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的女儿,曾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功劳,建国后结局如何?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场,这关乎到北京城未来的命运,乃至整个战局的变化。1948年的秋天,全国上下都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中共分析了全国形势之后,决定从济南开始解放,然后再以此为据点将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与国民党进行决战。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东北的野战军成为了强有力的后盾。

1949年初,天津国民党守军被解放军歼灭,进一步包围了北平。当时驻守北平的是国民党傅作义集团,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傅作义终于同意要进行和平谈判,从而让北平免于一场战火。

北平谈判

1948年12月中下旬,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逐步攻占南口、海淀和丰台等地,完成了包围北平的计划。傅作义集团被困在城中犹如瓮中之鳖,不过他依旧在负隅顽抗。

中共的意思是相当明确,极力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来结束战争,以确保北平免受战乱之苦。但要进行谈判,必须得经过傅作义的同意才行,但是当时傅作义对突围还抱着幻想。

或者他认为其他地方的国民党援军会赶过来支援,所以采取拖延战术。为了做通傅作义的工作,李济深、何其巩等人委派彭泽湘去说服傅作义交出北平政权。

与此同时,华北野战军迅速包围了张家口,为了保住西撤的路线,傅作义派出三个师其抵挡进攻。后来华北军开始入关,傅作义又将张家口的前线调往北平。至此傅作义部队的西撤路线彻底被封锁。

彭泽湘将和谈的信息发给傅作义并向他说明,希望对方放下武器接受和平谈判。随后傅作义的长女傅冬菊也去做他的思想工作,傅冬菊是中共的地下党员,接到任务后她即刻前往北平。

见到父亲之后,傅冬菊直接告诉自己是共产党派来的,她与父亲深谈了许多次,向他传递中共的理念,还将解放军出版的报刊和小册子拿给傅作义。

后来傅冬菊一直陪在父亲身边,观察他的思想变化,同时回报给党组织。这期间只要有机会,傅冬菊就会给父亲讲解和平谈判的重要性,如今北平已被包围,负隅顽抗也只有死路一条。

在傅冬菊的努力下,傅作义的想法终于有了松动,于是北平解放的第一次谈判开始进行。傅作义派出亲信崔载之代表前去进行谈判,不过这一次傅作义的诚意不足,导致和谈失败。

第二次和谈的时候他依旧首鼠两端,只想拖延时间,一直跟中共讨价还价。不过战局不等人,就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解放军就攻克了天津,全歼了守城的军队。

至此北平成为了一座孤城,傅作义以及他20万的军队被围得水泄不通。傅冬菊依旧在积极地给父亲做思想工作,并表示只要他肯签字和谈,一切都好说。

此时的傅作义也深知没有了跟中共谈判的筹码,于是在第三次谈判的时候不再抱有幻想,决议签字。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与中共就北平和平解放签订了协议书,之后便发表相关讲话。

1月22至31日,国民党军队全部被迁移到城外的安置地点中等待整编,解放军入城开始接管北平事物,北平正式宣布解放。这个和平解放的方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范本,包括绥远和南方的几座城市都效仿这个模式进行解放。

在整个促成和平谈判的过程中,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她为北平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她最后结局如何呢?

光荣入党

傅冬菊出生在山西太原,是傅作义的长女,但她跟父亲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年少时她跟着母亲到重庆,第一次在这里接触到了中共的进步思想,当时她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还加入了青年号角社。

之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昆明西南联大的英语专业,在校期间她又进一步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多次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之后被党吸收为地下组织据点学员。

从学校毕业后,傅冬菊回到天津大公报担任副刊编辑,用文字宣传党的革命新思想。她于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一直秘密为党进行宣传工作。后来平津战役打响之后,中共一直秉持着要与傅作义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进行对峙。

随后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秘密派人去天津会见傅冬菊,让她出面去说服傅作义。傅冬菊这些年一直在为共产党做宣传,对党的章程和教义都非常认同。她也竭尽所能去改变父亲的想法。

当时北平退无可退的时候,傅冬菊晓之以情,以为了北平人民和城市不受伤害,保护北平的一草一木为理由说动傅作义。这个方法果然很有效,傅作义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虽然他手底下有20万大军,一旦打起来,北平这座古城估计要毁于一旦,百姓必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造成生灵涂炭。傅作义最后作出了和平谈判,接受中共所有条件的决定。傅冬菊为党和北平作出了如此突出的贡献,之后她却“退隐江湖”。

晚年生活

傅作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还以新中国成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而傅冬菊本来也可以从政,不过她拒绝了,比起当官,平静的生活更适合她。

与文字为伴了大半生的她决定再次回到报社去工作,之后又服务于西南第二野战军。在此前恰逢《云南日报》正在筹办,傅冬菊又尽心尽力,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丰富的经验去帮忙。

1951年傅冬菊被重新调回北京,加入了《人民日报》。之后她又自动请缨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去工作,在编辑和记者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辈子。晚年的时候傅冬菊隐入市井中,成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

很多人都已经忘记她曾在北平和平谈判中所作出的贡献。实际上傅冬菊也从未提过这件事,而是安静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她深居简出,将攒下来的钱都捐给了希望工程,并且在山西建了两所希望小学。

1995年傅冬菊在《人民日报》的岗位上退休,开始了晚年生活。2007年83岁的傅冬菊走完了她的一生。在新中国的关怀下,她平静地走完了晚年,这也许就是经历过战争的人最好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北平   平津   张家口   和平谈判   彭泽   华北   野战军   天津   功劳   晚年   国民党   解放军   中共   结局   父亲   和平   女儿   思想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