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一个老乞丐来找杨得志:我是你的兵,请帮我证明身份

1971年,一个老乞丐来找杨得志:我是你的兵,请帮我证明身份!

1971年的一天,济南军区大门前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天气已经是暮春时节,但老人却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棉衣又脏又破,手肘和肩膀的地方已经露出了棉花,完全是一个乞丐的样子。老人抄着手,在军区大门前走了好几个来回。

军区警卫战士早就注意到这个老乞丐,只见他时而往大院里望望,时而又退回去叹口气,时而又情绪激动地朝自己说着什么什么。

警卫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去询问:“老大爷,你在这儿干什么?”

老人见有穿军装的人来问,一下子紧张起来,半响才鼓足勇气说:“小同志,我找杨得志,你能把他叫出来吗?”

年轻的警卫战士捂着嘴想笑,站岗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想把我们司令员叫出来的呢!

小战士对老乞丐说:“大爷,您别闹,我们司令员不在家,再说,哪能您叫他他就出来见你呢?”

老人急了,胀红着脸对警卫战士说:“肯定见,肯定见,麻烦你进去和他说一声,就说我是他的结拜兄弟,我叫侯礼祥,你跟他说李祥来了!”

这下轮到小战士张大了嘴巴,这是杨司令员的结拜兄弟?我们都没有听首长说过呀,再说,杨司令员是开国上将、大军区司令员,怎么会有一个叫花子的弟弟?

但小战士不敢怠慢,赶紧报告了上级的负责干事。干事也拿不准这个事情,于是打电话通报了杨得志。

不巧那天杨得志正好外出视察工作,不在军区,但他听说有一个乞丐模样的人自称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名叫侯礼祥,老将军怔了一下,拿着话筒的手有点颤抖了,他告诉工作人员,先把这个老人安排在接待室,自己马上回来。

天快黑的时候,杨得志风尘仆仆回到济南,一进军区大院大门,他就跳下吉普车来,冲着接待室里迎出来的人大声喊道:“祥大,祥子在哪儿呢?”

老乞丐正在接待室里和两个工作人员聊天,工作人员也有点紧张,万一这个老头是个诈骗犯呢,把首长骗回来,自己岂不是要挨批评!

听到司令员在外面喊,两人紧忙叮嘱老人:“那就是我们杨司令员,你可要瞅好了,可不敢乱说啊!”

老人听说杨得志回来了,三步并做两步奔出门处,一把拉住杨得志的手,对着杨得志魁梧的身材和晒得黝黑的脸端详了许久,杨得志也在看着这个自称是自己结拜兄弟的人,只见这位老人年纪在60上下,破衣烂衫,两只大手十分粗糙,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脸上沟壑纵横,眼睛浑浊,面容苍老,但从老人眉宇间尚存的英气中,杨得志看到了那个自己熟悉的影子。

“祥子!真的是你呀!”老将军一把把老乞丐抱住,泪如雨下,两位老人抱头痛哭。

原来,这个老乞丐真是杨得志将军当年的部下,名叫侯礼祥。

侯礼祥出生在湖北江陵县熊河镇侯垱村人,和明朝著名宰相张居正是同乡。他出生于1912年,出生的时候,侯礼祥的家境很一般,但他的父母为了让他能识几个字,不被地主老财欺负,就狠狠心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送他去上私塾。

年幼的侯礼祥十分懂事,学习很努力,成绩非常好,不仅从来没有挨过老先生的戒尺,成绩比那些大孩子更突出。

侯礼祥的学习生涯在他在私塾的第四个年头结束了,原因是家里实在再拿不出钱来交先生的“束修”(学费),年幼的他只好从私塾背回自己的那个破得不能再破的小桌子,咬着牙来到离家不远的荆州谋生,后来辗转到了武汉,那一年他才15岁,要搁现在才是一个初中生的年龄。

1928年5月,年轻的侯礼祥来到江西。在这个月份,江西境内发生了一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影响巨大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国第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在井冈山成立了。

红4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担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

为什么中国第一支红军要叫红4军呢?之前没有红1军、红2军的存在啊。事情要从前两年的北伐军说起,在气势磅礴的北伐战争中,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的北伐军第4军英勇善战,势如破竹,仅用了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有“当代关公”之称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在武汉被“叶挺独立团”击溃!为了表示继承北伐军第4军的优良传统,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的第1支红军队伍才叫红4军!

红军把江西省的反动军阀搅得七零八落,侯礼祥亲眼见到了红军是人民自己的队伍,非常羡慕,因此强烈要求加入队伍。正好在此时赶上部队“扩红”,侯礼祥也成了一名光荣红军战士。

侯礼祥参军是在1929年春节前夕,他当时只有17岁。

侯礼祥所在的部队正是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红3军团,军团长是红军名将彭德怀,军团政委是和他一起发动平江起义的滕代远。

侯礼祥被分配到5师14团5连,5连的连长叫彭绍辉。这是一个军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战争岁月中多次受伤,并因此失去一只胳膊,成为著名的独臂将军,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开国上将,担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红小鬼侯礼祥表现非常突出,进步很快,深得连长彭绍辉的赏识,不到两个月,在彭绍辉等人的介绍下,侯礼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之后,侯礼祥干劲更足,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上级决定让他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职务也一升再升,从班长升到排长,又从排长升到连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放弃红都瑞金,渡过于都河向西出发,踏上了长征的漫漫征途。长征中,侯礼祥从红3军团调入红1军团。

红1军团也是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实力更在红3军团之上,军团长是红军著名战将林彪,军团政委是聂荣臻。在红1军团,他被编入第1师第1团,在这里,侯礼祥被提升为第1营营长,而当时的第1团团长就是杨得志。

后来杨得志升任第1师师长,他所留下的第1团团长之职就由侯礼祥担任。

杨得志不仅是侯礼祥的老战友和老上级,两人因为脾气相投,还拜了把子,以兄弟相称。

侯礼祥走完了整个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参加了几乎所有重要战役,特别是杨得志组织的18勇士强渡大渡河,成为侯礼祥终生不能忘怀的事情。

杨得志是著名将领,而作为他得力部将的侯礼祥表现也相当出色,不管是上文提到的强渡大运河还是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在无比艰险的长征途中,他始终没有掉队。凡是遇到敌人,侯礼祥一定是率部冲杀在前,他也多次负伤,甚至有的伤还很严重。

有一次他右腿中枪,如果不是医治及时,他这条腿就残了;最严重的一次受伤是颈部被敌人的流弹击穿,如果再偏一厘米,他可能就此倒下,永远起不来了。

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胜利会师后,侯礼祥的领导再一次变动,他的新领导和杨得志一样大名鼎鼎,师长是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陈赓,政委是开国上将杨勇,后来还被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抗大,他的表现一样突出,甚至引起了毛泽东的注目!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工作再次调动,这一次,他担任了更为重要的职务: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警备第1团副团长,职责是保卫陕甘宁边区、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首长的安全。

就在这个职位上,侯礼祥和妄图西渡黄河的日寇多次较量,多次受伤,受伤虽然并不算严重,但却改变了侯礼祥的人生轨迹。由于他的伤止一处,而且迟迟不能痊愈,无法继续负担原来的工作职责,根据组织的安排,他于1939年被调往白区参加敌后工作。这是他担任警备第1团副团长的次年发生的事情。

此时的侯礼祥,虽然远离硝烟弥漫的战场,却来到了另一个战场,敌后战场有其特殊性,一点不比端着刺刀冲锋轻松。

他本人是湖北江陵人,因此被派到武汉工作,在八路军办事处,负责湖北省的地下工作,之后又被派往江陵他的老家从事地下斗争。在江陵,他在县委书记魏西的领导下,成功获取国民党顽军的信任,还当上了地方保长甚至是联保主任。

从此,他在表面上成了一个普通人,当年在部队时获得的立功奖章、荣誉证书、军官证、残疾军人证等都被放入一个小皮箱里,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从外表看,年仅26、7岁的侯礼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保长,同时又是生意人,他利用侯家祠堂开了一家牌铺,牌铺里面人来人往,来玩的人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既方便侯礼祥隐藏身份,也方便他从事地下工作。

不久之后,侯礼祥又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的一个女子,两人不久之后结婚,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但实际人没有人知道牌铺的老板竟然当年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更不会有人想到这个看起来平凡无奇的人居然是一个地下党。

在此期间,侯礼祥遭遇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打击。

因为牌铺的客人非常复杂,有不少都是在江湖上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一帮强盗闯进牌铺,将里面的财物抢得干干净净,当然也包括侯礼祥那只放了他所有荣誉的小皮箱。

侯礼祥大病一场,从事地下工作的时候和在部队中不一样,身边难得见到一个同志,他的全部寄托就是那只小皮箱,他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厚厚的窗帘拉起来,遮严灯光,把小皮箱拿出来,把那些证明、勋章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以此回忆当初在部队时那种金戈铁马的生活。

这一下,一切全不见了!

但侯礼祥并未因此沉沦,他很快振作起来,又接受了一个新的任务: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

这对已经熟悉了地下工作的侯礼祥并非太大的挑战,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而从容的地下工作者。他在新的环境中游刃有余,也获得了敌人的信任,没有任何一个人怀疑他,更不可能想到他是个地下工作者。就这样,情报也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组织的手里。

如果要问地下工作者最怕的是什么,可能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不同。有人会说是意志是不是坚强,会不会被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所腐化;有人会说是不是会承受不住压力,因为长期生活在地下工作的压力下,一般人根本受不了;也有人会怕露出“马脚”而暴露……

实际上,一个成熟的地下工作者面对上述的风险时都不会害怕,他们唯一怕的是出现叛徒!

我党很多高级领导人当年在上海都从事过“特科”工作,如周恩来、陈赓、李克农、陈云、聂荣臻以及康生,在“特科”中,专门设置了“锄奸”科,职责就是惩处叛徒。因为叛徒的危害非常大,历史上给我党事业带来重大损失的最有名的叛徒就是顾顺章。

同样地,侯礼祥也遇到了叛徒,地下党组织遭到了破坏,叛徒带着敌人到处捉拿地下工作者,如果不是侯礼祥机警,他就可能被惨遭敌人的毒手。

地下党本来多靠单线联系,如果叛徒破坏了江陵的整个地下组织,侯礼祥从此失去了和组织的联系。无奈之下,侯礼祥只好回到农村,拿起锄头当起农民。他一直怀念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也多次试图恢复与组织的联系,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一次次的努力最终都失败了。

于是,壮心不已的侯礼祥当了10多年的农民。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侯礼祥异常激动,现在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宣称自己之前是红军团长,也当过地下工作者。但由于他所有的证明文件全部丢失,没有人相信这个普通的农民是红军团长。当他一遍一遍地给周围人讲述当年的红军生涯时,人家都笑笑,当成故事来听。

时间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侯礼祥就这样在繁重的农活中一点一点老去,虽然年纪慢慢大了,皱纹渐渐爬上他的额头,头发也一年一年变得花白,他也没什么地位,人微言轻,但当兵留下的耿直性格却从来没变过。

不过,正是因为他的耿直性格,让村干部非常恼火,他们拿侯礼祥当年当过国民党保长一事大作文章,说他跟敌人穿一条裤子。这样一来,这位坚定的红军战士反而成为斗争对象!

一辈子不肯向人低头的侯礼祥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他想到了自己当年在红军和八路军中的老领导们,通过报纸和收音机,他知道他们已经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都当了大干部。他决定向他们救援。

他写了一封信给自己当年的老战友、老上级和结拜兄弟杨得志,想请他出面给自己证明一下。同时,他还给另一个上级、也是开国上将的杨勇以及当年的江陵县委书记魏西都写过信。

杨得志、杨勇和魏西三位老革命接到侯礼祥的救援信,都非常着急,他们几乎是立即给侯礼祥写了回信,证明他当年在红军和八路军中的职务以及表现。

但没有想到的是,杨得志等人的来信却被当地干部认为是假的,是侯礼祥用来欺骗组织的,一时间,侯礼祥头上的大帽子一顶又一顶:敌人的保长和联保主任,欺世盗名者,反动分子,妄图欺骗组织者……侯礼祥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最后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他被关押了起来,在林场接受改造!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侯李祥在部队被喊作“祥子”或“礼祥”,久而久之他自己在登记时干脆就管自己叫“李祥”,部队的档案也写的是“李祥”,甚至连杨得志他们的信里也叫他“李祥”。

当地的干部看到杨得志等人的来信,马上就认定是假的,你叫侯礼祥,和“李祥”完全是两个人嘛!

这下侯礼祥有嘴也说不清了!

最后,走投无路的侯礼祥决定冒险一搏,他趁看守人员不备,连夜从林场逃走,想到山东找杨得志。因为从收音机中,他了解到杨得志目前是济南军区司令员,找他是没错的。

于是,侯礼祥从湖北江陵农村老家出发,乘船到了沙市之后钱就用光了,只能靠扒火车,其余的路全凭两只脚走,就这样一路到了济南。这些日子他靠乞讨为生,等到了济南,他也完全变成了一个老乞丐,这才发生了本文开头出现的叫花子求见杨得志的故事。

杨得志抱着侯礼祥大哭,说道:“祥子,你居然还活在人间!”

于是,侯礼祥被请进客厅款待,杨得志听了侯礼祥这么多年的遭遇,不住地说:“祥子,让你受委屈了!”

杨得志招待侯礼祥在济南住了一段时间,临走时,专门叮嘱工作人员帮着办好侯礼祥的证明工作,最后,杨得志还专门拿出100元钱和20斤粮票,硬塞给侯礼祥。

当时是在1971年,作为大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一个月工资也不过几百元,一下子就给了老兄弟100。况且,杨得志需要求助的亲朋故旧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很多,这100块钱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侯礼祥的经济问题,可也算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但侯礼祥的问题得到最后解决,还是在三年之后,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1973年2月,杨得志上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侯礼祥所在的湖北正是他的管辖范围。

就这样,侯礼祥在杨得志等人的帮助下,终于澄清了历史问题,特别是他老红军和老八路的身份得到了确认,从此,老人可以昂首挺胸、正正当当地做人了!

遗憾的是,由于脱离党组织时间过长,老人的党员身份最终也没有得到落实。

1991年冬天,侯礼祥在家乡安祥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0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江陵   乞丐   司令员   叛徒   军区   红军   军团   当年   地下   老人   身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