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养老金上调,5类老人将会更受益,看看里面是否有你?

2023年养老金上调,5类老人将会更受益,看看里面是否有你。

养老金是大部分退休人员唯一的经济来源,养老金的多少直接决定了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好坏。为了退休人员生活不受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所影响,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每年根据物价和职工工资上涨情况,适时地提高职工养老金。截止至2022年7月31日,养老金的第18次连涨工作已经完美收官。退休人员又开始关心2023年养老金能否继续上涨,哪些人能更受益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一、3个信号为明年养老金上涨提供支撑。

一是物价水平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在国际通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1至6月份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7%。

二是职工工资稳步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90501元,平均每月7541.75元,增长9.8%。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3604元,月均4467元,增长8.1%。从此项数据来看,职工平均工资也是持续增长的。

三是社保基金结余充足:根据人社部近日的发言,当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1万亿元。同时加上财政补助、跨省调剂和长远储备等手段。所以,社保基金有较强的保障能力,有底气支撑养老金的持续上涨。


第二、如果职工养老金继续上涨,5类人更加受益。

(1)年龄大的人

我们都知道,养老金支付是终身制的,也就是说寿命越长,领得越多。而且根据历年养老金调整方式来看,都是根据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三步走的形式进行的。在倾斜调整中,高龄倾斜已经成为了各省市的“标配”步骤。也就是说全国31个省市均建立了高龄倾斜制度,达到规定的高龄老人可以多涨钱。一般来说大部分地区高龄倾斜的最低年龄门槛为70周岁,越往上越占优势。而北京、河南和浙江等少数省市的年龄门槛相对较低,退休人员可以早几年享受高龄倾斜照顾。不管怎么说,年龄越大的退休人员,在调整中是越占优势的。

(2)养老金待遇高的人

在挂钩调整中,各省市都是采取养老金水平和缴费年限双挂钩。从2022年的调整趋势来看,大部分省市都大幅度提高了养老金水平挂钩的比例,可见养老金水平越高越受重视,挂钩比例越高涨得越多。这也无可厚非,因为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证明在职时缴费基数比较高,给这部分人多涨养老金,也是体现“多缴多得”的激励原则,鼓励在职人员多缴费。因此,不管挂钩比例是多少,养老金待遇越高的人,在调整中肯定越受益。


(3)缴费年限长的人

在挂钩调整中,缴费年限挂钩也是占据了半壁江山。缴费年限长的人,在退休测算养老金时,就有很大优势。在每年养老金上涨时,缴费年限越长也是越吃香。例如北京市,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增加3元;对于不足整年的余月数,每月增加0.25元。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不含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0元;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5元。

(4)艰苦边远地区退休的人员

我国幅员辽阔,但是各地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很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等的原因,不仅物资匮乏,物价水平也相对较高,生活条件还是十分艰苦的。在艰苦边远地区退休的人员,年轻时将青春奉献给大山,理应得到照顾。所以国家在调整养老金待遇时,会给这类地区的退休人员额外多涨一笔钱。例如2022年青海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倾斜标准为:按照退休人员退休所在地的艰苦边远地区二、三、四、五、六类的类别,每人每月再分别增加10元、15元、20元、25元、30元。

(5)企业退休军转干部

军人保家卫国,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军人将青春奉献给国家,将汗水留在祖国的边疆。不过随着年纪增长,不少人都会转业到地方单位,由于年轻时在部队服役,导致他们的参保年限较短,缴费总额也比较少,所以退休后养老金待遇并不会特别高。所以在调整养老金待遇时有适当的倾斜照顾。例如广东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调整后仍达不到所在市企业养老保险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按所在市企业养老保险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计发。


了解更多社保养老金知识,欢迎关注社保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养老金   国家统计局   养老保险   高龄   年限   艰苦   待遇   基本养老金   老人   年龄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