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0后天津人,32岁内退,每年2200元租11亩地建农场,高质量养老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785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帽子姐@帽子姐在海南,60后天津人,32岁为了照顾孩子一次性买断工龄,离开了安稳的国企,35岁不甘心只做家庭主妇选择创业开公司,买房买车过上了小富即安的生活。

本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平静下去直至退休,不曾想,因为先生的一场意外生病,我果断注销了经营十几年的公司,放下老人和孩子,与先生提前退休到海南过起了田园生活。

如今,我和先生经过6年的努力,已经将租赁的11亩荒地打造成拥有300多棵树、40多种水果、50多只鸡鸭鹅的世外桃源。两人互相照应,深刻体会到了老人常说的老来有伴才是福。

(我坐在农场里看风景)

我祖籍甘肃,小时候父母为了让我拥有更好的生活,把我从西北送到到天津姑姑家生活。虽然我从小在天津生活长大,但父母在农村条件非常一般,所以我那会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早点摆脱农村生活,让父母离开农村。

在天津从小到大,顺理成章地上学工作,端上了人们常说的“铁饭碗”。我们毕业那会还包分配,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竞争太激烈了。

我那时的职场环境也远没有现在复杂,也可能和我不争不抢的性格有关。我觉得凡事自己尽心尽力了就好,人际关系处理得也不错,也正因为如此,吸引到了我先生的注意。

先生是河北人,他从小也是靠自己一路学习奋斗走出农村。大学考到天津,然后毕业分配到了大港油田,一步步靠知识改变命运。

也许是相同的成长经历,我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再到步入婚姻殿堂,一切好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中间并没有太多的波澜。

(我和先生性格相投都想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2000年初,因为孩子太小没人照顾,双方父母又都离得比较远抽不开身。无奈之下,我只能以“买断工龄”的方式办理了辞职,回家全职带娃。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看着身边朋友的日子越过越好,羡慕的同时也有几分不甘心,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

2003年,我在先生和朋友们的支持下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一点点从零开始,从亏损到盈利,再到稳健发展,生活也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在市区买了房、买了车,女儿优秀省心,考取了北京一所不错的大学,我和先生也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

人们常说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2016年底,天津雾霾持续时间特别长,最严重的时候部分中小学甚至被迫停课。

那期间,我先生本就敏感的呼吸道咳嗽越来越严重,最终肺部感染住院,意外就这样悄然而至。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和我先生生平第一次在医院过春节。

(那一年雾霾严重,人们出行都戴起了口罩)

我印象特别深,先生在医院住了将近一个月,当时女儿学习工作压力特别大,我们不忍心让她帮忙分担,全程只有我一个人陪护。

隔壁病床也一样,老伴伺候老伴。

春节期间,6个人的病房就只剩下我们2家,空空落落、冷冷清清的。听着远处热闹的鞭炮声,看着病床上先生因长期打抗生素日渐憔悴的脸,往昔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我们曾无数次憧憬,早点退休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不能像身边有的朋友一样,从工作岗位退休后,无缝对接回归家庭,陪老人、带孩子,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和自由。

不要说出去旅游十天八天,甚至有时就是短途的三五天,都会心生愧疚,要忐忑不安地和兄弟姐妹报备,小心翼翼地跟孩子请假,感觉就像是逃学的孩子。

家中兄弟姐妹多的,父母身体健康的还好,可以有人倒班,忙里偷闲给自己放假舒缓下身体。赶上兄弟姐妹少、父母有病的,孩子又不心疼理解父母的,那真是重新上岗彻底套牢,身心俱疲,还要无怨无悔。

想到这些,我难过极了,这些离我们向往的生活太远了。

(每个人都向往属于自己的生活)

春节的烟花即便再绚烂,也逃不过转瞬即逝的命运。在医院几天时间就花了3万多的医疗费,而且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生活中却有太多的自我还价,太多的等一等。

等孩子长大了、等父母安然度过晚年……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与岁月洗礼中,慢慢磨灭了对未来的所有憧憬,直到季节交替,才蓦然发现一次又一次的计划终究都还是泡汤了。

我和先生奋斗了大半辈子,不想把未来每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一次次蓄谋已久的出走,变成一场又一场空谈。我们要给身体放假,要给情绪一个出口,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选爱的人和事。

我不想把未来交给等待。

一切就是那么刚刚好。2017年3月,先生出院后不久,他海南的同学知道他生病后,主动邀请我们去他的农庄修养一段时间。

我跟先生简单收拾东西就出发了,没成想,一上飞机先生就感觉舒服多了,嗓子也不难受了。

在那待了一个星期,先生心情特别好,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看着满院的绿植和满地的鸡鸭鹅,整个人都精神了。

(我和先生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起去海边游玩)

回到天津后,先生对海南的一切都恋恋不忘,4月份一个人再次飞到海南,同学本来是带他参观放松。没想到,先生竟直接看上一块地,当场就签下了2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

为了全力支持先生,我果断注销了公司,安排好家中一切,5月份我俩就彻底搬到了海南。开启了农场生活,这就是逸庄共度农场的由来。

农场位于北纬18度附近万宁市兴隆镇边上一个僻静的角落,离风景很近,离喧嚣很远……距离兴隆热带植物园,石梅湾,日月湾,南燕湾,神州半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等景区几十分钟车程。

想看海、观涛,我们说走就走。

距海口美兰机场约145公里,距离三亚凤凰机场约90公里,海南的秩序还是蛮好的,上车说清楚即可,很少有绕路宰客等现象发生。

(农场里硕果累累的百香果)

农场大约有11亩地,每年租金约2200元,每年到期前农场主会提前通知,到期续租即可,虽然每年的租金会略有涨幅,但租赁合同中有明确约定,涨幅很小。

经过近6年的打理,农场已经由一片荒地变成了很多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我们自己盖了二层小楼,二楼原来建了一个大露台,四面环山,所见之处皆是风景。院子里原来只有椰子树和槟榔树,现在有300多颗树,40多种水果,50多只鸡鸭鹅,而且大多数鸡鸭鹅是自然孵化的。

我先生也从来不给树和水果打药,空闲的时候他会把树上的虫子一个个拿掉,然后把鸡哄到树下,吃个精光,院内的生态环境非常好。

(农场里纯散养长大的鸡鸭鹅)

每当我把农场的生活和照片分享到自媒体时,很多和我们年龄相仿的,甚至是年轻人也想租块土地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但他们看到的只是自由自在的结果,没有看到这背后的过程。我们刚来时,园子里的荒草差不多有一人高,起初的一两年,我们付出的辛苦是真的是当地人所无法想象和承受的。

他们不会一点点去开疆拓土,因为见效太慢了,投资回报不成比例。

很多人只看到我先生勤劳爱干活,而且样样精通,可你不知道我们刚来的时候,他刚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虚弱无力,而且所有的农活一样都不会干,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会拿镰刀。

你只看到今日的他肌肉健硕身体轻盈,可是你不知道他6年前是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七,体重却有150多斤重的人,走起路来的样子,可想而知了。

你只看到现在忙碌不停的他,哪能想到6年前的他在家也是什么都不干的人,最畏难的就是干这些家务活,地里的这些活儿就更别说了。

(先生在农场劳作,身体素质越来越好)

其实你羡慕我,我还羡慕你那里四季更迭,秋天能够看到满地金黄,冬天能够看到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其实人大多都是如此,看不见眼前拥有的,可是却惦记着那些不曾拥有的。

农场就像我的孩子一样,6年时间的孕育给我和先生带来了一份特有的宁静与安逸。一场疫情不仅证明了当初的选择,也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

三年来,小院成了最安全的角落。因为基本就我和先生两个人,所以我们不用戴口罩,可以肆意穿梭其中。

这次突然爆发的海南疫情,更坚定了我和先生留下来的决心,院子里水果蔬菜、鸡鸭鹅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周围邻居更是暖心,为我们送来了一大堆荷花杆,而且周围物价也并没有疯涨,32元一包、50元一包的蔬菜包可以自由选择,25元一斤的新鲜猪肉都在正常有序供应。

(几年来第一次参加核酸检测现场井然有序)

唯一遗憾的是,短期内回天津的计划又要搁置了。因为疫情,我们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天津,远在外地对父母孩子的思念也只有我们自己懂。

婆婆80多岁老年痴呆,常年需要人照顾,老公兄妹几家轮流照顾,前几年没有疫情时,我们会飞回天津亲自照顾。

后来疫情影响,我们只能花钱委托其他兄妹帮忙照顾,但赶上大家都有事抽不开身时。我们只能四下找人想法照顾老人,过程之难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形容的。

之前也不是完全不能回,而是担心回去之后一时半会回不了海南。毕竟我们付出了太多时间和金钱在农场上,有太多的不舍。

好在所有的难都过去了,婆婆现在被家人照料得很好,女儿毕业后顺利入职一家大型国企,婚姻幸福且完全支持我和先生的选择。

(风雨过后 幸福和美好终会如约而至)

杨绛先生说:“最难的时候,别总想着太远的将来,只要鼓励自己熬过今天就好。 ”

我现在每个月拿着3000多元的退休金,算不上多,也算不上少。

我每天劝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不攀不比,不急不躁,将重心放在修身养性、怎么让家人生活更好上,瑜伽画画、听歌,为家人做拿手的面食,让餐桌变得更丰盛,让每个人的心情都更愉快。

在这烟火气十足、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岁月也给了我这个年龄最好的模样。

我从年轻到现在50多岁,很少去美容院,体重从年轻时的90多斤到现在的106斤,身材感觉没怎么走样,而且心里总觉得住着一个小姑娘。

年龄不过是个记号,越是对自己没要求,心情越是放松,身体反而越好。现在的我好像比年轻时还更有活力和能量,做这个年龄段最好的自己,机能下降,体能不减。

(西北人对面食有着独特的爱)

对于未来,我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照顾好自己和先生,每天合理安排,该吃吃该喝喝,趁着腿脚还利索该玩就玩,把钱投在心情愉悦、身体健康上,理性地追求健康的生活。

尽可能推迟自己衰老的脚步,延缓身体机能退化的速度,能够有尊严的活着,让不能自理来的晚一些再晚一些。

晚年尽量不拖累孩子,不给她们增加负担,等到实在不行,我们还有农场可以维系生活。农场建立之初就是按照民宿模式设计的,但后来我和先生看着他一点点长大就改变主意了,不对外开放不想被人打扰,非常享受劳作收获的感觉。

我们现在每个月花费很少,只需采买些生活用品,还没到需要用农场来养老的时候。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的身体不允许了或资金不够了,也许会委托其他人来经营农场,用他来养老。

等到住养老院的时候,孩子能时不时的过来看看就好,总好过省吃俭用一辈子,还没来得及享受就把钱全部送到医院强。

(闲暇之余 我画画修身养性)

8月22日下午,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先生认为华为接下来三年的任务是有质量地活下来。我和先生都特别赞同任老的观点,尤其是经历了这次的海南疫情,我们更加笃定了,人活一世实属不易,往后余生要有质量地活着。

(用心用情感受大自然馈赠的一切 人生值得)

今年,已经是我和先生经营农场的第6年了,希望还有很多个6年供我们经营。如果让你放弃高薪工作,放弃城市里的优越生活,去农村从头开始过田园生活,你愿意吗,你会去吗?

【口述:帽子姐】

【编辑:沙漏】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农场   华为   兴隆   天津人   海南   天津   疫情   羡慕   水果   父母   身体   农村   真实   感觉   孩子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