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老农指着报纸上的将军说:他是我失踪20年的儿子


1949年,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农来到长沙市军管会门口,拿出一张报纸对卫兵说:“我来找我的儿子。”


卫兵看着报纸上的人,再看看眼前年迈的老人,一脸惊讶。他不敢耽搁,立刻向上级领导汇报了此事。


时任军管会主任的肖劲光知道此事后,立刻派人请来老农询问情况。



老农再次拿出那张报纸,对肖劲光说:“这个人像是我儿子,我儿子叫许德华,小名五伢子,二十多年前离开家以后就再也没有消息,我们还以为他死了......”


老人不停地哽咽着,摩挲着那张早已皱巴巴的报纸。


看着老人的样子,肖劲光心里五味杂陈,安抚完老农后,他立刻拨通了上级的电话。


不久后,肖劲光接到上级回电,老农要找的儿子正是当时的大将军许光达。



许光达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小村子,在家中排行老五,子女众多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越发困窘。



许光达6岁时,便开始帮人放牛赚点吃食,一天在邻村放牛的时候,许光达听见附近传来郎朗的读书声,寻着声音,他发现了一家私塾。


自此以后,许光达一有机会就跑到私塾的窗户底下偷偷听里边的老师讲书,因为过于专注,他经常忘了放牛的事情,为此没少挨骂。


直到有一天,因为过于专注听书,冻晕在雪地里的许光达才被私塾先生邹希鲁发现。


邹希鲁是前清的进士,为人善良爱才,看见许光达如此好学,便破例免费收他为学生。



一年后,7岁的许光达到了入学的年龄,可家里连吃饭都成问题,根本没有钱让他读书。


迫不得已,父亲将许光达过继给了做手艺活的大伯,才让他有机会继续读书。


从上学第一天,许光达就分外用功,无论寒冬酷暑从不迟到。


父亲的叮嘱他始终铭记在心:要好好读书,将来谋个一官半职,改变贫苦的命运。



1923年6月1日,日本人忽然开枪打死了两名无辜的市民。


消息传来,青年学生们气愤难当,自发组成请愿的游行队伍,走上了街头,许光达在队伍中领着学生发传单、集会、讲话。



然而,昏庸的军阀非但没有接受他们的请愿,反而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展开了猛烈的镇压,许光达和同学们被打得头破血流。


从那天起,许光达意识到如果不打倒列强、推翻军阀政府,老百姓很难有真正安稳的日子。


此后,他便开始关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的杂志期刊。


1925年,在国文老师曹典琦的介绍下,许光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自此,开始了他驰骋疆场,波澜壮阔的一生。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学员被迫要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做出抉择,许光达面对白色恐怖和威胁,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共产党。



在组织的安排下,许光达成为了南昌起义部队25师的一名排长。



在会昌,许光达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战斗。


这个长相文雅的书生却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英勇,他率领的一排士兵第一个冲入城内,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许光达也赢得了战士们的喜爱和称赞。


1927年9月,会昌战役后,为掩护主力军顺利南下,许光达奉命驻守在笔枝尾山。抵达后,他就组织战士连夜修筑防御工事和掩体,设置了层层防线,防止敌人过江。



凭着这些紧固的防线,许光达和战士们同敌人僵持了三天三夜,血色的江面见证了战斗的激烈。


敌人久攻不下,便源源不断补充兵力,并开始从江岸下游渡河,逐渐包围了留守三坝的第25师。



激战中,营长蔡晴川英勇牺牲,许光达带领剩余的将士同敌人展开了肉搏。


就在此时,一颗炮弹突然降落在许光达身边,随着砰的一声,许光达倒下了。


身负重伤的许光达无法跟随部队行动,被秘密送往潮汕山区养伤。


1928年的冬天,伤未痊愈的许光达迫不及待的踏上了出发寻找组织的路途。可沿途一直有敌人的追缴,许光达只得辗转先回到家乡。


他的这次回家,却让另一个人有了十年的等待。



此前,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许光达遇到了曾经帮助他的邹希鲁先生,彼时,邹希鲁已经受聘于长沙师范。


看着刻苦学习的许光达,邹希鲁越发喜爱,便在许光达15岁时,将自己的二女儿邹靖华许配给了他。



这一次,许光达受伤回家,父亲为留住儿子,督促他立刻与邹靖华完婚。


虽然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但是许光达与邹靖华却如胶似漆、恩爱有加。


得知许光达的理想抱负后,出身书香世家的邹靖华握着许光达的手说:“尽管去做你想做的,我永远支持你!”


然而,婚后甜蜜的日子还没过几天,在一个叛徒的告密下,许光达的身份被曝光。



得知消息后,许光达匆匆离开了家乡,临别之时,他叮嘱妻子邹靖华要继续读书,将来也能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


离开家乡的那夜,没有月色,苍茫的大地被无尽的黑暗笼罩,许光达走在田埂上,要去寻找一条去往光明的道路。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踪,许光达改名为许泛舟,几经辗转来到了河北省清河县。


在这里,他竟意外碰到了自己的岳父邹希鲁,此时的邹希鲁已被任命为清河县县长。


岳父看到佳婿到来,自是喜不自胜,便推举许光达做了清河县警察局的局长。



可是,许光达的志向早已不是这里的一官半职,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向着革命事业。


任职期间,许光达发现监狱里关着很多犯人,便利用职务之便查阅了这些犯人的卷宗,发现里边有很多共产党员,一个计划在他心中悄然而生。


这天夜里,许光达借口自己生日,将狱警全部灌醉,等他们喝的不省人事时,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煤油洒在了警局的某一角落。


不一会,清河县警察局火光冲天,凌乱中,许光达打开了监狱的门,那些犯人们拿着枪械逃跑了。


之后,许光达又点了一把火烧掉了监狱,便踏上了继续寻找党组织的道路。



只是,他的这一举动连累了自己的岳父邹希鲁,不久后,邹希鲁便因渎职罪被罢免回家。



1932年,跋山涉水找到组织后,许光达被任命为红三军25团团长。



这年夏天,国民党何成濬率军十余万人,向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


许光达率领自己的部队展开了突围行动,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英勇作战,一茬接一茬的敌人倒在激烈的战争中。


就在许光达准备带战士们冲锋时,危险却突然降临。



当时,一颗子弹击中了许光达的胸膛,战友们迅速把他护送到小镇医院,可由于设备简陋、药品缺乏,医生只能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为许光达做手术。


连续三次开胸手术让许光达疼得满头冒汗,可他愣是咬着嘴唇没吭一声。


不过,由于手术器具太过简陋,三次都未能将子弹取出,贺龙急得直跺脚,请示上级后便决定将许光达秘密送往上海治疗。



可在上海的医院,许光达的行踪再次被叛徒暴露,不得不紧急转移。


1932年6月,许光达由组织安排前往苏联莫斯科,才终于将胸口的子弹取出,身体也逐渐痊愈。


不久,他被安排到列宁国际学院学习,这里的生活很是惬意,有干净的教室,还有可口的三餐,可想到国内的战士们正在艰苦奋斗,他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学习期间,许光达和其他学员每个月可以得到75卢布的补助。


其他同学都会用这笔钱“犒赏”自己,许光达却从不浪费,可即便如此,他却总是分文无剩,同学们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光蛋”。


原来许光达将节省的钱,通过共产国际经济委员会捐给了中国前线的战士们。



两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早盼着回国的许光达坐不住了,他毅然拒绝了苏方开出的优厚待遇,和其他同学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1938年1月,许光达来到延安,成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



恰巧许光达的妻子邹靖华听从父亲好友徐特立的建议,来到了抗大继续学习。


那个时候,很多战士出来后便放弃了家里的包办婚姻,可许光达听到妻子要来的消息却笑得合不拢嘴。


夫妻伉俪,久别重逢,一代名将,终是百转柔肠!



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难的时刻,许光达主动请缨,去往条件十分艰苦的晋西北地区,出任分区司令员。


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又饱受敌人掠夺,百姓和战士们的生活苦不堪言,许光达和战士们一天三餐吃的都是小米加咸菜。


然而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许光达却搞出了一番热火朝天的成就。


他组织人民自主生产,创办兵工厂,开设卫生所,成立剧社,仅用了三年时间,这个原本最艰苦的地区变成了晋西北的模范根据地。



离开保德之后,许光达多次率领自己的部队英勇作战,参加了包括绥远战役、陕中战役、兰州战役等大小战争无数,战功赫赫。


只是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惦念远在家乡的老父亲。


因为献身革命,怕回家会祸及家人,二十年来他不得不做个隐姓埋名的“不孝子”!


1949年,许光达已是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


一天,他接到了肖劲光的电话,得知一位老农拿着带有自己照片的报纸来找他的儿子五伢子,惊喜不已的许光达立刻派人接回了父亲。



两代人的悲欢离合,终究没被辜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人民的欢呼中成立,而许光达为祖国献身的脚步从未停止。


1950年,在我国军事器械匮乏的情况下,毛主席决定让许光达带头建设装甲部队,并认命许光达为摩托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我国第一个装甲兵司令部终于在北京挂牌成立。


1955年9月,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授衔仪式,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


别人都赶来向他祝贺,他却忙着给中央写信请求领导给自己降级,架不住他的软磨硬泡,上级领导只得将他的行政级别降了一级。



就在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后的第三年,他的父亲便过世了,家里的亲戚都希望许光达回去,为他父亲办一个风光体面的葬礼。


许光达得知亲戚们想借丧事大搞排场,仔细斟酌后,他忍痛决定不去参加父亲的葬礼,只派去一名下属,带着二百元钱帮他料理丧事。


他叮嘱下属:“丧事以普通百姓的标准来安排,千万不能铺张浪费!”


家里的叔伯兄弟都埋怨他不解人情,骂他不孝子。


可无论别人怎么说,许光达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与原则。



毛主席说:“许光达是共产党人的明镜!”


是的,他一生淡泊名利,将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中。



驰骋疆场,他智勇双全;建设部队,他恪尽职守;与人相处,他和善儒雅;管理家庭,他刚正不阿;对待爱情,他忠贞不渝。


这样的许光达值得后辈世代铭记与敬仰,并以之为楷模。


如今,在湖南省长沙市沿着地铁2号线向东走去,会看到一个名叫“光达站”的终点站。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在那里步履匆匆,奔赴着各自的生活,充实而幸福。或许,那就是许光达等革命先辈们信仰的终点站。


-END-

作者:简凡

编辑:剩草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江苏男子恳请兄弟与妻子“偷情”,杀妻骗保450万设下连环套

少年强则国强!中国这十位天才少年,个顶个的牛气哄哄霸气侧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老农   会昌   清河县   私塾   丧事   英勇   将军   部队   敌人   父亲   儿子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