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凤: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敢和主席公然吵架,现在怎么样了

文 | 文史档案局

编辑 | 文史档案局

“走就走,不走是小狗。”说起晚年敢跟毛主席叫板的,非秘书张玉凤莫属。

可主席不仅不生气,反而十分信任她。甚至在去世前,专门将她叫在床前,对跟在身边6年的秘书张玉凤提出最后的请求。

那个请求是什么?毛主席为何会这么信任“脾气火爆”的张玉凤?

01

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

1970年,张玉凤的人生发生重大改变,从一个普通的列车服务员一跃成为毛主席身边的生活秘书,陪伴在他身边6年,饱受信赖。

当时,毛主席的房间只有2个人可以自由进出,她是其中之一。

她还保管着主席私人保险柜的钥匙,那里面满是机密文件以及一些领导的举报信和检讨,为此不少人开始明里暗里巴结起这个毫无背景的女孩。

而在1974年,原机要秘书生病回家休养期间,张玉凤更是被委任代理这一职位。

不久后,噩耗传来:原秘书徐业夫病逝。

4个月后,张玉凤在整理文件时发现一份特殊的任命书,那是关于她的。

她忐忑不安地看向主席:“这我做不来,您还是再找一个比我更厉害的人吧!”张玉凤很清楚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根本做不来这份工作。

却没想到主席直言:“这是我批准的,没什么难度,不会的可以学。”

就这样张玉凤上任成了机要秘书,经常为他收发文件以及读报。

可以说,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非她莫属,无论是外国来宾、领导人还是子女,想要见到主席必须经过她的通传。

那么,为何他会对一个普通的女孩有如此的信任呢?

02

值得信赖的张玉凤

这种特别的信赖,大多来源于张玉凤工作上的认真负责。

1960年,张玉凤凭借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赢得铁路局领导的青睐,顺利成为列车上的一名服务员。

由于表现优异,2年后她被调到首长专列。同年,她被选中成为主席专列的服务员,得知消息后,张玉凤显得异常兴奋,虽然开始见不到我们的伟大领袖,可这并不妨碍她的热情,将列车的每一个角落都擦得一尘不染。

不久后,张玉凤亲眼见到了我们的伟大领袖,当时他还特地与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亲切交谈,她也在其中。

看到眼前紧张的小女孩,他没有任何不耐烦,一直鼓励她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名字,心情平复后她也不再扭捏,大大方方地说道:“报告主席,我叫张玉凤!”

或许被她爽朗的性格感染,回到座位后,伟人不经意间拿笔写下了她的名字。

汪东兴注意到后,便将张玉凤调来了主席所在的这节车厢,自此张玉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之后,她一直在这节车厢工作了8年,期间无数的人走走停停,唯独张玉凤一人留了下来,可她从不骄傲,工作中始终勤勤恳恳,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于是1970年,张玉凤被调到伟人身边担任生活秘书。

那时她26岁,主席已经77岁。她还记得几年前初次在列车上见到他时,他的身形还十分高大,可如今却佝偻不少。

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身体免疫力大不如前,一到春夏交替季节便容易生病。这让她格外关注他的身体,经常管这管那,极力避免所有危害他身体健康的人和事。

她会在饭点提醒伟人按时吃饭,在饭桌上避免他吃太多辛辣食物,工作时提醒他按时休息。

晚年,他的身体不好肺炎、肺心病接连找上门来,双腿浮肿,经常感冒、发烧、咳嗽,为此张玉凤还自学了许多医疗知识,每当他不舒服的时候,她都会及时上前帮人按摩四肢,疏通血管。

不同于其他工作人员的一点就是,为了主席的身体健康,她甚至敢和他公然叫板。

恐怕再也没有谁能像她一样,和伟人吵架之后,还能被亲自请回来。

03

敢和主席叫板的女孩

1972年,尼克松等国家首脑前来访华,主席亲自接见,这一接待时间便是几个小时,张玉凤很清楚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快到极限。

她担心再继续下去身体受不了,便自作主张当场叫停,提醒他到时间该休息了。

因为对客人不太礼貌,事后主席将她批评一顿,张玉凤心里受不了,坚持认为自己没错,情急下和他大声争辩起来。

气急的他当场大喝,要张玉凤马上离开。听罢,张玉凤扭头就走,还放话:不走是小狗

可回到家里后她就后悔了,主席的年纪这么大了,身体也不好,自己干嘛要跟他争这个,自己走了之后他怎么办。

但她此时也不好意思回去,就一直呆在家里,可接连20多天,她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以为自己已经被辞退了。

就在这时,主席派人找张玉凤回去,有了台阶,张玉凤也不再坚持,麻溜地收拾包裹就跟着回去。

护士孟锦云回忆,当时两个人吵架的动静挺吓人的,她在门外被吓了一跳。

两人之间比起上下级,有时更像是父女,虽然经常拌嘴却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

这次回来后,伟人看到她特别开心,笑称张玉凤是“张飞的后代”,一点就炸,脾气比自己还火爆。

04

照顾伟人是重中之重

虽然张玉凤经常和主席爆发争吵,显得脾气很火爆,但她实际上却只是一个安静腼腆的女性。

1944年,张玉凤出生在东北的牡丹江,父辈都是农民,家里生活贫困。家中一共8个孩子,她排行第四,小学毕业便开始工作。

她从小就非常懂事聪明,经常主动帮助父母干活,在父母眼中是一个踏实稳重的孩子,从不乱发脾气,非常听话。

只除了一次,她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毕业后她毅然走向了大城市,她不想一辈子就困在那片土地上。

当时听闻铁道部在招列车员,张玉凤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名了,很幸运她得到了面试官的认可。

时间来到1966年,张玉凤认识了自己将来的爱人刘爱民,因为工作原因,两人的交流逐渐增多,慢慢地互生好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一年后,两人正式走到一起,可很快他们便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张玉凤是在那辆专列上工作的,经常需要跟着到处跑,常常十天半个月回不了家。

对此,刘爱民说道:“家里你尽管放心,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要辜负了伟人的心意。”

在家人的支持下,张玉凤得以全心投入工作中,再加上她为人诚恳,与周围的同事打成一片,她的工作进行得顺利,这也让她有了亲自照顾伟人的机会。

可与此带来的是,她无法陪伴孩子,也无法照顾老人,直到现在她一直觉得对孩子有所愧疚,可是她不后悔,多年来在列车上的工作一直尽心尽力。

经历过吵架回家这件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张玉凤一如往常十分关注主席的身体健康,对他的饮食以及休息严加监管。

他的烟瘾很大,一抽就喉咙难受,经常咳嗽,为此她经常趁着他不注意,偷偷将他的烟和火柴盒藏起来。看不到烟主席也明白这是谁的杰作,便也顺势开始戒烟。

虽然张玉凤对他的健康很上心,可人年纪大了免疫力便大幅下降,再加上他整日操劳过多,常年被病痛折磨。

自1972年后,他的腿部问题愈加严重,即使在屋内行走也困难重重,基本需要人搀扶才行。

到1973年的时候,又患上了白内障,两只眼睛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别说读书看报处理文件,就是吃饭也很困难。

这段时间张玉凤承担起了为他读书念报的责任,同时兼任生活秘书和机要秘书,日夜陪伴在他的床前,即使过年过节也很少回家陪伴家人。

好在,经过周总理的劝解后,1975年就做了相关手术,视力恢复。

05

最后的遗愿

那段时间,一直操心的张玉凤久违地露出了笑容,可她却没想到离别来得那么快。

12月26日,是主席的生日,田树彬在厨房里准备长寿面,却意外发现锅里的面条全部断裂,一会儿功夫便化成一团,这让他非常恐惧。

作为一名面点师,他从未见过这种情况,一时愣在当场。见到厨房里迟迟没有动静,张玉凤赶来查看情况,见到锅里的面条她突然产生了不好的预感。

想到那头主席还在等长寿面,张玉凤连忙招呼田师傅,将一旁的挂面煮好送去。看着没人多做怀疑,她心里一时五味杂陈,既庆幸又害怕。

张玉凤的感觉没有错,1976年后,主席的身体便越来越差,多次陷入昏迷。

他的最后一个春节,是张玉凤和其他几个工作人员陪他一起过的,与外面人群的喧闹不同,他们的住处非常安静,一点儿没有过年的感觉。

见此,他特意叫几个年轻人也去屋外放几挂鞭炮热闹热闹。春节过后他的身体急转直下,只能卧床休息。

6月份,心脏病再次复发,好在最后及时抢救回来。

两个女儿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唯一的儿子毛岸青因为早年意外只能静养,所以在这个期间陪伴他最久的就是张玉凤,两人之间堪比父女。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某一天他叫来张玉凤,向她提出一个要求:我死后,你能常来墓前看我吗?

看到眼前面色苍白的老人,张玉凤明白她无法拒绝,只能含泪说道:“会的,我一定会的!”

伟人离世后,仍旧沉浸在悲伤里的张玉凤被调去了其他单位,但她始终未曾忘却自己的承诺,每年都会带着丈夫和两个女儿前往伟人的纪念堂悼念,向他讲述着多年来的经历以及国家的发展历程。

这些年来,张玉凤谨遵伟人的教导,坚持读书练字,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全部培养成材。

1988年后,她开始将生活重心放在编撰《毛主席藏书》上,伟人生前收藏的将10万多册书精简为24卷,向大家介绍他生前喜欢的书籍。

1999年,张玉凤前往韶山时,发现他最爱的几本书受潮,得知纪念馆内没有防潮设备后果断捐款10万元。

对张玉凤来说,与毛主席相处的这段时光是她此生最宝贵的回忆,她将永远怀念这位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晚年   主席   机要   专列   伟人   秘书   年后   身体   孩子   工作   张玉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