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宁光院士,研究糖尿病30年,建议:这几种食物尽量少吃

作为三高之一的糖尿病,目前成为威胁我国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患有糖尿病以后,为了能够避免病情严重性,一定要按时服用药物,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积极运动、控制饮食。

了解糖尿病的知识:

糖尿病是一组临床上以其高血糖为其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

通过饮食控制,可促进尿糖消失,糖尿病是由于生物作用受损或者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导致的血糖升高,会对患者的各种组织造成伤害,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总感觉到口渴、体重快速下降、排尿次数增加等表现。

1型糖尿病又可细分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以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占主要,欧洲地区多见,亚洲少发。

1型糖尿病指的是由胰岛损伤,从而导致胰岛素的绝对缺乏,一般通过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父母亲患有糖尿病,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如果应用降糖药物没有任何效果,这就说明是一型糖尿病,必须长期应用胰岛素来进行控制病情。

Ⅱ型糖尿病比较常见,约占所有的糖尿病患者的百分之九十以上,2型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内分泌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突出表现。

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隐匿,常发生于肥胖人群,早期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主要症状有四肢疲乏、浑身无力、多食、多饮、肥胖。

造成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的原因是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能量过剩以及运动不足等,并且Ⅱ型糖尿病会终身伴随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糖尿病,是一种妊娠期间独有的疾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首次发现了血糖升高,但是由于妊娠期生理变化造成糖耐异常而引起。

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而且多见于高龄产妇和肥胖患者,妊娠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会使母亲先兆子痫、妊高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糖尿病有望彻底治愈吗?

糖尿病一般不能彻底根治,治疗主要以防止并发症、控制血糖为主,延缓疾病进展,防止发生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

在治疗方法中有一些接近根治水平的方式,比如通过手术或者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来进行治疗,这种干细胞移植还只是在研究中,它的成功率比较低,但糖尿病属于可控疾病,只要患者能积极的接受治疗,就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的早期有几个表现:

其一:突如其来的视力减退,迅速加重或者突然发生的近视、视力模糊出现之后要重视起来,在糖尿病早期,会暂时性的改变视网膜的形状,导致视力模糊。

其二:伤口长时间不愈合,部分糖尿病患者伴有外周血管病变,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伤口周围组织得不到足够血液供应,因此患者一旦出现皮肤损伤,就会久难痊愈。

其三:口渴,只要补充足够水分,就不会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糖尿病会使得逐渐尿量增多,体内的津液分泌减少,由此一来,使得身体当中的水分大量的流失,容易导致人们出现口渴口干的一个情况。

宁光院士,我国有名的内科专家,与其团队对全国20万人进行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研究发现:除了服用药物之外,合理的饮食才是控制血糖的主要关键和根本。

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和不健康的饮食密切相关,所以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

01

58岁宁光,研究糖尿病30年,劝诫:3种食物不要吃,管住嘴就是赢

【瓜子】

瓜子作为最受欢迎的零食,适当的吃瓜子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但是长期摄入会导致体内溶脂含量增高。

葵花籽热量高、油脂高、糖尿病患者食用之后会引起血糖增高,引起血脂增高,造成血糖波动。

【含酒精类食物】

现代社会很多人无论是出去应酬还是朋友聚餐,在酒桌上少不了饮酒。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酒水在带给人们快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伤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白酒的酒精度数普遍在40~60度上下,若血糖异常的人常喝,酒精使血糖调节机制受到损伤,会抑制肝脏糖原异生肌分解,还能降低降糖药物的分解及排泄,还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大米粥】

白粥是家庭中传统的饮食,而且白粥易消化,但是,千万不要小瞧白粥的“能量”,大米粥、小米粥等熬制时间长,淀粉溶于水中,处于糊化状态,进食后与胃黏膜接触面积大,吸收快,使血糖迅速升高。

结语:你了解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糖尿病   胰岛   胰岛素   并发症   口渴   血糖   院士   糖尿病患者   患者   食物   疾病   发生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