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浙江寡妇岛,一场海难33名男性遇难,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在《舟山历史大事记》有这样一条记录:1985年12月22日,普陀县虾峙乡走马塘村,因使用假桐油修船,酿成沉船,渔民死亡33人。

短短两行字的海难记载,留下了一座“寡妇岛”和无数的妻离子散。

舟山渔场是我国著名的大渔场,每年到了渔汛时节,千艘渔船满载而归,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普陀县下辖的走马塘村,号称全县渔业最好的村之一,却因为37年前的一场海难,给全村带来了毁灭性的伤痛。

两艘机帆船,33名青壮年罹难,走马塘村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劳动力,留下了众多无依无靠的女人,由此,走马塘的名字被替换成了“寡妇岛”。

经历了这次大劫难后,很多人家搬离了这处伤心地。岛上最鼎盛时有130户人家近400余口人,最后只剩下了十来个老人。

2006年9月,在政府的帮助下,岛上人口全部撤离,空留下一座孤岛对着海风哭泣。

走马塘

在这十来名老人中,有7位是空巢老人。

陆吴蓉,女,85岁,儿子32岁那年遭受海难,媳妇改嫁,一个女儿嫁在邻岛。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日常生活靠邻居照顾。

戴阿雪,女,85岁,两个儿子海难中死亡。

刘亚青,73岁,儿子海难中死亡,丈夫也在之前的海难中死亡。

84岁的唐彩利老婆婆,儿子前夜刚结婚,第二天一早出海便遭遇海难,连尸体都没捞到。

这究竟是一场天灾还是人祸?

冬汛伊始,走马塘村等待了很久的渔民们驾驶着8条机帆船驶向檀头山以东约45海里的渔场作业,很快,银光水亮的鲜鱼们就将货舱堆满,到处都是丰收的欢声笑语。

灾难发生在即将返航时。

村长的对讲机里突然传来6号船老大戴士云的呼救声:“我船突然进水,情况严重。”

“进水太急,堵漏不及。”

村长潘浙儿紧急呼叫5号船前去救援。

5号船克服了风浪,总算在黎明时接近了6号船。

船是渔民们花费了不菲的积蓄才置办来的,每一条船都很金贵,5号船用缆绳挂住了6号船,开始艰难地拖航。

但是6号船由于进水太急,船头几乎全都扎进水里,水的阻力加上风浪,5号船将马力开到最大也无能为力。

最终,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6号船倾覆。

没多久,村长的对讲机里又传来焦急的声音:“我船又突然进水,情况严重。”

这是5号船船老大刘才昌的呼救。

没过多久,5号船便失去了联系,全舱进水,波浪顷刻间就吞没了船头。从6号船上转移过来的人,加上5号船的渔民兄弟,33条鲜活的生命,全都葬身于大海之中。

1985年12月22日,上海、浙江和舟山3家广播电台预报的气象都是:东北风6到7级,阵风8级。

这天,东海海域并没有超出警戒线的风暴。

既然不是天灾,那就要查找人为的原因了。

其实,在海难发生的半年前,1985年7月中旬,普陀县墩头粮管所的两名工作人员,就向上级检举了顶头上司董新法。

董新法,一位言谈举止书生气十足的年轻干部,看起来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却被下属举报从外乡人那里购买了近3万斤桐油,获得了一大笔好处费。

上级派人下来调查时,董新法倒是丝毫没抵抗,立刻交待了自己的错误:他接受了500元的好处费,外加一块手表和一台收音机,就这样将桐油运进了普陀县。

这事明显有蹊跷。

桐油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抹在木船的缝隙里可以抵御海浪的侵袭,沿海地区对桐油的需求量非常大,这种紧俏物资送上门是粮管所求之不得的,何以还要贿赂粮管所的负责人呢?

木制品上刷桐油

检察院立案一查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些桐油是假冒伪劣产品,里面真正的桐油含量不超过3%,其余全是廉价的杂油。

董新法收的好处费也并非他交代的500元,而是几千元。

几千元钱,相当于他两年的工资收入,在金钱的诱惑下,董新法将法律、道德全都抛到了脑后。

那群销售桐油的陌生人,先用手表、收音机打动了董新法,等到运来的桐油送去检验的前一天,又悄悄奉上2500元的“辛苦费”。

董新法长期与桐油打交道,用眼睛看看成色,试试粘稠度,就能够判断出这批桐油是劣质产品,但他无法拒绝这笔巨资,索性将仓库里原有的库存桐油灌进样品瓶送去化验。

检验人员不知这些偷梁换柱的把戏,在检验报告上重重地盖上了“合格”二字。

这些销售桐油的人围猎的不止一个小小的董新法,截止1985年7月,舟山地区购进假桐油近100万斤,光普陀一县就购进60万斤。在这场交易中受贿者达141人,其中不少人是实权在握的干部。

接到这些举报案后,舟山政法机关十分重视,于盛夏时节,顶着毒辣的烈日,到假桐油的源头江西瑞安的一个小山村走访调查。

这是一座只有百户人家的小村,规模与走马塘相当,上百万斤的假桐油正是从该村流入了沿海地区7个城市。

调查人员举目四望,没在村子里发现一棵油桐树。

油桐树

他们拦住了一位村民:“请问,村子里有桐油作坊吗?”

村民摇摇头:“听说30多年前有过一个,早拆啦。”

怪哉,一个压根就不生产桐油的小山村,是从哪里搞到上百万斤桐油的?

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

这个小山村因为土地贫瘠,人们衣食无着,在贫困的驱使下,村民林某当起了货郎,走乡串市贩卖桐油。

他并非老实本分的生意人,起初缺斤少两,继而以假充真,结果生意越做越大,很快就成为村里的首富,盖了座人人羡慕的小楼。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做起了桐油生意,将假桐油销往全国各地。

到了1984年,为了振兴经济,乡政府出面挂出“农工商联合企业社”的大招牌,将销售假桐油的勾当纳入了官方许可的范围内。

凭借着这块金字招牌和正规的营业牌照,桐油贩子们变身成有头有脸的大老板,胆子也越发大了起来。

起初,他们好歹还会掺些真桐油进去,到了后来,索性从宁波、绍兴一带购买谷糠油,打通了舟山群岛等地的关系,连油带桶直接运到岛上,都懒得经手了。

谷糠油

舟山地区的纪委十分重视此事,查明假桐油的出处后,从1985年7月起就不停地向上级反映此事,引起了省里的关注。

1985年10月23日,省政法委召开了假桐油案专案会议,在布置办案工作的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确保渔业生产的应急安全措施。

不知道是会议精神没有传达到渔民耳中,还是购买了假桐油的渔民们心怀侥幸,反正2个月后,渔民出海捕鱼,因为假桐油引发了严重的渔船漏水事故,最终33人无一生还。

那时候的悲痛记忆,如今依然牢牢刻在老人们的脑海里。

噩耗传来后,走马塘的防浪堤上摆了一长排的棺材,等待遇难渔民“魂”归故里。

如今,走马塘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道,山上的那些坟墓,多一半都是空的,他们的亲人已经葬身大海,连尸体都无法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海难   机帆船   谷糠   舟山   普陀   好处费   桐油   人祸   渔场   天灾   渔民   村长   寡妇   浙江   男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