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平:黄岩有朵云

世界上有些地方很小,却以物产闻名天下。台州黄岩算是一例。去过黄岩的人不多,但不知道黄岩蜜橘的人一定很少。据史书记载,公元3世纪黄岩就有柑橘,唐朝时还被选为贡品。但黄岩蜜橘让台州以外的普通人得以品尝,大概要到晚清。那时,水路交通日渐发达,黄岩柑橘用船先运抵乍浦码头。后来上海设立了桔行,船就直运过来了。从此,“黄岩蜜橘”口口相传,上海与黄岩有了不解之缘。

我这是第一次去黄岩。橘子尚未成熟,没有体验采橘之乐。但黄岩作为中国模具之都,先富起来早有耳闻。好多年前,看当地一位作家写过,说这里的人无论清高还是世俗,都充满了对两种东西的渴望,一是豪宅,二是好车。结婚时,他们喜欢开车到市政府门前绕上一圈,谓之“采喜”。遇上特别吉日,“采喜”的车队多达数百辆,一度造成交通堵塞。然而,这次让我惊异的却是黄岩的一家书店。

当晚,两位黄岩城投集团的年轻人小俞、小陈陪我们逛官河古道。他们先引路去五洞桥。该桥石拱五洞,桥面亦五折,风格厚实凝重又带点飘逸。他们略带自豪地介绍:“这是宋代的桥,一千多年了。”然后我们折回,站在永宁河南岸眺望,年轻人指着对岸一片璀璨桔黄灯光说:“这就是我们的朵云-黄岩店”。夜空下,灯光勾勒出整栋建筑的通透、简洁、精致。庭院前灯光闪烁,似海边渔火。透过明净的大玻璃,依稀可见里面的巨幅山水画,影影绰绰,确有云里雾里之感。年轻人继续介绍:“这是我们与上海朵云书店合作的。五洞桥畔最好的地块,许多人都想要,最后市里拍板给了我们做书店。”可能因为我做过出版,知道现在书店之难。听了这句,不免有点感动。小俞又说:“今天先带你们看看夜景,明天再好参观。”

于是到了明天。我们去书店参加一个文化讲座。他们差不多每两周举行一次活动。当日黄岩酷热,但来听讲座的年轻人络绎不绝。网上预订常常一票难求。书院坐落在永宁江畔桔源街上,休憩区设置有两个白色、蓝色云形长座,是回收海洋垃圾,用模具灌注塑料成型,象征着黄岩模具之都的优势。门庭设计为一朵云,跨入云门便豁然开阔,珍珠白石铺地,黛绿石板成阶。两边几株朴树错落有致。特别是灯光设计与一些中小城市喜爱艳丽不同,只有桔黄一色,在初夜湛蓝的夜空下显得十分柔和、安静。进入屋内,可见四边高七层的书架,摆满了不同版本的古今中外经典。还设有黄岩地方史藏书阁。乍一看这些文献善本,想起上午去参观的黄岩历史博物馆,方知自己对黄岩还是孤陋寡闻。听罗永华馆长介绍,黄岩从宋代始就是浙东学术重地。几百年来,天台黄岩一带,光书院就有十余家。其中很有名的一位书院山长叫王棻。他博学通经,一生著书数百卷。当年,他深感黄岩藏书不足,四处搜集百家典籍。从京师借得失传的明抄本《杜清献集》(杜为宋代贤相,以清正闻名。黄岩人。)日夜抄录,并编撰年谱作为附集一起付梓。他还刻印明代方孝孺《逊志斋集》;将江西学政赠银3000两购《古今图书集成》藏于名山阁藏书楼。此等文化情怀确实让人高山仰止。

当晚,书院的讲座是两位作家探讨女性及旅游。来者多为女读者。交流环节时,一位听众问作者:“你在书中多次谈到爱尔兰,为什么?他们与中国有何相通之处?”作者谈了自己的感受,说也许两个民族都有较长的苦难历史吧。这位读者沉思片刻说,有机会我也很想去那里看看。这时,突然有位女孩举手说:她很喜欢作者的作品。因其中讲到意大利,她想为大家唱一首意大利民歌。台下响起些许掌声,并不热烈,也许对她的冲动有些怀疑。没想到她一开口竟字正腔圆,唱到动情时眼中还噙着泪花。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她有点激动,说:“我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现在本地做音乐老师。”她的声音带点羞涩又不无自豪。这时候,你会觉得黄岩的年轻人真是可爱。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对异域文化的吸纳有一种闲适、从容的心态。

离开书店前,店主带我们去一楼咖啡吧,品尝了她们自制的咖啡和西点。点心师也很年轻,从海外学习回来,他烘焙的蛋糕细而不腻,味道一点不亚于上海的网红店。其中一款取名“桔利”的甜品,外层用桔子巧克力甘纳许慕斯包裹,抿在嘴里,蜜橘的清香回味无穷。你会突然想到,这里就是中国柑橘的始祖之地。我心里还想,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人们会不会不仅知道黄岩有蜜桔,还知道黄岩有朵云。(陈保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永宁   蜜橘   台州   柑橘   宋代   上海   书院   讲座   年轻人   书店   陈保平   黄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