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来:贺子珍坚信他是毛岸红,身份扑朔迷离,毛主席如何看待?

1953年,贺子珍得到了一个令她欣喜万分的消息:她的孩子毛岸红找到了。

毛岸红是贺子珍与毛主席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于1932年,小名毛毛。当时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贺子珍无奈只能将孩子暂时交给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

原以为母子只是暂时分开,没想到后来毛泽覃意壮烈牺牲,毛岸红下落成谜...贺子珍一度以为再也见不到毛岸红了,所以当得知毛岸红被找到时,贺子珍的心情可想而知会有多激动。

毛岸红和毛主席长得很像,原本基本就认定了这个孩子就是毛主席的儿子,但就在贺子珍母子准备相认前不久,忽然来了一个南京女子,让毛主席改变了想要认下这个孩子的想法,贺子珍母子最终也没能相认。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毛主席不让相认?那名南京女子又是什么来头?这背后有何隐情?


毛主席一共有十个孩子,但在那段峥嵘岁月中,有一个孩子为了革命事业在战场牺牲,两个孩子夭折,还有四个孩子先后失联,孩子接二连三地出事,给毛主席带来了极大的悲痛。

革命胜利之后,毛主席也曾派人去找过失踪的四个孩子,但线索渺茫,大海捞针谈何容易?而这四个孩子中,唯一有希望还在世的,便是当时被留在中央苏区的毛岸红。

毛岸红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第二个孩子,也是贺子珍生的六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在两人身边长大的孩子,所以当时毛泽东对这个孩子十分疼爱。

生毛岸红时,贺子珍身患疟疾,医生为了她的安全考虑,不建议她喂孩子母乳,所以当时毛泽东就给毛岸红找了个奶妈。奶妈是江西人,江西人习惯叫孩子毛毛,奶妈叫得多了,“毛毛”也就成了毛岸红的小名。

当时贺子珍住院,毛泽东时常去看她,每次去他都要抱一抱小毛毛,陪他玩哄他开心。要是赶上孩子睡觉了,毛泽东便将孩子放在贺子珍身边,静静地看着他们母子。

那种岁月静好的日子,在战争年代,显得格外的珍贵。

由于父母都在身边,所以小毛毛有一个非常幸福的童年,毛泽东没事就会抱着他出去玩,他写字的时候,小毛毛就在他身边软软地喊着“爸爸”,十分讨毛泽东喜欢。

有一次毛泽东扛着小毛毛出去玩,别人见了都说这孩子的眉眼长得和他很像,将来肯定也和他一样有出息,毛泽东笑道:“他可比我有出息,我是一个毛,他比我还多一个毛。”

每次毛泽东出门,回来的时候总能看到小毛毛在门口等他,只要毛泽东一回来,小毛毛就会一摇一晃地扑进毛泽东怀里。因为贺子珍经常说要等毛泽东回来一起吃饭,所以小毛毛也学会了,有时候即便是等饿了,也会倔强地说:“我不饿,我要等爸爸一起吃。”

小毛毛就这样在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精心呵护下,长到了三岁。

由于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因为带着孩子不方便,所以当时有不少红军都将孩子寄养在百姓家中,毛泽东与贺子珍也没有例外。

贺子珍也不舍得将小毛毛独自留下,可时局所迫,她也别无选择。

夜里,贺子珍将小毛毛哄睡之后,她就着昏暗的灯光,将自己的一件军装剪开,然后将白天从邻居家借来的棉花缝进去,制成了一个棉衣,这一针一线都是贺子珍的小毛毛的爱,也是她能给小毛毛留下的唯一一点温暖。

临行前,贺子珍万分不舍地将孩子交给毛泽覃,毛泽覃抱过孩子的一瞬间,贺子珍心头一酸,眼眶瞬间红了起来。为了不让自己失态,她一狠心别过头去,不再看毛泽覃怀里的孩子。

毛泽覃也明白嫂子的难处,看了看自己的妻子贺怡。贺怡是贺子珍的胞妹,她抱着贺子珍说一定会把孩子照顾好,让她不用担心,等革命胜利他们母子就能团聚。

贺子珍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她把给孩子缝的棉衣交给贺怡,贺怡妥善地收起来之后,贺子珍才和毛泽东一起离开了瑞金。

后来敌军攻进瑞金和中央苏区,毛泽覃为了保护毛岸红,就将他暂时安置在了一个老乡家里,本想着以后再来接他,却不想毛泽覃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毛岸红从此便下落不明。


虽然毛泽覃去世了,但是还有一个人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毛岸红,那就是贺怡。

毛岸红一直是贺怡的一个心结,当初姐姐贺子珍将孩子交给他们夫妇照顾,结果现在孩子却没了着落,看着贺子珍时常念叨儿子,她心中也十分难受,所以这些年一直在寻找毛岸红。

麻烦的是,当初不少红军战士都将孩子放在老乡家中,找起来是难上加难。直到解放前夕,贺怡找到了一个貌似是毛岸红的孩子,她赶忙跑去找毛泽东说:

“在江西丢掉的毛岸红找到了!”

毛泽东十分高兴,问了一些具体的情况,贺怡将那个孩子的容貌特征形容了一下,毛泽东觉得和自己印象中的毛岸红不太像,后来贺怡又说了那家人领养孩子的时间地点,也都对不上,贺怡这才知道这孩子不是毛岸红。

但是贺怡并没有放弃,她后来又辗转去了江西吉安,想去那儿找一找线索。不幸的是,贺怡在去的途中意外遭遇车祸,当场去世。

毛泽东得知后悲痛万分,便说不要再找了,就让这个孩子留在民间吧。

但是贺子珍并不想这么轻易放弃,1953年,她给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自己曾将一个孩子留在瑞金,叫小毛毛,后来不知所踪,如今思儿心切,请他务必帮忙找找。

江西省政府受了贺子珍的委托,下定决心要将这个孩子找回来,还派干部王家珍专门组成了一个任务组,在红军遗留下来的孩子中寻访查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家珍最终查到了一对叫朱盛苔和黄月英的夫妇身上。他们曾在1934年10月收养了一个孩子,当时为了掩护这个孩子的身份,这对夫妇给孩子取名“朱道来”。

别的黄月英夫妇不知道,但是收养孩子时,这个孩子的年龄他们是知道的。

王家珍一看和毛岸红的年龄对得上,而且毛泽覃是在1935年牺牲的,黄月英夫妇收养孩子的时间也说得通,江西省政府觉得朱道来多半就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孩子,于是立马将这个男孩的照片以及相关资料发给中组部,中组部又转交给了贺子珍。

贺子珍看到照片和材料之后,喜极而泣,对中组部说:“从材料来看,朱道来确实很像我的小毛。”为了进一步确认,贺子珍恳请组织批准让朱道来和他的养母来上海一趟。

组织同意了,不久后,江西省政府的王家珍就带着黄月英和朱道来来到了上海。贺子珍仔细地看着朱道来,半晌后,贺子珍止不住喜泪纵横,颤声道:“小毛毛......这就是我的毛毛。”

黄月英又拿出了那件棉袄交给贺子珍,当年那个母子分别的场景仿佛近在眼前,贺子珍再也控制不住泪水,紧紧地将朱道来抱在怀里,声泪俱下地哭诉着这些年的思念。

母子分离十九年,如今艰难重聚,在场众人都被感动,无一不红着眼祝贺他们母子。

后来贺子珍还专门带朱道来去检查了一下身体,结果显示朱道来的血型和贺子珍是一样的,所以贺子珍就更加确认这是她的孩子了。

朱道来的材料被送到了北京,当时刘少奇和周恩来见到朱道来的照片时,都说和年轻时的毛主席长得很像,毛主席接过照片之后,虽然没有肯定这就是毛岸红,但还是说了一句:“这孩子很像年轻时候的毛泽覃啊!”

此时朱道来的身份几乎已经确定了,只要毛主席点头,贺子珍就能认下朱道来,他们母子便也能重聚了。可命运弄人,意外又出现了...


当大家都以为朱道来认祖归宗是必然的事时,谁知就在这时,华东局接到一位南京女子的来信,说朱道来是她的孩子。这位女子便是霍步青的遗孀朱月倩。

霍步青是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曾为党的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周恩来总理将他与霍锟镛、霍栗如三人赞誉为“霍氏三杰”。1933年,霍步青在福建因病去世。

朱月倩称朱道来是她与霍步青的孩子,当时霍步青不幸去世,就只剩下他们母子相依为命,最后在战乱中不得已和孩子分开。

据说,早在贺子珍见到朱道来之前,朱月倩就将朱道来接走过。

贺子珍与朱月倩都有特殊的革命背景,华东局不敢大意,立马派办公厅主任赵尚志亲自去处理这件事。赵尚志工作经验丰富,精明能干,先初步了解了一下朱道来的资料,然后动身去了上海。

上海市溧阳路上有一座小洋楼,这座小洋楼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闹过了。这是贺子珍的家,这几天黄月英与朱道来都住在这儿,贺子珍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贺子珍将黄月英当成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对待,非常热情地招待了她,还和她讲起曾经不得已抛下爱子的经过。

朱道来并不是黄月英从贺子珍手里接过来的,所以她不知道之前那些波折,她也给贺子珍讲了许多朱道来长大过程中的趣事,贺子珍也听得津津有味。

赵尚志来到上海之后,先找到了黄月英,问她这个孩子究竟是谁的,黄月英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毛主席的。

这让赵尚志有些为难了,他将朱月倩的证据拿给黄月英,黄月英却始终坚称这是毛主席的孩子。赵尚志后来还去问了朱道来,但他被收养时还是个孩子,自然也问不出来什么。

由于两位母亲都不愿退步,赵尚志只好去找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寻求帮助。

江西省政府负责寻找毛主席孩子的王家珍,奉命将朱道来的所有资料都发给了华东局,而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证明朱道来是毛主席的孩子,甚至还有一份瑞金群众的联合签名,证实朱道来是贺子珍的孩子。

还有群众说,朱盛苔家中还有贺子珍亲自为毛岸红缝制的棉袄,那朱道来怎么会不是毛主席的孩子呢?赵尚志也束手无策了,只好上报给中央,让中组部来解决。

中组部让赵尚志带着朱道来和黄月英、王家珍来北京,中组部热情地招待了黄月英三人,并让他们先安心住在这里。

朱道来到北京之后,许多同志都来看望他,其中就有邓颖超、帅孟奇、钱希均等一众“妈妈”,她们非常关心朱道来的生活,对他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这让朱道来既害羞又感动。

随后不久,朱月倩也来了北京,她坚称朱道来是自己的孩子,要把他带回去。中组部顿时为难起来,只好将这件事报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又将这事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思虑再三,最后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不管是谁的孩子,都是革命的后代,就把他交给组织和人民吧。”

于是,中组部决定朱道来既不回南京,也不回上海,就留在北京,由中组部副部长帅孟奇照顾,朱月倩与贺子珍也可时常来探望。

帅孟奇和邓颖超等英雄革命女性的家中都收养了不少烈士遗孤和革命后代,所以朱道来养在帅孟奇家里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之后,黄月英也得回家了,中组部再三感谢黄月英这些年对朱道来的照顾,这段时间也是以贵宾的礼数招待了黄月英。当朱道来得知黄月英要走时,泪眼婆娑地和黄月英道了别,说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回去看她,两人分别时都哭成了泪人。

留在北京的朱道来被安排去北京师大南二附中上学,这里有很多烈士子女和革命后代,朱道来自知没有他们聪明,所以学习的时候格外刻苦,最终门门成绩都十分出色,还考上了北大,毕业后被分到了国防科研单位工作。

朱道来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众人的尊重,本来等着他的应该是光明的未来,不幸的是,1971年11月,朱道来被查出来肝癌晚期,次月便病发去世,年仅38岁。

年纪轻轻的朱道来就这么离开了人世,而他到底是贺子珍的孩子,还是朱月倩的孩子,也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虽然朱道来早早就离开了人世,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是幸福的,他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有了更多人的关爱,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毛主席说得对,不管他是谁的孩子,最终都是革命的后代,不管在哪儿,他都拥有一个十分光荣的家庭背景。当年许多红军战士们为了革命抛下了自己的孩子,有许多孩子最终都失去了踪迹,朱道来能够被找回来,已经十分幸运了。

革命前辈们舍小家为大家,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美好中国。致敬所有的革命前辈和他们的孩子,希望他们的后代不管在哪儿,都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瑞金   周恩来   中组部   江西   扑朔迷离   母子   红军   上海   北京   后代   身份   孩子   贺子珍   朱道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