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天下第一太宗?盘点历史上几位太宗,为什么好像都得位不正

说起太宗,大家都想起唐太宗李世民,他广纳谏言,开启了贞观之治,让大唐一度成为世界的中心。其实,不仅仅唐太宗英明,各个朝代的太宗,大多数也都是大有作为的。因为资历平平的皇帝压根没资格叫太宗!只有武能上马开疆拓土,文能提笔安国定邦的皇帝,才配上太宗这两个字!

(一)太宗是什么,我带你了解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年号。

古代帝王一般有谥号,庙号,年号这些名头,那么太宗是属于什么呢?先看谥号、庙号、年号的解释。

(1)谥号

谥号始于西周,用来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经常以什么什么帝为结尾的,如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

夸赞的一般用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

平庸的一般用惠,如汉惠帝,晋惠帝(晋惠帝就是昏庸无能,但并不恶);

贬低的一般用厉、灵、炀,如周厉王,汉灵帝,隋炀帝。(灵这么好的一个字,居然是用来贬低的,如汉灵帝,卖官鬻爵的皇帝,他就被用上了恶谥灵字)

(2)庙号

庙号起源于商朝,但是隋朝之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庙号经常以什么什么祖,什么什么宗为结尾的,如汉太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所以太宗是庙号!(刘邦一般人称他为高祖,其实,他的谥号是高帝,庙号是太祖,然后被司马迁史记弄成了汉高祖,就被一直这么叫下来了。“高”这个字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又可以修饰谥号,又可以修饰庙号,作为高帝时,是谥号,作为高祖、高宗的时候,是庙号)

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用祖,或者开国皇帝给自己的祖先再追封可以用祖,后面的守成皇帝基本都用宗。

(3)年号

年号是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的,前期一个皇帝要么换年号,要么换年号,通常不以年号称皇帝,就像唐明皇李隆基,用过开元,天宝等。到明朝后,一个皇帝一般情况下一生一个年号,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年号的皇帝虽然我们也以什么什么皇帝结尾,但一般情况下,还是很好区分的,比如孝文皇帝,那是谥号,康熙皇帝,那是年号

(4)我们为什么不统一叫法,而要有的叫谥号,有的叫庙号,有的叫年号

一般情况下,现代研究历史的人将隋朝以前到周朝的皇帝或者大王、国公、侯爷,用谥号,因为那时候庙号不是每个皇帝或者大王、国公、侯爷都有的,汉武帝之后年号也不是一生固定的,所以隋朝及隋朝以前都用谥号来表示皇帝

到了唐宋元时期,皇帝疯了,都用一大堆美谥夸自己的先人,已经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比如宋仁宗赵祯,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把能用的好词都用上了,所以唐朝到元朝用庙号来称呼皇帝

但无论谥号还是庙号,都是后面的皇帝对前面的皇帝的评价,晚辈评价长辈,多多少少有点不敬的意思,特别用恶谥的时候。所以恶谥一般是后面一个朝代的皇帝对前一个朝代皇帝的评价,就像隋炀帝,都是唐朝皇帝干的好事。

到了明朝,皇帝的年号一生只有一个,叫年号就知道是哪个皇帝,而庙号虽然也不长,但庙号容易混淆,不方便记忆,叫年号朗朗上口,好记。所以明清以年号称呼皇帝

(二)大的历朝历代的太宗都是谁

能用上太宗这个庙号,不光是能文能武就能得到的,他还得满足一个基本条件:他一般得是这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换句话说,开国皇帝死了之后继位的,并且还是得有所作为的皇帝才有被评为太宗的准入资格。

古话说,守业更比创业难。开国皇帝打下了江山,作为继任者的二代皇帝不一定就可以舒舒服服的继位了。有时候,二代皇帝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一点都不比开国皇帝小。

1、为什么第二代皇帝有内部压力。

第一代皇帝之所以能够开国成功,手底下肯定是有一大群牛人的,或者有一堆能干的儿子。

比如刘邦,作为开国皇帝,手下厉害的人一堆,个个都是功高盖主的,再比如李渊,手上有个厉害儿子秦王李世民。第一代皇帝还活着的时候,手下的牛人自然是老老实实的,一旦第一代皇帝死去,剩下的这帮牛人自然是谁都不服谁,你想做上第二代皇帝就得靠实力和手段了,甚至是腥风血雨了,所以太宗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得位不正。

2、历史上的太宗

(1)商太宗

商太宗太甲,商代第四代君主,商汤的嫡长孙,因为他父亲死的早,如果汤像朱元璋一样,他就是商代第二代君主,后来他还是兜兜转转,坐到了本来不该属于他的君主之位。

然而当太甲当上君主后,觉得王位来之不易,及时享乐吧,于是变得昏庸无道,在位的头三年,他不思朝政,一味昏乱暴虐,只图骄奢淫逸,根本不珍惜爷爷商汤打拼下来的基业,肆意破坏帝制和法度,不尊王道荒淫失德,逐渐变为一个昏君。

后来,大臣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太甲这是结识了守商汤墓地的老人,并听这个老人讲了很多商汤创建大商的伟大功绩及商朝的规矩,天天听,听多了,就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顿感有负商汤,决心改过。经过3年反思与悔过,太甲终于感动了伊尹,又一次被接回宫中,被交予大权。

太甲重回朝堂后,不再是3年前的昏君模样"乱政",开始以明君的修为严格要求自己,按商汤传下来的祖制办事,引领天下诸侯一道治理国家,修养德行,施行王道。太甲后来执政的二十年里,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衰退的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商朝重新步入正轨,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在太甲成了一代明君后,伊尹写下有名的《太甲训》予以总结,俗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即出自于此。

公元前1557年,太甲死后,被追封为商太宗,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太宗",也是第一位拥有庙号的君王。后来的历任商王都对颇有作为的太甲商太宗十分崇敬,每年对他的祭祀活动都很隆重。至圣孟子亦尊太甲为商朝的"圣贤之君"。

(2)汉太宗

因为封庙号在商朝特别严格,到了周朝后,周朝又开创了谥号,所以周朝和秦朝基本没有庙号,到了汉朝以后,又恢复了庙号,刘邦就被追为太祖,后来汉朝第五位皇帝刘恒被追为汉太宗。汉朝共28位皇帝,有庙号的皇帝仅有7位。

刘恒本来也不是第二位皇帝,但他是开国皇帝刘邦的第四子。要不是陈平周勃,刘恒本来是万万不可能坐上帝位的,可坐上了帝位的他,也的确配得上太宗的庙号。

刘恒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国家走向富强。对待匈奴,他继续使用和亲的手段,保持边疆稳定。他对汉朝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其儿子刘启开创了“文景之治”,也为汉武盛世提供了经济基础。

(3)晋太宗

司马昱是东晋第八位皇帝,在位仅仅8个月而已,因为多受权臣桓温牵制,仅能“拱默守道而已”,并没有什么作为,便因忧愤而崩,死后谥号简文皇帝,庙号太宗。

这位东晋太宗,并非二代皇帝,但是是东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辈分上是东晋的第二代,而且如果不是权臣把弄朝政,他也坐不上帝位,所以他也是得位不正。

(4)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首先,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开创了贞观之治,但他的得位也不正,按照长子优先继承的原则,继承皇位是李建成。可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还软禁了老爹李渊,自己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在位期间,广纳群臣的建议,积极治理国事,对内是以文治天下,倡导节约,劝学农桑,让百姓们都修养生息,国泰民安,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是开辟疆土,攻灭突厥和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土古浑等一些地方民族的势力,建立了安西四镇,使各民族的关系都团结融洽,还被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为以后唐朝的一百多年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5)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在历史上的太宗皇帝中也是有一号,他的独特在于,身为开国皇帝的弟弟,尤其是开国皇帝还有两个儿子的情况下,竟然可以登基为帝。虽然留下了烛影斧声谜团,虽然落得欺负孤儿寡母而登上皇位的骂名,但赵光义的确坐稳了皇位,并且使得之后北宋的皇帝,都是他这一脉,而非开国皇帝赵匡胤一脉。

宋太宗在位期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因为自身的一些错误缺点备受争议,但他确立了北宋文治的制度。为北宋的文治兴盛做了很多贡献。他改革言路,提高了谏官的地位,改进登闻鼓制度,为臣民主持正义,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录取人数,增强公平性,主持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保留了宋朝之前大量的文史资料,打击腐败,国舅也不放过,积极的发展农业,鼓励屯田,让宋朝的经济快速恢复等等。

(6)元太宗

元太宗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第三子,蒙古帝国第二任大汗,他在位时期的武功如同其父一般,先后南下灭金国,派拔都远征欧洲,疆域版图一度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一带。

文治上也有其亮点,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采用了汉法,并且开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

窝阔台在位13年,后被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追封其庙号为太宗。

平心而论,窝阔台的成就的确不俗,也为元朝建立打下基础,但是他在位期间前有成吉思汗,后有贵由和蒙哥两位大汗,直到第五任大汗忽必烈时期才建立大一统政权元朝,追封太宗虽说也算合理。

(7)明太宗

明太宗朱棣,他的上位也是充满了血雨腥风,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把朱允炆赶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有点得位不正。

本来朱棣还应该是第三代皇帝,朱允炆才是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二代皇帝的。结果呢,朱棣为了体现自己得位名正言顺,不承认朱允炆是皇帝。所以朱棣死后,他的庙号就被定称为明太宗。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初为燕王,以靖难之役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自己登基为帝。

在位22年期间,朱棣五征蒙古、收复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内实现了软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修了《永乐大典》,迁都北京,有着一番大作为。

而且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祖制,可以说是太过保守,显而易见的是使得交通贸易受到严重的限制。朱棣之所以热衷于开疆拓土,就是不想当中规中矩的继承者,而是想要将疆域一直扩大,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交通贸易的限制。可惜的是朱棣后继无人,之后的明朝皇帝也都是保守者。明朝16帝之中,也就是朱棣一人富有开拓精神罢了。

身为开国皇帝的继承者,朱棣庙号太宗可谓是名副其实。在太宗之中,如果是李世民是第一,那么朱棣就是第二。

本来明太宗这个称呼,对于朱棣来说就是最合适的。毕竟他是篡位得的皇位,这始终对他来说就是心中的一根刺,死后得能一个太宗庙号,意味着是一种认可,比称什么祖都好。后来嘉靖为了自己的一点小算盘,把朱棣的庙号改成了明成祖。(嘉靖帝之所以改朱棣庙号,并不是太庙没有位置,又不敢将朱棣迁出去,只能改庙号。只是因为嘉靖帝和朱棣一般都是小支入大支,所以提升朱棣地位就等于提升他的地位)

(8)清太宗

清朝努尔哈赤时代,建立的后金对外没有统一,对内还是“八家分权”模式,并非是中央集权制度,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强大的汗国。

等到皇太极继位以后,多年苦心经营,加强了中央集权,打压了各旗旗主对皇权的威胁,又先后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统一了关外。他把所有入关前的工作全部都做完做细了,然而命就是命,皇太极的倒霉在于他为清朝打下入关的牢牢基础,却在入关前夕,突然猝死。

清朝有那么多以祖入庙的人,太祖世祖圣祖,皇太极最终混了个太宗。可能是他手中虽有争夺天下的实力,却并没有将之从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但却为自己的儿子开辟了一条直接摘桃的康庄大道,不过还好的是,皇太极是太宗庙号,宗中最好的一个庙号了,以他的功绩来说,也是名副其实。

还有一些小政权,也有几个太宗,这里也不细说了。您认为这些太宗中,谁排第一,谁排第二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商汤   庙号   明朝   谥号   太极   商朝   文治   年号   刘邦   不正   皇帝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