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周总理雨中含泪迎接此人骨灰,主席: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1972年3月11日,一架从成都飞往北京的飞机停在了北京西郊机场。飞机还未落地就能看到我国的重要领导已经在机场内等候。天空乌蒙蒙地下着雨,周总理等人神色凝重,悲痛万分。

几分钟后,一位妇人抱着骨灰盒从飞机上缓缓走下来,周总理快步向前接过骨灰盒,哽咽着感叹到:

“中央正要用他时,他却过早地走了,真可惜!”

周总理一生只到机场接过两个人的骨灰,一个是陈赓将军,另一个就是他——张国华将军。他为何会受到周总理的特殊待遇,在他的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

“地主”张国华受命进藏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就提出了“进藏宜早不宜迟”。1950年1月,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向西南局领导人刘伯承和邓小平发来电报:

“西藏人口虽然不多,但是国际地位极其重要,我们必须占领,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有很大苦难,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因由西南局担负。”

毛主席解放西藏的任务落在了西南局头上,西南局义不容辞。可是困扰邓小平同志和刘伯承的问题,是谁进藏比较好呢?

原本二人想的是让自己原来的“二野”老部队军长杜义德去比较可靠,可是不巧的是杜义德当时身体不适,难以进藏,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邓小平同志思考过后和刘伯承商量说:“让‘地主’去做吧!”

刘伯承先是一愣,然后笑到:“好,就让他去。”

这个“地主”指的就是张国华,为何会叫他地主呢?

因为在张国华任十八军军长时才35岁,别看他如此年轻,他可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当时南京解放后,需要抽调一批干部去接管,刘邓便决定让各军的随营学校的人接管南京。

然而在部署会议上,张国华十八营的随营人员居然有4500多人,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所以就有了传言:

“张军长如此富有,真是个地主!”

所以,张国华就一直被邓小平和刘伯承二人幽默地称为“地主”。

在1月15日,邓小平和刘伯承就给张国华的十八军下达了进军西藏的命令。在重庆,张国华与刘邓二人进行了进藏事宜的讨论。

张国华认为,如今领导同意,他也同意,但是原本十八军是去川南的队伍,如今却是进军艰苦西藏,让军中的战士们都有着抵触情绪。如此的情况进藏,结果必然是不好的。

所以“动员大会”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重庆后,张国华回到十八军指挥部,进行了动员大会。

在动员大会上,张国华说到:

“进藏确实苦,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受着压迫,我们作为人民的军队,应该以解除人民痛苦为己任,我们怎么能看着他们受苦无动于衷?”

后来又强调到:“依照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进藏宜早不宜迟!”

一番慷慨激昂的动员后,在场的官兵们都热血沸腾,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会议之后,战士们进藏的热情也被激起,胜利的决心在此次动员会上也展现出来。

张国华看着战士们刚涨的信心也无比欣慰,可是在动员大会后的准备工作中,在家中的女儿传来了噩耗

那时张国华正在整理着档案,突然一名值班的战士跑到张国华的办公室,说是张国华将军家中来电话,说大女儿突然发了高烧,一直不退现在已经送到了医院。

警卫员听到这个消息后,对张国华说到说到:“将军,快回家看一看吧,发烧都到医院了,应该是很严重了。”

张国华将档案重重地拍在桌上对警卫员说:“胡闹,大军进藏在即,我作为军长,作为指战员怎能够在这个时候离开。”

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情绪,他让警卫员打电话回去询问情况,可是家中的回复都是不容乐观。军事会议召开在即,张国华顾不了那么多,面对女儿紧急的情况,他选择走进会议室,准备军事会议。

张国华指导战场

在会议上,张国华强忍悲痛向十八军上下指战员做出了进藏指示,要求各部队做到贯彻中央“不吃地方”的政策,不违反军队纪律,不违背民族政策,给西藏人民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会议开到一半,警卫员直接推门进来打断了会议,张国华知道他要说的事,于是给了警卫员一个眼色,警卫员又退了出去。

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会议结束后,张国华头也不回地就往医院赶。当他来到医院后,病房内已经没有人了,只留下妻子在病房外哭泣。

事后,他将自己悲痛的心情藏在了心里,脸上带着着共产党人的坚毅回到了军队指挥部。

1950年春天,张国华将军率领十八军部队进藏。在漫长的进藏之路上,张国华强忍悲痛,指挥大军一路西进。

解放西藏第一将军

十八军在1950年3月29日开始进藏,来到西藏后,十八军分部开始进行为西藏人民修建公路、打压土匪等工作。

在驻扎西藏期间,面对饥荒,张国华将军再次强调了贯彻中央“不吃地方”的原则。西藏人民对于这支部队做的工作非常感激,多次向他们供给食物,可十八军的战士们都“从不拿,从不取”。

在西藏,藏族人将老鹰当做是天菩萨,老鼠是地菩萨,鱼是水菩萨。所以十八军战士们饿了就挖野菜,抓麻雀;渴了就在附近的河中取水喝。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在张国华的带领下,十八军战士就算是饿死也不违背政策。

进藏后,开荒和基建并不是张国华面临的最大难题,解放西藏的最大阻碍是西藏的反动势力。他们在其他国家特务的“指导”下想要在西藏独霸一方,拒绝与我国政府谈判,并在昌都、金沙江等地做出部署,阻挠解放军进藏解放。

但是,此次十八军进藏,中央领导人和张国华一致认为,如果能和平解放是最好的,就算面对的是反动势力也要最大程度争取和平。于是,在7月中旬,张国华拜访了格达活佛

格达活佛对解放军进藏后的行为都看在了眼里,解放军在进藏后除了“不吃地方”还保护寺庙,不住寺庙。最让活佛敬佩的是风雨交加的夜晚、冰雹骤降,十八军为了不打扰到寺庙僧人,居然选择在庙外过夜。

在与张国华将军交谈过后,他表示非常愿意帮助十八军,并且说道:

“我认识西藏地方政府的人,如果张军长需要,我愿意去劝和。”

张国华喜出望外,如果能以地方治理地方,和平解放也不是没有可能。在汇报中央后,格达活佛以西南军政委员及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前去拉萨谈判。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格达活佛抵达昌都后,在英国特务的唆使下西藏反对势力就囚禁了他。一个多月的时间,格达活佛被残忍杀害。

张国华知道后,悲痛不已。化悲痛为愤怒,张国华在与西南局商量后,决定发动昌都战役。为了彻底歼灭反动军的主力,张国华将军采取了迂回包围作战的方式,进攻的同时阻断反动军退路。

十八军分为了南北两个作战集团,奔袭作战。在长达20多天的战斗后,十八军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打开了解放军进藏的大门,让和平解放西藏成为了可能。刘少奇称赞这场战役说:

“昌都战役是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

经此一战,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北京谈判,在1951年5月23日正式签署了和平解放协议。

在当天下午,毛主席还亲自接见了张国华,激动得握着张国华的手说到:

“这是办了一件大事,这是一个重大胜利。”

张国华此次来到昌都,正式敲开了解放西藏的大门。不仅如此,他还肃清了在解放西藏路上的绊脚石。军中的将士们都称他为“解放西藏第一将军”。

可是,解放西藏的路还没走完,从北京回来后,张国华再一次出发。

西藏完全解放

1951年8月28日,张国华和谭冠三从昌都出发,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西藏长征”。在10月底时,张国华带领十八军抵达拉萨,完成了将五星红旗插在喜马拉雅山的任务。

当红旗飘扬的时候,预示着西藏得到了全面的解放。而在张国华心中,解放西藏并不只是“占领”,在他的眼里还有藏民的生活。

首先就是修路,西藏交通闭塞,广袤无垠的雪域高原居然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交通。张国华将修路作为了首要问题对待,一直向全军战士下达修路指标。

而这件事一做就是四年,打通将近14座大山,跨过10多条大河。在1954年11月,修通了全长2255公里的康藏公路。这条路打通后,大大缩短了藏区与中央的距离。

在这条路上,藏民们回忆到,无论白天黑夜,都能听见官兵们传出的口号: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在修路期间,张国华不止参与修路,他还和谭冠三亲自带领部队开荒生产,解决当地藏民的粮食饥荒问题。

在张国华的带领下,驻藏解放军在修路的四年中就开荒6万亩,粮食和蔬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收益。

四年间,这片荒地从寸草不生到瓜果累累,从交通闭塞到两千多里公路交通。这些建设都是让藏民们安居乐业的举措,这几千年来,西藏农奴第一次有了自由,有了自己的土地和房屋,真正实现了翻身解放。

在1955年5月,西藏军区成立,张国华任司令员。长年劳累的他如今已经是身患疾病,他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长期在高原地区干重活干农活也让他的肺部也出现了问题。

然而,本该专心治疗的他却没有这样做,因为西藏地区又将迎来挑战。

雪域战神张国华

1958年8月,印度入侵我国西藏地区,在中印边界与我国军队爆发武装冲突。我国向来面对领土主权问题从来是刻不容缓,在印度大举入侵后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会议。

此次会议,毛主席亲自接见西藏军区总司令张国华,对于中印边界的问题,张国华拍着胸膛向毛主席保证:

“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赢!”

在张国华前往西藏军区时,刘伯承对张国华说到:

“这支印度军队号称是他们的‘王牌军’,不要轻敌。”

在说话之余,毛主席也从后面走出来,与刘伯承一起想要听听这西藏军区总司令的“自信”从何而来。

刘伯承元帅说得“不要轻敌”是有所考虑的,毕竟出现这个问题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十八军的前身是第二野战军,面对印度军队还是会出现“轻敌”的情况。

而就是这个“轻敌”的原因,却是张国华“自信”的一个因素。解放战争中的“二野”,这可是一支不得了的部队。

印度军队说自己是“王牌军”,但是在解放战争中,“二野”打的几乎都是王牌。国民党正规军包括德械师在内,“二野”歼灭了将近200多万。

除了十八军战斗力毋庸置疑外,还有印度军队自身的问题也是必胜的关键。西藏军区的军队一直处于战斗状态,而印度在最近几年都没有任何战争,战斗状态必然不如我军。

最后,就是环境问题。张国华说:

“我们在西藏地区建设了十多年,我们知道环境的险恶。初来乍到就想和我们的十八军打,几乎没有可能。”

听到这里,毛主席和刘伯承元帅都笑了,但还是嘱咐这张国华不要轻敌。张国华再一次做了保证,随后便赶回军区。

10月20日,在张国华的带领下,中印自卫反击战打响。西藏军区官兵主动向印军第七旅发动进攻,就用来3天时间,这支“印度王牌军”被歼敌将近两千人。

随后,张国华带领我军乘胜追击,势必要收回被蚕食的领土。因为解放军来势凶猛,让印度军队几乎没有防备,所以驻守的印度军队大多都被俘虏。

战斗进行到了11月底,此次反击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次反击战中我军消灭印度军队将近7000多人,还俘虏了“王牌军”旅长。而我方伤亡不到一千,没有被俘虏的士兵。

印度军方知道中国解放军勇猛,但没有想到居然会如此勇猛。在确保我国领土都被夺回后,印度被俘的军官都被放回。

这场反击战,让印度军方都知道了一个名字——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他们都敬畏的将张国华称为“雪域战神”

鞠躬尽瘁

中印反击战的胜利,张国华将军功不可没。然而在奔袭途中,张国华将军因为肺部伤病多次发烧,并且在这之间还夹杂着心脏病时而复发。

但是为了不拖累行军队伍,张国华将军拒绝担架,强忍着身体的不适与军队继续前行。不过此次中印反击战的胜利,给西藏中印边界带来了长年的平定。

在西藏地区平定后,身体状况愈下的张国华依然战斗在革命建设的第一线。他担任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再次投身到为西藏建设的岗位中。

到1969年,张国华已经在西藏待了将近19年之久,他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持他在藏区工作。在邓小平同志的建议下,他回到了成都。

回到成都后,他并没有就此休息。他又担任了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兼西藏军区司令员,在他的心里,还是放不下西藏的发展建设。

张国华夫妇

到1971年8月,张国华又担任了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在这期间,毛主席多次接见四川代表,为的就是与这位解放西藏地大功臣谈一谈当今的发展还有对未来的展望。

在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正要主持会议,坐在桌上看着会议议程的张国华突然倒在了会议现场,猝然离世。

尾声

张国华将军离世的消息传到了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二人知道后悲痛不已。这名解放西藏的功臣,年仅58岁因病而逝。

毛主席满含热泪的说到:

“成都军区一定要妥善处理,在遗体火化后,将骨灰运来北京八宝山安葬。”

1972年3月11日,周总理在雨中接过张国华将军的骨灰,向其家人表示了哀思。

在这之后,毛主席一改接见四川会议代表的习惯,甚至是拒绝了见面请求。毛主席极度悲伤的说到:“不见了,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张国华将军一生为国鞠躬尽瘁,为了国家为了西藏解放倾尽了自己的所有,包括自己的女儿还有自己的生命。

向张国华将军致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伟业以及为祖国为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解放西藏的将军张国华》.黄惠运

《“佛光将军”张国华首任解放军第十八军军长》.叶青松

《解放西藏第一将,印军称他为“雪域战神”》.侯朝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昌都   警卫员   活佛   印度   西藏   骨灰   军区   解放军   将军   军队   主席   会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