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而不革的张居正

纵观中国历史,一个老百姓家的孩子,做文官能做到连皇帝都靠边站,可谓是登峰造极了,要换个人,前呼后拥,舒舒坦坦过一辈子,随便搞点政绩,出点小名,这就齐了,然后张居正不是小名人,是大名人,大的简直没边,但凡有说中国话的地方,妇孺皆知,之所以有这样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干过一件事--改革(改而不革)

何为改革,通俗来讲,一台机器运行不畅,你琢磨琢磨,拿个工具上去捣鼓捣鼓,东敲一下,西碰一下,给这玩意整好了,这叫改革。如果把天下比喻成一台机器,你随便捣鼓一下,没准就是成千上万的饭碗,要闹起来,剁了你全家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正常人都不动这玩意儿,动这玩意儿的人都不怎么正常。

然后张居正动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是动了。

在改革之前,张居正就抱定了一个原则--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通俗来讲就是,我不砸大家的饭碗,大家也不要造我的反,我去改革,各吃各的饭,互不干扰。为后人所记载的“张居正改革”拉开帷幕。

谈起改革,张居正就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叫做鞭法。这个名字很不起眼,但这个事情意义极其重大,这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这一鞭法,改变了自唐朝以来延续了八百余年的税制,是中国税史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变。自古以来,国家收税,老百姓缴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收,各朝代各有不同,但基本上税的种类是固定的,主要分为三块:一是田税,皇帝拼死拼活抢地盘,你种了皇帝的地,自然要交钱。二是人头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有几个人交几份钱,这是履行的义务。三是徭役,就是苦力税,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遇到工部修工程,国家不但要你出钱,还要你出力,可是两头一起抓,一个不少。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级官吏会能钻空子捞钱的地方太多了,比如交苹果或者棉花,说苹果个头小或者棉花成色不好,只能抵一半。最麻烦的还是徭役,是否完成了徭役是由地方官来判定,看到这就知道,黄鼠狼看鸡,你要没钱,他就说你没干,不服?有意见?说你没干就没干,你能咋滴?

所以张居正决心改变这一局面,他吸取地方教训,推出鞭法,从此以后,不管是田赋,徭役还是人头税,统一折合成银两上缴。这一鞭法看似简单,却是智慧的结晶,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这就是张居正的能耐。

第二大举措是考成法,这个相当于今天的考勤。制度是次要,执行是主要,经过反复思考,张大学士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记账,例如一个知府,每年年初要把完成的工作一一列明,然后抄录成册,一份自己留着,张居正那留一份,到年低一对,如果发现哪件事情没完成,那就恭喜了,收拾东西准备去县城吧,如果到了县城依旧这样,对你的处分依然如此,直到滚蛋为止。于是从此以后,官吏们一改往日作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在张大学士的督促下,官吏们勤勤恳恳,为大明王朝努力工作,国家财政收入不断上升,自正德以来走下坡路的明朝,又开始爬坡了。

这就是为后人大写特写的“张居正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正德   中国话   徭役   官吏   玩意儿   皇帝   意义   事情   地方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