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大多出于这两种家庭,根源在爸爸身上

年纪不大,脾气却不小,如今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窝里横外面怂”的问题。

在家里时,呼风唤雨,仿佛无法无天的小霸王,一个不如意,就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可等到了外面,顿时软得像一只绵羊,和陌生人说话时小心翼翼,即便玩具被小朋友抢走,宁肯站一旁干巴巴地看着,也不敢要回来,被人像面团一样随意“揉搓”。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还有“两幅面孔”?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根源在爸爸身上。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大多出于这两种家庭

1.爸爸就是“窝里横外面怂”

纪伯伦曾经说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是照见你真实模样的镜子。”

有些爸爸本身就是“窝里横外面怂”的性格,久而久之,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变成了“两面派”。

记得之前有宝妈在网上吐槽,爱人在外不管是对同事、亲戚、邻居,还是陌生人,态度都非常和气,名声很好。

可在家里时,脾气却像随时准备点燃炸药包,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把坏脾气都给了宝妈和孩子。

孩子在与父亲长期相处之下,也不自觉得开始模仿起来,脾气越来越大,对妈妈、爷爷奶奶变得颐指气使,动辄哭闹、倒地撒泼,令宝妈非常苦恼。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如果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很大概率是因为其本身就有一个这样的父亲。

2.爸爸是家里的“撒手掌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和母亲会赋予其不同的性格特质,二者缺一不可。

然而,如今很多家庭都存在“丧偶式育儿”的问题,宝爸是家里的“撒手掌柜”,教育孩子的重担完全压到了宝妈身上。

孩子在母亲一人的教育下,很容易缺少勇敢、果断等男性特质,性格偏向于女性化,变得更加柔弱。

而且父亲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大来源,父爱缺失会让孩子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当遇到陌生环境、接触陌生人时更加难以融入和交际,可等回到比较放松的环境时,孩子又会想通过一些比较“特别”的方式,重新找回安全感。

于是,孩子往往会在外面表现得软弱,回家表现得强势,也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窝里横外面怂”。

“窝里横外面怂”有啥危害?

电视剧《都挺好》中,老二苏明成就是典型的“窝里横”,面对外人时唯唯诺诺,回到家里却乱发脾气,甚至有次还对妹妹苏明玉动起了手。

孩子小时候“窝里横外面怂”,长大后仍可能存在这样的性别缺陷,并且演变为更加严重的问题。

比如“啃老”,孩子小时候习惯了在家里无法无天,很难去懂得感恩父母,过度依赖父母对自己的付出,长大后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最终成为一名“啃老族”。

再比如社交能力缺失,孩子小时候不敢和陌生人交际,面对陌生环境时,会不自然地紧张、焦虑,长大后也很难改正这样的问题,社交能力得不到锻炼,对人际关系造成很大影响。

家有“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1.教孩子学会宣泄情绪

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应该找到其背后的原因,帮孩子将情绪用正确的方式宣泄出来。

比如孩子因为没买到想要的玩具而生气,我们可以先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理解你的委屈,所以可以允许你发一会脾气,但不给你买玩具是有理由的(家里有很多同款、上次刚买过等等),这种发脾气的方式让爸爸妈妈很伤心,下次遇到同样情况,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

2.父母做好榜样

避免孩子“窝里横”,家长要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规范好自身的行为,不仅对待外人时要和颜悦色,在家时也要尽量控制好自身的脾气,不用情绪伤害那些对自己最亲的人。

3.鼓励孩子社交

没有孩子是天生的“自来熟”,只有经常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才能真正告别“窝里横外面怂”。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与陌生人交流,和同龄人去交朋友,为孩子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社交活动,比如在超市让孩子单独询问商品价格,把食物和玩具主动向小朋友分享等等,都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胆量”,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

歪妈结语:

孩子健康成长,父亲的角色必不可少,广大宝爸一定要承担起为人父的责任。

最后希望大家对孩子“窝里横外面怂”的性格重视起来,尽早纠正,否则很容易影响孩子的个人发展。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吗?

我是@歪妈,家有萌宝一枚,专注于孕期、育儿方面的知识研究,更多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窝里横   人时   爸爸   孩子   社交   根源   脾气   性格   家里   身上   父亲   玩具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