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大漠额吉”:艰苦岁月收养收留5名儿童

中新网阿拉善8月26日电 题: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大漠额吉”:艰苦岁月收养收留5名儿童

作者 奥蓝 王雪欣 王峰己

“这个秋天雨水多、草场好,不知道孩子们有没有时间来。”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乌斯太镇巴音敖包嘎查,77岁的岳础鲁坐在床上,手一遍一遍地抚摸着相片,与儿女念叨着。中秋将至,她又在想念她的孩子们了。

“草原母亲”都贵玛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在中国八大沙漠之一乌兰布和沙漠,有一名在当地广为人知的“大漠额吉”--岳础鲁。

图为岳础鲁在儿女的陪伴下,翻起了当年的老照片。 刘丽娜 摄

岳础鲁是蒙古族牧民,一辈子在乌兰布和腹地养羊养驼,一生养育了14个子女。其中的5个孩子是收养收留的,他们或原生家庭条件困难无力抚养、或因母亲难产大出血无法哺育……岳础鲁给了他们重获新生的希望。

1962年,岳础鲁17岁,附近一位牧民带来个6岁的男孩。这是她收养的第1个孩子。当时家里条件很苦,她和丈夫还是咬牙把孩子留下了。之后陆续几年,又有4个孩子被送来了。

第5个孩子因生母难产大出血离世,家人束手无策,几近奄奄一息。岳础鲁听到后二话不说,骑着毛驴就把孩子抱回了家。当时孩子刚出生7天,周围人都很不理解:“孩子才出生7天,养活了还好,要是真有什么意外,你这不是给自己找事情吗?”

图为年轻时的岳础鲁(中)。 刘丽娜 摄

岳础鲁当时的回答让很多人动容:“这可是一条生命,不管怎么样都得把她养活。我养过11个孩子,经验足着呢。就是这会没有母乳,就只能委屈这个孩子喝骆驼奶了。”

当时缺衣少食,生活很困难,如何让孩子们都吃饱是最急迫而现实的问题。为了让孩子们健康长大,岳础鲁和爱人把驼奶和家里的米面留给孩子,自己吃采的野草和打的草籽。

“现在想来真的特别心疼母亲,养大我们太不容易了。”岳础鲁二儿子庆格勒巴依尔今年49岁,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忍不住泪目。“去年我试着像母亲当年那样去沙漠里打沙米籽,这才真正知道母亲当年多么难。”

据岳础鲁的儿女回忆,当时家里的好吃的,都是让收养的孩子先吃;家里有新布,妈妈就都用来给孩子做新衣。每到晚上,她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孩子们的被子盖得严不严实、毡房的门漏不漏风。

“生活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是岳础鲁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每看到孩子们围着毡房你追我赶、嬉笑打闹,她觉得一切都值了。

“我小的时候很气妈妈,也不理解她。我们家孩子本来就多,生活也困难。为什么还要收养别人家的孩子。如今,我觉得我们老妈很伟大。”岳础鲁二女儿哈斯其木格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回忆起母亲的一生,她很感慨。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收养收留的孩子们都没有在岳础鲁家待到成年。随着被收养孩子原生家庭生活条件的好转,家长们纷纷来找岳础鲁夫妇商量想要回孩子,即使岳础鲁心中有万般不舍,也还是让把孩子接走了。他们有的刚出生被送来,4岁被接走;有的6岁送来,12岁被接走……

如今,岳础鲁依然住在沙漠深处,她舍不得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亲生儿女经常回来陪伴她。收养的孩子们散落在各地,只要有空也会探望她。

“我希望收养收留过的孩子们都平安健康,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因为疫情,岳础鲁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这些孩子们见面了,这些年大家大都通过电话来联络感情。

岳础鲁告诉记者,她自己也是被收养的,养父母就是当地牧民。当年,亲生母亲带着不满1岁的她从甘肃省民勤县一路讨饭走到内蒙古。养父母看母女二人可怜,就收养了小岳础鲁,这份善意与爱让她终生感激。

“小的时候不理解,长大后才明白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巴音敖包嘎查党支部副书记何亮是听着岳础鲁的故事长大的。“那么艰苦的环境,她依然能那么坚决,是心中的大爱支撑着她,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也成就了一段佳话。”(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乌兰   大漠   毡房   敖包   牧民   腹地   儿女   艰苦   沙漠   当年   家里   母亲   岁月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