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老边名称的由来


辽河绵延1300公里,自河北省承德平泉市光头山上的涓涓泉水而生,顺势蜿蜒曲折不断,浩浩荡荡奔向辽河口汇入大海。大辽河恩泽川域,富锦农耕,筑就辽南营口这广袤而富饶的土地。

游目八荒,河清海晏。历史积淀孕育了厚重的河海文化,古韵新风承袭了心底的家国情怀,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岁月峥嵘四百年村落,人居泽水而创村名悠远,开荒破土洒下汗水播种希望。奔赴渤海的辽河弓湾,收纳了来自边沟涌动的澎湃,滔滔不绝生生不息,朝着广阔的未来。

老边村建村久远,她踏着历史风尘走到繁花似锦的今天,抚今追昔纵览苍穹,有很多故事很多光彩,应以文墨结绳史志铭记。

老边村记:岁在壬寅年仲春季,今拙撰小文以记老边村史。老边自人居边沟东畔而名。边沟于屯西通北旱河,注入大辽河向渤海奔腾。波光日长,岁月悠远。明时地属辽东都司海州卫,后金纳属牛庄防守尉。万历翟氏首迁,众建观音寺庙。清顺治八年,“龙兴之地,不至荒芜”之诏,民自鲁冀,携兄带妻,过关山海,步履维艰,另有舟渡,寻岸徙至,于辽河口弓湾东岸,芦荻繁盛之沃土,落担生息,拓荒农垦,丰谷田园。东擒山珍,西捕海味,鱼米之乡,宜养宝地,坐拥平原仓粮溢,阡陌通衢连九州。没沟昌起,直隶辖境。日寇贼心狂,义勇军魂壮,扒铁路,割电话,击战营大线,逐敌溃东洋。大院和谈破云雾,营口解放定乾坤。兴民耕忙,谷种新方,稻香十里,碧浪金黄。营郊钢花映日,老边村邑芬芳,城在村里,村在城中。老屋改秩,楼宇林立,商贸栉比,人往如梭。承古迄今四百载,阔野村貌两重天,时代新风沐春雨,乡村振兴谱新篇。

(一)

关于老边地名的由来,先看一看史料上这样的记载:《三国史记》卷二《高句丽本纪第八·建武》:“荣留王十四年,帝诏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战亡骸骨,祭之,毁高丽所立京观。春二月,王动众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余里,凡一十六年毕功”;《新唐书·东夷传》:“高丽本扶馀别种也。地东跨海距新罗,南亦跨海距百济,西北度辽水与营川接,北靺鞨。……建武嗣,武德初再遣使入朝……建武惧,乃筑长城千里,东北首扶馀,西南属之海。”

以上资料记载其大体意思是,唐太宗在灭隋朝建立唐朝时,高句丽荣留王(建武)为了防御唐朝的进攻,用16年的时间,修筑了东北自扶余,西南营川至海走向的千里长城。这条长城从吉林扶余到德惠县松花江乡老边岗屯,往西南走则有德惠县边岗乡的东边岗屯、西边岗屯、和平乡西二十里的西边岗屯、腰边岗屯、东边岗屯,到农安县有前岗乡北八里老边岗屯、龙王乡北十里的边岗屯,进入开原县三家子乡南十五里的西老边、新民县东北辽河东岸的三道岗子、沈阳郊区西北的老边、辽阳西有老边墙、海城西北浑河东岸的三道岗子,进大石桥经小边村、二道边、老墙头、高坎、老边、后岗子、前岗子入渤海。

那么,这条长城与营口市老边区老边乡老边村有什么联系呢?从上述长城沿线的地名不难看出答案。长城沿线城驿、屯堡的地名和长城息息相关,长城是军事防御工事,是国之疆域的边缘,城墙哨岗下建营屯兵。因此,长城下就有了这个边、那个岗的名字。因而,老边的地名符合当时历史客观因素。

老边村地处渤海辽东湾辽河入海口东岸,最早为退海之地。清初前营口市区地界少有人迹,而老边位于西海与东部石桥耀州山城之间,高句丽修筑长城则建在毗邻西海边界,目的是为保护其腹心地区安全,阻挠海上及西陆进犯,其战略位置显著。

综合以上资料,可见过去老边的地方可能为长城边塞。正因为作为防御边墙的千里长城穿越此地,所以,当年兵营驻防于此叫“老边”这个地名就可以理解了。

(二)

长城内外碧野葱茏,边关明月映照烽堠,扼守长城的官兵食居简陋,窝棚土屋炊烟缥缈。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城渐渐荒废,沿长城而生的脚下河流也逐渐变为小河沟,这个小河沟向北流往大旱河,进而转西通向辽河口。沿长城而生的脚下道路,绵延数十里,南下至前岗子北上至高坎海州城。古道漫漫,岁月悠长。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户翟姓人家为了逃离苦难的生活,沿路乞讨走到此处。隐约看似有房屋基础的痕迹,而且周围遍布坑塘土质肥沃鸟禽飞腾,河沟水源充盈,东山层峦叠嶂,西海河口蜿蜒,可谓自然天堂,是生活的好地方。

面对阔野无垠的荒地,翟家毅然选择留下,于是,在小河沟东边的一条高地上,用树木和芦苇搭建起窝棚,开荒种地开始生活。

翟家居住后,南来北往的路人沿古道去往梁房口、去往海州途径这里,看见路旁有人居住,便走进翟家讨碗水喝歇歇脚。路人说:“老兄啊,这水很甜呐,真解渴,是井水吧”。 翟老汉说:“是西边沟的水,这西边沟可有来头嘞,听说是早年长城下面的护城河,我站在的脚下就是城墙啊”。“老兄,宝地呀,龙脉啊,这里是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啊”。翟老汉指了指说:“我家西边有条边沟,就叫‘老边’吧”,然后接着说:“记住老边这个地名,再路过老边就进屋歇歇,路途遥远不容易啊!”

“好的好的我记住了,谢谢老兄”。路人拱手谢罢,把老边这个地名记在了心里,走向远方。

(三)

50多年后的清朝顺治年,为稳固东北“龙兴之地”,清政府实行移民政策,大批山东、河北等地的拓荒人,带着垦荒意志步行千里“闯关东”来到东北。

公元1651年的这个年间,陆续有边姓、张姓、马姓、阎姓、李姓、王姓、曹姓等10余户人家,闯入辽南这块毗邻渤海湾辽河口东岸荒漠且肥沃的土地。

外姓的来临打破了这里原有的宁静。有人来到翟家说:“我用一担小米换一晌地种,讨个生活行不行啊”。“都是穷苦人,都是天涯沦落人,不用客气”。翟家人的宽厚包容和善良接纳了大家,他们共同建造着新的家园。

人口逐渐多了,得起一个屯堡地名上报海州牛庄防守尉官府备案,这是一个大事情,大家约定好时间开会商讨。

这一日,张家祖辈张天佐、张天佑,阎家祖辈阎正伦、阎正黄、阎正行,马家祖辈的马文利以及各家始迁长辈人齐聚翟家大院,10多家的长辈们聚在一起起屯名。院门外围着一圈看热闹的各家大人小孩,那个时候传统思想浓重,长辈研究事情其他人不能插嘴,只是远远地看着。院内有人开始说:“咱们屯最早落户的是老翟家,明朝万历年就来了,那个时候苦啊,开始就住窝棚,是占山户,这个屯名就应该叫‘翟家窝棚’!”翟老汉听罢急忙说:“哎哎不行不行,我就一户人家孤独惯了,不爱张扬,低调生活,还是另起名吧”。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又有人站起来向翟老汉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屯名应以姓氏为先,先入为主,以标志物为后,我们敬重翟家的宽厚为人、善良包容,是他接纳了我们在这儿生活,在此,老夫代表大家向您表示感谢。既然翟家诚意推让,那就从第二户,也就是我们闯关东逃荒先到这儿的第一家边家,作为我们的屯名,就叫‘老边屯’大家同意不同意?”大家纷纷点头“同意!同意!”从此,在中国的地图上就有了老边屯这个名字。

1984年7月营口市郊区人民政府因座落在老边村,更名为营口市老边区。

老边大地,原本退海之地,千百年来辽河上游雨水不断向下游冲击,带来的泥沙而堆积沉淀形成冲击平原,湿地荒野陈年累积的草炭土质,等待着勇敢者开疆破土播种希望。阔远阡陌连村外,河海东畔是老边。老边村的祖辈们在这方沃土上,用勤劳的双手拓荒犁地开垦农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作者 阎文海


来源 营口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营口   海州   营口市   辽河   边沟   渤海   岗子   建武   长城   地名   由来   名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