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中企应为全球科技人才战做好准备

来源:环球时报

近日,美媒称,俄乌冲突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的科技人才供应链,未来几年,企业会为争夺数字人才而重新规划全球供应链。虽然过去几周脸书、推特、优步等大型科技公司放慢了招聘步伐,但业内普遍认为这只是数字化浪潮背后的一次小小减速。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才争夺战仍将十分激烈。

美欧等国普遍面临本国理工科人才不足的困境,非常需要从全球挖人“补血”,特别是IT人才。过去20年美国建立起全球人才供应链,其中一种办法就是通过招聘留学生的方式引入人才,另一种是在当地直接建企业招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后一种方式日益常见。

而在以IT人才多而著称的国家中,印度无疑非常突出。印度人口众多,有独具特色的高校精英教育,本地也发展出数家IT外包巨头公司,培养了很多科技人才。海量的印度精英涌向美国,多家IT巨头公司高管都是印裔,如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过去10年,东欧已经成为除印度外全球供应链中一个巨大而强劲的人才市场。由于东欧多国仍保留了一些冷战时期的传统教育特色,在发展中国家中有教育优势,因此形成了可与印度相比的科技人才库,代表国家有波兰、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仅俄、白、乌三国就有约70万名信息专业技术人员。以乌克兰为例,虽然乌克兰人均GDP在欧洲排名不高,但它在全球IT人才供应市场上却名声不小,这背后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乌克兰承袭了苏联时期的科技基础,由于较大的人口基数和传统教育特色,成为国际知名的科技人才基地,全球IT大公司非常乐于在此寻找人才供应,据统计,国际上有超过125家新创公司在乌克兰设有办事处。受俄乌冲突的影响,东欧地区未来这几十万的科技人才支撑的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陷入错位。

中国人口众多,理工科学生规模庞大,近年来前往发达国家留学的数以百万计,不少人为中国科技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中国舆论对“科技人才回国比例上升”这类趋势更关注,对印度和东欧作为全球科技人才“池子”的作用却了解不多。

中国重视理工科教育,科技人才数量是全球最多的。按正常的发展中国家逻辑,中国会成为与印度、东欧比肩的人才库,被全球大公司纳入考量。但中日韩都发展出了多个能与欧美直接竞争的高科技企业集团。中国2022年全球财富500强企业数量高达136家,其中腾讯、阿里等公司对人才提供的待遇有国际竞争力。中国知名IT企业数量可以与美国相比,且大幅领先欧洲与日本。中国更适合的角色是“全球IT人才库”的需求方,而非供给方。中国科技公司已经在印度、俄罗斯等全球多地设立了研发机构,大规模招揽人才,有些企业甚至在美国、日本、法国都建立了研究所,操作方式和思维与西方大企业接近,这些企业从中获益良多。

跨国公司引入全球科技人才的传统运作模式,当下因俄乌冲突和中美竞争受到严重冲击。今后的全球化人才供应链必然要将地缘政治风险纳入考量,而不再是单纯考虑经济和技术因素。随着虚拟经济发展日益快速,科技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会更加强烈。2021年,印度作为人才争夺战的中心,技术人才工资上涨50%,流失率超过30%。

由于全球人才供应链的剧变发生时间还不长,业界还处于调整之中,更多的变化还在后面。中国企业需要意识到这一变化,提早准备,虽然中国今年毕业大学生超千万,但科技行业竞争激烈,中国仍然需要招揽国际人才,不应忽视几个全球最著名的人才库。虽然中印存在边境摩擦,但印度人才对中国是开放的,和东欧科技人才一样,中国企业都可以纳入考虑。另外,苏联解体时中国引入了不少俄罗斯和东欧专家,有效促进了本国研发,这个经验依然可以借鉴,今年上半年华为在俄罗斯职位招聘数量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9%。

中国公司要争取更大的发展,必然需要国际化,需要增加对全球科技人才的投资。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渐明晰,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新的国际人才争夺战即将打响,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发展前景可观,完全有望获取更多国际人才红利,在新一轮数字行业发展中把握先机。(作者是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科技人才   东欧   乌克兰   全球   人才库   印度   俄罗斯   中国   人才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