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东河堰塞湖风险总体可控!泸定地震后还要防范哪些次生灾害

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7日14时,已造成74人遇难,另有35人失联。各方争分夺秒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也明确需防范地震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次生灾害。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防范地震发生后的次生灾害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要加强震情监测,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做好受灾群众避险安置等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核实灾情,全力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注意防范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抢修受损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

中央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等部门组成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组,迅速赴震区指导支持四川抗震救灾工作。

多个部委也在救灾工作中积极部署,排查与防范各类次生灾害。例如,自然资源部迅速派出专家工作组前往震区,协助指导地方做好震后次生灾害排查、应急处置等技术支撑工作。水利部快速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震区水库(水电站)、堤防、塘坝、农村饮水安全等各类水利工程和可能引发的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开展拉网式排查和风险研判,建立震损水利工程清单,逐一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排除险情。

湾东河堰塞湖的最大滞纳水量,

约为1/3个昆明湖

受地震影响,5日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出现山体垮塌。通过测绘分析,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湾东河流域,干流上出现3处较大滑坡堰塞体,其中最大的一处形成了堰塞湖,也就是湾东河堰塞湖。

据应急管理部工程救援中心通报,该堰塞湖最长、最宽处均约330米,高约60—70米,估算滑坡体方量约80万立方米,最大滞纳水量约60万立方米。经过近12个小时的泄流,目前该堰塞湖已自然过流。水利部也表示,湾东河堰塞湖风险总体可控。

滞纳水量约60万立方米是什么概念?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进行了计算。

位于北京海淀区颐和园内的昆明湖,总面积近212万平方米,最大蓄水量超200万立方米。另一方面,位于广州城市中心的流花湖,其最大蓄水量约115万立方米。也就是说,湾东河堰塞湖的最大滞纳水量约等于1/3个昆明湖,并超过流花湖蓄水量的一半。

山体滑坡导致淤塞形成堰塞湖,

风险总体可控

堰塞湖溃决就是地震后常见的次生灾害。堰塞湖是什么?为什么容易在地震中形成?要如何排除险情?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总工程师黄金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解释,地震以及可能伴随的强降雨均容易引起山体滑坡。山体滑坡体进入河道中会造成阻塞,如果滑坡体的体积比河流断面大,就可能瞬间堵塞河道,并形成堰塞湖。此外,如果堰塞湖的蓄水量较大,一旦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出现缺口,对上下游人民都是巨大威胁,需要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并及时安排好撤离的范围与人员。

根据联合指挥部安排,应急管理部工程救援中心(中国安能集团)承担堰塞湖处置任务。经过专家组现场侦测和遥感分析,堰塞湖距大渡河交汇处约4公里,湾东河汇入大渡河后直接进入大岗山电站库区(总库容7.77亿立方米)。该电站腾出约3200万立方米库容,完全消纳湾东河堰塞湖的滞纳水量。另一方面,湾东河沿岸受威胁的400余人也已转移到安全地带。

湾东河堰塞湖自然过流。图片来源:四川省水利厅

湾东河堰塞湖于6日凌晨形成自然泄流,出库流量大约在150—200立方米/秒。经过近12个小时的泄流,流量降至10-15立方米/秒,入库流量远远小于出库流量。

四川省水利厅抗震救灾前方工作组建议安能公司、武警部队已到达现场的抢险人员和机具设备就地待命:“后续我们将密切关注雨水情和堰塞体变化,及时研判分析,采取针对措施,确保完全消除堰塞湖溃坝风险。”

水利部也研判,堰塞湖对大渡河干流及大岗山电站下游影响不大,风险总体可控。目前抢险人员正在待命,后续将加强监测,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加强撤离人员安全管理,避免擅自返回。

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

应对这些地震次生灾害有秘诀

除了堰塞湖,地震后还可能出现哪些次生灾害?要如何应对、防范?有专家进行了解释。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吴健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称,本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地震区划图的8度至9度地区,属于高烈度区。附近地区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位于陡坡和山谷地区的农民自建房屋,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倒塌。地震诱发的严重地震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也为应急救援带来不小挑战。此外,由于滑坡、崩塌的发生具有一定滞后性,如后续降雨可能引发泥石流等,在现场工作的应急救援人员要高度警惕、确保自身安全。

9月5日,山石掉落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冷碛镇附近的道路上。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灾害科普委员会主任邹文卫认为,泸定地震的震中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高山峡谷地貌形态突出,地形变化差异大,地震时极易造成地质次生灾害。

针对不同环境,邹文卫也介绍了相应的应对方法:第一,以岩石为主的山体可能引发山崩和滚石,要沿着与岩石滚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并切记保护好头部。第二,以沙土为主的山体可能引发滑坡,要尽量躲开山体陡峭或沟谷之处,向地势平缓处转移。第三,如果是在水边,要赶紧向地势较高的安全地方转移,以防地震造成上游水库溃坝形成的洪水。如在湖边或水库等大面积水泊附近,地震时也要迅速转移远离水边,以防山崩滑坡涌入水库,形成巨浪。

另一方面,地震也可能导致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导致停水、停电以及通信受阻等情况发生。受灾人民一旦接触或喝下不干净、受污染的水,也可能感染瘟疫等疾病。

不可忽视的是,地震后也可能出现心理性次生灾害。为此,甘孜州民政局等部门开设了地震心理支持专线,并组织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到受灾地区开设心理援助服务,为有需要的群众进行心理安抚和情绪疏导。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陈泽然

制图:林泳希

数据来源: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四川省水利厅,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等媒体报道,广州流花湖公园官网等

图片来源:四川省水利厅、新华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泸定   昆明湖   水利厅   大渡河   水利部   灾害   泸定县   蓄水量   震中   新华社   泥石流   山体   水量   滑坡   可控   总体   风险   发生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