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毛主席下铺的老班长,建国后向主席求职,主席:你待在乡下为好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一位老农去湖南省衡东县乡里赶集,在经过乡公所会堂的时候不经意瞥了一眼悬挂着的毛主席画像,登时令他既惊又喜。

他不敢确认这是不是自己的老友,急忙找人确认此事。当他得知画像的人确实是毛主席后欣喜若狂,决定写一封信给他。

这位老农名叫彭友胜,曾是引荐毛主席进入部队的老班长。他们二人已经多年没见了,突然得知了老友的消息,彭友胜内心十分激动。

但当时镇上的人都以为彭友胜是在吹牛,表示并不相信。这可激发出了彭友胜的好胜心,他回去就找来纸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求职信,可谁知毛主席给他回复到:“以待在乡下为好。”

这可让彭友胜彻底傻眼了,毛主席又为何要拒绝老班长的请求?彭友胜又与毛主席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

生于农家 少年立志

1884年,彭友胜出生于湖南省衡东县。他的父母以种田为生,但严重的赋税让他们苦不堪言,如果不幸遇上灾年,一家人更是只能饿着肚子。

好在彭友胜懂事,不给父母增添负担,少年的他就主动承担起家中的劳务。附近的村民都对这个憨厚老实的孩子有着相当的好感。但尽管如此,家中还是难以为继。

十五岁那年,彭友胜踏上离家的道路,决定去外地闯荡。可没想到刚没走出几步,就栽了跟头。

当时正值清末社会动荡,彭友胜几经辗转才最终找到了一份煤矿工人的工作。虽然薪酬低微,但好在也能够勉强度日。

但煤矿工人的工作十分危险,终日得不到良好的休息不说,稍不小心就有丧命的风险。

彭友胜对此是抱怨连连,好在上天终于给他提供了一个翻身的机会。

图源网络

彼时恰逢新兵扩编,年少的军人梦此刻在他心中燃烧,正好有几位工人同样受不了如此憋屈的日子,毅然决然地跟随他前往参军。

当时湖南新军刚刚成立,军规还未完善。因此以前军队的陋习仍旧存在,例如拉帮结伙、打架斗殴,亦或者不听从指挥都是常态。

这群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尚未经历过残酷的战争,还将这一切当作是游戏。

但心怀正义的彭友胜看不下去了,一次部队里老兵欺负新兵时,彭友胜挺身站了出来,展示出自己被各种重活磨砺出来的腱子肉,豪气地说:

“你们仗着是老兵就来欺负新兵,还是逮着看上去好欺负的新兵蛋子打,有本事就来和我横啊!”

这话瞬间激怒了那几个兵痞,他们当即上去与彭友胜扭打起来。彭友胜年轻气盛,又一身气力,三下五除二将那几个兵痞撂倒。

这可惊呆了众人,也彻底把那几个老兵折服了,彭友胜在军中迅速树立了威望,而且深得军官的赏识。

图源网络

武昌起义,首上战场

很快,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引起了清朝廷的极大重视,迅速派兵镇压,这群新兵蛋子被裹挟着上了战场。

湖南新军被清朝廷派往长沙镇压起义,但军中对朝廷怨声载道,早就想要发动起义反抗。

趁着武昌起义成功的火苗,湖南新军也奋起反抗,在10月22日分东西两路,向长沙城发起进攻。

图源网络

而彭友胜则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战役中,他沉着冷静地指挥作战。也得益于提前在军中树立的威望,他得到了队友的极力支持。很快他们就攻克了长沙北门,继而攻下了巡抚衙门。

一系列行动如行云流水般迅捷,这也使得他的上级对这个之前就“惹是生非”的新兵蛋子,更加刮目相看。

彭友胜一路晋升成了副班长,他在战友心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与之相反的是湖南革命军,此时他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湖南新军的军官立刻指挥彭友胜带军前往支援。而这一去,却使得彭友胜认识了当时意气风发的毛主席。

初入军营,结识挚友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此时的毛泽东才十八岁,还是一名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革命的种子早已在毛泽东的心中生根发芽。

他凭靠着一腔热血和满腹诗书投身于革命,希望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而革命的第一步就是参军。

但是初入社会的毛泽东并不知道,想要进入军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在他兴冲冲地前往军营报名的时候,却碰了一鼻子灰。

原来,想入军营并不容易,必须找到人作担保,而担保的人他却迟迟找不到。

毛泽东就这样在军营门口不断地徘徊着,希望能够想别的办法进入军队。就在这时,彭友胜所在军营的班长朱其升,注意到了这个踌躇不前的小伙子,开始与他攀谈了起来。

随着沟通的深入,朱其升对这个年轻人的态度也逐步从重视变为了敬佩,并主动提出由自己与副班长彭友胜做他的担保人。

彭友胜在见到毛泽东的第一眼起,便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论是容貌还是周身的气质,毛主席都与其它的士兵浑然不同。

新军中的队员大多都是由于家中贫寒,不得已出来参军。但毛泽东身材挺拔,眼神有力,神采飞扬,哪里有半点穷苦人家的窘迫和仓皇。

为了照顾初入军营的毛泽东,彭友胜将他安排在自己的上铺,而这更给了他更多观察毛泽东的机会。

他发现毛泽东此人酷爱阅读,而且能够对书籍报纸中的知识融会贯通。不仅能对国际社会上发生的各种大事侃侃而谈,且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些事情是从前的他们从未有所耳闻的,毛泽东可谓是给这些五大三粗的军人们打开了新世界。这样一来,战友们最主要的休息方式便成为了听毛泽东讲述报纸上的故事。

毛泽东知道这些战友对外界发生的事情很好奇,如果直接按照报纸的话复述也未必听得懂。于是他就选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出来。

毛泽东来到军营不到几个月,就迅速凭借这一口伶俐的口才和博古通今的知识,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很快融入了军队当中。

但是身为一名军人,仅靠口才是无法上阵杀敌的,也无法赢得其他人的尊重。

毛泽东在加入军队后,丝毫没有刚从学校中脱离的稚气与娇气,他与其它战友一起磨合,练习射击,每一发子弹都能精准无误的击穿石块。

尽管他是全战队中年龄最小的,但是也是训练最为刻苦的人之一。在文武双全的光环加持下,彭友胜是越来越欣赏这个来了没多久的新兵了。

可惜好景不长,彭友胜深知,这个方寸之地根本不是毛泽东这种人应该长期呆下去的地方,这样只会限制他的能力。只有前往更大的地方,毛泽东才能完成他的宏图伟业。

而这一天,终于来了。

1912年,毛泽东将彭友胜叫了出来,经过长时间的沉默后,他才叹了口气,和彭友胜说道:

“副班啊,在军队呆了这么长时间,我也对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但我知道我现在的学识还不够,我必须要回去精进学业才能够进一步投身革命。”

彭友胜听完后,也只是点了点头,早有预料般地说:“我就知道,这个小小的军队框不住你,你这种人呆在这儿委实屈才。你就不要有任何顾虑了,我全力支持你。”

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良久才分开。经过这么多天的相处,毛泽东也对这个憨厚老实但又对革命有自己见解的副目(副班长)有着好感,但可惜终须一别。

很快新军中的其它队友都得知了毛泽东要离开的消息,他们都对于这个让自己接收外界新鲜消息的人充溢着感激与不舍,纷纷前来送行。

而彭友胜更是直接掏出两块银元,来祝福这个曾经的战友一路顺风,彭友胜与毛泽东就此分道扬镳。

图源网络

事后毛泽东常常提起彭友胜,并表示他当时在那个队伍当中彭友胜的出现给予了自己很大的帮助与鼓励,他说:

“我当年在新军的时候,关系最好的就是一个铁匠和一个湖南矿工。”

而这个湖南矿工正是指的正是彭友胜。

而从此,二人就很多年都没有再见,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毛主席来到了广东,两位老友才重新得见。

老友相见,分外感慨

之后很多年,两人都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行进着。毛泽东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学业并加入了革命大军,一路南征北战。

而彭友胜则依旧在军队当中,只不过身份已经由当年的副班长成为了班长。

二人再次相见,已经是十年之后的1922年了。当时的毛泽东成为了农民运动的领袖,到处宣扬革命理念,凑巧就来到了彭友胜部队所在的广东。

彼时的彭友胜,辗转多年已经进阶成为了排长,他的部队也由湖南新军变成了国民革命军。而“毛泽东在广州开办农民讲习所”的消息,是他无意间听别人说的。

图源网络

“润之在广东?”彭友胜得知老友与自己如今在一座城市,高兴极了,决定立即前去找他。

为此他特地换了一身新衣服,打扮了一番,才去农民讲习所见昔日的老友。

彭友胜再一次见到意气风发的毛泽东,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两人把酒言欢,诉说着自己这些年的经历,都是不胜唏嘘。

而此时的彭友胜脑海里的革命观念也在逐步改变,归结到底也是受到了毛泽东的影响。

毛泽东内心也相当渴求将这位老战友纳入麾下,于是诚挚地向他发出邀请。但没想到的是,彭友胜拒绝了。

“我没什么文化,你讲的这些东西我只能听懂一半,但我知道你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润之,你一定还能做得更好,我就不去拖累你了。”

毛泽东听闻,也明白彭友胜志不在此,也再没有勉强,支持了他的决定。两人就此再次分别,而这一别,再相见就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了。

不久,如火如荼的北伐战争爆发。彭友胜身为排长勇猛无双,带领着部队拿下数次胜利,并顺利被晋升为副连长。

可是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内部产生了矛盾,这让彭友胜苦不堪言。

原本彭友胜以为北伐结束后应当就会迎来和平,可是从这个结果来看,和平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彭友胜逐步对这个黑暗的国民政府感到失望,最终他下定决心,要离开部队。于是他趁乱逃出了军营,连夜赶回老家衡东县,谋得了仓库管理员的职位,勉强能够混口饭吃。

而后又在当地迎娶了媳妇,结婚生子,生活逐步走上了正轨。而此时的他,与毛主席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他本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与昔日的老友有联系了,可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51年。

收到回信,喜忧参半

这天,在镇上赶集的彭友胜无意间看到了毛主席的画像,这才得知了当年那个再自己手下当兵的年轻小伙子,居然就是如今的开国领袖,这怎能不叫他激动。

但他还没有兴奋过头,老婆的一番话让他彻底冷静了下来。

“你也不想想现在是什么身份,别说你现在就是个仓库管理员,就算你是做点小生意的有钱人,这么多年了,毛主席也早就忘了你这号人物。”

听到老婆的这番话,彭友胜也放弃了直接进京寻找毛主席的想法。但毕竟二人之前关系亲厚,他想见毛主席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既然见面行不通,那就给毛主席写封信试一试。

为了表示重视,他专门请村里德高望重的私塾先生帮自己写信。接着,他将信投进了邮筒,心情忐忑地等待着。

在信中,他不仅仅是希望能够与毛主席重新见一面,还诉说了希望毛主席给自己找一份工作的想法。

就在他要以为信件石沉大海的时候,回信来了。彭友胜高兴极了,他觉得不管能不能安排工作,老友的回信就证明他还是记得自己。

但毛主席并没有在信中直接地提及安排工作的事情,只是隐晦地提及:

“工作的问题,如果你在乡下能够勉强过下去,以待在乡下为好,或者暂时在乡下待住一段时期也好因为出外面怕难于找得适宜得工作位置。如果确实十分困难,则可以去长沙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先生……”


虽然并没有明确安排工作,但是至少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而且信中的字里行间充斥着毛主席在身为领袖后仍旧不忘自己的老班长,时刻关心群众的生活动态。

彭友胜甚至把信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狠狠的打脸了那些曾经瞧不起自己的人。

既然信中提到了程星龄,那彭友胜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去试一试。于是他整装待发前往长沙,然后直奔省政府门口去。可没想到,居然被保安拦了下来。

这可把彭友胜气坏了,当即把信拿了出来要证明自己,可保安哪里见过毛主席的亲笔信,自然是不肯相信。

毛主席亲笔信

于是他立即向上级汇报,请求确认,这期间要求彭友胜一直在长沙待着,等待消息。彭友胜哪里有这个耐心,但无奈之下还是只能服从命令。

彭友胜不知道的是,早在自己到来之前,毛主席已经给程星龄写信说过他的事情了。

毛主席给程星龄的信中提到:如果彭友胜真的生活困难,但是能力不足,则可以补助一笔资金或者定期补助米粮,让他继续生活在乡下。如果彭友胜确实能力出众,则可以酌情考虑安排工作。

而从毛主席对程星龄的指示中可以看出,虽然身为主席,但他依旧严于律己,不以身份压人。虽然求助人是曾经的老班长,但毛主席也决不允许自己出现假公济私的事情。

最终,湖南省政府给出了答复,核实到彭友胜参加过辛亥革命,对社会有一定贡献。如今到了退休的年纪,而且生活条件困难,决定给予彭友胜家庭每个月几十元的津贴补助。

这让彭友胜很是激动,虽然没有得到工作,但几十元的补贴也表现了毛主席对于自己的重视,同时也是对万千百姓的重视。

此后彭友胜便回到了家中,不再考虑工作的问题,而是安心待在乡下。但他可没有闲着,还是经常向村中其它老人说起,自己与毛主席相识共事的那半年。

虽然没有与毛主席见面,但是彭友胜依旧从心底里感激毛主席。他素来知道毛主席有喝茶的爱好,于是就在地里种上茶树,等到收获的季节给毛主席送上自己精心种植的茶叶。

图源网络

身为国家主席,毛主席从来不收受别人送的礼物。但对于彭友胜的茶叶,他照单全收,因为他知道,这代表着老友对于自己的关心。

毛主席收到曾经老班长的温情馈赠,总会让人写回信给他。虽然那时的毛主席日理万机,身边有许多更有能力的人,但他依旧怀念着那个当年照顾自己的老班长。

1960年,作家叶蔚林在湖南衡东认识了彭友胜,知道了这个故事。他深深地为二人之间的友情所感动,因此创作出了《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歌词。

而彭友胜于毛主席的故事,也被更多人所熟知。

一封跨越千里的回信,一杯沁人心脾的好茶,都是毛主席不负初心,热爱百姓的象征,也是二人深厚友谊的见证。

尽管毛主席与彭友胜在多年后相见的身份地位悬殊,毛主席也依旧对这个曾经的老班长敞开怀抱,给予力所能及的关怀与帮助,令人不禁心生感慨。

作为国家领袖,毛主席一心为国,从不为自己与家人谋私利;作为老友,毛主席热心关怀,尽自己所能帮助故人。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他的一言一行,他的美好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他的音容笑貌将会一直存在于国人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衡东县   班长   武昌起义   新军   下铺   长沙   湖南   新兵   军营   老友   乡下   主席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