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谈判就退群!印度一举打乱计划,美国对中国的图谋要破产

历经千辛万苦,由美国主导、多国参加的“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部长级会议近期终于在洛杉矶召开。然而会议尚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就遭到了致命一击,从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来看14个成员国宣布启动正式谈判,但在贸易领域合作声明中却出现了一个插曲——该声明未提及印度。

▲印媒相关报道

对此,印度商工部发表声明,表示印度将根据国家利益就IPEF的不同方面做出决定。随后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也在媒体简报会上也透露由于目前印度在贸易合作领域看不到什么好处,因此将暂时退出“印太经济框架”贸易领域谈判。当然,印度还将在其余三个领域,包括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以及税收改革和反腐败方面继续展开合作,印度的退出属于有选择性退出

虽然有选择,但不得不说其退出的贸易领域谈判恰恰是美国最为看中的方面,也是美国试图利用印度牵制中国的重要领域,但印度此番退出打破了相关计划,这对于美国而言着实是一个不小的噩耗。

一、印度退群背后的那些因因果果

  1. 客观因素难消印度疑虑

自美国提出IPEF以来,外界包括首批成员国对美国相关表述均抱有疑虑,也正因如此印度虽加入谈判,但依旧处于观望态度,而这些客观疑虑实际上都是由美国一手造成。首先就是美国退出TPP造成的信任危机。理论上美国退出TPP对印度不会产生直接冲击,毕竟在成员国中压根就没有印度,但必须承认由此造成的信任危机是全球性、持续性的。

▲特朗普就任初期便签署行政命令退出TPP

早在2005年,新西兰等4国提出“P4协议”后,2009年美国也高调宣布加入该谈判。经过一系列扩张之后,一项围绕着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在2015年达成。但此后由于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导致TPP始终未能得到国会批准,并长期搁置,而就在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的当天,便宣布将退出TPP,随后签署行政命令,正式退群

随着美国退群,曾经“名震”一时的TPP逐渐销声匿迹,此事发生后外界对美国这种视谈判如儿戏的行为颇为不满,造成的信任危机至今也没有消除,在外界看来只要美国利益未得到满足,美国会随时推翻所有谈判,可问题在于满足美国利益就会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这种难以把握的微妙平衡加剧了印度担忧。

其次,美国两党之争也已成为不确定因素。对于美国当年执意退出TPP除了相关条款不符合美国利益,令国会感到不满外,两党之争也是绕不开的话题,毕竟当时正处于民主党人奥巴马与共和党人特朗普政权交接之际,而鉴于两党积怨已久,特朗普随后也对奥巴马时期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这其中就包括TPP。

▲拜登惨目忍睹的支持率

反观,如今的美国政坛,六年前一幕几乎重现,如今驴象之争几近于白热化,且形势愈发不利于拜登所在的民主党,特别是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以及2024年总统大选均对民主党人不利。路透社与益普索的联合民调显示,近期拜登支持率虽略有回升,但依旧处于36%-42%的低位。

按照艾默生学院8月底公布的民调,预计2024年总统大选中,拜登将获得43%选票,特朗普将获得42%选票,拜登仅领先1%,这对民主党人是非常不乐观的信号。一旦2024年民主党人竞选失败,共和党人势必再度展开“清算”,届时IPEF能否继续存在,是否会再度因一纸行政命令步TPP后尘,谁也无法保证。这一系列不确定的客观因素令印度乃至多数IPEF成员都疑虑重重。

2、利益才是主因

对于印度此次暂时退出贸易领域谈判,完全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毫不夸张的说在14个成员国中除美国外其余成员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想法,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客观因素,核心还是利益。

首先,印度人所阐述的“看不到好处”实乃事实,自今年拜登访问日本提出“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以来,各方观点普遍认为其与美国此前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如出一辙,但这种评价从后期来看显然高估了IPEF,因为美国提出的该协议缺乏最核心的“骨架”,也就是“缺乏美国市场准入”

▲印太经济组织愈发复杂

细看美方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会发现,美国一味要求合作伙伴按照其制定的规则改变原有运作方式,包括遵守美国设定的严苛技术、知识产权、劳工制度等等,但这种要求对多数成员国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他们更希望在贸易领域能够更加顺畅,能够获利更多,但这方面美国的承诺是零。

作为经济合作首要任务是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减少贸易壁垒,可美国却拒绝在这些方面展开深入谈判,这就意味着其余13个成员国想借助IPEF扩大在美市场,可能性近乎于零,这自然会引发相关国家的不满,特别是对印度而言,毕竟在其优势领域比如纺织业美国设置了相对森严的贸易壁垒。基础利益尚无法保证,让印度死心塌地跟随美国自然没有可能。

其次,对于IPEF性质虽然各参与方均不承认,但现实就是该协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排华政治协议,其中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政治因素。就美方操作来看,是希望借此机会打造一个“经济版北约”,实现在经济领域对华遏制,特别是协议中提出的供应链弹性就是希望绕开中国打造一个全新的、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从而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莫迪不过是想借美国上位

而印度最初的加入是希望通过协议承接中国在亚洲经济地位,进而获取更大经济利益,当然即便无法实现打造一套围绕印度对抗中国经济体系也是印度所能接受的。然而就此次部长级会谈来看,这两点诉求均未得到满足,甚至都未曾提及,这让印度颇感失望。选择退出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只不过印度选择在部分领域暂时退出更像是在押注与示威,一方面印度希望能够借IPEF获利,虽然可行性存疑,但聊胜于无,如果能借机获利最好;另一方面,印度也并未彻底加入该协议,有一定摇摆空间、谈判空间,不至于最后因协议达成完全受制于美国,可进可退,伺机而动,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退出也是在向美国示威,要求美国重新审视印度地位,从而为后期谈判获取更多筹码,毕竟没了印度的“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又岂能完整。

二、美国图谋注定失败

印度有选择的“退群”对于刚刚起步的IPEF是不小的打击,但从该协议未来发展方向来看这种“退群”却是明智的,因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IPEF势必步TPP后尘,以销声匿迹而告终,至于美国在经济上围堵中国的图谋也注定失败。之所以如此肯定,我们不妨先来聊聊为何美国要成立这么个框架,前文曾提及美国成立初衷是希望打造“经济版北约”,但这种打造是美方的无奈选择,因为在与中国的单独较量中并未成功,特别是由美方主动发起的贸易战无疑是失败的决策。

▲美国长期处于高位的CPI

前段时间白宫方面曾表示拜登即将决定取消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虽然后期因为台海局势变化,拜登取消了这一决定,并将对华加征关税时间延长,但这背后美国民众却长期承担着加征关税造成的额外支出,这也成为美国CPI长期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

从这场持续四年多的贸易战来看,美国未达到预期目标,也未摧毁中国经济,如此一来美国只能放弃单打独斗,试图拉上盟友组建地区集团继续对华实现经济包围、经济遏制,但这种拉拢进一步暴露出了美国的衰落,面对一个已经走向没落的帝国,那些所谓盟友又怎会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帮助其实现一个不可实现的目标?也正因此,美国对华围堵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情况

其次,IPEF成员国为实现美国的目标要为付出惨重代价,但这显然不可能。目前加入的14个成员国大致分可为三大块——日韩、东南亚以及印度,看看这三大块中哪个不是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特别是东南亚。按照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达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东盟连续第二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如此密切的经贸合作伙伴,让东南亚放弃,另辟市场,且不给明确方向,现实吗?可能吗?

至于日韩两国其实前段时间韩方已给出了答案。今年8月韩国外长朴振访华期间,曾向中方通报了韩国政府计划参加“芯片四方联盟”相关事宜,希望中方能够理解。而韩媒随后放出的信息,对于加入该联盟韩方提出了两点要求,包括“参与方应尊重中国强调的‘一个中国’原则”以及“不提对华出口限制”,仅芯片一个领域韩国就提出了如此明确要求,无异于告知美国不要妄图把韩国作为遏制中国的工具。

韩国明确表态,印度暂时“退群”,东南亚集体观望,虽然IPEF迈出了第一步,但有谁能保证这个第一步不是最后一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若美国继续以围堵中国、孤立中国、排斥中国为目标,“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注定以失败告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印度   美国   中国   太平洋   成员国   图谋   利益   协议   领域   计划   贸易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