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录:广东省清远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清远市,简称清,别称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清远是珠江三角洲开放地区和粤北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汇集区,亦是广东省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清远是广府文化区域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远与广府文化圈在历史、地理及族群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清远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明,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孟宾于(904—991年) ,字国仪,号玉峰叟,连州(今属广东阳山县)人,五代十国时期诗人。

早年丧父,事母以孝闻,少时即写所作诗百余篇,名为《金鳌集》(已佚),送给李若虚侍郎。李采录他的好诗,让他带到洛阳献给达官,因此声誉大起。后晋天福九年(944年)进士,(王禹称《孟水部诗集序》)五举始第。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楚王马希范曾聘为零陵(今湖南零陵)从事。楚亡,随马氏归降南唐,授丰城(今江西境内)主簿,再迁淦阳县令,曾因赃罪入狱,后被李后主特赦。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归老连州,不久卒,卒年八十七岁。

朱汝珍(1870年—1942年),原名倬冠,字玉堂,号聘三,广东清远人,中国学者,最后一次科举榜眼,以书法名世。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庆祝慈禧太后七旬寿辰特设甲辰恩科,被拔为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民国期间主要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创办香港隘园学院、香港孔教学院,任院长。曾受聘于香港大学,任哲学文词教习。曾任香港孔圣会会长。抗日战争初期,朱汝珍在香港主持清远公会,从事慈善事业。1942年到北京,不久病逝。

赖松柏(1901年—1928年4月),广东清远人,革命烈士。

1924年参加清远县农民运动,1925年1月,参加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10月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任清远工农革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12月发起了清远农军暴动。1928年4月被叛徒出卖逮捕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年仅27岁。

陈可钰(1882年9月24日—1944年10月14日),字景瑗,广东省清远市石潭镇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国民革命军中将。

八岁入塾读书,之后就读清远初级师范学堂,1905年考入广东陆军讲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参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1920年任粤军第1师参谋长、大元帅府参军、国民革命军第4军副军长,参加统一广东及北伐战争。1927年曾任广州国民党临时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后痛心于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加上痼疾缠身,遂不问军政事务,避居广州,后回原籍。1944年10月14日病逝,1945年4月18日追赠陆军中将。

冯达飞(1899年—1942年6月8日),原名冯文孝,字洵,广东省连县东陂(今连州市东陂)镇人,革命烈士。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5年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赴苏联入莫斯科高级航空学校及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又转赴德国炮科研究院将校组学习。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12月参加了百色起义。历任红7军2纵队第2营营长、纵队司令员、20师58团团长。1931年秋红7军和中央红军汇合,历任红军大学四分校校长、独立师师长、红8军代理军长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后任抗日军政大学4大队大队长。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调派新四军,任教导总队教育长,后任副总队长、新四军新2支队副司令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被捕,1942年6月8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壮烈牺牲。

莫雄(1891年—1980年),字志昂,广东英德人,地下情报人员,爱国志士。

早年毕业于陆军讲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过著名的黄花岗起义、护国战争、讨伐陈炯明和北伐战争等,是辛亥革命时期赫赫有名的粤军将领。莫雄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主张,支持共产党的隐秘战线工作,特别是获取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军事围剿的绝密计划,促使中央红军赶在铁桶围剿完成前实行重大战略转移,开始了气壮山河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中央作出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作出了重要贡献。莫雄提供的绝密情报,被定义为“一份关系到红军命运的情报”。在担任贵州毕节保安司令期间,他继续与中共地下党秘密合作,掩护大批红军伤病员安全转移。新中国成立后,莫雄先生曾任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80年2月12日在广州病逝。

莫雄任职参事室工作30多年,积极参政议政。他还努力撰写文章,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邬强(1911年—1992年),广东英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人物、政治人物。

他毕业于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第五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参加了徐州会战台儿庄保卫战,历任惠东宝抗日游击队大队长,东江纵队参谋处长,挺进粤北先遣队队长、北江支队支队长,华东军政大学教导团团长,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参谋处长、副师长。参加了鲁西南豫东、济南、淮海和广东等战役。解放广东时任珠江作战指挥部副参谋长,建国后,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后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2年离休,著有《烽火岁月》一书,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榜上有其名。1992年12月11日在广州病逝。

图片与内容无关

郑士超(1755年—1808年),字卓仁,别字贯亭,广东阳山人,清朝政治人物。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郑士超乡试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恩科,以二甲第三名登进士,他是阳山历代6名进士之一,任官工部补都水司主事。嘉庆六年(1801年)会试同考官,之后先担任工部营缮司员外郎,次年升为郎中。在此之后又先后担任浙江、广西、河南道监察御史。嘉庆十三年(1808年)时去世。

他在工部为官,清廉正直,勤于政务,与陈鹤、牟昌等并称“工部三君子”,后转任浙江、广西、河南道监察御史,以直言不阿、胸怀磊落,与牟昌裕被誉为“台中二凤”。而阳山民间,则把他与前贤韩愈合称为“两御史”。为官期间,郑士超敢于直言,连续向皇帝疏陈时间5篇,要求“禁革海盗、天地会、赌局、鸦片、滥收浮费”,均得皇上嘉纳,为世传唱。

林炳炎(1891年—1947年),原名福新,广东清远人,恒生银行创办人之一。

童年时就读私塾、小学,因家境困难中途辍学,到广州一家小钱庄做“后生”(学徒),为老板的挚友赏识,推荐到汕头的钱庄做店员,负责外出收送扩单和钱币,工作量很大。几年后,基本学会经营钱庄的本领,便携眷往上海,自办大昌行钱庄。他“坚持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宗旨,经过多年努力,仅在常德路街内,便拥有多间店铺,又与孔祥熙、宋子文等上层社会人士有交往,成为上海有点名气的富商之一。民国22年(1933年)3月,他与挚友何善衡、盛春林、梁植伟、何添等集资10万港元,在香港中环路开办了恒生银号,自任董事长。因他在上海有产业,在广州十三行亦开有银号昆昌(抗战胜利后改汇隆),经常来往于香港、广州、上海等地,努力开拓银号业务。恒生银号以华资面目出现,从事金银、外币买卖和汇兑、押汇业务,注意为中小客户服务,生意越做越大,入股越来越多,到民国26年,已成为香港银行、银号大户之一,当时《粤华报》常有文章称他为“金融巨子”。

他关心社会福利事业,在30-40年代本县多次遭受水灾时,他都向灾民施粥分米、赠医施药。抗日战争时,曾向前线捐献飞机,资助在港的清远同乡疏散回内地。清远师范、清远中学、清远方便医院、香港东华医院、澳门镜湖医院等的兴建或扩建,都曾得到他的巨款捐赠。在家乡田寮村他出资建有东兴小学,教学设备完善,当地孩子入校读书免收学费,免费发给学生文具用品,教师在校用膳亦免费。民国36年(1947年)2月,因心脏病突发辞世,时年56岁。送葬之日,香港的花圈被购买一空,护棺送葬的人群长达一公里之多。


丨以上内容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丨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编辑:余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广东省   连州   清远市   恒生   抗日战争   清远   银号   名人录   工部   纵队   香港   广东   历史名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