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海拔3500米,出差200天-黄河审计背后的故事

来源:审计署微信公众号

三江源、青海湖、柴达木、祁连山、湟水河,是很多人旅行向往的地方。然而,在青藏高原腹地,有一个团队,常年以审计视角与这“五大生态板块”打交道。

他们就是青海省审计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审计和旅行的最大区别在哪?一起听听高原审计人的故事。

“这里的山水林田湖草冰沙,

都与我们有关!”

在离公路很近的草原上铺上几张报纸,几人席地而坐,摆上提前准备好的水、馒头和一些熟食,一顿午餐便可快速解决。

像玉树、果洛这些地方,好多镇子上没有饭馆,他们为了赶路,这种午餐方式就成了特色。

“上审天、下审地、中间还能审空气”,没错,他们就是这样的资环审计人。生态保护与修复情况怎么样,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效果如何,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是否规范,都是审计监督的范围和重点。

青海省近90%的土地面积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也就是说,需要保护的区域非常大。其中,就有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与长江、澜沧江都发源于青海南部,这里也因此被称为“三江源”。黄河是祖国的母亲河,在维护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黄河在青海流经5个州(市)、16个县,属于青海开发程度最高的区域。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2020年,青海省审计厅组织黄河干流青海省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是近年来第一次在全省大范围开展。

审计人员随手拍的黄河一景

如何担起“源头责任”,拿出“干流担当”?“这次审计非同寻常,最大特点就是点多、面广、责任大。担子虽然重,但是我们有信心完成好任务。”资环审计处副处长,黄河审计项目主审李聪介绍。

这样的底气,得益于他们以往对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环保项目的审计。这体现了资环审计的特点之一,持续关注,久久为功。

黄河审计项目,审什么,怎么审,重点是什么,目标又是什么?

“要打破思维惯性和历史路径依赖,找到新思路、采取新办法,揭示黄河青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审计署援青干部、省审计厅副厅长、审计组组长周晖在审计之初提出。

创新是审计工作不断向前的第一驱动力。在黄河审计中,审计组运用系统思维和研究型审计理念,依靠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围绕生命共同体系统各要素——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系统修复、源头防治、综合治理”展开审计。

资环审计处牵头实施审计,7人团队,6名党员,从谋划到实施,再到出成果、出成效,历时一年多,他们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地区,平均出差200天以上。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成。他们无暇顾家,家中的大事小情只能交给另一半,孩子的成长只好暂时缺席。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考验着健康,也检视着他们的初心和担当。

郭光远是资环审计处负责人,担任黄河项目审计组副组长,一位“数十年如一日”长期从事审计工作的女性代表,足迹踏遍青海44个县。

青海组织黄河项目生态环境审计业务培训

“还有4个州级、1个县级审计机关参与实施黄河审计,我们组织了审前培训,进行全过程监督指导,并开展了审计质量回头看。这个项目全省上下联动,发挥了每个审计人员的长处,大家团结协作,非常不容易。”郭光远如是说。

审计组最终查出数以亿计的违规问题金额,揭示了排污设施建设、黑土滩治理、草原生态补偿等多起违法违规问题线索。

为了将黄河流域最亟待解决的事项反映上去,审计组花大力气进行审计研究,撰写时效性、指向性、可读性强的审计专报,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机制亟待解决的问题》《青海省生态补偿机制亟待解决的问题》被报至党中央国务院。

当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建议得到批示,推动诸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机制、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资环审计人别提有多高兴了,这让他们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虽然过程艰辛,但成效不错,黄河项目审计组捧回了“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的奖牌。

“做好黄河审计,

就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当被问及在高原上审计需要何种身体素质时,“也不是一定具备什么,在厅里这种情况比较多,只要有需要,年龄大一些的同志也都是说走就走。如果出现流鼻血、睡不着的反应,克服一下也就过去了。”“云淡风轻”的背后,透着大家的共识。

高原上风云变幻,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可能就阴云密布;路况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盘山路、悬崖峭壁都是家常便饭。

审计人员从现场返回时处理工作

这在资环审计人看来,去现场审计,有时跟“拆盲盒”一样。一次去看绿色矿山,路宽只够一辆车通行,一旁就是山崖,谁都不敢往窗外看,气都不敢大喘。途径一处隧道,当地工作人员说夏季最害怕走这条路,由于是人工开挖,没有防护措施,雨天非常容易坍塌。像资环审计处娄晶这样的年轻妈妈,当时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内心祈祷着一切平安。

高原审计人要出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适应环境只是第一关。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接下来,便是经历大大小小的审计项目磨炼。除了黄河项目以外,他们还参与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综合整治、青海湖周边生态环保、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审计等等。

“做好黄河审计,就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黄河审计中,审计组特别关注细节,时刻“瞪大眼睛”,希望能从“小”破绽里发现“大”问题。

审计人员查看草原治理项目

“这片网围栏才建了一年多,咋就锈成这样了?”当时的草原已是微微泛黄,审计组一行穿着夹棉冲锋衣在核查一个黑土滩治理项目,资环审计处马璟突然发出疑问。

网围栏在青海的草原上很常见。围栏封育是保护和修复草原的主要措施,是草原治理的最后一道工序。

“坚持碰到问题不畏难、遇到焦点不绕道。”同事这样评价马璟。她从现场回来后,马上查阅项目资料,发现建设标准是采用镀锌钢丝网围栏,而且国家对镀锌层厚度有明确规定。

审计组通过抽查、取样、送检后,第三检测机构给出“区域内网围栏防锈镀锌层不达标、质量普遍不合格”的结论。

深入调查后发现,原始的“产品检验报告”是伪造的,部分建设单位将所谓的“网围栏生产许可证”纳入招标条件,发证的“某网围栏协会”是民间组织,建设方和监理方监管有漏洞。

这还导致非“某网围栏协会”的企业无法参与投标,影响区域市场公平竞争,审计组将情况反馈给主管部门进行整改。

结束了吗?还没有。“网围栏将草原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区域,势必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如果设计环节能更科学的考虑它们的需要,能将影响降到最低。”审计组成员常晓辉说出自己的想法。

审计组趁热打铁,紧接着向主管部门提出审计建议,包括限制围栏高度、增设动物通道、吸纳动物保护专家参与规划等。这让黄河审计又多出了几分温度。

审计人员查看网围栏生锈情况

污水处理厂是青海历次环保督察和各部门检查的重点,审计组这次重点核查沿黄河排污口的管理和整治情况。

在一家污水处理厂大门东侧的河道旁,细心的审计人员在周围发现了端倪。一根粗大的水泥管直通河道,入河口处有残存积水,伴着浑浊和气味。

作为环保专业毕业的审计人,马璟了解到污水处理厂有两个出水口,一个是排放达标污水的排污口,一个是出现特殊情况时,经环保部门允许,直接排放未处理污水的溢流口。

而靠近黄河的厂子,按要求溢流口应封堵。实际情况呢?

果然,审计人员在其他县的审计中“被惊到了”,“约半米高的水泥管道不断向河道排放着污水,液体浑浊、气味刺鼻、泡沫涌动。因位置偏僻,溢流口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监管。”

据这个厂子运维人员反映,以往相关检查都没有关注到溢流口,对审计组的核查重点感到很意外。最后查出的问题得到省政府高度重视,目前部分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项目已纳入当地建设计划。

在玛沁草原上随手拍的小动物

与大自然接触时间久了,资环审计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了更深刻理解。“牧区群众更加懂得与自然相处,他们热爱草原,敬畏自然,对生命充满了怜悯之心。”娄晶感叹道,“我们平时在努力感受自然,也在向群众学习如何保护自然。”

“为审计事业付出的一切,

无怨无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如现代诗人艾青的诗句,青海资环审计人的内心深处,也一直坚守着一份信仰——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品牌,就是我们的标志,更是我们依赖的家园。这里有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有我们熟悉的一切美好,如果自己的家园都不认真保护,还何谈未来。”李聪有感而发。

资环审计人带着感情开展审计监督。处室带头人郭光远是审计厅有名的“女强人”,连续8年获得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先进党务工作者称号。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她常年在外审计不能陪伴左右,小朋友养成了在口袋里装着妈妈照片的习惯,因此被同事亲切称为“口袋里的妈妈”。

在2018年开展的三江源二期审计中,她带领团队长期工作在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的冬季高原,在资料凭证、牧民毡房和茫茫草山之间穿梭,高血压和高原反应让她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没想到,她竟瞒着身体的不适,在坚持圆满完成审计任务后,才回西宁检查身体,还做了一次手术。

郭光远给县审计人员讲解黄河审计关注重点

经历了从简单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从账本审计到大数据分析审计,再到现在研究型审计理念深入人心,郭光远说,干审计以来自己的最大变化就是审计思路得到不断拓展,审计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从青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第一个审计组组长,到第一任资环审计处处长,再到助力青海省审计厅实现全国优秀审计项目零的突破,郭光远从审将近40年,付出了青春,洒下了汗水,写下了精彩一页。

“我做了一辈子自己最爱的事情,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很幸福,为审计事业付出的一切,无怨无悔!”郭光远动情地说。

近年来,资环审计处斩获多项荣誉——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青海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省厅机关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处室每名党员干部也纷纷得到成长和锻炼。

目前,青海省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资源环境审计,从2016年的9个项目飞跃到2022年列入审计项目计划的54个项目,实现了全省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目标。

人生就如一盘棋,怀着对审计事业的热爱和使命感,青海资环审计人没有产生过“歇一歇”的想法。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守护好青海这片绿水青山,于审计中锲而不舍,于风雨中驰而不息。

文字:杨学嘉

出品: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黄河   黄河流域   审计署   青海省   审计处   青海   围栏   海拔   草原   人员   项目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