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苹果抢用,手机未来是卫星通信大战?

卫星通信这一高大上的技术功能,因为华为和苹果新机纷纷采用,振荡了创新力不足的手机领域。


基于潮电智库对手机产业十多年的深入了解,特邀请中国人民大学MBA、独立TMT分析师、竞争情报顾问付亮,AGM户外手机 CEO专家余陈志,卫星界CEO 黄序等专家团在9月15日(本周四)上午10点,于潮电智库视频号进行“卫星通讯是否为手机下一个风口”线上话题探讨,欢迎参与互动。


9月8日苹果发布了iPhone14系列,新机配备了卫星通信功能。巧合的是,9月6日华为“截胡”,发布的Mate50系列也支持这一功能。



有产业专家认为,目前基于智能手机的卫星通信功能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还远远算不上成熟。不过手机直连卫星的卫星通信服务,可能6G时代的重要标志。


从业于某国内一线手机品牌厂商的徐生直言,“目前整个手机行业对此谈论较多,但包括自己在内很多人并没怎么关注这块技术。”


潮电智库对10位华为和苹果的手机用户(各5位)做了随机小调查,大家都表示不了解卫星通信技术,而且不会为此买单换机。其中,只有两位苹果手机用户表示对这一功能“有点兴趣”。


就在华为发布会的前一天,收购了魅族科技79.09%股权的星纪时代公司宣布,将推出全球首款直连低轨卫星手机在沙漠、深海、丛林等无人之境也能保证消费者的通讯需求,实现真正的、全场景的、全域链接覆盖。谷歌也在近日表示,下一代安卓系统将支持手机卫星通信功能。


一场关于手机未来的战争即将全面打响。


手机卫星通信发展简史


卫星通信的最大优势,就是信号覆盖广。


现有的手机信号,都是依赖于就近的基站,基站分布越多,信号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如果是人类活动较少的区域,例如海洋、沙漠、森林等野外地区,基站信号无法覆盖,不管手机信号有多强,一样会陷入彻底失联的状态。


和基站不同,卫星通信直接连接太空中的卫星,其信号基本覆盖地球上绝大多数区域。所以手机支持卫星通信,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能与目前基站技术互补,拓宽手机的通讯适用范围。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有手机公司开发类似的技术,最出名的要属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


这项计划从1987年启动4年后摩托罗拉成立了铱星公司,专门负责推动铱星计划。铱星公司耗费50多亿美元,花了十年时间,一共制造出66颗人造卫星。




1998年11月,铱星公司正式开通全球的通信业务,在他们的构想中,到2002年卫星电话用户将达到1200万人。


铱星公司推出的手机价格是每部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6万元),每分钟话费3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5元)。


偏偏在这段时间,无线通信发展突飞猛进,基站数量大幅增多,大多数地区都能实现信号覆盖,话费也远较卫星电话便宜。



由于成本过于巨大,1999年8月铱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距离它开通铱星计划,仅仅只过了9个月,用户数也不过5万多。


虽然在商业上铱星计划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但从技术角度看,铱星计划是成功的,它的很多技术理念到现在仍不过时。


之后,谷歌“气球计划”粉墨登场。


该计划在2013年推出,试图通过在热气球内安装通信设备,然后利用热气球在空中的移动,为世界上最偏远的地区覆盖网络。


因为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商用模式,谷歌最终只能忍痛割爱。2021年1月,谷歌“气球计划”宣布关停。


相比之下,SpaceX的“星链计划”就是重量级了。


2015年,埃隆·马斯克通过旗下的SpaceX公司,计划发射4425枚卫星,组成一个庞大的卫星网络,向人们提供互联网服务网络。



自从2019年第一颗星链卫星发射升空之后,截至目前,在地球的近地轨道上SpaceX已经部署了约3000颗星链卫星。


但是,星链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移动上网,用户没办法用卫星网络直接上网,而是需要另外买一个信号接收器,装在自家屋顶上或者车顶上。

而且用户只能在接收器的信号范围内使用卫星网络,稍微离开一下都没有信号,这其实更像是"固定上网",而不是"移动上网"


此外,星链网络没有和地面网络并网,星链的网络和设备都是专用的,和地面通信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


“捅破天”技术,华为和苹果谁更强?


“这是华为mate50‘捅破天’的技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事业群CEO余承东介绍说,华为Mate50系列手机的卫星通信功能支持的是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大众用户能够享受到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



所谓短报文服务,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用卫星信号发送短信”。目前是“可发不可收”,即向指定联系人通过卫星发送位置、文字等信息,但是接收不到对方的回复。


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斗三号组网成功后,系统整体的短报文通信服务完成升级拓展,区域通信能力达到每次14000比特(1000汉字),既能传输文字,还可传输语音和图片,并支持每次560比特(40个汉字)的全球通信能力。


苹果公司CEO库克称,全新推出的苹果iPhone14系列产品也首次搭载卫星通信功能,信号服务商为美国卫星电话和低速数据通信供应商GlobalStar(即全球性系统)。


公开资料显示,GlobalStar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北斗系统为定位导航系统,两者的覆盖面不同。


北斗系统覆盖大洋,GlobalStar以大陆为主。覆盖区域也不同,北斗三号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覆盖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具备低成本、广覆盖、高可靠和随遇接入等特点。GlobalStar北京关口站信号覆盖范围为中国部分地区,包括部分大陆和渤海、黄海和东海。

此外,两家公司的手机可发布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华为Mate50系列可发送文字和位置信息,将多条位置生成轨迹地图。iPhone14发布的为预设好的求救信号,自带定位坐标,同样无法接收回复。并且不能定向发给个人,消息统一发送给公立或是付费的救援机构。



从通信能力来看,苹果要强于华为。苹果是双向通信,华为是单向通信。也就是说,华为只能单向向外发送短信,但是无法接收短信,而苹果可以发送和接收短信。

从发送范围来看,华为可以发送给任意手机,不是华为手机也能接收,华为用的是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功能,除了一些定制的求救信息外,还可以在手机上编辑文字发送出去。苹果只能发送给SO卫星紧急联络所,选择几条有限的求救代码。


这也是双方目前各自存在的不足与短板。


有产业链专家分析,一颗卫星制造到上天成本十来个亿,每年运营维护一个亿,按照10年寿命来看,也就是说需要一颗卫星每年发2亿条短消息,每条1块钱才不亏本。


回归商业模式,如何把卫星通信做成一项盈利的业务,是华为和苹果都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可能关乎未来6G


从专用设备普及到大众智能手机后,卫星通信或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地面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用户对于更广域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强,卫星通信及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被广泛关注,甚至可能成为6G的一部分。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卫星通信相关企业2.5万余家;其中,20221-8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5540余家,1-8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月平均增速达39.1%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陕西以山东三地,相关企业数量排名靠前,分别拥有6100余家、2300余家以及1300余家。


6G技术将不再仅限于移动通信技术,而是天地一体,即是将卫星通信技术融合在其中,真正实现了全天候、全地域通信,确保地球上万物都实现互联,这相比起此前的多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在以往的移动通信技术中,受限于海洋建设基站的难度,因此以往的移动通信技术是无法覆盖海洋的;至于陆地区域,由于成本、技术难题等,在沙漠区域同样没有移动通信信号,而这些区域以卫星通信覆盖是最优解。

对于卫星通信,目前中国和美国都在摸索,美国已有诸多企业推进卫星通信,美国几大富豪如马斯克、贝索斯都已推进或正在推进卫星通信,还有其他美国企业参与其中,可以说美国方面在推进卫星通信技术方面不遗余力。


中国其实也早已有所布局,除了已建成的北斗系统具有一定的卫星通信能力之外,还有自主建设的第一颗高轨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另外鸿雁星座、虹云工程等低轨道卫星通信项目在推进,凸显出中国在卫星通信方面的潜力。


业界预期6G技术将在十年后商用,如此当下全球各国开始探索卫星通信的商用已是必然。只有及早布局,才能在未来的6G技术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华为   卫星通信   铱星   苹果   手机   基站   北斗   信号   大战   未来   通信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