  华为其实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开放的大学。我们拥有超过30000的网课,为你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
  我们构建了心声社区,每位华为人都可以自由发言,指点江山。
  在华为的园区内,有咖啡吧,有图书馆,我们鼓励分享。我们相信分享胜于拥有,华为有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仅财经图书馆有藏书万册,涉及人文、社科、艺术等偏思想类的书箱。我们鼓励大家有借无还,把知识带回家,把思想分享给他人,有分享才会有新的聚合,新的动能。
  最后,我想说:
  勤奋不设时限,
  伟大不因天赋,
  成功不走捷径,
  探索不问终点,
  开创不曾畏惧。
  来吧!加入华为,加入我们的勇敢新世界!


3、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2020年9月14日任总访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学校与部分科学家、学生代表座谈的发言

总 裁 办 电 子 邮 件

电邮讲话【2020】129号 签发人:任正非


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附跟帖)

——任总访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学校与部分科学家、学生代表座谈的发言

2020年9月14日-18日

国家不仅要重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的研究,也要重视一些不以应用为目的的纯研究。不然我们怎么能向上捅破天呢?我们这么大的经济总量,允许一部分人是“梵高”应该是可以的。科学史上,有一种生存了八千万年的蛭虫,多少科学家研究了数十年,有些科学家因找不到雄的蛭虫而发大火,实际上他已经走到诺贝尔奖的边上了,最后由比利时科学家发现它是单性繁殖。两性繁殖,两条基因链的结合会产生突变,会有优秀的一代产生,当然,不健康的就流产了,自然淘汰。那么单亲繁殖的基因链若有病变、有问题,遗传下去不就灭绝了吗?她发现蛭虫的基因链会断裂,又会重新整合,这不就是优选吗?所以它们经历八千万年,经历多少灾难,还存活下来了。

我国的经济总量这么大,这么大的一棵树,根不强是不行的,不扎到根,树是不稳的,万一刮台风呢?我们拧开水龙头就出水的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基础工业还是不强的,小小一滴胶,就制约一个国家的故事,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是分子工程,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而这几千种胶、研磨剂、特种气体……,都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我国现在还基本达不到,很多种技术一年的需求量只有几千万美元、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少,试看泡沫经济下有几个公司肯干这种事。缺一种就会卡了一个国家的脖子。

过河需要船和桥,我们有了很好的科学目标,过河的船夫就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因此,国家的发展根本在教育。我们振兴中华,不是靠口号,而是要靠“船”和“桥”。

我国每年有七、八百万大学生毕业,加上中专生大约有一千万,聪明人很多,如果允许差别化的教育,就是姹紫嫣红。一二一,齐步走,同质化就缺少活力,就不易产生天才。世界有一个乔布斯就改变了移动互联网。差异化就容易产生尖子,政策要支持少数人因材施教。同时,也要重视农村教育,现在有些种田能手、养猪状元,如果他们过去有机会受到系统教育,也许就能成为精英、天才。

我们今天的农村孩子中,怎么知道不会有明天的爱因斯坦呢?深圳很重视中小学教育,全国达到深圳的水平可能有一些困难。但如果国家每年给边远地区一些经费,让穷孩子每天能吃上二两肉,也许比修些大房子强,房子总会旧的,孩子总会成为博士的,而且他们会更忠于祖国。那么二、三十年后,我们的创新能力就大幅度增强,与美国的差距会适当缩小。没有创新是支撑不了我们这么大的经济总量持续发展的。

在科学、技术、工程领域,不同人才选择不同的方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多学科交叉突破会更有可能,横向融合创新才能形成颠覆性的效果;科学、技术、工程垂直打通才会形成能力,真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因此合作交流越来越重要,当然,大学还是应偏科学理论,偏重发现;企业偏重技术、工程,偏重发明,结合起来,力量才会更强大。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科技国家,特别是在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上,有特别独到的优势。我们今天的科研状况很像二战前的美国,二战前50年时间,尽管美国产业已经领先全球,但在科研上充满功利主义,不重视基础研究、基础教育,大量依赖欧洲的灯塔照耀,利用欧洲的基础研究成果,发展短、平、快的产业。二战即将结束时,罗斯福总统的科技顾问范内瓦·布什在“科学:无尽的前沿”中提出要重视不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研究,面向长远,逐步摆脱了对欧洲基础科学研究的依赖,从此,美国基础科学研究远远领跑全球,形成若干重大突破。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唐纳德•斯托克斯1997年在“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斯德象限”中,强调美国不仅需要纯技术研究,即波尔象限,也要纯应用开发的爱迪生象限,更强调应用驱动的基础科学研究。理论上遥遥领先,又与应用结合,这样既拓展了科学认知,又能创造价值。例如,北大张平文副校长说,据说波音777飞机的风洞吹风是使用全新的空气动力学软件模拟仿真的,使过去需要80次风洞试验减少到现在的7次左右,那么说明美国已把空气动力学的漩涡都变成了经典力学方程。而我们不吹风还不敢造飞机。俄罗斯将核发动机小型化,形成了战略威慑;美国把核弹小型化、战术化、无污染化。和平需要实力相当才可获取,祥林嫂式的和平是不存在的。美国的科技发展史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以此来反思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的系统性、科学性。学人之长,长自己之力。

现在美国主张中美科技脱钩,美国是因为开放才走到今天的强大,封闭会重返落后的。清华张钹教授讲,美国越讲脱钩,我们越要高举科学无国界,坚持开放和国际化。科学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东方科学、西方科学。论文都会公开发表,可以查询的,我们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摸到上帝的脚。我们要坚持向一切先进学习,封闭是不会成功的。华为今天遇到的困难,不是依托全球化平台,在战略方向上压上重兵产生突破,而有什么错误。而是我们设计的先进芯片,国内的基础工业还造不出来,我们不可能又做产品,又去制造芯片。就如我们缺粮,不能自己种稻子一样。技术创新它是可以依据理论,独立设计、发明出来的。就如汽车,都是四个轮子,车都不一样。理论是可以在网上看到的,是大江、大洋、大山阻隔不了的。

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中最主要的是宽容。领导经常会问,最新进展怎么样了,你们研究成果有什么价值,能创造多少GDP。科学家要么说不出话,要么只好说违心的话。当科学家过多关心应用、关心价值,他的锚就锚在地上了,怎么飞得高?科学的道路是漫长的孤寂的道路,多少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才发现一点点真理。急功近利只有戏剧作家,才会写出科学家既会弹钢琴又会魔术般地出成果。我们要耐得住科学家的寂寞与无奈。就如我司5G Massive MIMO,起初没有人认同,搞了八年终于成功上市,成为核心竞争力。又如,2G与3G之间的算法打通,没有公司莫斯科研究所的小伙子安德烈默默无闻的几年,没有宽容,就没有华为的无线成功。我们如何追溯对这些过程中默默无闻贡献的人,并给予鼓励,包括中途已离职的有功员工,是我们干部部门应该改进的地方。过去几年由于评价不清楚、不准确,给人家打C了,可不可以追溯把他们重新评定为A、B+,他们本来就是A的。我们只有尊重历史,才会英雄辈出。只有承认科学的历史观,才会有科学的发展观。我们今天受到百年未闻的打压及围剿,20万员工的忘我奋斗,正在挽救公司的存亡,如果我们还有可能胜利的一天,我们不要忘了千万奋斗的英雄,各级干部部门要作好记录工作,追溯英雄,是为了产生更多的英雄。英雄是平凡人,不要忘记他们。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的年青人又如此活跃,我们的国家一定充满希望。同学们快快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你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同时拜访了自然科学基金委,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部分领导与科学家座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华为   中国科学院   成都   美国   国标   大事记   非凡   科学家   平凡   测试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