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晚年透露:如果蒋介石同意将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已经溃败不堪,从渡江战役之后,蒋介石自知已没有能力再与解放军继续抗衡

蒋介石命自己的两大心腹爱将宋希濂和胡宗南镇守西南地区,因为西南地势险要,容易防御,待时机成熟,再进行绝地反击打回江北去。

然而,宋希濂和胡宗南却并不这样想,他们都已经被解放军打怕了,觉得解放军拿下西南地区迟早的事情。

为了保存实力,他们商量后决定,把两支部队合二为一解放军一旦攻进西南,也别徒劳抵抗,直接率30万大军撤往缅甸

然而,蒋介石却大怒,并否定了这个计划

宋希濂晚年庆幸道:如果当年蒋介石同意撤往缅甸,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宋希濂

1907年宋希濂出生在湖南湘乡家中比较富裕,所以他有机会读书上学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加入了国民党

那时,国共还在合作时期,黄埔军校里面国共两党的人都有,而且有的还是两重身份,即是国民党员又是共产党员

如在黄埔任职周总理、聂荣臻等,还有在黄埔上学陈赓、蒋先云等,都是具有国共双重党籍

当时的宋希濂是为了革命理想才进入黄埔读书的,所以他对政治活动一点儿都不感兴趣,也不愿意看到两党纷争,所以对于国共两党,他一直保持中立的政治态度

然而,蒋介石作为一校之长,经常利用自己的校长身份找学生谈话进行拉拢,所以渐渐地宋希濂往蒋介石这边靠得越来越近,与之前要好的陈赓、蒋先云共产党人的关系越来越淡,国共关系破裂之后,宋希濂选择国民党

1927年,宋希濂派往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学习学业完成回国后,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尤其是在中原大战中,战功显著,被调到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师任团长,第二年就晋升为了旅长

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宋希濂自动请缨率去与日军作战,参加了庙行激战、强渡蕴藻浜、抢占浏河等战斗,而且表现得特别英勇,随后被升为中将师长

因为宋希濂英勇善战,越来越受到蒋介石的赏识,而宋希濂的对蒋介石也越来越唯命是从

计划撤军至缅甸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宋希濂被任命为西北行营参谋长

1948年8月,宋希濂又被蒋介石任命为华中“剿总”副总司令第十四兵团司令,前往湖北驻守

此时,国共两党已经较量两年有余蒋介石的败局基本已定

蒋介石已到了无兵可点的地步,于是把爱将宋希濂推到了战场前沿

1949年,湖北中部和湖南北部先后先后被解放,白崇禧的桂系部队撤到了湘西南, 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率部到湖北恩施驻扎

此时国民党大势已去,好多识时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弃暗投明,投到了共产党的阵营。

程潜、陈明仁曾经联系过宋希濂希望他能够顺应时势与他们一起共举义旗

然而,宋希濂觉得自己做过不少对不起共产党的事情,害怕共产党饶不了自己,最终放弃了起义

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蒋介石在解放军步步紧逼之下,已无还手之力。

但是他却不甘心就此罢手,于是,他决定固守住西南地区,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打回江北去

因为他觉得西南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阻挡解放军进攻天然屏障

蒋介石准备派宋希濂和胡宗南前往大西南镇守宋希濂出发之前,突然接到胡宗南的密电,邀他前往汉中有要事相商

1949年8月11日,宋希濂到达了汉中,见到的了胡宗南

两人密谈了好长时间,密谈的主要内容就是,现在局势已经很明朗国民党已经无力与解放军抗衡,如果还敢继续与解放军硬碰硬被解放军灭掉必然的事情。

那现在该何去何从呢?

经过一阵商量,宋希濂突然生出一个想法,那就是把俩人的部队合并到一起,共30万余人,在解放军还没有向西南大举进攻过来的时候,逐步把部队向云南和缅甸的边境地区转移。

到时候解放军打过来,打不过也不硬打,就撤到缅甸去,这样可以很好地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成熟,才进行反击打回去

不过,他们当时也考虑到,假设缅甸拒绝入境怎么办。

最后商量决定,缅甸的军事力量不怎么样,多保留一些重武器战胜不了解放军,对付缅甸军队应该是没问题的。

最后,宋、胡二人就这样商定好了,但是也不能擅自行动啊,还得蒋介石批准这个计划才行。

然而让他们俩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听了这个计划大怒,把他们好一顿训斥,就这样,在蒋介石强烈反对下,这个计划也就作废了。

无奈之下,宋希濂只好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去镇守大西南了。

大渡河畔被俘虏

1949年11月24日,解放军为解放重庆宋希濂的部队白马山展开了一场战斗宋希濂被解放军打得溃败不堪,带着残余的部队向川南方向逃窜,准备奔往云南的保山、腾冲

这条路山势险陡,崎岖不平汽车、重武器根本无法行进,只好全部扔掉,部队只能徒步行军

靠两条腿跋山涉水国民党的官兵哪里吃得了这个苦,再加上,时刻还得提心吊胆地害怕解放军追上来,所以好多人都当了逃兵

宋希濂也不强留,想走就走吧,因为军心已涣散强留也无用

经过20多天的奔逃,宋希濂率残部来到了峨眉山南麓金口河地区的大渡河畔,此时,宋希濂心中暗自高兴,明天渡过河,就可以摆脱解放军的追兵了,他心情很不错,于是命令士兵好好休息一晚,明天早早寻找船只过河

谁知,第二天,天还没大亮,正在做着渡河美梦宋希濂就被解放军给包围了。

因为一路奔逃,宋希濂为防止万一,他穿着的是与士兵一样的服装

所以被俘后,他死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自己是一名军需官企图蒙哄过去

但是最终还是被指认了出来

宋希濂的后怕

刚开始,他对解放军非常抗拒,态度恶劣,很不配合

后来,他黄埔军校的同学陈赓来看他,并给他耐心地讲共产党改造政策

慢慢的宋希濂对我党改变了看法,感觉到共产党比蒋介石要有人情味,于是,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后半生

1959年12月4日,经过了十年认真改造的宋希濂,因为表现很好,被特赦释放,重获自由

1961年2月,宋希濂被安排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而且享受的待遇非常不错,他对共产党充满了感激,同时对之前做的那些对不起我党的事情感到非常的自责和后悔

宋希濂晚年时期,他回忆起撤军到缅甸计划,他说:当时多亏蒋介石没有同意这个计划,如果真的那么做了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首先,好几万人的军队转移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路途艰难遥远,和当年红军的长征有一拼。

但是,国民党的士兵绝对没有红军战士的那种吃苦耐劳,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再就是,后勤补给问题,那么庞大的队伍,不光一路上的补给是个大问题,即使顺利到达缅甸,这么多人又靠什么来生存呢?

如果进入缅甸,先不说吃喝的问题,首先很有可能会因为破坏缅甸主权完整,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招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所以宋希濂每当想起这一不可行计划,就感到很后怕

当初宋希濂也是怀着一腔的报国热情走上了革命道路

但是他却没有走对方向,如果他意志坚定一些,与好友陈赓等人一起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又或者,他能够看得长远一些,与程潜等国民党将领一起举兵起义他的人生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不过,最终他的命运还不是太糟糕,在改造时,他能够在别人的引导和点拨及时醒悟过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好好改造,倒也为时不晚

宋希濂的晚年生活还是很不错的,后来还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他的儿女们在美国,他赴美国探亲的时候,还不忘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奔走呼告,同时他还创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1993年2月13日,86岁的宋希濂因病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缅甸   大渡河   黄埔军校   蒋介石   西南地区   不堪设想   晚年   国民党   解放军   共产党   部队   后果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