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孩子》扯下了育儿的遮羞布,杨莫和袁午的悲剧,是谁的错

杨莫的失踪,到底是谁的错?杨远的自白给了所有家长一个警钟,“我自以为是的爱,还是把孩子越推越远。”

杨莫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孩子的单纯和年纪,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但这不是父母可以敷衍和欺骗孩子的理由。在孩子心中,父母的承诺比什么都重要,而父母的失信比什么都伤人。

杨远本以为自己会是一个好的父亲,可以给杨莫足够的陪伴和爱,可是在生活的压力面前,杨远逐渐背离了初衷,以工作忙为借口,开始敷衍孩子,明明答应过杨莫去北湖山庄,可是一个周末推到下一个周末,一个月推到下个月,从寒假推到暑假。

可杨莫心里却知道父亲喜欢小狗,一直惦记着从北湖山庄给父亲留下的“莫远”。杨远为了给杨莫减压,买了一条黑狗陪伴杨莫,可是妻子陶芳却认为耽误杨莫的学习,非要把狗送走。陶芳不甘于孩子的平凡,就连周末也让杨莫报了好多补习班。就像很多妈妈一样,鸡娃成了一种习惯。陶芳完全不考虑孩子怎么想,认为管孩子只是学校的事情,父母只管赚钱就可以了。

杨远在妻子的威逼下,也只能妥协,偶尔带孩子出去玩玩,就会被妻子一顿数落,没本事,不赚钱,就是妻子的口头禅,一个中年父亲的辛酸,被佟大为演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心疼自己的孩子,一方面又要讨好妻子,杨远这种情况大概就是一个普通父亲的真实写照了。

孩子丢了,杨远一方面心痛自责,一方面也在反思自己的问题,他后悔没有再多关心孩子,后悔没有了解孩子心中真正的想法,而陶芳却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杨远和许恩怀,这种教育的层次差距,才是这个家庭最大的悲哀。

就像之前邻居的车被刮坏了,却冤枉是杨莫干的,母亲陶芳不问清楚情况,就逼着杨莫道歉,在陶芳看来,真相并不重要,解决麻烦才是最重要的,而杨远再三问过杨莫后,选择了相信杨莫,最后虽然折腾了一番,但杨远还给了杨莫一个公道。如果杨远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理念,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这大概也是杨远最自责的地方。

而成年的袁午,又何尝不是杨莫的一个缩影呢!袁午的妈妈,从小到大就只让袁午学习,即使到了高中,也不让袁午去交任何朋友,因为会耽误学习,袁午就在这样的母爱下长大,成了一位有社恐的妈宝男。除了母亲之外,完全不懂和其他人打交道。

袁午不负母亲的众望,考进了名牌大学,不得不离开母亲,这时候母亲又和他说,你上了大学,需要广泛交朋友,还要去讨好老师,可是她也不想想,已经被她变成了极度社恐的袁午,根本就没有能力去适应一种新的生活。

袁午大学毕业,靠着文凭进入了事业单位,在母亲眼中算是出人头地了,可是袁午连最基本打社交都不会,如何与同事相处?就连去相亲,也是按照母亲给做好的台词和人家说话。“我妈说”,这三个字就是他说的最多的话。

后来袁午的母亲意外去世,袁午的整个人生就彻底崩塌了,没有了精神支柱,袁午染上了赌博,最后妻离子散,还欠了一屁股债,父亲只能带着袁午远走他乡,父子俩靠着父亲的养老金过活,可父亲也意外去世,袁午为了父亲的养老金,选择隐瞒父亲的死亡,开始不停用一个谎言圆另外的谎言。

袁午也问自己,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归根到底,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母亲自以为是的爱,给了袁午一个美好的前半生,却也毁了袁午的后半生。

《消失的孩子》真的不单纯是一个悬疑剧,他直接扯下了育儿的遮羞布,杨莫和袁午的悲剧,究竟是谁的错?这才是最值得深思的。

现在鸡娃成了普遍现场,没有了童年的孩子们,长大会变成什么样?甚至有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就已经“死”了,袁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父母能负责孩子的一生吗?杨莫丢了,是真的走丢了?还是父母无形中已经把孩子给“弄丢”了?希望做家长的大人们都能好好看一看这个剧,教育和陪伴缺一不可。自以为是的爱往往才是真的罪魁祸首。


#影视杂淡#​#影视畅聊季#​#消失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莫道   孩子   遮羞布   养老金   自责   谎言   悲剧   妻子   父亲   周末   父母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