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有3人对军衔不满闹得很凶,最后被授予什么军衔?

新中国能够有今天这样繁荣昌盛的发展,与当年在战场上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的先辈们是分不开的,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表彰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突出贡献的军队将领,国家专门制定了一套适合我国军队的军衔方案。

1955年,授军衔仪式在国家大礼堂内隆重举行,周总理在台上宣布了此次的授衔名单。此次授衔仪式上共评选出评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一名军人,能够被授予军衔,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尤其是对于这些在新中国解放战场上厮杀过的将士而言,更是对他们曾经的战绩的一种肯定。

可原本授衔应该是一件值得骄傲,值得高兴的事情,却有三人对军衔非常不满,还闹得很凶,那这三人最后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不怕死的王近山

提到王近山,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经典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人物,此人作战勇猛,很有一股不怕死的劲头,人送外号“王疯子”。

王近山自小家境贫寒,年少时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即便是已经进入了部队,王近山依然些未褪去的野性,甚至还有些不服管教,但是在指挥战斗上,他却是有勇有谋,屡建奇功,是一员难得的猛将。

早期的王近山就率领部队参加过“反围剿”,和“反围攻”,还参加过长征。在红军转入反攻的时候,王近山曾经率领全团全歼范绍增整整一个旅的兵力,其骁勇善战令敌军闻风丧胆。

在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在和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更是勇猛,在多场著名的战役当中,歼灭敌军无数,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战功卓越的王近山曾经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位,参加了多场战役的指挥工作,并且凭借着他丰富的作战经验,打出了很多的漂亮仗。

新中国成立以后,王近山又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同美军展开了较量,参加并指挥了第五次战役以及上甘岭战役,先后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勋章。

凭借着王近山的贡献和傲人的功绩,本以为他能够被授予上将军衔,可最后却只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虽说王近山在战场的突出表现,是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也不甚看重名誉这些身外之物,但军衔对他来说是一种肯定,是一份独属于军人的光荣。

为此,王近山对于自己只被授予中将军衔表示十分不满,性格直率的他,一定要到上级领导那里讨一个说法,问一问领导,为何只授予了自己一个中将军衔。

最终,王近山得到的回复是,他的年纪尚轻,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最重要的是,他向来就是一个“野兵”,立功不少,但惹祸也不少。

对于领导的回复,王近山表示接受,是他自己考虑问题不全面,忽略了这些问题,才会导致了不满的情绪。

确实,当时的王近山还太年轻,只有四十岁左右,以他不受约束的性格,怕是也很难驾驭太高的军衔,所以说,最后为何会授予王近山中将军衔,都是有原因的。

常胜将领王必成

和王近山一同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还有人称“王老虎”的王必成,王必成是粟裕手下的得力干将,他参加过的战役多达200多次,并且很少有战败的记录,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王必成在长期的与敌人的斗争当中,南征北战,勇猛顽强,不仅能打仗,而且会打仗,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在茅山根据地,王必成率领的第2团,被群众们称为“老虎团”。

王必成也算得上是老部队中的老人了,他在1928年加入赤卫队,次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王必成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战绩卓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有杰出的表现。而在王必成毕生的成就当中,最为人津津乐道还要是他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当时王必成率领第2团创造了我军对日作战的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攻占县城,1938年8月12日,王必成率领军队成功的攻入被日军占领的句容县城,歼灭敌人多名,缴获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若干。

这也是我军第一次通过巷战打击日军,是我军在敌后战场上取得的一次关键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第一次引起舆论关注,1939年2月,王必成率领部队打响了延陵战斗,战斗中歼灭敌军将近两百名。正是这场战斗引起了全国的舆论关注,多家报纸电台都对其进行了报道,并称这场战斗为“延陵大捷”。

解放战争当中,王必成参加的大小战役也有很多,他不仅指挥能力过人,而且非常的果断。

在战斗当中,经常会亲自坐镇前线指挥战斗,他从来不会畏惧敌人,真正的是泰山崩于眼前面不改色,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坚定,让他率领的军队也充满了斗志。

在孟良崮战役当中,王必成指挥军围攻了敌军整编七十四师,要知道这可是敌军军队的五大主力之一。当时整编七十四师的中将师长被击毙,七十四师的师总部也被摧毁了。这场战役为我军歼灭敌军五大主力部队拉开了序幕。

王必成可以说是战功显赫,可即便如此,他也仅仅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让王必成有些不服气,他找到上级理论。上级为王必成讲解了相关的评定标准,告诉他之所以会只授予他中将军衔。

除了要遵照评定标准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军衔的数量是一定的,更高的军衔要首先授予那些更加优秀的将领,而且,王必成也才43岁,过于年轻。在得知了会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原因之后,王必成收起了自己的情绪,欣然接受了组织的决定。

战功赫赫的钟伟

与王近山和王必成一样对军衔不满的还有战功赫赫的钟伟,钟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同敌人作战时机智勇敢,立功无数,被称作“中国的巴顿将军”,他也是电视剧《亮剑》当中丁伟的原型人物。

钟伟在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担任过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二团、第三团政治委员,还担任过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二十八团团长,任职期间,钟伟率领部队参加了敌后抗日游击战。

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以及第四野战军49军的军长,在解放东北的诸多战役当中屡次立功。

凭借钟伟的战功,他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只被授予少将军衔,况且,与他一样曾经担任过军长职务的人,都被授予了中将及中将以上的军衔,就连他曾经的部下师长温玉成,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唯独只有他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这样的授衔让钟伟觉得有些不公平,还有些难堪,他甚至通过拒绝穿军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钟伟的所作所为被领导知道以后,亲自找钟伟谈话。

钟伟向领导表示了自己对授衔一事的疑惑,经过领导的一番解说,钟伟终于知道为何自己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原来,钟伟在战场上虽然勇猛善战,但是在部队取得胜利以后,他总会第一时间将战略物资留给自己的部队,缺乏全军一体的意识,思想觉悟有待提高。

还有一个导致钟伟只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原因是,他在解放战争后期的渡江战役当中有过一次违抗军令的行为。当时,中央已经明确指示停止追击敌军的残余势力,但钟伟公然违抗军令,带着部队追了上去,没想到反遭敌人伏击,损失惨重。

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原本可以被授予中将军衔的钟伟,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而面对自己的过失,钟伟最终也无话可说。当然,钟伟并非是为了军衔高低而闹情绪,只是想要自己得到肯定,而功过始终还是无法相抵的。

结语:

军衔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军人想要被授予军衔是为想要得到国家以及人民的肯定,而老一辈的军队将领为新中国的诞生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渴望被认可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他们会对军衔表示疑问和不满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位军人也都在了解到了授衔的原因之后,对授衔有了新的认识,在他们此后的生命当中,依然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直到最后一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军衔   中国工农红军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战功   少将   敌军   中将   战役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