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顺|儿歌与幼教

我在幼儿教学中发现,有些幼儿教材在儿歌编写中存在着很大问题,要么儿歌读着不顺口,要么儿歌内容脱离儿童生活实际。同时,有些内容,由于历史悠久,包含的哲理深奥,儿童接受有一定困难。怎样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幼儿的智慧?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以自编儿歌的形式,弥补教材的不足,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穷的魅力,《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古代寓言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成为幼儿教育的必选内容。编写者以儿童的视角编写故事内容,又插入相关插图,力图浅显易懂,拉近幼儿与故事的距离。但由于年代久远,孩子们接受还是有一定困难,我就把它们编成儿歌,孩子们很快就理解掌握了。

譬如《守株待兔》,它选自《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此故事旨在教育孩子,幸福是靠奋斗创造出来的,那些指望靠妄想不劳而获就过上幸福生活的人,注定是不会获得幸福的。大班语言教材把它用来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我在讲授此课时,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并让孩子们以讲故事的形式把课文内容复述下来。但总觉得孩子们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复述此类古代故事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尝试将故事改编成儿歌:

小兔子,真好笑,

不看路,只管跑,

一头碰到树桩上,

头破血流撞死了。

老农夫,看见了,

捡到死兔哈哈笑:

“要是天天能捡兔,

我就不用种田了。”

老农夫,不干活,

守着树桩等兔到。

兔不来,田荒了,

你说好笑不好笑。

结果,孩子们很快就能把故事复述下来了。

讲到《刻舟求剑》这一课,也是如此。该故事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它旨在教育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与时俱进,学会变通,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改革创新。对于幼儿,此题材也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此故事包含的哲理比较深奥,怎样让它浅显易懂呢?我灵机一动,也把它编成了儿歌:

有个人,正坐船,

宝剑掉到江里面,

别人劝他下水捞,

他不慌不忙掏小刀,

船舷上面刻记号。

他一边刻,一边说:

“我的宝剑从这儿掉,

刻上几号就行了,

等会儿过江船靠岸,

我再下水把剑捞。”

船过江,靠了岸,

他顺着记号下水了。

他捞剑,没捞到,

旁边的老人开腔了:

“你这人,真好笑,

不动脑筋死板套,

江里船动剑未动,

刻舟求剑瞎胡闹。”

通过儿歌,把深奥的内容浅显化,增加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通过旁观老人的言论插入,使故事包含的道理完整地展示在孩子们面前,使孩子们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接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

有时,我根据学习内容自编儿歌,对幼儿的智慧启迪,也起到一定作用。如学习到拼音ing,我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编了这样一个绕口令:

山上一只鹰,

山下一个兵;

鹰望着兵,

兵望着鹰。

鹰想吃掉兵,

兵想射下鹰。

忽然刮来一阵风,

吹走了鹰,

也吓跑了兵。

通过绕口令,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ing这个拼音。

冬天来了,一到下雪天有些小朋友嫌冷,不想上学,我又编出儿歌:

老北风,呼呼吹,

吹得雪花满天飞。

穿棉衣,戴棉帽,

再戴一双棉手套。

娃娃再也不冷了,

高高兴兴上学校。

北风气得嗷嗷叫,

娃娃听了哈哈笑。

孩子们一边颂着儿歌,一边欣赏着天空中飞舞的雪花,身上真的不冷了,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乐意到学校里来上学。

下雨天,孩子们特别喜欢到雨地里玩,我又编出儿歌,教育孩子不要像小雨滴那样顽皮,做一个守规矩的好孩子:

小雨滴,真顽皮,

把家安在天空里。

飘向东,飘向西,

打落花瓣淋湿衣。

有时还发小脾气,

躲进泥土不见你。

你若想去找它玩,

它就溅你一身泥。

教学中,我根据许多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的实际,编出:

爸爸妈妈打工了,

家里有我来当家。

扫扫地,浇浇花;

喂喂鸡,喂喂鸭;

小猫小狗要听话,

谁不听话批评它。

这首儿歌,旨在教育孩子在生活中要学会自立自强,做一个身体力行的人。

……

我编写的大部分儿歌,近似于顺口溜,在语言艺术上可能与儿童作家相差甚远。但它贴近幼儿生活,给孩子以切身感受,因而能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具体学习中,孩子们用很短的时间,就记住了,使我的幼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显易懂的儿歌,犹如一盏灯,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也似一把钥匙,开启幼儿智慧的大门。通过儿歌创作,我深刻体会到幼儿教育,贵在养成,重在诱导启发。孩子们在儿歌诵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嗅到知识的芬芳,增加了求知欲,把上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来做。这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所在。从这一点上说,儿歌具有无穷的魅力。因此,幼儿教育,我们要注意发挥儿歌的启蒙作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好儿歌,应是我们幼儿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简介:程金顺,邓州市赵集镇教师。本人自觉才识浅薄,笔力稚拙,爱读书而不求甚解,喜动笔却鲜有佳作。故以“空空”自励,好学不倦,勤而不辍。现为南阳市作协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儿歌   刻舟求剑   浅显   幼儿教育   幼教   深奥   易懂   好笑   幼儿   故事   内容   程金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