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老师为何从东北到云南,历史背景是什么?

前记:看到张老师的事迹后,我很感动,总想做点什么。有次看到她的事迹,发现她原属林业系统,正好与我父母同属金沙江森工局,我从小到大也听父母讲了很多金沙江森工局大会战的故事,也听了很多他们东北同事(主要都是拖拉机手、油锯手、检尺员、技术员、工程师等等)的故事,我从小在林区长大,但我从小就在这些叔叔阿姨家吃过东北大酱、腌萝卜干,满满的东北味,记忆犹新。所以,我觉得我该把他们那一段历史写下来,告诉大家。之前也写了一图片集记录了做为林业工人的我父亲的一生“一个金沙江林区老林业工人的一生”。

"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全世界,她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74年,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那时的她青春洋溢、笑靥如花。


17岁的张桂梅(资料图)。新华网发(华坪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1975年,张桂梅参加工作。1984年,张桂梅前往中甸(现香格里拉市)林业局子弟学校教书,从此开始了她的教育事业。工作期间,张桂梅参加了高考,1988年,张桂梅开始在丽江教育学院(现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读书,大学毕业后,张桂梅前往大理教书。1996年,张桂梅从大理调到丽江华坪,先后在中心中学、民族中学担任老师。

她身患癌症,却心系山区女孩教育,以一己之力创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2008年5月,女子高中一期工程动工,当年9月完工投入使用,首批共招收四个少数民族的贫困学生100人,该校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学校对所有学生免收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并免费提供棉被等生活用品。

那么,问题来了,张老师为何从黑龙江牡丹江铁岭镇到了西南之隅的云南中甸、丽江呢?很多媒体说的是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那么,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历史背景?


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

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西南大三线(根据当时反帝 反修和中印交战的国际形势)的战略决策,并于1964年开始实施。为保证大三线建设(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钢铁、煤炭基地)的部署和对木材的需求,林业部于当年开始筹划金沙江林区会战,决定采用石油工 业部建设大庆油田的办法,集中力量搞会战。不久,林业部开始组织 专业人员对金沙江林区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并集中全国林业勘察设计 队伍进行勘察和规划。1965年9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金沙江林区会战指挥部,并被列入西南三线建设总指挥会战序列以“十二号信箱”为代号。指挥部机关设在云南省楚雄县(后改为市)东瓜镇

“十二号信箱”即成为原林业部金沙江林区会战指挥部,国家开发川、滇2省金沙江、雅砻江林区的指挥机构。它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成为后 来云南林业和云南金沙江林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基础,并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金沙江林区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在金沙江中上游保 存着的这片较为完整的森林,以云衫、冷衫、云南松等针叶林为主。林区规划区域包括雅砻江流域、金沙江攀枝花市(原称渡口市)以上部分,澜沧江靠近金沙江的部分,统称为金沙江林区,范围涉及云南、四川2省的6个地州、28个县市东起四川省的攀枝花市,西达云南省迪庆州的德钦、维西县,北至四川的炉霍、道孚县,南到云南大理州的宾川县,总面积为1261.6万公顷(其中云南省374.3万公顷,四川省887.3万公顷)。

林业部金沙江林区会战指挥部由金沙江森工管理局、西南施工总队(基建工程兵13纵 队)、西南设计总队3个地师级单位组成。1965 年经中央批准成立会战指挥部,由林业部副部长梁昌武任指挥兼党委书记、林业部党组成员、基本建设总局长常明裕任副指挥兼党委副书记。并从东北、西南有关省和部队调来了甄林风、王培信、杨先、张祥、崔忠贤、袁成墀、孙石、 李庆祥、郭振远、王绍义、乔兴立、高通林等同志责筹建工作。

指挥部除梁昌武任指挥外,并由常明裕、甄 林风、张祥、杨先、王培信、崔忠贤、郭振远任指 挥部副指挥。1965年9月22日‚林业部以林发字41号《林业部党委关于成立“林业部金沙江林区会战指挥部党委会”的通知》,经研究决策成立金沙江林区会战指挥部党委会。由梁昌武、甄林风、张啸天、张祥、李清江、费祥、郭振远、赵俊峰8位同志组成。以梁昌武、甄林风、张啸天、张祥4位同志为常委,由梁昌武任书记,甄林风任副书记。

指挥部机关设:政治部、生产部、后勤部三大机构和设计总队、施工总队,编制400人。

三大部下分别设部委局处室22个部门。政治部下设:2室(办公、政策研究室)、1会(工会)、2委(团委、监委)、6部(组织、干部、宣传、群工、保委、武装部)、1支(部党总支,计12部门;生产部下设:2室(办公、调度室),7处(劳资、生产、机电、计划、财务、营林、基建处)计9个部门;后勤部下设物资局。指挥部会战开始,从东北、西南、西北、中南、华中等地区调来了职工5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又根据西南三线建设总指挥部的规定,从四川、云南省招收了轮换工,职工总数达到3.34万多人。到1968年末,已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县级和相当于县级的企事业单位45个。加上3个地师级机关(会战指挥部、施工总队、设计总队),共48个。

这其中包括碧泉、黑白水、宁蒗、华坪4个林业局;原属省林业局(厅)的云台山、红旗、漾江、中甸、巨甸5个林业局;尚未建的石鼓、三坝、翁水、塔城、维西、跃进(已建,后撤销,经营区划归云台山林业局)6个林业局。另外建2个水运局(渡口、龙蟠)、2个木材公司(丽江、大理当时丽江地区包括迪庆、怒江)、7个贮木场、2个木材加工厂(已建下关和金沙江两个木材综合加工厂)、4个大修厂(已建丽江汽车大修厂,后改为林机厂)、3个机械化筑路工程处,以及与木材生产相适应的汽车运输、木材综合利用等。张桂梅老师所在中甸林业局在1971年建成。

东北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其工业体系健全,包括森林工业。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的发展,在接受沙俄和日伪林业生产设施和资产的基础上,始于建国初期 50 年代国有林区的建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逐步在小兴安岭林区建立伊春林业管理局,在长白山北部林区建立松花江、合江、牡丹江 3 个林业管理局,所辖的 40 个林业局,均属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管辖(以下简称森工林业局),上述林业局均经营深山区的大片森林。另一方面,在黑龙江省内各行政区建立 14 个行署、市林业局,69 个县、市林业局(科),这些地、市、县林业局属于黑龙江省林业厅系统,经营浅山区的天然次生林,发展营林、造林事业。

黑龙江省林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到1966 年已建成森工林业局38个,比1953年增加14个。1966年木材产量1300.3万立方米,锯材产量254万立方米,拥有近百万职工,成为全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后备基地、森工人才基地,培养了大批油锯手、拖拉机手、砍伐工、营林工、技术员、工程师等。

现在中央要搞三线建设,开发大西南,搞金沙江森工会战,深处大东北的熟练工人、工程师们肯定要积极响应,张桂梅老师的姐姐就这样随着历史的洪流支援大西南、支援金沙江林区开发到了云南中甸林业局,随后张桂梅也跟着到了云南,到了中甸林业局之后的故事各大媒体有报道过,在此略过。张老师她们见证了东北对三线建设及其配套工程对云南的影响,更是为云南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东北在三线建设及其配套工程中所做贡献的意义非常深远,不仅为三线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式,将代表当时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工业化经验传播到西北、西南和中南部地区,还为调整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文化差异以及该地区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十二号信箱与云南林业———金沙江林区开发建设史;李荣高. 林业建设. 2000,(04):

2.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初期发展情况(1950~1966);孙学民.黑龙江史志. 2010,(20);

3. 中甸林业局职工教育成绩显著;李健民.云南林业. 1983,(0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林业部   云南   金沙江   指挥部   林业局   丽江   黑龙江省   林区   历史背景   黑龙江   林业   老师   张桂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