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喜欢的曾国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曾国藩这个人感觉不明觉厉吧,之前不怎么了解,就开启了这次的阅读之旅。历史老师偶然看见我在看这本书,说曾国藩是个好官,更激起了我想要了解他的欲望。

俯首一枕清流 ,仰首看你的风骨。

当代政坛上两位针锋相对的人物,毛泽东与蒋介石曾经同时推崇一人,毛泽东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说:“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他的学生则评价其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就是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

先看一下曾国藩这个人的简历:曾国藩,湖南湘乡人,1811年出生于一个山村地主家庭。从少年时代起,曾国藩即发愤图强。6岁入塾读书,8岁学习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中秀才,28岁中进士,35岁充任文渊阁学士,次年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年之内连升十级,官至二品。如此惊人的提升速度,在官场上是极其罕见的。清政府称他“学本有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盛赞他为“中兴第一名臣”。

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我们能做到修身,足以一生顺畅,做到齐家,则家族兴盛。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应该思考和学习的。曾国藩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且先不论,但就个人人格魅力和做家族的领头羊2点已足够我们普通人来学习了。

曾国藩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他早年的经历其实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很形象的“笨小孩”,他在读书考试时也一次次名落孙山,遭同行嘲笑,当他当了官后仍被同事嘲笑他愚笨,老土,他不是天生聪颖的天才孩童,也没有优越的经济条件,性格也是很有缺陷,但是他通过不断的努力(用一生的努力来改变自己),最后成为了“半个完人”。

曾有一个故事写少年时期的曾国藩:某天晚上,夜深人静,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反复背了好久还没有背下来,他就一直背诵此文。没想到房梁上趴着一小偷,耐心等待主人睡觉后下手,听着曾国藩一遍遍地背诵,小偷早已烂熟于心,而他还在翻来覆去地背那篇文章,小偷终于忍不住跳将下来,训斥道:“你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流利地背了一篇,扬长而去。且不说这则笑话的真实性,但文中所说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却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其以中等资质创伟世之功。曾国藩自1842年十月初一日立志写日记,并誓言“终身不间断。”其后无论是悠闲的翰林院、无论炮火硝烟的前线阵营、无论公务缠身的总督府,直至其生前的最后几天已拿不动笔了,曾国藩从未一天间断过日记,他的日记并未流水账,而是写自己的“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每天反省自己过失。其意志,硬似钢铁;其修身,志如坚冰。

要论当今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书籍,当数《曾国藩家书》,书店、超市、车站、机场甚至地摊,只要有书的地方都能见到《曾国藩家书》,各种版本,反复印刷,无需广告宣传、不要签名售书。《曾国藩家书》收集曾国藩写给家人的家信共780多封,如果说读唐浩明的《曾国藩》让人热血沸腾,那么读《曾国藩家书》让人肃然起敬,文章没有瑰丽的词语、没有雄奇的章句,却字字珠玑,闪耀着人格的光辉,关于修身、关于齐家、关于治学、关于为人处世……家书中,曾国藩对兄弟子侄反复强调戒骄戒惰、克勤克俭,“知之非艰、行之惟难。”最重要的是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他的这种家风传承下,其后人历经八代,一百六十多年,家族中人才辈出, 成为教育、医学、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行业翘楚,且低调而不张扬。孟子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是一个孝顺的儿子、苦心的兄长、严慈的父亲。面对亲人,曾国藩化作一江春水绕指柔。

虽然没有一字一句完全读懂书中文言文,但是书中能够读懂的内容就给我带了诸多良好家风的新认识。

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修身方面:人要是没有恒心,一辈子也不会有任何成就。你在信上说志趣不在这里,就会感到没什么意思,这种情绪万万不能有。一个人做事,要集中全部精力在你所做的事情上,从头到尾不能有一点松懈。不能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在这山,望着那山。既然你现在带兵,那就埋头苦干,找到带兵的规律,早晚不息,日间想的,夜间梦的,除了带兵以外的事,一概不管。不能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做州县之官,以致纷纷扰扰,千头万绪,百无一成。你最好学学李,不慌不忙,循序渐进,八九个月后,一定会尝到甘甜。

书中说:至于倔强二字,却是不可缺少的气质。功业文章,都须要有这两字的精神贯穿其中,否则一生都会萎靡不振,一事无成。如能消除自己体内仇恨的欲望,保养自己的身体,而多些倔强之气来激励心志,那么就可以有无限的长进。但凡做事,没有倔强的气质,是做不成的。

再如:人要为自己的一生做好规划:若要为自身的一生打算,就一定要练习技艺,磨炼筋骨,在困境中奋勉前行,操心竭虑,之后才能增智慧,长见识。而那些既无才能技艺,又不惯劳作的,都被时人所唾弃,最终的下场大多是饥冻而死。勤劳使人长寿,安逸使人早亡。

家风方面:有史以来,大多数富贵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兴旺,值得一提的至少有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政治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这与曾国藩家书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如:对勤俭二字的认识,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以早起有恒戒懒养勤,这确实是一个实际有效的实践途径。

再者呢,通过他的书信,知道《大学》的本质,格物。在大二的时候,毛概老师上午就会要求我们读《大学》,当初读的时候,不明其意,但是很喜欢,尽管喜欢,却没有深究其意。此次通过曾国藩了解到探索事情背后的原因道理即格物。

从曾国藩与家人通信来看,曾国藩学识渊博,值得敬佩。第一他知理,每次写信给父母时,称呼皆为“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足见他对父母的尊敬、孝顺。

然后通过曾国藩写给弟弟的书信,了解曾国藩日常的同时,也能进一步警醒,他弟弟存在的问题,未尝不是我所存在的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并且学会了很多做事做事的方法。迷茫时,看看前人如何做的,或许会有帮助。

但是呢,不知道曾国藩是不是受到长兄如父的影响,每封家书都提到要弟弟认真学习及练习书法,做他弟弟也挺累的,我感觉看着都像唐僧念经。为他弟弟们点灯,估计心里都不知道骂了多少遍曾国藩了,哈哈哈。但是作为家中最大的孩子,他做得很到位了,很负责。

曾国藩在信中经常提及祖父星冈公提到的家规,家规是后代学习的样本和参考, 如曾国藩家书中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我认为家中设立好得家规传承下去是很有必要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曾国藩有一封写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说:“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曾国藩知人善用,且用人不求全责备,容人之短、用人之长,他提拔重用了一大批优秀能人,彭玉麟、杨岳斌、郭松焘、沈葆桢、李鸿章、容闳…都是当时政治、军事、科技方面的中坚,他的幕府中人才荟萃,甚至超过翰林院,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嫉能妒贤”,只有“见贤思齐”。当时堪称有诸葛之才的左宗棠屡建奇功,颇为自负,一天,曾国藩与左宗棠的共同好友欧阳兆雄看望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左宗棠扬言曾国藩不如自己,欧阳兆雄则说:“带兵打仗,曾国藩或许不如你,但识人用人却强过你几倍,曾的门下人才济济,你的楚军除开你这个统帅外再无第二人。谁不如谁,后世自有公论。”说得左宗棠哑口无言。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时时攻击引起当时政界的普遍不满,于私,左宗棠与曾国藩八年不相往来,于公,左宗棠西征,曾国藩将湘军中最强劲旅刘松山的部队派出增援,粮饷及时保障,当左宗棠平定回乱、收复新疆,朝中大臣评价:“左宗棠建此大功,可谓西北第一人。”曾国藩补充道:“岂止西北第一人,当属全国第一人。”话传到左宗棠那儿,左宗棠听后既感动又惭愧,终于低下高傲的头,主动写信给曾国藩冰释前嫌:“…三十年交情,尽在此中: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人低为王、水低成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国藩以大海般胸襟,广育英才、风云际会,可谓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曾国藩在家信中对子侄们说“男儿不可懦弱无刚,必须须要有倔强之气。应在自修处求强,而不可在胜人处求强。”一生徐图自强的曾国藩,从不去与别人争强斗狠。曾国藩建立湘军,严军纪、苦操练,一介书生,率领湘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卧薪尝胆、刀口舔血,咬紧钢牙不服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历时十年,湘军从建立之初的五千多人、备受正规军歧视,到现在拥兵三十万、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曾国藩以图自强荡平天下,其势如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水滚滚东流,时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手捧《曾国藩家书》,如临湘江、如立长江,俯首间一枕清流,生生不息,仰首间你的风骨,薪火相传。

2022.9.12

周一,雨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翰林院   子侄   富贵   家风   湘军   家规   家书   蒋介石   倔强   弟弟   家族   人物   喜欢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